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七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1月9日-10日,由北京大學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在京隆重召開。新浪財經全程圖文直播本次論壇。上圖為華僑城房地產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劉付志明。
劉付志明:在報告之前我先為大家簡單介紹華僑城,其品牌定位為“優質生活的創想家”,成立于1985年11月11日,是隸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之一,擁有房地產、酒店開發經營、旅游及相關文化產業經營、電子及配套包裝產品制造三核心主業,榮獲“5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等稱號。以深圳華僑城為總部,已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西南等區域發展深圳東部華僑城、北京華僑城、上海華僑城、上海浦江華僑城、成都華僑城、江蘇泰州華僑城、云南華僑城、天津華僑城、武漢華僑城、西安華僑城等。2009年11月11日,華僑城主業實現整體上市。
深圳華僑城占地面積6平方公里,它相當于一個“泛創意文化區”和“優質生活社區”。擁有中國民俗文化村、錦繡中華、世窗之窗、歡樂谷等組成的主題公園群,華僑城洲際大酒店、威尼斯皇冠假日酒店、海景奧思廷酒店、城市客棧等組成的主題酒店群,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華·美術館等組成的“華僑城藝術三角”等等。
上述這些背景跟下面所要研究的案例——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是密切關聯的。
我的發言主題是“生長與互動——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的發展研究”,共分為三部分內容:一、活化時序及成因分析, 二、“生長”及“互動”的社會過程,三、文化表征、社會功能及發展思考,最后是關于本項目的一項問卷調查。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位于深圳華僑城,原屬于深圳華僑城東部工業區,它是上個世紀80年代深圳經濟特區最早的一批工業建筑,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樣本。整個園區將分為南北兩區,其中南區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北區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目前,南區改造基本完畢,進駐機構30多家;北區改造和招商工作正在進行中。整個園區目前的進駐機構逾50家,都是創意、設計、藝術等領域的頂尖品牌。
從活化時序來看,深圳華僑城東部工業區不同于其它工業園區,其起源、發展、轉型受到了城市(深圳)、區域(華僑城)和企業(華僑城)的“三重活化”變量的影響。深圳華僑城東部工業區 “活化”的可能主要有三個:一、改變土地價值,拆除工業建筑,開發建設商品房;二、改變建筑使用價值,仿照其它工業區,將其建筑簡單地轉化為商業商務功能;三、引入當代藝術和設計氛圍的LOFT類型的另類開發模式。
華僑城選擇了第三個活化方案,將其定位為創意文化園,設想“通過重新定義、設計和改造部分工業建筑,營造出一個呈現鮮明的后工業時代特色的新型工作、生活空間,為先鋒藝術家、文化人、設計師提供一個創意工作場所,使其成為畫廊、藝術中心、出版、演出、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以及精品家居、時裝、餐飲酒吧的聚集地。”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生長”及“互動”的社會過程,包括自然生長過程(地理層面)、動態規劃運營(企業層面)、公共參與過程(社會層面)。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從規劃到單體的設計體現“生長”的概念,它不是一次性設計和改造,而是采用分區改造、分棟設定的改造方式,在保留工業歷史建筑基礎上的持續有機更新過程。其中,南區改造策略以“OCT當代藝術中心”建造為起點,通過“藝術展示”、“人工模擬”兩個階段的“介入”以達到最終的“置換”效果;而北區改造策略則基于南區的改造基礎和經驗之上作相應的補充和深化:整體控制完整形象,進行業態組合規劃;合理分區,控制比例,將公共功能進行混合與迭加;計劃建設“設計中心”。
同時,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是公共參與的“全面社會過程”,除了改造運營主體——華僑城集團及華僑城地產外,涉及的公共參與力量包括政府、非盈利機構、專業公司、行業組織、學術機構、社會精英、公眾和媒體等等。
據統計,僅OCT當代藝術中心在2005年至2009年四年間所舉辦的公共藝術活動就有33項;華僑城地產也舉辦了如OCT-LOFT創意節、OCT-LOFT-T街創意市集(每個月第一個周末舉行,現正在執行第二個年度計劃)、華僑城區域開發與公共藝術計劃年度發布會等大量活動,為園區發展營造更好氛圍和軟件環境。深圳城市/建筑雙年展、汽車和服裝等新品發布、進駐機構所舉辦眾多活動,使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經久不息的時尚“秀”場。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的文化表征主要包括:1、園區公共場所文化體驗——它已成為創意文化的標志性符號和社會公眾交流互動的文化場;2、進駐機構的個性化空間——來自創意、設計、藝術等多個層面進駐機構的內外部空間,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系統;3、大量創意文化活動——OCT當代藝術中心、華僑城地產、進駐機構、外來機構在此所舉行的創意文化、新品發布等活動,為園區制造了此起彼伏熱點,經久不息,幾乎成了永不落幕的動態創意文化盛會。
