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七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1月9日-10日,由北京大學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在京隆重召開。新浪財經全程圖文直播本次論壇。上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孫若風。
孫若風:剛才聽了高書生先生的演講,很受啟發。我在地方掛職了兩年,現在在政策法規司上班一個月,我今天主要想從地方工作角度,對當前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改革的態勢和發展,我的一些觀感和我的判斷跟大家做一個交流。
藝術院團體制改革起步很早,它差不多和經濟領域的一些體制改革,是差不多同時起步的。前不久我們召開了一個京劇藝術院團機制改革的一個座談會。北京京劇院的院長王玉珍也參加了這個會。當時我很有感慨。因為我知道80年代,北京京劇院的王玉珍女士,借鑒當時農村和工廠搞承包的辦法,在藝術院團搞改革,就是搞承包,開啟了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改革的先河。但是20多年來是九曲回轉,長期在一個水平上徘徊,但是這兩年藝術院團的體制改革出現了重大的變化,這個轉折有了實質性進步。我想用五度來概括,深度、廣度、進度、力度和態度。首先在深度上,一個時期的體制改革,是對舊的體制弊端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對藝術團體表演自身有了深刻的反思,大家越來越清楚看到文化體制改革,顧名思義,要抓住體制這個關鍵,抓住了體制,就抓住了我們藝術表演團體在市場經濟體制的環境下,發展的牛鼻子。否則,就是離題萬里。我們年年都講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改革有進展,有成績,有典型,但是年年都沒有什么實質性進展。
所以,大家都認識到文化體制改革,改到深處是體制,這是深度。
再就是廣度上。這兩年中宣部、文化部在藝術院團體制改革方面,從試點向面上推開,從局部地區向全國鋪開,從歌舞、雜技這樣這樣一些門類,向有條件的曲藝、話劇、地方戲劇這種門類推開。在2009年這一年,有69個藝術表演團體實行了轉制改企,這是過去六年的整合,中國東方歌舞團轉制為東方演藝集團公司,山西、北京這些地方都組建了演藝集團,成為區域性的演藝企業的龍頭。
第三個是在進度上,這次改革不僅有路線圖,而且有時間表,對全國的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改革,中宣部和文化部,不僅定出的改革的時間的斷線,而且還有數量的要求,現在最有壓力的就是時間表,有了這個時間表,就要倒排工期,年底目標考核責任沒有完成,是要有說法的。這是在進度上。
第四個是在力度上。前面講了深度、廣度、進度,特別是進度,都是力度的表現。另外為了推動改革,中宣部和文化部要求要有組織領導、工作機制、督察機制,要有目標考核等等,這些手段綜合起來,力推文化表演團體的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
第五個是態度。就是觀念,這是最重要的。強調無論是轉制改企的藝術院團,還是保留事業性質的藝術院團,都要面向市場,比如說轉制改企過程中,對所有的藝術院團要一視同仁,而且強調不能總在政府的懷抱里,只有進入市場才能做強做大。這是我對五度,目前藝術院團體制改革總的一個觀感。
我們感覺到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改革將繼續向前推進。首先從形式上來講,現在藝術表演團體,主要還是按照計劃經濟時代的辦法來辦,甚至有一些是戰爭年代遺留下的辦法,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還用過去的辦法辦團是行不通的,現在這項工作已經啟動了。是我感覺院團進入市場的環境會越來越好,以劇團為核心,逐層向外推展,一個是演出支持環境,一個是產業支持環境,一個是文化支持環境,一個是社會支持環境。比如說演出支持環境,與劇團關系最密切的是劇場,這些年劇場出現了明顯的復蘇現象。具體特征是天天演的劇場在增多,品牌劇場在涌現,演出機制在搞活,另外消費者理念也在形成等等,構成了有利于劇團進入市場的演出支持環境和產業支持環境。剛才高先生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做了闡述,產業發展會吸引院團進入產業,進入之后也有利于它的發展。另外文化是相互聯系的,其他文化的發展有利于我們院團進入市場。總的來說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隨著人民群眾文化水平的提高,劇團進入市場的社會支持系統也會完善。
我在剛才來的路上聽到收音機講某個演員要回歸劇場,我就聯想到,有演員始終眷戀舞臺,有新聞工作者始終把舞臺這塊作為他的新聞點,有聽眾對這個感興趣,這就說明中國這樣一個戲曲大國,一代又一代人培養出來的對戲曲的熱愛,已經成為一個基因,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人。如果劇團手中有看家戲,經營有好手段,就一定能夠在市場中發展壯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