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一年前,當我們說到低碳經濟這個詞匯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還是非常陌生的,但是,一年之后,現在如果我們打開網絡搜索這個詞匯的話,會驚訝地發現,它成為了本年度最熱門的關鍵詞。那么我們對于低碳經濟到底有多少的了解呢?這其中有沒有我們對他的誤讀呢?帶著這些問題呢,我們要開始今天的節目。現在,先讓我們來看一個短片。
短片:
這個五月,兩座中國最現代的城市——北京和上海, 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北京車展,引人側目的,不僅僅是那些豪華跑車,還有新能源汽車。而在上海,舉世矚目的世博會,同樣成為了綠色技術的展示舞臺。
低碳,這個曾經的陌生詞匯,熱度可見一斑。各國在其中看到了下一個經濟增長點;企業家,從中看到了無限商機;而普通公眾,也已經認可它代表了更現代的生活方式。可是, 這樣一個熱門詞匯,至今并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龍永圖:低碳經濟生活方式,低碳經濟變成一個筐,什么都往里面裝
于是,爭議也就隨之而來。尤其是對中國這樣的一個發展中國家,有人說,騎自行車代替開汽車,減排少了,可是效率又降低多少呢?反對高耗能,高排放,高速工業化進程中的我們,是否會因此而低速?
熊焰:我們該做的就是在發展,減排,這幾個字作出一個平衡的選擇。
使用高科技,固然節省資源,可是生產高科技產品又消耗了多少資源呢?發展新能源,巨額的投入,是否一定能夠帶來高額的回報呢?
韓曉平:在一開始使用一些技術的時候,一定是更貴,但是用這個東西的時候效率更高,
在眾多的質疑者看來,低碳經濟,似乎并不經濟。很顯然,如果讓低碳經濟,而不是這個詞匯真正走入公眾的生活之中,這樣的疑問必須回答。
在這個時機,百人會攜手《論道》嘉賓,從社會責任與市場機制的雙重價值 , 對此做出了辨析,思想精華,與公眾同享。
今天我們請到了《低碳之路》一書的作者,北京產權交易所董事長熊焰,以及中國能源網副總裁韓曉平,與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一起《論道》-《低碳經濟是否經濟?》。
第一部分
主持人:我想咱們一開始,先請問一下幾位嘉賓,你們今天來的時候是開車來的嗎?坐車也算啊。
韓曉平:都是開車來的嗎,我想,因為地方太遠了。
主持人:韓老師是,熊老師呢?也是,龍先生肯定也是了。我覺得一年之前可能大家對這種交通方式肯定沒有什么異議,但是現在呢,我估計就有人會說了,幾位太不低碳了,有沒有這種說法?
韓曉平:是,是會有這樣的壓力。
主持人:那么現在我們想給大家介紹一種現在最時髦的交通方式,就是我手里的這個模型,自行車。那么,我們就在說了,像包括自行車這樣的低碳方式,現在都被大家所提倡,但是什么樣的生活方式算是低碳呢?我們想請幾位專家在這里給我們做一個解讀。
熊焰:我們所談的低碳經濟,或者叫低碳生活,我首先有一個提示,就是不要把它庸俗化,低碳生活并不是要壓抑人們正常的生活需求,不是降低人們現有的生活質量,讓我們去當那種現代的“苦行僧”,而是在保證人們正常的生活需求,正常的生活質量,并且逐漸提高的這樣一個前提下去改掉那些奢靡的,炫耀的,浪費的,特別高碳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韓先生你怎么看?
韓曉平:其實低碳我認為它是一個代名詞,它背后就是我們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其實最后背后是能源技術的進步和能源技術的革命。
主持人:嗯,是一種進步的選擇,龍先生您呢?
