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證券市場20年紀念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1990-2010:走向資本強國——中國證券市場20年回顧與展望暨第四屆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論壇”于2010年5月29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中國證券報社長兼總編輯林晨。
林晨: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本次活動的12家主辦單位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環境和誠摯的感謝。今年對中國證券市場有著特殊意義,中國證券市場迎來了20歲生日,20年風雨兼程,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路走來,發展迅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截至目前,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總家數已經超過1800家,兩市總市值達到21.3萬億,取得了與我國經濟發展地位基本相當的地位。20年滄桑,中國證券市場取得這個成就來之不易。證券市場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產物,自誕生之日就站在市場經濟最前沿,經歷了試點到逐步推廣,由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過程。以1990年深圳、上海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中國證券市場開始了零的突破,奠定了日后快速發展的基石。1992年國務院證監會成立,形成了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并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規則體系和監管體系,1999年證券法頒布,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正式步入法制化、規范化發展的軌道。我國證券市場已基本形成以公司法、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為核心,各類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為配套的證券監管法規體系和自律規則體系。
2005年4月正式起動的股權分置改革無疑是中國證券市場發展間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全流通時代,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股權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不斷優化,全面提升價值。逐步建立了核準制和保薦人制度,工行、建行等一批大盤藍籌股登陸A股市場,改善了我國上市共了的整體素質,大幅度拓展了證券市場廣度和深度。
中國資本市場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深交所設立中小企業板,成功推出了創業板。股指期貨也于今年4月穩步啟航,中關村待辦股份轉讓系統正在不斷拓展新的功能。與此同時中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隊伍迅速壯大,目前形成了基金、券商、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以及各類理財產品構成的多元化投資者隊伍。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機構投資者促進市場發展、引導投資理念轉型,提高市場穩定性等方面影響日益增強。經過20年快速成長的中國證券市場,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證券市場在上世紀國企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化解金融風險等領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證券市場20年發展史,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中國證券市場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在市場建設、培育、監管等方面借鑒成熟市場的發展經驗,濃縮了西方發達國家證券市場發展的漫長歷程,走過了一條艱辛、輝煌的道路。
雖然20年來我國證券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過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由于我國證券市場脫胎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時代,由于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設計局限還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如市場化程度有待提高,市場組織結構單一,投資者結構不合理,產品結構不完善,上市公司結構不健全,缺乏內在的穩定機制以及部分風險管理能力不足等,制約了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這導致與境外成熟資本市場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教訓之后,美歐等經濟體正在進行金融改革,順應全球金融格局的變化,我國證券市場要加大改革步伐,增強競爭勢力。首先繼續支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進一步加快制度創新,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有待加快推進。如場外市場建設,國際板的推出等。其次針對我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比例仍然偏低的狀況,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結構,擴大直接融資比重,除了繼續推動優質大型企業和高成長性的企業發行上市,還要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另外加強改進市場監管,提高監管效能和質量,增強風險監控能力也非常重要。當前雖然后金融危機提法已經被廣泛使用,作為危機源頭的美國經濟呈現持續復蘇,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跌宕起伏,因此中國證券市場加快金融創新步伐的同時,也要注意加強風險防范,提高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雖然我國證券市場越來越大,證券產品越來越豐富,監管部門需要及時調整監管思路,強化監管主動性,密切關注外部環境變化對證券市場帶來的影響,建立健全兼容風險預警機制,完善各類風險應急處置機制。打擊市場違規行為,加大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正處在重要的關口,要統一思想認識,發展證券市場提升到國家的戰略高度,提高我國競爭力,強占國際競爭的制高點。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