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沃特財務集團及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聯合主辦的 “2010首屆沃特金融峰會”8日在上海揭開帷幕。新浪財經圖文報道本次會議。以下為世界六大交易所圓桌會議嘉賓討論。
主持人:謝謝各位嘉賓。下面是來自于兩個中國民營企業他們在資本市場有很多的經驗,一個是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先生,另外一位是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梁信軍先生。ChinaVenture投中集團CEO陳頡先生。中華全國工商聯并購協會會長王巍先生。同時由德邦證券總裁姚文平先生來做主持。
姚文平: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我們剛才跟幾位嘉賓在交流說會議到下午對主持人來說對嘉賓來說都有點壓力,一個是時間比較緊,下午大家也有點苦了,今天我的狀態也不太好,但是我相信有四位重量級的嘉賓,大家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獲。剛才主持人已經介紹我們四位嘉賓,所以召開這次沃特金融峰會,我自己理解大的主題就是全球化和國際化,我們這個環節的主題是中國企業全球資本市場之路,這個就是我們以前探討的比較多的,也是人才的國民經濟,現在大家感到資本的國際化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我羅列了一下,中國的企業可以選擇到海外上市,在合規的前提下到海外資本市場買賣股票和債券,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一些方式。下面我看了一下新希望現在目前在東南亞,我看了有12個工廠建成,中國政府和投資地的政府將你新希望認為是外向型一家比較成功的企業,我想問一下劉總你是民營企業的老大哥,有請你談一談現在吉利收購沃爾沃,你看到現在一些中國企業到國外并購上市等,對此你有什么樣的看法和評價呢?
劉永好:我多吃兩年飯多辛苦幾年,我看到全國越來越多的企業走的越來越快,越來越高,非常高興。我們是走出過門比較早的一個企業,有十來年了,在東南亞我們有12加工廠,并且取得比較好的業績。我們在海外投資的工廠投資回報率比在國內的投資回報率通常要高一倍,也就是說,我們在海外更容易賺錢,有人說在海外好賺錢,為什么會這樣呢?由于我們從事這個產業相關,而由于我們的競爭對手在中國我們都特別的熟悉了,在東南亞這些國家我們去看仍然是這些對手,所以我們比較的心里有數,我們經濟發展在哪一方面先行了一步,我們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們在海外每年大規模收購,或者收購一些大型的企業,并不是說我們就不想收購,或者是不準備收購,可能我們的視野還不夠開闊,沒有感覺到比較直的或者是應該去的目標。對于吉利這樣的民營企業,我非常敬佩他們的膽量和勇氣。很早有人說李書福是一個汽車狂人,這個話不一定是壞話也不一定是好話,但是他干預想象,干預跨出過門,干預收購品牌比自己大,比自己經營時間長的企業,我佩服他的這種膽量,我也應該向他學習。但是說他是否能夠成功,還需要時間的檢驗,李書福先生可以收購沃爾沃全球知名品牌的本身,說明了中國的民營企業開始走向國際了,說明有些中國民營企業有底氣了,說明中國的民營企業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在美國、歐洲、日本相對先進的國家,他們工業先行多少年,他們有很多的人才,具有較好的品牌和研究的隊伍,我覺得這些是我們所缺乏的,因為我們的歷史還比較的短,我們的研發能力還不夠,我們專業化的程度還需要提升,而我們把它拿來為我所用,顯然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前兩天中央電視臺搞了一個對話節目請我參加,參加的是在日本比較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我們對話的問題就是國際化的問題,我問這個經濟學家說,我有這個打算,引進一批日本優秀的廠長們,請他們到中國來管中國的工廠,這個想法對不對?他說我的想法是比較有創意,比較對,日本的企業他們治理管理是相當嚴謹的,他們有優勢。同時我們也打算在國際上看好一些跟我們產業相關的優勢企業,那么進行技術合作,品牌合作,生產合作,營銷合作,理念合作,甚至更深入的合作,我覺得我們中國的一批民營企業到了這個份了,應該考慮我們能否走出去,我們金壇不考慮明天也得考慮,我們明天考慮不如今天考慮,這樣我們可以考慮的更加成熟一些。今天有位發言人講,他覺得自己做的最成功的事就是多少年前買了張機票來中國看了看,所以我認為不管成功不成功,我們認為應該走出這一步,所以我非常佩服李書福先生。
姚文平:之前可口可樂高價購匯源果汁,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如果是一個大公司收購你的公司你有什么樣的看法呢?
