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年度觀察家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由《經濟觀察報》社 主辦的“2009年度觀察家年會”于2010年1月16日在北京舉辦,主題為:中國再出發。上圖為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
湯敏:這個問題我想大家也想了很多了,中國的中小企業的政策可能是全世界最多的,但是為什么對中小企業政策我們是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但最后還是不盡人意呢?我想今天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也試圖解答。
第一我想講為什么總是口惠實不至,第二為什么讓他口惠實也至。關于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的重要性,這是老生常談了。特別是現在談的擴大就業、擴大內需,都跟小企業發展有關的,我所說的小企業指的是300人以下就業的小企業。特別是我們現在談了很多國進民退,國進民退真正值得擔心的是哪些民在退,我覺得不是大型民營企業,實際上地方政府對于他們是非常愛護的,不用擔心,中型的民營企業也不用擔心他,銀行等等都會給他們錢。真正值得擔心的是我們這些小企業,所以,如果談國進民退,應該重點放在小企業上,促進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剛才說了,應該很多的。我們有《中小企業促進法》,連法都出來了,最近又出了《促進中小企業的29條》,各地政府還出了很多細節,應該說政策不少,但為什么老是見不到真正的效果呢?我們可以舉出很多原因,銀行說小企業風險太大,我們是商業銀行等等,這些聽的很多了。
但是更深層次的問題,關鍵在于我們有幾筆糊涂帳,如果算不清楚,我覺得小企業發更多的文件、出更多的政策也是解決不了問題。那是什么糊涂帳呢?我們剛才說了,小企業重要是對就業的貢獻,但就業本身現在就是一比糊涂帳。我們失業率4點多,這幾個數字大家心里都不太相信。哪個城市好,哪個城市差,哪個省好,哪個省差沒有一個對比,如果沒有這樣的壓力,地方政府或者企業為什么要支持小企業呢?對小企業發展來說,最重要的是融資難的問題,對融資難也是一筆糊涂帳,我們銀行同志說,我們給小企業貸款多了,53%的貸款都貸給了中小企業,我們應該受到表揚而不是批評。
那么我們舉兩個例子說明這筆帳確實是糊涂帳,我們現在談就業,我們50人以下的企業是占了所有的企業的86%,有大量小企業,但是這些企業根本就不在我們的統計數字之內,他們好壞我們不知道,因為按照60人以下的商業,40人以下的餐飲根本不在統計范圍里。我們500萬以下的工業企業、運輸業不在統計范圍內,他們做好做壞我們不清楚,哪個省做的好,我們不清楚。我們再談融資的問題,有銀行告訴我們50%都貸給了中小企業,這也是糊涂帳,我們把中小企業、把“中”字放進去了。因為在中國,中國的中小企業的中企業實際上都是國外的大企業,因為我們300人以上,3000人以下都是中企業,而國外300人以下都叫做中小企業。去年上半年貸出7.3萬億新增貸款,大型企業得47%,中小企業44%,300人以下的小企業得到8.5%,300人以下的小企業是占中國企業98%左右,小企業占新增就業的90%左右,只得了8.5%貸款,而我們創造了不到10%的就業的這些大中型企業得到了91%的貸款。但公布數字的時候是把中小企業合起來,是53%,這些都是糊涂帳。
怎么辦,我們要解決中小企業,學者提出了千千萬萬的建議,但我覺得都沒有抓到關鍵問題。我覺得我們現在就要把這幾筆糊涂帳算好,算好以后我們把這作為績效,衡量地方政府。所以我們對各地新增就業,對每一級政府促進小企業發展的績效,對商業銀行,我們都要用三可的原則,可測量、可核查、可報告,我們借用碳排放三可原則,這個東西要可測量、可核查、可報告。于是通過這種辦法,我們來增加透明度,特別是我叫挑起競爭,挑起各地政府之間在支持小企業的一種良性競爭,挑起商業銀行多給小企業貸款上的一種競爭。這種競爭首先就要有透明度,每個季度、每個商業銀行應該定期公布對小企業貸款的比例,不能僅公布貸多少,你占銀行比例是多少。各個省市每個季度也公布你這個省市的各個銀行小企業占的貸款的比例,然后我們進行排序,我們不斷的公布誰排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每個季度都排,這樣會造成一定壓力,會讓地方長官,省委書記看到,為什么我們省老排在后頭啊,為什么中國銀行老是第一,工商銀行老是最后啊?自然會形成一定的壓力。不要小看競爭的壓力,中國改革開放能夠走到今天,跟各省市之間的競爭、跟創新競爭是非常有關的,很多學者研究過這個問題。
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說吸引外資,各地競爭的非常強,因為有很明確的對他的績效評估,到底吸引多少。有了這個,我們就來排名,引起競爭,使得組織部門、使政府部門、使銀行總行有一個未來提拔誰、不提拔誰,給誰獎金不給誰獎金的非常明確的指標出來。誰來進行核查、公布這些數字,當然我們首先是國家統計局,但是國家統計局應該用國際上通行的辦法,準確性要公布出來,這個要改革。我們的監管機構一定要逼著銀行定期公布,最后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里,咱們民間要起到作用。比如說我們建議民間成立一個關注小企業發展協會,民間學者什么有興趣的,在中小企業協會領導下,或者中小企業協會組織,協助政府部門,監督他的準確性、合理性,監督是不是定期公布了。我們的媒體,我們的經濟觀察報,我們的新浪網站,所有網站組成一個關注小企業發展的民間網絡,我們把這些數字不斷的掛在顯著的位置上,形成民間壓力,特別是對做的好的省市、銀行要讓他得到好處,這樣我們就從根部讓政策形成壓力,否則我們可以提出一千一萬條政策出來,最后執行不執行都是未知數。
這是我給大家提的建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