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七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1月9日-10日,由北京大學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在京隆重召開。新浪財經全程圖文直播本次論壇。上圖為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社長蔡翔。
蔡翔: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下午好。很高興來到北大,有這么一個機會學習。肖老師給我布置的作業出版改制與資本運營。因為出版改制,講的太多了。我今天換一個角度,從出版集團上市這個角度,看看我們國家總體出版改制的有關政策。
我想講這個話題之前,做一點說明,我不是一個業內的實踐者,如果談這個問題的話,很多人會覺得我在發牢騷。我從研究的角度做一點思考。我可能和周總,顧名思義,潑點冷水,換一個角度談談對產業政策的思考,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考空間。
交流的題目是關于我國出版集團上市發展的幾點思考。我記得有一位經濟學家說縱觀世界上著名的大企業和大集團,幾乎沒有哪一家不是在某種程度上,以某種方式通過資本運營手段來發展。資本運營是以資本增值為目的的經營活動,其中上市是資本運營的主要手段,或者說是高級形式。因為大家很熟悉一般的經濟學常識,目前我們國內,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上市,老百姓也去買股票,買基金,盡管掙錢少,但是還是前赴后繼。
在我們國家這種奇特的證券市場的誘惑下,長期以來作為喉舌的出版業,這幾年躁動起來了。繼前幾年集團化之后,這幾年加速轉企,加速改制,加速上市。如果說我們因為買了中石油的股票,我們被套牢,就感覺被忽悠了。我們對我們自己伸手可以觸摸到的,或者說我們置身其中的我們出版業集團上市,我們想我們有理由做一個簡單的解剖,看看我們的股票還敢不敢買。
有兩件事,促使我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一個是前幾天有一個集團的副總,他跑到證券公司問,說我們遇到麻煩了,我們在關連交易問題上遇到麻煩了,按照證券市場規定,上市公司的關連交易不能超過30%,關連交易,比如說這個集團有兩個公司,它們之間發生業務關系叫關連交易。都是一個老子,如果你們之間關連交易多了,老子能夠控制它的價格,能夠產生利益輸送,所以證監會要求不能超過30%。這個集團的發行公司,他們發行集團,一年是是50個億,有12000多職工,如果按照市盈率,不把這個并在一起上市,就不能達到上市要求了。因為他們市盈率非常低。但是他們還要上市。那么撇開新聞專業,其他的只有二三個億,這樣就麻煩了。他說我還要個上市。我說你只有兩條能夠上,第一條,你走后門,你找人。第二條,你找領導去批,他說我反正能夠上市。那股票你們還敢買嗎?
第二個,昨天晚上喝酒,另外一個即將上市的一個老總,他發牢騷,他說我們集團去年是60個億的銷售收入,利潤只有4個億,他說我們這次借殼花了4.5億,是我一年的全部利潤,我就不明白為什么要上市?他說必須要上市。他說我們不缺錢。因為之前我的學生正在做一個課題,一個上市公司委托我們做的。我們今天說了很多客套話,我今天把我所知道的信息,按照四個方面的題目給大家做一個匯報。很多觀點意見都是別人的,我只是綜合在一起。
第一個為什么要上市?第二個上市以后遇到什么問題?第三個核心問題是什么?背景是什么?第四個,撇開上市本身出來,從產業政策深,乃至我國出版體制改革上做一些思考。
為什么要上市?我做了一個問卷調查,為什么要上市?其中大家回答最多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想規范企業的經營管理,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這個是第一位的。為什么?出版集團大部分在過去都是靠行政捏合在一起的,若干個關聯公司的組合,大部分這個集團只發生物理變化,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從理論商來說,上市可以規范企業的經營管理,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
第二個方面,認為上市可以擴大企業知名度,提高企業的影響力。過去遼寧出版、安徽出版,他們在全國出版都排不上號,但是因為這幾年上市,他們打遍大江南北,行業老大,江蘇不干了,很快借殼推出一個鳳凰傳媒。他們借殼時機比較好。今年2009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里還有他們的董事長。這種影響力,這種知名度值多少錢?這是一個事實。
同時上市還是一種政績的表現。對于一些地方政府來說,擁有上市公司多少,也是他們政績的一個表現。我們出版企業,新聞出版,雖然說規模不能跟房地產行業相比,但是它的社會影響力比較大,所以地方政府還是很熱衷做這個事。
第三個,最大好處是認為通過融資,容易獲得大量資金。我在書上看了一位關于我國證券制度分析,有一位專家講了一個觀點,蠻有意思的。他說我認為當下中國證券市場的制度設計,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國有企業的脫胎換骨,脫胎換骨在某種意義上是脫貧解困,同一支股票發行,不同身份,獲得的價格是不一樣的。
我還聽見另外一種批評的聲音,所謂融資,就是圈錢,圈錢是白來的錢。更何況我們中國的出版集團要打造國際影響力的出版企業,靠自有資金僅僅是不夠的。所以政府不會再像過去那樣,按照事業考核方式往里面投錢。他們通過其他行業,已經找到了一個比較奇怪的辦法,這個奇怪的辦法,或者說制度,那就是上市。