劉永好:我是養豬的,豬養大養肥了,我就要賣的,誰出的價錢高我就賣給誰,如果說我們的豬長到很大房子裝不下去的怎么辦?我們總要有一個出路。我們中國的民營企業,特別是一手一腳做起來從最基礎做起來自己的品牌、技術、人才隊伍,真正要賣掉,從感情上來說是比較難以接受的。其實很多企業都有曾經面對這樣的挑戰或者是機會,但是有的放棄了,有的選擇了。對于我來講我會看,因為我的企業的工廠比較多,有幾百個工廠,如果有提出要買我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賣給他有利于我企業更好的發展,我覺得賣一部分也不見得就不行。但是總體而言我還是不想賣的。
姚文平:謝謝劉總,剛才你說你的年齡,你是51年的,60歲不到,很年輕的,所以我覺得我們聽了你的講話很有啟發。
劉永好:不對,有人是90后,我是90前,只差一點點。
姚文平:感謝劉總給我們很多的啟發。下面復星集團是一家比較成功多元化的企業,去年以來我看復星集團在海外資本市場頻頻出手。另外復星成為分眾傳媒的第一大股東等等,而且服刑集團明確提出來要國際化,下面有請梁總給我們分享一下復星在參與國際資本市場發展的一些心得。
梁信軍:我很贊同劉總講的,國際化是今后我們要面對的課題。對于我來講,國際化我們考慮比較的循序漸進。第一步當然跟很多企業一樣,我們考慮市場的國際化,雖然我們創業時間不短了,有18年了,但是我們其實在產品的銷售到國際市場這一塊量并不大,并不像中國大部分企業一樣。另外一點,在資本來源的國際化,我們走的比較早,我們在將近10年前就認識到,其實資本來源的多渠道,比如有一部分從國內來,海外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兩個市場并不是完全聯動的,事實證明像是04、05、06年中國融資很困難,08、09年中國融資很容易,海外很困難。第三個就是人才的全球化,這一點是在金融危機以后,下決心做了一下,效果非常的顯著,以前看中國的人才覺得年薪給出80、90萬就算是很高級的報酬標準了,跟海外談就得準備給200、300萬人民幣/年,現在性價比來說是非常值得的。第四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其實每個企業都要去做的,整個管理治理水平標準的環球化的問題,如果你不能用環球聽得懂的會計語言,會計師的標準,不能用他們法律認可的標準,社會責任標準,其實你很難和社會的市場資本人才溝通,那么這一點我們從04年開始,下決心狠狠全面的做了一下,這個是很重要的,當然下一步還有投資全球化的問題,投資的全球化,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問題,第一步這一兩年對于我們來說著急做的事情是到海外投資被低估的中國資產,它雖然在香港、美國上市,價格是由香港市場美國市場來確定的,但是利潤來自于中國,這個資產跟中國資產來比較是被低估的,所以這兩年你剛剛提到我們買分眾,包括我們在香港買的證大房產都是這樣的,他們的利潤都是屬于中國的,但是海外做價很便宜,包括復星國際的股價,這也沒有完全反映我們自己的真實價值。這是第一類。第二類資產,能受益于中國增長的海外資產,雖然它是外國的資產,但是將來從中國的發展當中,它可以受益的,這部分價值也是被低估的,未來幾年中國的成長相比國際很多其他地區國家來說非常的確定。第二類要買這部分資產。第三跟你國內資產結構形成一定對沖的海外資產,國內有些鋼鐵廠你可以買國外的礦產公司,包括其他方面。最后,好是李書福這樣的也是參與行業整合也是一個路子,但是在復星的話我會放到第三類考慮,所以我認為關于國際化,我們思考的路徑是這樣的。但是講到國際化,還有一點可能大家平常不注意,但是都在做的,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機構講中國化,他們想要中國的錢,想到中國來投資,所以如果我們在中國的企業天天想著國際化,你不去考慮人家中國化的需求,那也是愚蠢的,其實我們要考慮中國的資本到國際上它有些什么樣的需求,它需要得到什么樣的服務和專業技能的幫助。第二中國的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國際資本的支持,從復星來講我們考慮的國際化比較全面來說是兩方面,一方面如何在海外設立個專業化的投資平臺,幫助我們自己買到我們想買的這幾類東西。同時也幫助中國的企業伙伴買到他想買到的東西,我必須在當地很專業,或者是使用當地的專業人才或者是跟當地的專業機構合作。第二在中國建立一個海外投資者都看的懂聽的懂的平臺,通過我們跟凱雷的合資,它完全可以按照凱雷的標準通過凱雷復星的合資平臺進入到中國來尋求中國的發展機會,所以我們國際化的平臺是指雙向的平臺。
姚文平:謝謝。復星在這個平臺建設當中,你們對國際化也是希望參與到這個整合當中,對此你們有什么樣的考慮呢?