同時,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具備了廣泛的社會文化功能:歷史保留——它有效的保留了華僑城東部工業區廠房的歷史烙印;乘數效應——創意、設計、藝術的跨界整合,超越了不同領域之間的簡單迭加而轉化為復雜的乘數效應;社會交往——它極大豐富了城市公共空間與交往程序,更有效補充了生活方式,社會交往變得更加場景化和故事化;休閑旅游——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正成為休閑旅游的新熱點,而其空間的獨特場所感應,讓到這里的休閑和交流的人也可以變得異常平靜,某種程度上具備了心理調適的社會功能;普及教育——環保理念,創意、設計、藝術的三者良性互動,還有大量文化活動舉辦,對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人們具備了全民普及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模糊——開放包容、邊界模糊、跨界整合、多元互動等,使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具備了獨特的“文化模糊功能”,它的諸多無限可能為人們創造了更多的文化想象和模糊體驗。
最后,是關于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的發展思考。
思考一:發展動力
1、深港互動尤其是創意文化的交流合作,還有“文博會”和“設計之都”等城市事件,為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的生成提供了“城市動力”。
2、作為全國5A旅游景區和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深圳華僑城,其旅游、文化、酒店、藝術、居住、商務等綜合場所效應,尤其是“藝術三角”——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華·美術館的平臺效應,為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的發展提供了“引擎動力”。
3、社會精英尤其是創意、設計、藝術、生活和工作的互動,為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的發展提供了“混合動力”。
思考二:發展方向
強調原創性,華僑城創意文化園致力發展成為融合“創意”、“設計”、“藝術”為一體的中國創意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思考三:發展特點
1、秉承華僑城“優質生活的創想家”的品牌基因,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在運營中體現了以下特點:
(1)只租不售,有效地維持產權的完整和獨立,便于未來永續經營和品牌營造。
(2)根據園區特點,設定進駐機構的準入門坎,評估變量包括產業關聯度、行業影響、主創人員資質、未來可成長性等。
(3)對原有工業建筑嚴格保護,所有進駐機構的二次裝修改造需經華僑城地產進行專業審核、審批。
(4)保持園區開放,強化場所體場和交流;不斷投入大量資源,舉辦大量創意文化活動,為園區的創意文化產業互動創造空間和機會。
(5)遵循市場法則和規律,持續提升園區的競爭力;同時園區的品牌、招商、管理三方積極互動,為園區創造活力。
2、以非盈利機構——國家級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下屬機構OCT當代藝術中心為引擎動力;此外還將計劃在北區發展“設計中心”,為園區發展提供充足能量。
3、“創意”、“設計”、“藝術”三位一體,完善關聯配套,互動發展引發“文化反應”。
4、非盈利機構、專業市場運作、創意/設計/藝術精英、社會公眾等和諧共融,形成良好的創意文化生態系統。
5、園區的開放性和大量活動的舉行,使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成為永不落幕的城市展場和潮流焦點,生生不息。
思考四:未來的發展可能
中國創意文化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其市場機會、發展潛力將超出我們的想象力,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亦是如此。
1、橫向跨界整合;2、縱向產業鏈營造,3、綜合園區專業經營。
最后,我通過一張脈絡圖說明以上報告:
在全球、國家及城市文化產業環境和政策下,作為企業、區域、文化、社會層面的華僑城,擁有藝術系統——“華僑城藝術三角”(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華·美術館)和其他文化系統,包括主題公園群、主題酒店群和生態社區等,這兩個系統為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平臺,并且三者相得益彰,形成良好互動關系。而在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以位于南區的OCT當代藝術中心為動力引擎,北區則在未來規劃“設計中心”,共同為園區的發展提供源源動力;而在園區內部,創意、設計、藝術,再加上關聯配套的有機互動,形成了良好的內部循環系統。同時,圍繞著華僑城創意文化園,進駐機構、社會精英、個人工作室和政府、其他專業機構以及社會公眾、傳媒等,形成一個泛創意系統。
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同行對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的發展提出寶貴意見。
再過一個月春節了,預祝大家春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