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年度觀察家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由《經濟觀察報》社 主辦的“2009年度觀察家年會”于2010年1月16日在北京舉辦,主題為:中國再出發。上圖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
楊東平:首先像賈樟柯表示敬意,我是他忠實的粉絲。同時向《經濟觀察報》表示敬意,因為他們在這樣一個盛大的會議上沒有忘記討論文化問題。教育問題有更大的發言權,今天中國教育到了一個新的關鍵時刻,大家知道國家正在制定面向未來和2020年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這個規劃至今為止還沒有亮相,可能最近會向公眾征求意見,希望大家抓住這個機會,為中國教育改革建言獻策,發出自己的聲音。比較而言,經濟界盡管是教育最大的用戶,但對教育的發展幫助非常有限。
對于面向經濟的發展,最重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對于新的教育要有新的提法,我們仍然就事論事的話,可能再過三十年,我們還是在原地徘徊。第二推進以體制改革為中心的教育改革,推進實質性教育改革,這個體制改革、體制變革也必須有清晰的目標模式、清晰教育理想為前提,今天教育的問題,我今天認為,首先是全社會和教育界遠遠沒有形成對理想教育的共識,我們對什么是好的教育沒有共識。另外體制改革也缺乏重視。
第二個問題,說今天的中國教育處在新的關鍵時刻,還有一個非常了背景,中國教育從整體上已經超越了前些年的及其短缺、貧困的狀態,政府越來越有錢,教育越來越有錢,學齡兒童大幅度下降,所以教育的供求關系已經極大的改善了,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追求好的教育。但是新的理想是什么,沒有共識,很多人還是認為就是上重點學校,上清華、北大,如果這就是理想,就沒有什么新的追求。
我想面向未來的教育理想有三個基本對立物,教育的撥亂反正有三個需要改造和抵制的對象。第一個是教育遺留的科學文化傳統,考試至上、分數至上的價值觀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大的文化背景。但是在20世紀的大多數時間,對這都是被批判的,首先是被五四的文化所批判的。毛澤東是主要文化的批判者,所以對這套成就的教育傳統的批判,但是這個批判到1976年停止了,隨著文革之后,對文革教育的、對高考的恢復,全民族的教育熱情重新轉化為強大動力,中國教育重新納入了一個考試至上、分數至上的無人之境。如果還不抵制這種批判,中國的文化改革無從談起。
第二需要改造的對象,就是50年代以后形成的計劃模式,是以高度集權,以培養工具性人才,培養標準線的人才為主要構成。第三是再教育自身的問題,過去我們學科中心價值觀轉移到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教育哲學的脈絡是非常的清晰,第三個階段到工業革命之后是學科重心,20世紀初,宏觀改變了教育學的困境,把教育推陳出新。除此之外,包括健康,公民權利和義務,包括有效的利用閑暇時間,包括家庭成員,包括道德的發展,包括職業訓練,加上必要的知識和掌握。
所以這是為什么中國學校和世界上大多數學校不一樣,今天我們主張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還是需要我們補課,否則仍然是考試至上,分數之上的唯一目標。
具體而言,面向未來的教育有這么幾個基本的要點,首先是更新50年代一整套的教育方針因為我們現在使用的這套話是50年代為綱合,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我們希望培養出合格公民作為未來得新的目標,把培養接班人和建設者作為培養的目標。同樣我們希望把人的全面發展、學生全面發展作為重要的價值,來取代我們過去沿用的全面發展。全面發展并不是不好的口號,因為它太高了,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社會人的發展的終極理想。
此外還要清償價值,我們已經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我們學校教育仍然是清償價值,面向少數優秀學生的,面向少數可以升學的學生的,大多數是自生自滅。我們今天還沿用這樣的教育是完全不合時宜的。還有實行生活教育,核心價值就是主張打通社會和教育、理論和實踐、學校和家庭的聯系,為改善生活而教育。我們未來提升教育的真正的基礎,還要重新塑造一個教育理論和教育基礎。回到正本清源,回到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回到教育和生活、學校和社會的聯系,以及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生幸福上,而不是以少數優秀學生的成長為本,更不是以政績為本、以考試為本等等。我想講的就是這些,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