梁信軍:上市的問題,最近尤其國內現在全流通的平臺建設以后,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包括海外的企業,它喜歡到A股上市,因為總體來說A股的估值比海外要高。其實要取決于企業的特點,如果有些企業用美元融資、港幣融資,你賺的是人民幣的錢,這個方式給你一個天然的結構就是規避匯率風險,因為你借別人用別人是外幣,最后賺的是人民幣,所以對于有些行業來說這是很好規避匯率調整的方式。對于一些行業如果是完全是內需的,就沒有必要這樣的考慮了。
姚文平:我們的王總他們一直專注并購的研究,像是并購,一個是國內企業之間的并購,還有一個就是國外企業之間的并購,還有跨境的并購,尤其是跨境并購成功的概率很低,你作為并購的顧問,因為并購以后,才有傭金,所以借于這一點,你覺得我們出去海外并購有哪些風險?如果中國企業要到海外并購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王巍:我們觀察中國并購十幾年,劉總和梁總都是中國并購的佼佼者,他們偏重于資本市場,所以實際上這兩種風格代表整個中國目前企業并購的一個主流,我想這是表明整個中國資本市場跟全球對接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很感慨,劉總講在國外如何賺錢。中國的民營企業起步非常不容易,在這么多國有企業壟斷,行業管制,融資資源也沒有,主流很也也不準進,成本如此之高這些企業可以生存能夠發展,他們能夠走到國際化他們更有理由的成功,這也是一個特點,我相信中國企業是特別市場化的企業,如果給機會應當在全球化當中大有作為。很遺憾,他們這種企業太少了,特別是次貸危機以后,它對中國中小企業有很多的打擊,由于危機以后政府都出手,政府更有理由管制,政府干預更多。回到你的這個問題,中國企業多海外并購,形形色色在目前情況下中國的企業都沒有形成很大的潮流,形成潮流是國有企業的并購,它不是市場化的并購,是資源的爭奪,特權的延伸,所以不能形成主流,所以我們還是在期盼這樣一個市場可以發展起來。至于每個行業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則是什么樣的風險,還是按照自己企業比較熟悉的風格,包括像是劉總按照產業鏈走。梁總談到的復星集團的思維,跟國際投資是完全不向上下,他的起家完全不輸于華爾街,再加上中國本土的經驗教訓,我相信中國企業是有自己學習成長的能力。至于到底這個企業到海外做并購遇到什么風險,每個企業有不同的情況,很難判斷,我希望我們可以真正迎接一個市場的到來,是企業化走到國際市場來,而不是靠所謂的國家經濟安全,靠政府的特權,靠行業管制去限制市場化走到海外市場,目前仍然是這樣的狀況。
姚文平:王總你覺得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如果他們有選擇的話你為用并購的方式或者是其他的IPO方式,來對創始人來說退出的話,你覺得哪些方式,或者是如何判斷或者是有些什么優劣式。
王巍:理論來說,幾十年前在西方,把企業做成一個豬,只要價格好你就可以出手,問題是中國這代企業家都是創業者,20年前我們什么都沒有,而這一代人,像是劉總,也很年輕,這一代創業者不會退出歷史舞臺,因為他已經享受了成功,而且江湖已經證明他們成功了,所以對于我來說我不相信現在企業創業者就輕易把自己賣掉,還很難,包括中國的PE市場很難形成,包括第一代創業者沒有到退休的時候,不像美國經過四代之后,按照價格來選擇,沒有創業的感情,這一代企業家談創業的艱辛、發展還充滿著激情,我感覺賣的可能性總體并不高,更多其是買,把全球作為一個中心來做。當時梁總說,今天的中國是全球當中的中國,重要的不是走到國際上,在中國本土做好你就是國際公司,這還是過去追趕心理,還是長期落后形成的心理,30年來中國企業已經跟全球平臺已經基本對接了。我們都說中國的企業家是處于青春期,西方企業家很多處于更年期,青春期戰勝更年期是毫無疑問的。很多人對于日本有誤解,說你們中國到外面并購是不是要重蹈日本的覆轍,其實30年來日本海外的收入已經遠遠超過國內收入了,整個日本從感情來講喜歡日本失敗,但是日本變成全球化的國家了,所以我們想做一個大國崛起,要有一個比較平和的心態,不能妄自菲薄,剛才梁總提出的心態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