龍永圖:其實要談低碳生活方式,首先還是要把低碳經濟,低碳技術搞清楚,然后再談到低碳生活方式, 據我的理解,所謂低碳經濟,實際上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二氧化碳排放,以這些作為主要特征的一些經濟。我覺得把低碳經濟,低碳技術弄清楚以后我們再來談低碳生活方式,這樣的話會比較準確一點,不然的話低碳經濟生活方式,低碳經濟變成一個筐,什么都往里面裝,
主持人:龍先生提到了低碳經濟我們需要解釋一下它的這個正確的含義,那么,兩位專家你們能不能在這里給我們做一個解讀呢?
熊焰:因為我是學理工科的,所以我呢就簡單地畫了一張圖,用一張圖表是不是有助于大家比較扼要地,粗線條地,
主持人:圖文并茂。
熊焰:但是比較全面地了解一下什么是我們所說的低碳經濟,或者叫低碳轉型,我用了一個詞叫低碳轉型的路線圖。
首先低碳這個話題怎么來的,為什么我們現在討論低碳,它是由于兩個因素導致的,一個因素就是能源的約束,另外一個因素約束是氣侯的變化,這兩個因素就導致了國際社會的比較一致的行動,
特別像中國,我們是第一,二氧化碳排放國,我們也制訂了我們的國家目標,到2020年,我們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強度要降低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四十五。國家目標定下來,要實施國家目標,它就會采取一系列的政策與法律,行政手段,政策手段要與經濟手段相結合,就是市場機制要起作用,同時最重要的一個機制要用技術進步,這三管齊下,抑制整個國民經濟體系的低碳的變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低碳經濟的基本的框架。
主持人:感謝熊先生,非常專業而且詳盡的解讀。
第二部分:低碳是否就是高科技?
主持人:很多人之前都會認為,說這個低碳經濟可能是跟高科技產品更多地聯系在一起,那么有人就會有一種說法了,說低碳經濟算不算就是高科技?
韓曉平:這話是這樣的,我們這個人類,我們之所以坐這兒,我們像人,因為我們會用火,沒有另外一個動物會用火,所以整個人類文明的過程都跟我們駕馭能源有關系,我們過去用薪柴的時候,我們建立了農耕社會,后來我們用煤炭和蒸汽機,我們建立了工業文明,再后來,我們使用了石油,使用了電力,我們建立了后工業文明。到今天,信息技術和各種各樣的新能源技術可能進一步地推動我們走向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就是低碳的時代。
主持人:你的意思就是說,你認同。
韓曉平:背后都是技術進步的結果。
主持人:熊先生你怎么看呢?
熊焰:最核心的確實是技術進步,就是全社會的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全社會的碳排放的降低,最重要的背后的力量是技術進步,但是這里技術進步的叫做什么時候取得突破,多高的代價,多大的成本,市場化普及的成本,這是需要我們關注的。
龍永圖:為什么在國際談判當中,關于氣侯變暖問題的時候,核心問題就是發達國家轉讓技術的問題,其實發達國家經過那么多年的發展的話,實際上他在治理污染,減少排放方面,他們擁有很多先進的技術,就是他不愿意轉讓,或者轉讓費用非常高昂,所以這個問題確實是整個國際談談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焦點,就是怎么樣把低碳的技術能夠更快地普及到全世界,使得我們低碳經濟能更快地建立起來,
主持人:謝謝幾位精彩的觀點。剛才幾位都談到了,說這個低碳的背后是這個技術革命的推動,那么技術革命,現在有人就說了,能夠享受到這種革命所帶來的成果人,應該還是少數人,比如說,舉個例子,像汽車,我這里有一個模型,這個汽車是混合動力型的,應該說,大家都說它好,但是我們也知道,它比普遍的汽車造價要高出一大截,而且它的腳踏板還有點問題,現在有人就說了,說只有少數人才能享受這種低碳的高科技成果,那么,我們就想問問,低碳現在是不是一種奢侈品了,現在變成了。
