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國際金融與中國經濟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國際金融學會、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危機后的國際金融與中國經濟”論壇暨《國際金融研究》雜志理事單位年會于2010年3月27日在武漢舉行。上圖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李志輝。
李志輝:非常感謝這次大會給我這樣一次機會,中國銀行非常重視現代金融理論包括國際金融理論的研究,行長帶頭。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也非常重視這樣一次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我這次來武大非常高興,正趕上櫻花盛開的時節。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題目《金融危機后的中國金融監管》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使我們對金融監管的問題越來越重視。如果說我們過去的金融監管基本上是按照一種傳統的或者是向國外學習的方法引進來,在今天我們必須要深入研究金融監管對一個國家金融的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一個有效的金融監管制度一定要和本國的金融業發展水平相適應。這場次貸危機無論是統一監管還是分業監管,在這場次貸危機中都爆出了種種的問題和缺陷。
監管的重要性。過去的西方市場重視自由市場,創新不是原罪,關鍵是監管可控下的創新,控制系統性風險在這場戰役中顯得非常重要,信息披露制度、透明度建設的重要性,跨國別、跨市場是對這場次貸危機對我們引起的思考。
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監管的啟發。金融監管制度落后于金融業發展是此次危機表現出來的主要監管特征。比如說美國的分業監管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確立之后,隨著美國金融業的發展,這種監管體制幾乎沒有體制上的變化,這場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金融監管不利。危機告訴我們,國外的并不都是好的,我國的金融監管制度改革不能再照搬國外的模式。混業經營將是中國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實現混業監管將是我國未來金融監管制度的必然選擇。現階段“一行三會”下的金融監管制度需要加強與改進,構建向統一監管方向過度監管的模式。
現階段我國金融監管制度存在的問題:
1、綜合經營趨勢倒逼分業監管。
2、金融監管效率整體低下,金融市場安全以犧牲金融發展效率為代價,金融市場創新不足。
3、金融監管制度建設滯后于金融業業務發展與市場創新。
4、金融監管真空和監管重復現象嚴重。比如異地融資等等方面。
5、部分監管法律法規滯后。
6、信息不對稱引發監管博弈和監管套利。
7、部分金融業務與產品由非金融部門監管。信托租賃由商務部,這些問題需要今后中國在未來的五年到十年得到解決。
最佳監管狀態:金融資源的最優配置,讓全社會的福利凈增加,監管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實現瓦爾拉斯均衡。哲學的描述不均衡就是均衡,說明中國金融監管制度的優化設計是一個過程。國學的描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監管要遵循辯證法。
優化我國金融監管的基本原則:
1、突出“全覆蓋”監管。尤其是對影子銀行的監管,表外業務和各種衍生品的監管。
2、突出“宏觀審慎”監管,系統風險重要性的認識。如歐盟系統風險委員會的成立,美國的系統性風險監管委員會的成立。
3、突出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美國成立了FSOC,英國建立了金融穩定理事會CPS。這些都表明了監管部門之間協調的重要性。
4、突出對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保護,美國成立了CFPA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5、突出政府在危機處理中的核心地位。
6、突出國際監管合作。
三要素金融業監管框架:監管目標選擇、宏觀目標是維護體系安全性,微觀目標是保持市場效益性,監管制度安排,監管模式選擇、監管法律基礎、會計準則、激勵機制等等。
優化我國金融監管的實施對策,包括:圍繞“一個中心”,以社會福利最大化為中心,立足“雙峰監管”,構建“三大體系”,市場穩定的監管機構、宏觀審慎的監管機構,經營行為的監管機構。
優化我國金融監管的實施對策有四個平臺,
1、高層會商平臺
2、信息共享平臺
3、聯合指法平臺
4、基礎設施平臺
優化我國金融監管的實施對策有“五個突破”
1、樹立監管權威,獨立性更強,雙向報告制。
2、配置監管資源,整合監管資源,做到監管的成本收益有效性。
3、理清監管的便捷,準金融組織或業務必須納入正規監管,做好與財政部、審計署等其他政府部門的職責劃分。
4、明確差別監管,主要是原則導向范圍和歸置導向內容。
5、高層監管協調,監管協調機制實體化、設立更高級別的金融監督委員會。
需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1、市場退出機制,我們要適時的推出存款保險制度。
2、監管激勵機制,包括監管者本身的薪酬、考核、問責。
3、監管后的評價,做第四方監管。
4、實現效率型監管,問題銀行的處置。
總而言之,次貸危機以后對中國現階段的金融監管制度確實面臨很大的機遇與挑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