姚文平:謝謝。另外我覺得盡管發生了全球金融危機,可是我們都感覺到現在的PE和創投非常的活躍,下面有請投中集團的陳總談一談,對于海外的投資者來說,你覺得中國投資的機會和風險在哪里?對于今天參會的中國企業,你覺得如何和海外的企業機構進行和平共處?
陳頡:聽到復星的講到對于資本市場表達一些見解和看法,這些在五年以前中國企業家是非常少看到的,今天聽到梁先生這樣的看法,同樣可以出自美國專業管理基金人之口,所以我覺得中國的企業家對資本市場的理解以及熟悉程度還是進步非常快的。
現在討論到外資還是內資,這個話題也是有點過時了,這個界限是非常模糊不清了,國內有類似于像是復星的公司,類似一些大的風險投資公司,VC、PE機構,他們都是非常本土的管理人員,但是是管美元基金,我們也有一些美元基金,我認識一家以色列基金剛剛進入中國,在一年的時間內跟6家地方政府成立了人民幣基金,無論從GP、LP的角度界線都不是那么的清晰。VC、PE跟我們的產業界是什么關系呢?09年人民幣基金募集超過美元的募集,這是第一次發生,而且這個趨勢還是會持續一段時間,我覺得在今后的再過三年,人民幣基金至少會占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至于PE跟企業如何去北京,我覺得是這樣的,我覺得這個配合一定會是越來越密切的,無論說從融資角度還是企業走出去投資的角度都會配合非常的密切,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其實他們對于融資的PE能夠給到他們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因為他們的融資渠道會非常的有限,特別是對于一些輕資產的公司來說幾乎不能從銀行拿到投資,還有一些缺失都是可以由PE幫助他們的,對于一些聯想、復星、新希望這樣的集團,他們可能不需要資金,他們出去并購的時候,特別是去一個陌生的領域或者是海外并購,這片土壤對他們來說不是那么的熟悉,其實有時候跟當地的國際資本合作也是非常好的選擇,比如剛剛你提到的李書福收購沃爾沃,背后有2、3家國際PE、VC機構幫助他推動這個事情的發展,從他們的角度提出他們對這個案子調研的看法,今后戰略的考量,會對李書福會有幫助的,這個幫助絕對不限于金錢的幫助。其實中國越來越往后走,其實越來越不缺錢的,特別是對于好的企業來說,好的企業是投資機構是爭著去投資,錢永遠不是一個最關鍵的因素,最關鍵是說你到底能夠給這個企業帶來什么附加值,無論說是在戰略上面給他提供幫助還是說幫助他上市等等,所以在這個領域,現在PE界有一個共識,他們會認為將來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以及競爭對手其實是來自于企業這一塊,當然是有實力的大企業,他們可能會在一起搶一些項目,也會一起合作一些項目。
姚文平:謝謝。最后因為時間的關系,我想提一個共同的問題,因為我看劉總這邊,像是農業產業做的這么大,你的上下游也延伸很長,我理解你也會慢慢去做投資等方面,剛才梁總也講到他們復星也是多元化的一個企業,所以我請教三位,你們認為PE和VC這樣的機構投資者和有產業背景的公司去投資一個企業的話,有什么樣的差異和優劣式,前面兩位企業家,可能他們慢慢都會去投一些企業,那肯定有他們的一個優勢和劣勢。陳總可以談一談,從機構投資者的角度來說一下它有什么樣的優勢和劣勢。