韓曉平:其實低碳也未必就是一種奢侈品,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在一開始使用一些技術的時候,它可能是貴的,就是當時我們放棄石頭,我們不再進行石器時代,原因并不是因為用鐵用銅比用石頭更便宜,一定是更貴,但是用這個東西的時候效率更高,還有其它的好處,所以我們選擇了鐵,選擇了石頭。所以我們走出了石器時代,所以今天同樣的情況,如果我們選用一些更先進技術的汽車,不僅是能源消費減少,而且這個汽車可能未來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樂趣。比如它可能像動車組一樣,給我們提供無人駕駛的交通,所以呢當我們的技術革命走向前一步的時候,我們會遇到一個新的藍海,一個新的空間。
龍永圖:低碳能源的汽車,肯定是比較昂貴的,因為他剛剛投入市場,所以在剛剛投入市場的時候,我們覺得這個應該是一個方向,這個方向的話,為了使廣大的消費者能夠接受的話,我覺得可以有幾種辦法。一個是政府要給一定的補貼,他用種來鼓勵,另外一種的話,就是比如一些經濟上高收入的階層,他主動的提出來,我用這個,用這種類型的汽車,這樣的話,我覺得經過一段時間以后,新技術所造出來的汽車,用新能源造出來的汽車,肯定是用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他們的成本就越來越降下來。這也是一個符合市場規律的,市場機制就會起作用,
熊焰:這個低碳產品是否經濟這個話題,實際上這里我們有一個我們怎么看,我們看現在還是看長遠?長遠就是龍先生剛才講到的,隨著市場的普及,隨著規模的放大,規模經濟它逐漸的會經濟,這是一個自然的規律,第二個要看這樣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你比如說建筑,低碳建筑可能初期造價提高10%,但是整個建筑,這個建筑物的50年代的生命周期中,它降低能耗可能至少降低50%,綜合效應肯定是劃算的,
還有一條就是這種低碳的產品的出現實際上是有一個自然改變跟受迫性改變的這么一個問題,整個全社會,全社會實際是全世界,當然包括中國在內的低碳的轉變,不是你愿意不愿意,而是這件事情必然到來。
韓曉平:我可以問大家一個問題,在座的沒有誰沒有手機的舉手,誰有手機的舉手。
主持人:韓老師您剛落掉了一個。
韓曉平:只有一個人,龍部長不用手機。你們用手機是因為,你們用手機比原來打電話更便宜嗎?是不是?同樣的情況,我們在采用低碳技術,在采用先進技術的時候,也并非是因為這個技術比原來更便宜,但是今天的手機對于我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通訊的工具了,已經是一種我們一個新的時代的標志了,我們用它是一種我們進入到新時代的一種標志了,而且這個手機不斷地擴展著新的功能,為我們帶來新的生活。
主持人:剛才幾位講了,這個低碳產品,那么我們現在有些人就說,在這個生產過程中,它可能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是很多的,那么這樣的一個過程,這樣的一個生產過程,我們會不會是一種舍本逐末的這么一種做法呢?
韓曉平:有些技術一開始可能這樣,比如說我們在這個“延綿”太陽能電池做單晶硅,多晶硅這個生產過程中,光伏可能是一開始能耗多,但是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我們可以不斷不斷的降低,比如現在我們更多的用“太陽薄膜電池”,那么能耗就變得非常低,可能在未來幾年,太陽薄膜電池的價格發電的價格就可以和我們燃煤的火電機組進行比較,所以這些新技術,隨著我們更多的使用它,它就可以不斷地降低價格。同時它給我們帶來的是什么呢?帶來了一片藍天。
第三部分:新能源是否合算?
