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0年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2010年2月26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0年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召開,本次年會的主題是“‘十二五’規劃:改革與發展新階段”。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論壇,圖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楊偉民。
楊偉民:金融危機以后,國內外對中國未來發展特別關注,對“十二五”期待比較多。目前形勢下制訂一個好規劃有一定困難,我講四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不代表國家發改委。
第一是如何編訂操作性的方案性的,大家認為十一五規劃挺好,但是從實施效果看不太理想,現在從結果看4年實施情況,增長可能更多偏向于靠投資,出口拉動。從產業結構上看,本來希望服務業更多帶動發展更快,但實際結果工業大大快于服務業。
從城鄉和區域看,城市化十一五規劃提了城市化,但目前來看進展不是很理想,主要困難是農民工市民化。另外區域發展方面,行政區域經濟還有所強化,十一五規劃提出來要建設主體功能區,事實上行政主導的,總的來講實施效果不理想。
這里有遭遇金融危機以及體制機制和政策各方面原因,我們作為規劃編制,確實有規劃本身的問題,比如說規劃面面俱到比較傳統,當時制訂十一五規劃綱要的時候,當時設想按照三級,比如轉變發展方式,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回到傳統這塊,農業發展,工業發展,服務業發展,一塊一塊切,最后到傳統。后面有跟進目標政策,從規劃本身有一些問題。
這次“十二五”規劃可能相對于干一些什么事來說,可能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更重要,干什么其實已經很清楚,轉變發展方式,城市化等等這些事在幾年前都說了很多,有一些事大多數問題上思想上統一,但究竟怎么做可能缺乏研究,缺乏有效的政策。
我說的是一個規劃的寫法,“十二五”能不能改善一些,專門就每一個重大的專題和重大問題,比如擴大消費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會帶出來其他很多方面變化。比如擴大消費,要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提高保障居民收入并增長,從企業來講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對政府應該采取什么措施,這樣把重點問題外在,操作起來,可實施性比較強。
第二個問題,如何確定“十二五”規劃的主要目標,主要兩類,第一類是大家都知道的GDP,為什么提這個問題?也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因為涉及到很多方面,最后還涉及年度指標確定。95計劃是確定增長速度8%,最后實際增長8.6%,十五當時確定7,最后實現9.5,十一五確定10.5,目前10%左右,規劃指標與實際完成差距比較大,原因很多,但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規劃體制問題,實際是一個傳統與計劃經濟留下來的一個沒有改變的體制,主要問題是地方規劃和國家規劃歸置,這個問題說過多少次,你高他高,你低他低,水漲船高。對國家來講確定速度實際變成地方確定他那個地區增長速度的一個底線,十五、十一五沒有任何一個地區低于7,大多數是高。省里是這樣,省里地市州還高,在確定指標的時候,據我知道的肯定要考慮到這樣的因素,如果按照可能的確定十一五認為到9%或者8%,地方說這樣,還是低點,造成地方規劃和國家規劃和最后結果差距非常大。
在“十二五”期間如果還是按照這種方式做,改變不了過去的關系,國家規劃出臺時間是明年3月份,這之前地方規劃由地方人大考慮,如果不改變這種辦法,最終的結果“十二五”,無論是“十二五”確定6還是7,地方要高,地方確實能夠掌握一定資源,如果你分析會發現,地方確定速度和最后實現速度相對比較接近,證明他有能力實現,這樣的話可能“十二五”最后又召開一個比較高漲的速度,轉變發展方式回過頭來一看,這個問題到底怎么改希望大家深入研究和討論。
主要目標還一個問題如何確定約束性指標,十一五規劃將目標分兩類,一個預期性,一個約束性,目前來看是非常好的創新,當時確定約束性指標涉及到公眾利益,是一個簡單的經濟指標,目前執行效果看,整個四一五各個方面目標執行看,就是節能減排兩方面最好,原因就是因為作為約束性指標,落實到各個地區,這里有很多問題,在“十二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當然是綜合指標,甚至可能在原來的COD和二氧化硫的基礎上可以考慮增加指標,這個要研究。
關于能源消耗的指標可以再考慮再研究,究竟怎么提,而且根據經濟形勢做一些調整,能源消耗總量和經濟掛鉤的,不光這個所有和經濟掛鉤指標都存在,上下共同變動,不是教育投入太少,GDP增長太快,比例下來了。這個指標取決于能源消耗和增長速度兩個方面,有一些把工作重點放在加速增長速度,這樣的結果是什么?全國能源消費總量增長,這是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非常明顯的,因為那個指標對地方是越好越快,什么叫好?就是能源消耗下來,怎么做,加快速度,結果是相對總量上去。“十二五”期間我們的二氧化碳減排這樣的總指標,在這個時候控制能源消費的總量非常重要,有一些人建議在“十二五”規劃中能夠用能源消費總量代替單位能源消耗,這值得研究,能源總量這么多,看怎么操作。統計是比較清楚比較復雜的事情。
我個人覺得,可以考慮加入新的約束限制,開發強度是一個指標,是所有的這個地區建設空間占整個這個區域的比重,包括各種道路等等,目前我們國家總體開發強度不特別高,只有3.5%,我們國家的地形地貌一半以上不適應開發的,比較一些地區,比如北京、上海和日本和法國的巴黎的,我們開發強度比他還高,這兩個地區的人均GDP不一樣,他們3、4萬美元,目前開發強度已經很高了,東莞,深圳包括香港,深圳除了山以外沒有什么可開發的,對各地區主要是城市化應該有這樣的一個指標,有利于開發空間,有利于產業調整,開發面積只有這么多,未來怎么辦。比如北京想提高搞服務業,不能再搞服務業。
第三個問題,關于如何推進城市化,這里我想說兩個問題,關于農民工市民化,我覺得如果沒有農民工市民化城市化說的所有的好處可能都不存在,最后又會變成城市土地的城市化,人口半城市化,提城市化戰略在10年前提出來,而且10年城市的變化非常大。如果光是土地的城市化,沒有人口城市化,最后走回投資結構,人口帶動消費起不來,比如如果從城市人口密度看,從81年到現在,特別是最近10年,所有類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幅度降低,土地面積越來越大,集中的人口相對沒有原來多。
途徑是農民工市民化,使其家庭成員在自愿基礎上獲得城市居民身份,現在有兩種思路,一個是公共服務均等化,還一個保留戶籍,總量控制,逐步推進。前一種思路可能比較難,因為建立好均等化的公共服務,比如建學校,深圳有1000多萬人口,戶籍200多萬,給農民工建,要建幾百,要保留戶籍放寬條件的方式,今年進點,明年進點,用10年解決。
城市化中還一個問題,走什么樣的城市化道路,在中國有一個爭議,國內外經驗都證明小城鎮只有三類地區可以發展,一個大城市地區,第二是大城市周邊郊區,第三只有特定獨特資源的地區,最近看一些資料,小城鎮的區也在迅速擴大,人口減少,最高的1.48減少到1.38,建地建房人在此,是解決農村問題,是農村公共服務的中心,不能作為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