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國際金融與中國經濟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國際金融學會、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危機后的國際金融與中國經濟”論壇暨《國際金融研究》雜志理事單位年會于2010年3月27日在武漢舉行。上圖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
張禮卿:各位專家、同事、同學們早上好!非常高興來參加這次論壇。在此,我首先要向組織者的邀請表示感謝,使我有機會來到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并學習。我的發言題目是《全球經濟再平衡和中國的選擇》。
這個問題也是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一個重要話題,我在這兒想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我主要談四點:
一、重新定義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含義。
二、再平衡的意義。
三、再平衡面臨的挑戰和成本。
四、中國應該如何做。
一、全球經濟再平衡是指世界主要經濟體正在進行并且有可能繼續進行的需求結構調整。大家知道在金融危機之前有全球經濟失衡這一說法,所謂的全球經濟失衡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經濟體出現了大量的逆差;另一方面是中國東亞出現的順差。這種失衡的格局在危機發生之后有所緩解,危機接近結束的時候這個問題又重新被提出來,現在這個問題的提出又有了一些新的含義。“再平衡”已經發生,而且預計還會進一步的延續下去。為什么已經發生呢?美國逆差的比重已經下降到目前的3%,在中國這邊并不是很明顯,但是我們也注意到由于金融危機時期我們的出口有比較大的下滑,所以中國順差的比重也在向下調整。從07年的1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6%,也是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這種趨勢還會不會延續?我想可能還會延續。
二、再平衡的意義在哪里?有兩個方面:
第一,從短期來看。對于美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的退出有積極意義。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美國的經濟也出現了較快的回升,帶動了世界經濟的回升,世界經濟的回升主要歸功于中國經濟的快速回升。美國的回升主要是靠巨額的財政赤字作為支撐,如果美國的需求沒有新的增長點,財政政策的退出是沒有希望的。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人非常清楚的意識到除了恢復私人投資以外還要依靠出口。如果私人投資和出口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恢復,相信美國財政赤字政策的退出就有希望,否則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里退出財政赤字政策。
第二,從長期來看。危機之前,全球經濟是嚴重的失衡,這種失衡曾經使得世界經濟處于一個非常脆弱的時期。05、06年全世界都在擔心美元要暴跌,隨著美元的暴跌引起美國大幅度利率的提升,當時有人估計美國有可能從當時3%左右的利率提到8%(當然這都是推測)。這種情況沒有發生,但是并沒有意味著危機沒有出現,這次的全球金融危機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次失衡的另外一種災難性后果的表現。畢竟美國不同于新興市場國家,是主要儲備貨幣的發生國,在美國沒有表現為貨幣危機,表現為一場“信用危機”。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美元不僅沒有貶值還升值,對其他主要貨幣出現了強烈的反彈,這主要是和特殊的發行地位有關。
三、再平衡面臨的挑戰和成本。全球經濟再平衡通過調整美國國內的需求結構,以出口的恢復增長為目標的調整,同時伴隨著亞洲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的減少,這樣的調整具有長期意義,在較長的時間里可以避免全球失衡的繼續發展。從根本上能夠確保全球在未來一個時期里貨幣金融的穩定,保持全球經濟的平穩增長。全球經濟的再平衡不是件容易的事,將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美國的居民儲蓄率的回升究竟是一個短暫的現象還是持久的現象還有待觀察。如果是一個短暫的現象,在未來一個時期隨著美國經濟的復蘇,儲蓄還會重新下降,消費還會重新回升,這意味著美國再平衡會有難度。
中國經常的下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再平衡能夠繼續往前推進,有一個很重要的成本我們不得不接受,在未來的幾年里如何避免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劇這是各國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當前歐美國家失業率達到10%以上。在這個背景之下,全球再平衡有可能成為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的工具。
從長遠來看,如果再平衡能夠實現,意味著全球化有某種程度的倒退。為此,我們必須承受這樣一個事實,從全球范圍來看經濟效益從某種程度上是下降的。
四、中國如何面對全球經濟再平衡。中國需要積極的面對全球經濟的再平衡,理由來自于幾個方面:
第一,巨額的經常項目順差和外匯儲備不符合中國的利益。巨額的外匯儲備意味著有巨大的經濟發展機會成本,中國不應該成為資本輸出國。
第二,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的中心,出口已經付出了巨大的環境成本。
第三,2.4萬億巨額的儲備面臨的匯率風險不容低估。
我們還需要注意到,如果美國在國內需求結構的再調整、再平衡,對中國繼續依賴出口的發展模式將會是巨大的挑戰。原來美國人大量進口我們的東西,現在不進口了,或者是少進口了,我們的出口到哪里去?當然可以出口到非洲、出口到東歐,但是這種替代不可能完全緩解。我們必須要預測到未來幾年的再平衡不容易,如果真的發生了對中國將是巨大的挑戰。
中國如何實現自己的再平衡呢?簡單的說就是要堅定不移的繼續實現擴大內需的戰略。如何有效的擴大內需?單一的政策工具已經不能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一個政策組合,這個政策組合有幾點建議:
第一,我們需要繼續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避免對貨幣和信貸出現過度的緊縮。2009年貨幣供應和貸款增長過快,全年遠遠超出了計劃。今年繼續大幅度擴張貨幣供應的余地不大,大家我們需要注意調整的力度。1985年日本為了應對日元升值帶來的緊縮壓力,大幅度的增長貨幣供應是因為恐慌貨幣政策。之后幾年有了一些資產泡沫的趨勢,在89年的時候一腳急剎車,最后造成了嚴重的形勢。93年的中期,中國為了應付通貨膨脹也實行了過度的緊縮,這個造成的代價是之后大量不良資產的堆積。這些歷史上的教訓都值得我們現在參考,去年建了很多的項目,我們必須要使后期還能夠存續下去,如果過度的緊縮一定會造成不良貸款的快速增長。
第二,對于中國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對于提高內需是非常重要的。消費的啟動并不容易,我們說了很多年,但是這是件不容易的事,雖然投資率達到了50%以上,但是在未來一段時間要有較高的投資,只有這些才能實現我們的結構調整。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城市化發展,這與保持較高的投資率是一致的。要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各項結構性的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消費水平,調整結構財政政策具有顯著的優勢,大有可為。擴大政府在養老、保險、社會保障、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不僅可以直接增加需求,還可以緩解各種抑制消費擴大的結構性問題。從而進一步擴大內需。
為了鼓勵居民的消費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控制房地產價格的過快增長。房價居高不下可能是抑制居民消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最近我看到一篇研究,房改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里是造成居民收入下降率最重要的因素。這一塊顯然是壓制了消費。
第三,繼續穩固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05年7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改革發生之后,人民幣對美元名譽匯率上升了20%以上,對緩解外部失衡產生了一定積極的影響,08年下半年以后受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國內調整了很多鼓勵出口的政策,也包括調整了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節奏。經過了09年的努力,中國經濟已經順利回升,成功實現了保8的目標,為了緩解雙順差和外匯儲備擴大的態勢,提高人民幣匯率擴大的彈性,人民幣小幅升值仍然是適合的選擇。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狂躁是不明智的,美國人應該應對美國國內的政治壓力,中國同樣也要考慮各方面的承受力。
調整出口,鼓勵政策,加大貿易自由化力度是未來一個時期需要重點考慮的政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自由化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現在看來需要進一步的推動自由化。加大進口的自由化,擴大進口總量對于未來一個時期全球經濟再平衡,包括中國內部經濟需求結構的再平衡具有積極的意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