主持人:剛剛幾位在暢想新中國的時候,我這里還有一個模型,今天我們的模型比較多。那么這個模型呢,它是瑞士人造的,是一個,不是普通的飛機,而是一個太陽能的飛機,這個飛機呢,現在已經據說是實驗品的飛機,已經是升空成功了,但是就是剛才幾位提到的,它這個造價非常不菲,是5.5億人民幣,而且載客量是非常少的,在暢想新生活的時候,有時候我們大家都會想知道,什么時候我們能夠坐上這樣的飛機,什么樣的人能坐上這樣的飛機。
韓曉平:這個飛機可能離我們還是非常非常遙遠的一件事情,但是對于現在來說,其實我們還有更多的一些選擇,更現實的一些選擇。比如現在我們修的一條高速火車,我們可以從廣州到武漢,三個小時,我們就沒有必要再去坐飛機去飛這一趟,因為你可能要花四個小時飛完這個航程的所有的時間。
主持人:這算低碳。
韓曉平:對,火車的能源利用效率是遠遠高于飛機,飛機而且消耗高頻率的能源,所以我們這個實際上有更多的選擇可以幫助我們逐步逐步的改變我們的生活。
熊焰:因為我們主要的現代人類的交通方式,航空,海運,陸地運輸中的火車,汽車,實際呢,給我們的比較是在比較什么呢?是如何做到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就是總的收益減去總的成本,以前呢我們可能算的是一些常規的成本,今后我們算成本可能能源也要算。如果加能源費,你這個能源成本怎么算,如果環境,與能源相關的環境,如果再加上巨大的費用,我們怎么算,最后這個時候就算出來,叫劃算不劃算,經濟不經濟。
主持人:那么我們可不可以這么理解,低碳經濟應該是一種比較劃算的經濟,在之后的技術發展比較成熟的過程當中,可以這么講嗎?
嘉賓:對,任何經濟學算的都是要劃算嘛,收入最大,投入最小。
主持人:那么對于新能源而言,尤其是目前的這種技術水平,應該說現在的技術還不夠這么成熟,那么有些地方,有不少地方就建了像這種風電啊,太陽能啊,還有像這種生物能源等等,這種設施,而且呢這種投資應該說是大規模的投資,幾位覺得這樣合適嗎?這種的做法?
韓曉平:這個還是方向,但是現在可能出現一些不協調的問題,比如說建了很多風電,它不能夠有效地并網,那么就是電網的建設和我們整個的使用還不能夠匹配,
熊焰:小平把核心難題說出來了,就是并網問題,太陽能和風能它發的電都是不規律的,有的時候需要電的時候它不來,不需要電的時候,供上來了,電網是不能儲存的,因此它對電網的沖擊很大,所以現在的電網,今天的電網對這種電稱之為“垃圾電”,是不歡迎的,但是今后的電網改造的一個方向,電網要智能化,要能夠接入,允許這些可再生能源比較順利的接入。所以說我們相信隨著整個電網的這個改革,我們的今天的風能和太陽能不是過剩,是遠遠的不夠,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主持人: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我們也希望這個低碳之類能夠越走越好。謝謝!今天應該說我們帶來了許多朋友對于關于這個低碳概念的困惑。比如說其中有一些朋友就提到了,例如像這個電動車,那么廢舊電池的處理呢,應該說可能也會造成比較大的污染,而且它處理上也比較麻煩,比較困難,那么像這種情況下,對于這種發展低碳經濟,它所存在的這種潛在的風險,幾位怎么看呢?
韓曉平:其中不用擔心,如果你要是不相信的話,你可以把你車的電池卸下來放在路上,你明天早上看還在不在哪兒?因為呢,實際呢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行業,他會把這個電池收走,然后去重復利用,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呢,只要我們往前走,我們會想出很多很多的辦法。市場,剛才熊總在講,市場這只手,就會產生作用,這只無形的手,就會把很多問題最終把它理順。
主持人:熊先生您看呢?