不管動因是什么,我們看上市以后,這個目的是不是已經達到了?你還有什么樣的問題?第一個方面,剛才講了可以規范企業的經營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通過調查發現,公司治理結構還不是很完善,或者說非常不完善。比如說現在上市公司里面,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很多人員身份發生重疊,甚至有一些既是董事,也是監事,我們上市的兩個出版公司,他們勉勉強強達到證監會要求的獨立董事三分之一那么一個指標。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我的一個朋友說,他的一個朋友博士畢業兩年,當上某出版集團上市公司的董事,他連基本的出版流程,什么叫印章都不知道,他憑當董事,董什么事?最要命的是國有股一股獨大,基本上占了70%以上。
第二個,講了提升上市公司的企業形象,其實它是一把雙刃劍。比如說上市公司有一個信息披露制度,我們知道我們出版業長期以來,市場不怎么規范,銷售手段,在價格體系方面都長期存在著潛規則。這些潛規則,你不去用,你掙不到錢,你用了,還怎么做信息披露?還有一點,品牌效應有別于其他行業,圖書期刊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核心是內容。消費者,讀者關心的是作者,是內容,是圖書價格。
第三個方面,募集來的資金投向與管理也不規范。上市應該說它是一種途徑,而不是目的。它應該是企業缺乏足夠的投資能力及其項目運作,通過上市去募集資金來解決發展的問題。可是有一些集團上市以后,募集來的資金還沒有相應的投資空間,不知道怎么花。有一些出版企業上市以后,它拿的錢不是用來壯大出版業,上海的一個發行集團,他們現在主業不是做發行了,他們做更掙錢的平面媒體。我們知道時代出版,他們在整個經營的重點是在貿易這塊。其實一個集團上不上市,首先要清楚自己缺不缺錢。上市的實質,你是用股權來換資金,是所有者以出讓所有權,出讓部分所有權以及利潤來獲得新的發展基金,如果通過自己的自身積累,你的滾動,你本身就有錢,你干嗎還要上市,讓別人來分享你的利潤呢?即使你缺錢的話,大型企業上市,即使你需要資金的話,還有很多方式。按照資本結構,融資先后的理論,首先是內部資金,其次是無風險的,或者是低風險的舉債融資,之后才是上市。比如說我們目前國家資本市場融資,它的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上市了。我發現遼寧、江蘇、安徽,他們都在發行票據。
第三個問題,一個核心的問題。其實所有問題的核心問題,公司上市之后,能不能掙錢,有沒有持續盈利的能力?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資本它是有逐利性的。目前導致盈利能力提出條件的,第一個,我們出版企業嚴重依賴教材,產品結構很單一。現在我們整個出版業,我們三分天下,教育出版占了70%,大眾出版和專業出版占20%,上市公司也是一樣,個別集團達到了將近是85%,教材出版是受國家政策變化而變化,國家政策一變,前幾年的教材招標、政府采購,一夜之間你的利潤就沒有了。
第二個數字出版缺乏明晰的專業模式,產業轉型困難重重。
上游出版社很難靠自己自身發展,基本上靠網絡運行商來配置。中游技術標準不統一。下游,我們的手機閱讀器,還存在技術障礙,還存在內容方面的問題。
總而言之,我們的出版企業目前來沒有找到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不說找不到,至少目前還沒有找到。
說了很多很悲觀的東西,是不是出版企業就沒有希望了?也不,我認為在我國資本市場繁榮的今天,關鍵在于政策導向。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要尊重出版產業規律,尊重出版產業作為出版的規律,尊重它的特殊性。特殊性有兩個。第一個出版業并不是高增長,高回報的產業。我這里列了幾個數據,大家都高歌猛進,出了很多數據。我采集了近30年我們國家圖書銷售的數據,這30年來圖書產品每年以30%的增長,我們全國圖書銷售的增長,只有GDP的一半左右,跟它并沒有保持同步,其實這個規律在國外也一樣。我們去年出版總產值不到海爾的一半,美國也是不到沃爾瑪的一半。這是一個規律。
還有一個特點,出版產業,它的核心是內容。我們目前文化體制改革,比起別的行業滯后,對它執行的標準和別的行業一樣,這事實上并不符合出版產業自己實際的生產能力。剛才你們看到了,像法國、英國等等,他們的稅收跟別的行業完全不一樣。法國5.5,英國是0,我們是13。我們電子音像17個,電子音像跟西圖書基本上沒法比。在這個方面,我個人覺得一直有誤區。
另外一個導向,要尊重出版產業作為產業的規律。剛才說尊重出版產業作為出版的規律。尊重出版產業作為產業的規律,那么要重視它的一般性。根據市場的需求,我們要有自主配置能力,我們書號被控制了,我們刊號被控制了。現在我們講產業升級,然后講跨媒體要升級,什么都沒有,那你怎么去升級?海爾想生產冰箱,一汽想生產轎車,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目前出版還沒有做到這一點。
最后一點,一般的產業還有一個規律,就是人力資源是現代的企業的戰略性資源。我們在座有社長,也有總編。我私下也問了很多上市公司的老總,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誰拿過期權,或者說給你期權,目前還沒有誰敢要。另外我非常贊同周總說的,關于大學出版社的一些看法,我們大學出版社,甚至連產權多元化的口子都沒有開,你談什么去給員工、管理層激勵約束機制。我期待國家在這個方面有明確的政策信號。
關于這次轉企改制,我有點一點很悲觀的看法。我們講分類指導,一類公益,一類產業。我發現分類指導是一類指導。580家出版社里面,95%的都要求企業轉制,剩下4家還要轉制。我們產業政策話語權,大部分掌握在大企業,以及核心的精英層手里面,數據是他們采集的,話語權是他們掌握的。事實上,我剛才講了那么多特殊性和現狀,這個都是面臨的現實。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客觀地去對待。我們國家在思考產業政策的時候,只有尊重歷史,承認現實,把出版行業當做一個特殊行業來看,中國產業發展才能獲得健康地環境。同時,只有解放思想,還出版產業作為產業的本來面貌,尊重它的一般產業規律,我們的出版上市企業才能夠輕裝上陣,獲得發展的動力。否則的話,他們的股票,你們敢買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