劉永好:我們是一個主體從事農產業,我們這一路走的很 艱辛,也還算是比較順的,至少今天在這個臺上還沒有倒下去,我想這是好的一方面。由于這20多年不斷的努力,對于這個行業的認識相對就比較深一些,而且你在這樣一個中國特色體系下耕耘,對于這個體系、制度、商場了解相對也比較多。這個時候,我們把我們的主要精力放在產業鏈上下游的延伸是對的,使我們的認識更加的清晰,更少犯錯誤,市場的天花板也非常的高非常有發展前景。但是我們經過發展以后,也有了相應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這個影響力包括市場的影響力,包括我們在合作伙伴商界當中的影響力,當然也包括政府的影響力和媒體的影響力,而這些資源是有價值的,所以說一段時間以來,也不少的朋友都在問我們,我們要做什么,你們覺得行不行,假設行的話你愿不愿意跟我們一塊投資,我們感覺對于這樣的機會到來,我們不應該簡單說NO,我們要積極的參與,所以最近這幾年,我們做了一些投資,現在是由公司拿錢出來做一個簡單的投資,有這樣的機會我們就投,促進它共同發展,實際上這些投資都取得相當的收獲,這個收獲不單單是財富的收獲,也包括被投資的企業他們對市場的了解,對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幫助。我們企業也有比較好的投資回報。最近我們也成立一個專門新希望農產業基金,第一期大概是10億規模,我們自己企業內部有一個專門做投資的,大概也是用了10、20億。另外發起10億以自身為主,另外也吸收了一些朋友,比較認同的企業他們的資金,但是以我們為主。現在由于我們可能是相對做的比較穩健,社會的認同也比較的好,看來還做的不錯,我們就完全按照國際的慣例來這樣做,我覺得這樣做可能把做實業和做投資適度的結合起來,我認為還很好的,可能比單純的做投資可能要好,至少大家覺得更實在,至少跟他合作,讓它投資更有譜一些,因為至少他背后有一個20多年,有十幾億資產背景的企業。
梁信軍:投資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活,千萬不要覺得投資只是一個我是招一個人,或者是一天花5分鐘去做的事情,如果做實業要虧掉5千萬很難,可能要分12個月才可以虧掉,投資的話可能5分鐘就會虧掉了。所以我認為投資是很不相同的一個行業。投資本身可以分成兩類,一個產業投資,進行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提高自己行業的占有率和效率的,這是一類,這一類通常的特征是控股,甚至是全資的,第二類是財務投資,就是PE、VC投資,這類財務投資跟產業投資是完全不同的,財務投資意味著你要較小的參與到企業真正的運營當中去,所以標準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復星兩類投資都有,但是因為能力各方面的需求不同,比如像是PE投資,就是財務投資,我們第一很看重人,如果這個人是需要被替換不能用的,需要我們派人進去的,其實這個企業你根本不應該投,因為你投他就是因為他比你做的好,他能賺錢。第二個就是看他在某一個領域做的比較好,如果他在這個領域做的不好,我們何必去投資它。所以在投了以后我們只能有限的參與,如果他參與行業整合的時候,我們在投資的專業化能力上面可以協助他做一些判斷,在人力資源這一塊,如果用他的平臺太小,不足以吸引很多人才的時候,可以用我的平臺,協助他來做,包括劉總剛剛講到的公共資源,地方政府的關系,社會的品牌你可以協助他,而不是替代他去運營,所以這個標準完全不同。一個公司你決定開展投資業務的時候,一定要想明白你是一個投資人的角色還是管理人的角色,投資人意味著你要灑脫一點,意味著把對方的團隊能否成功,是否成熟看的嚴重一點。剛剛提到有沒有競爭力的問題,如果是制造業,第一個就是原材料成本是高是低,有很多機構投資者GP喜歡說我融了多少錢,關鍵是融了多少低成本長期的錢這個才稀奇。第二就是你的運營效率,這個企業在你的手里是不是更加有效率。第三你有沒有定價權,你的產品賣出去的時候,你是不是有定價權,獲得更高的毛利,這在投資機構的術語就是你的退出能力。同樣的東西經過你管理和投資之后是否可以賣更高的價格,如果衡量哪一類投資機構有能力,不妨借助制造業,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的很清楚。