熊焰:當一個變化到來的時候,我們采取開放,積極,寬容的這樣一種態度去應對它,逢山開路,遇水建橋,未來是不可知的,未來出現什么困難,我們現在也不能很清晰的描繪它,但是整個社會轉折的大的方向已經出來了,還是那句話,問題會有的,困難會解決的,明天可能會更好。
龍永圖:關于能源的問題上,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一定要會用可再生能源代替那些不可再生的能源,這是一個問題,一個基本常識,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市場還是要起一定的作用。我記得七十年代石油危機的時候,以后出現了整個一個十年的可再生能源的一個大發展的這樣一個階段,在日本和其他一些國家。其中我覺得市場的力量可能還發揮得不夠,我們有時候用這個石油和用這個煤實在是太便宜了,這樣就使得我們整個進行可再生能源創新方面的動力不夠,當然我們還考慮到了經濟的問題,考慮到效益的問題,怎么樣平衡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我覺得還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但是人類總是會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的,就是用可再生能源來替代那些不可再生的能源。
第四部分:低碳經濟的中國之路?
主持人:好,謝謝!嗯,剛才給三位看到的這三個模型,應該說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必備的材料,就是金屬,金屬呢我們也知道,它是一種高耗能,高排放的這種行業,像我們中國現在有人說了,就是不應該太多的熱心于低碳經濟,因為我們自己還處在一個高速工業化的階段,那么對于這種說法,幾位怎么看呢?
韓曉平:其實我們現在要蓋房子,大家都要去住房子,肯定要去修路,去架橋,肯定消耗更多的鋼,所以從目前來說,我們可能還是需要更多的去積累這些鋼,但是呢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減少出口,因為我們更多的出口以后,我們就背負了更多的壓力,特別是環境的壓力,所以呢像一些低端的產品,一些高耗能的產品,我們應該盡可能減少他們的出口。
主持人:出口方面,龍先生是專家,這點您同意韓先生的意見嗎
龍永圖:但是有時候,實際上并不是那么理想化的,有一些比如說高耗能的一些產品,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品,總得有人去做,
那么關鍵是在國際社會進行談判的時候,能夠理解你這個國家為了全世界在這個方面能夠享受這種高耗能的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的產品確實付出了代價,他要承認這個代價,但是現在在國際談判當中,他就不承認這個代價,不但不承認,而且還要指責你,認為我們中國在制造污染,在浪費能源,進行大量的排放,所以應該把整個世界當成是一個整體來看,把國際分工當中所出現的很多問題,氣侯變暖的問題也好,排放問題也好,都把它聯系起來,才能夠得到一個公平的結論,不然的話那些真正為全世界承擔了很大責任的國家和一些人群,反而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我覺得這是在當前國際貿易談判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主持人:熊先生。
熊焰:龍先生剛才講到這個話題是非常重要的,實際上現在呢,國際社會談判實際上是叫做忽略了一些話題,或者有意無意的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關鍵點。
比如說,一個國家的發展階段是不是,是不能逾越的,中國現在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這樣一個發展階段,中國如果在某些方面,比如說減排方面,付出了過大的成本,而引致整個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大幅度的降低,這對世界是一種不負責任,實際上是不負責任,
再一個最重要的,發展的權利是不能剝奪的,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發展的權利不能剝奪,所以我們該做的就是在發展,減排,這幾個字作出一個平衡的選擇。
龍永圖: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既要看到我們要大力的發展這個低碳技術,但是我們也不能回避一些高碳的行業,
如果中國要搞低碳經濟的話,我們中國的很多行業都不能搞,那樣的話,我們中國工業化剛剛開始沒有多久,我們正處在工業化的中心,我們的很多工業部門,很多那些需要能源消耗比較多一點,可能會產生一些污染的,可能要進行一些二氧化碳排放的,所以這些產業都不能搞,那我們中國的經濟就受到很大的制約,
我覺得這里面有一個矛盾,這個矛盾怎么解決,一個是靠技術,第二個是靠剛才熊老師講的一些政策,法規,約束我們自己,還有一是條靠市場機制來鼓勵我們的企業,使用低碳技術,來使我們的一些可能產生污染,可能產生耗能比較多的行業和一些企業能夠真正的變成低碳的企業,
主持人:龍先生的意思就是不要把低碳妖魔化,要慎之又慎,熊先生您有什么觀念?
熊焰:我同意龍先生剛才的這個看法,我去年九月份在美國哈佛大學有一次演講,我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我說國際社會好像一個大家庭,歐美,歐洲呀,美國呀都是六七十歲的老先生了,生活很富足,而且吃得很少,很好,也基本不用干什么活了,因此他的排放自然就少了,我們中國人就是這個大家庭當中的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力氣活主要是我們干,而且我們家生活不夠那么好,基本吃的是粗糧,干活,長身體階段,又吃粗糧,我們自然排放多,一邊要求我干著活,一邊要求我不排放,這不公道,也實現不了,所以說,哥本哈根談判,談來談去,焦點在哪里?實際上是一個發展空間之爭,所以有的專家講,要警惕叫做減排與引進的發展陷阱,
主持人:那么我們要問一下韓先生,像剛才熊先生所說的這種低碳引進之下的這種發展陷阱,我們怎么才能讓自己小心,不要掉進這個陷阱當中。
韓曉平:其中從我們自己來說,即便沒有這個碳的問題,我們也必須改變我們的增長模式,改變我們的經濟結構,什么原因呢?我們算一算,我們現在有多少能源能夠支撐我們的經濟持續發展,按照我們現在的這種方式,我們如果再繼續燒這么多煤,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環境,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我們一定要改變我們的增長方式,我們還是要提高我們的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我們的環境污染,繼續沿著這條低碳的路走下去。
主持人:好,謝謝幾位精彩的觀點。
第五部分
主持人:那么我們這里,請問幾位專家,我們跟同類的競爭對手相比,我們在節能減排方面做得怎么樣呢?是不是做得比較好呢?
熊焰:空間太大了,咱們不說最先進,比較先進的,美國,比較先進的美國,我們是美國總能耗的四分之三,我們的GDP是他的三分之一,我們就在能效上追美國,美國是我們能源效率的三倍,我們就追他,追美國,用比如二三十年,二十年吧,我們追上美國,就非常好了。
龍永圖:這里面有很多技術,所以如果美國不能夠在這些技術,節能減排的這些技術上來和全世界,特別是像中國這些發展中國家進行分享的話,那么美國指責任何一個國家的節能減排做得不好,就是這樣。
熊焰:道義上他就站不住腳。
主持人:好,謝謝幾位!嗯,那么,我們在這里,也想問,就目前中國的這種發展階段,我們對待迎接這個低碳經濟,應該抱著什么樣的心態呢?
韓曉平:其實這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機遇,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市場,然后把很多的東西消化,一些技術,然后通過我們的制造能力,把這些東西成本降低,最終我們可以后發制人,最后變成我們一個新的產業,變成我們一個新的核心競爭力,所以這是一個機會。
熊焰:實際如果按照行業的技術比較呢,在中國在很多行業的技術上,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會差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就是有“待差”,但是在能源一些相關技術,我們是差,但是是年差,沒有“待差”,因此如果我們組織得好,動員得好,很有可能在新能源及相關領域,實現所謂彎道超車,就是看轉彎速滑,我就切進去,看準方向,一加勁我就切進去,跑到前面去,有這種可能性。因此實際,這確實是關乎到我們未來的這種綜合實力,綜合競爭力非常關鍵的一個領域。
龍永圖:關于中國對低碳經濟的看法的話,我覺得我們也是處在一種很矛盾的一種狀態,我們在國外進行談判的時候,我們要告訴他們,我們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不可能丟掉這些所謂你們講的高碳經濟,全部搞低碳經濟,使我們的所有產業都是低排放,低污染,零排放,不可能的,
但是我們回到過的時候,我們要給我們的企業講,我們搞低碳經濟是為了我們自己,如果我們的產業發展起來,但是造成嚴重的污染,這個對我們子孫后代,對我們自己也是不負責任的,
我覺得在我們國內應該辯證地把這些問題講清楚,老百姓有時候一看這個報紙就搞不清楚了,到底咱們是個什么態度,這兩個矛盾看起來是矛盾的,但實際上是統一的。
主持人:熊先生怎么看待這種矛盾的心情?