姚文平:謝謝。梁總的企業我了解,他是我們的大股東,所以我了解他們又有產業,又有PE的運作模式。最后請問陳總,你覺得中外的PE、VC這樣的投資機構他們的競爭力如果到中國來投資到底有什么樣的差異?因為現在你也看到有很多國外在中國的投資,海外的基金,也有很多人民幣基金,你如何判斷他們給企業帶來的支持方面?
陳頡我回答一下戰略投資人和財務投資人的不同。戰略投資人,你是24小時年復一年在做企業的人,你對于企業運營的知識層面跟做財務投資人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中國的CEO跟外國的CEO是不一樣的,中國的企業家是一天工作16個小時,一個禮拜工作7天,這是中國的特定時期塑造的這么一個企業家的群體,所以他們對企業的了解一定是比財務人更深刻。在這一方面他們可以給企業帶來的運營支持理論上面來說也會很大。當中有一點缺陷是說,從戰略投資人的角度來說,一般會傾向于會控股或者是全額收購,對于有些企業來說,他們的靈活度會失去一些。財務投資人,我覺得這個問題結合到你剛才第二個問題一起回答,包括國外的財務投資人在國內是什么樣的情況包括有什么樣的優勢。財務投資人非常的簡單,他們投進去的一分錢,到最后決定他們自己的成功,個人的成功,還是基金的成功也好,完全是說你投1塊錢賺了幾塊錢,這是很簡單的公式,所以他們來給這個企業支持的時候,百分之百是從這個緯度去考慮的,所以靈活度也更高,今后會支持企業上市,上市不行去并購,或者是整合另外一家企業一起去上市,財務投資人特別是在國外有過幾十年經驗的PE、VC機構,他們總和對于資本市場的操作能力還是會更加成熟一些,經驗會更加的豐富一些。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最近一兩年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特別是創業板推出之后,我們會碰到是說,包括我們自己在做一些投資銀行的案子當中會碰到不少中國企業以前都是傾向于拿海外的錢,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是希望拿國內的錢,他們希望到創業板上市,創業板的市盈率現在還是在80倍和100倍,為什么還會有公司考慮拿國外的錢去國外運作,有幾個原因,一個是跟行業劃分有關系,在有些行業,我覺得還是去國外上市或者是去做資本運作更好。另外一個是說國外其他的資本市場雖然說PE值沒有國內高,但是國外的投資人基數是全球投資人基數,所以這個體系會更加的成熟,更加的靈活一些,所以這也是兩個資本市場的一個區分。
姚文平:謝謝陳總,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可能今天的交流要告一段落,我們還是比較節省時間的,40分鐘,但是我一直在看下面,我看精神狀態好了很多,說明我們的嘉賓是講的非常好。其實我覺得我們非常的有收獲,我自己也覺得很有啟發,所以我們就用熱烈的掌聲感謝三位嘉賓給我們帶來的講話。我們這一論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主持人:感謝大家,感謝兩位企業家以及幾位專業人士分享他們在資本市場的經驗,我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受到很大的啟發。明天我們會有更加精彩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