熊焰:我覺得龍先生這覺得是一個過來人,代表我們談判的過來人的這種心態,實際上我有一個參加談判的朋友,談判組成員聊一下,我說建議叫做“高舉減排大旗,堅守發展空間,積極低碳轉型”。
韓曉平:實際上對于我們來說,我們就想到鄧小平當年為什么說,改革開放一百年不動搖,其實我們這次低碳不僅帶來了一個經濟技術發展的機遇,更帶來一個改革的機遇。因為低碳就面臨著我們要對我們的社會系統進行一此深刻的改革,只有通過深刻的改革,才能使我們這個國家整個跟上時代的進程,所以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好好的做好我們的改革,做好我們的發展。
主持人:高舉大旗,堅守原則。好,謝謝!
第六部分
主持人:今天我們請到的這幾位嘉賓都是學者,學者說話都是言簡意干的,但是我們特別想知道,像我們剛才討論的這個低碳經濟,他的發展重點應該在什么地方?
熊焰:低碳實際上是三個層面吧,第一個層面呢,從事低碳的核心產業,比如說是能源,特別是一些能源產業,可再生能源產業,大概這是國家的戰略性所謂新型產業,要加快發展,這里當然也包括新能源汽車,等等一系列的產業要迅速的提升起來。
另外一個層次,就是我們所有的國民經濟各個行業,全國民經濟體系的能源消耗降下來,實際上就是能源效益。
第三個就是老百姓我們日常生活中如何大幅度地低碳化,倡導低碳生活,這三重含義。
主持人:這是您所說的三重含義。
韓曉平:在座的可能大家知道,我們現在處在什么時代,我們處在信息時代,所以呢信息技術,當信息技術和能源進行深度整合的時候,我們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你們知道不知道,什么能源是最清潔,最高效的能源?
主持人:韓老師老考我們,要不你就自問自答吧。
韓曉平:好,我告訴你們,節約下來的能源是最清潔,最高效的能源。節約下來的?怎么節約呢?我們可以用信息技術,比如我們發展智能電網技術,我們就可以在我們需要的那個地方里進行照明,進行供能,不需要的地方我們可以不供,這樣的話,這個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成倍的提高,而信息技術通過智能電網呢能夠優化整個的系統,同時為各種各樣的新能源提供一個自由接入的一個環境。所以這樣的話就第二步帶來了新能源技術的廣泛的采用,
那么新能源,我們講電動汽車,電動汽車如果不是兩三噸重的話,它的節能效率并不會太高,如果我們再通過新材料技術,把這個電動汽車,全部用碳纖維或者其他的一些材料來做,重量減輕,幾百公斤,那我們這個效率會進一步的提高,所以呢就是圍繞著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和材料技術展開我們現有的能源革命和新技術革命。
龍永圖:其實我認為我們應該對老百姓來講,更多的宣傳一下低碳的生活方式,我覺得這一點可能更有意義,因為低碳的技術對于我們很多老百姓來講,都是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但是我覺得每一個老百姓如果是都能夠自覺地過一種生活的方式,這個是馬上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我覺得搞低碳經濟也好,低碳生活方式也好,還是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這一點我覺得是目前最有意義的事情,特別是我們中國,剛剛步入小康社會,特別是到了一些大的城市里面,我認為那種浪費,奢侈的作風越來越嚴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我認為是最具有現實意義的,這是我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
熊焰:龍先生剛才講的這個話題,實際上,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其中一個重要的叫做學習也好,趕超也好,仿效也好的國家是美國,實際美國是一個典型的高碳消費的國家,你看美國人大房子,獨立的大房子,大汽車,悍馬,那個冬天在屋子里只穿一件T恤衫就行,夏天屋子里進去直打哆嗦,冷得。
韓曉平:所以人均消耗“八噸”標準油。
主持人:我們聽到一個說法,說全球人如果按照美國人的消費習慣去生活的話,需要22個地球,有這么可怕嗎?
熊焰:這么講,美國兩億多人口,占全球的20%左右的人口,它消耗了全球能源的四分之一,那要如果中國美國兩個國家,中國學美國,這兩個國家,把全球能源用完了,所以我認為龍先生剛才講到的,就是人們日常的消費模式的這種改變,也確實是叫做意義非常大。
主持人:那么也請兩位專家在這里給我們支支招,在這種普通的生活當中什么樣的方式算是低碳生活方式?
韓曉平:其實就是一些選擇,那么有可能坐地鐵,坐公共交通的時候,你就去坐公共交通,有可能騎自行車能夠到的地方,你就騎自行車,你如果開一個空調就不要開兩個空調,在家里,往往這點點滴滴的選擇,實際上你就在為環境作出一些貢獻,
主持人:像女孩子少買幾件衣服進也是為這個環境作出貢獻。
韓曉平:夠穿就行了,何必堆在滿滿的衣柜里呢。
熊焰:你比如對我而言,當然,最近天也暖和了,我就開始走著上下班,再一個我的辦公樓在四層樓上,我在我的博客上就寫了,我說倡導爬樓,不坐電梯,只要我離開辦公室,比如四個小時以上,我就會把電腦給關上,我離開辦公室就會把燈給關上,實際這就是我們生活,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
主持人:低碳要從生活的細節做起,
嘉賓:唉。
主持人:好,謝謝幾位!
主持人:那么在節目最好,剛才我們給三位展示了我們今天的三個模型,我們想將這三個模型送給三位。每個人可以挑選其中的一樣東西,在您挑選的時候,也給我們大家講一講您挑選的理由,好不好?來有請我們的工作人員。
韓曉平:這是比亞迪汽車?不是。
主持人:是混合動力汽車。
韓曉平:那我要這汽車吧。因為我們正在進入汽車時代,我們更多人都在買車,所以我們現在希望這個汽車,能夠盡快地提供更清潔的,比如混合動力,或者是我們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那么需要解決的問題呢就是我們到處能夠找到插電的地方,現在我們希望電網公司也好,各個企業也好,能夠給我們提供更多的插電的地方,這樣的話,能夠加速這汽車能夠普及。
主持人:謝謝!您為什么選擇自行車?
熊焰:選擇自行車呢應該說它的這種除掉節能之外,它的這種震外部性是最大的。它能夠鍛煉身體,它能夠很風光的兜兜風,所以很好。所以我就想我們的叫做低碳生活,要與我們的日常的生活,與我們的綜合效應結合起來。能夠促進綜合效應最大化,實際這是最好的一個方面。
龍永圖:剛才對話當中,我知道這個不是一般的飛機,是用太陽能來作為能源的一個飛機。當然這個可能離我們最后商業化,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始終相信,而且我們這代人應該是最尊重科學家的,科學家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我們根本不可能夠想象可以實現的東西,所以,我希望科學技術能夠引領我們走向一個更加低碳的一個時代。
主持人:好,謝謝幾位!那么三位作出了他們自己的選擇,同時也給出了我們他們現在的理由。那么,給出他們這三樣東西,應該說我們的目的達到了,我們的負擔送出去了,我們的生活能變得更加輕松,更加簡單,我們想這也許就是低碳生活的意義所在吧。那好了,我們這期節目到這里就要結束了,感謝幾位嘉賓帶給我們的精彩的內容,也感謝現場觀眾朋友的熱情參與。觀天下風云,與龍圖論道,我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