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十一屆北京大學光華新年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0年1月9日,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主辦、北京大學MBA聯合會承辦的第十一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在北京大學隆重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是“金融危機后的中國經濟”。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論壇,上圖為“中國汽車業發展展望”分論壇現場。
以下為“中國汽車業發展展望”分論壇實錄:
主持人方向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下午好。北大光華新年論壇的汽車分論壇現在開始。首先我讓介紹一下今天到場的特邀嘉賓,他們是中國的政府主管部門里頭最權威的人士,也是中國汽車工業2009年的亮點人物。那么下面我就一一介紹給大家,第一位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第二位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徐留平先生,第三位是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先生。第四位中國汽車工業國際合作總公司總經理劉敬楨先生,還有一位是奇瑞汽車公司董事長尹同耀先生還在路上,我們今天的點評嘉賓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副院長武常岐教授。
今天能夠接受北大光華邀請的特邀嘉賓,我對他們有一個好感,這個好感來自于他們本身的行動就是有一點點國際化的意識。為什么這么講?因為大家可以看到各國的政要還有跨國公司的董事長,他們出訪的時候他們最想進入的論壇就是大學的論壇。北大光華的論壇又是近幾年在大學里頭非常有自己獨特立場的,有自己獨特見解的論壇,所以他們今天來本身就是一種國際化表現,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第二個,我要說的是在這次論壇有苗部長帶頭放開點,在這次的論壇里頭我認為應該有兩個基點來看待今天的中國汽車業,一個是新世界觀,也就是用國際視野看看今天汽車工業究竟在哪些方位,究竟在哪些領域。第二個基點應該是往新產業觀方面看,這種新產業觀絕不僅僅產業本身,還包括產業所需要的社會環境和社會生態圈,待會苗部長對這個事情有比較深的感受。
大家知道,中國的汽車工業在2009年的時候有四大亮點幾乎成了中國的明星產業,這四大亮點是什么?中國的汽車工業是我們在改革開放30年來其實已經看了將近30年的產業。為什么這么講?從80年代講,中國崛起的朝陽產業家電,90年代中國崛起的工業應該是信息產業和PC工業,那么在跨世紀這十年當中崛起的朝陽產業就是我們今天的汽車產業。但是就是這樣,我現在對汽車產業仍然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為什么這么說?如果從產業規模上我說,我們去年已經是全球第一大的產銷國,既是第一大生產國,也是第一大消費國。但是我們汽車產業里面的企業現在目前有沒有真正世界型的企業?我們就僅從規模角度來看,有沒有?那么倒回去十年,中國企業的規模是在百億左右。那么在現在為止,幾乎在2005年開始陸陸續續的出現了跨千億門檻的企業。那么中國的汽車工業里頭也有了千億銷售規模的級,但是他們是不是說像在家電領域里頭國際上那么認同的孩兒,像在PC工業里頭認同的像聯想?我們的汽車工業現在是什么,將來會是什么,待會嘉賓會給大家一個相應的答案。
第二個事情讓我感到比較困惑的事情,汽車工業在2009年的時候發生了兩個比較突出的現象。一個是國際并購,一個是產業整合。在座的我們特邀的嘉賓里頭有兩位就是今年CCTV年度經濟人物的當選者,一個是長安的老總徐留平,一個是為上經濟年度人物奮斗4年的李書福。一個是購并者的典范,一個是產業者,但是說到購并,那么早于汽車工業應該是中國的消費電子廠。他們在2005年左右的時候,就開始做出了一系列跨國并購的重點案例,但是五年后的結果我不敢說。因此到今天為止這些著名案例幾乎都成了反面教材或者是被人質疑的不太成功的案例。只有新東方在消費電子里頭算是真正的成功的,至少現在看來是相對成功的服務平臺。
當我們的汽車工業也開始大規模的購并國際的時候,五年后我們去看他們是不是成功的案例?
第三個我的困惑是什么?現在舉國的汽車工業都在喊叫做新能源汽車,那它就使我感到兩個困惑。第一個困惑它是不是產業替代或者是產業升級的重大的戰略轉折點,如果真的是,我們中國的汽車工業的企業們,就不應該向中國的彩電工業里頭幾乎全軍覆沒。那么如果不是,更重要的我們現在是要把傳統的汽車發展成節能型轎車,還是說我們現在就提早的跟世界同步開始進入新能源領域。但至少中國不管汽車工業怎么喊,總體上講,在新能源汽車是雷聲大、雨點小,實際上真正的舉措我還沒有看到太明顯。至于中國的汽車工業在未來得五年十年里頭發展到底是什么?苗部長有發言權,真正的企業怎么想,他們更有發言權。
下面我們把這些答案的回答者一一請到了這個講臺上,我們定的規矩第一別講套話,首先不能講假話,第二不能講套話,第三苗部長不能講官話。我們今天第一位發言者是政府部門最權威的人士苗部長給我們講講汽車業的發展,題目叫加快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苗圩: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在這里我們聚集了很多對汽車行業發展非常關心的人士。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汽車工業發展到底出路何在?談一下我這一年多回到北京,在汽車行業發展過程當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所產生的一些苦惱以及對這些問題思考的一些想法。這個可能不是官話,也不是很激動人心甚至聽上去以后還有一點點沮喪,但這絕對都是真話。
我想講五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傳統汽車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個關系的問題。大家都知道,當前的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那么像美國、歐洲、日本這些汽車工業發達的一些國家,汽車行業都面臨著金融危機以及能源和環境問題雙重的考驗。去年,美國政府拿出巨額資金來拯救全球汽車行業的老大,像通用汽車,直到現在仍然沒有擺脫虧損的困境。另外,這些大的汽車公司在解決眼前的困難的同時,也都和所在國的政府一起在探討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擺脫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如何占領新的制高點?我們國家的汽車工業去年是一枝獨秀、欣欣向榮。去年超過1300萬輛的產銷量,超過40%的增長率,在全球汽車工業一片簫條景象之中是一枝獨秀。但是坦率的說,這個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政策,那么我們是三條政策,第一條1.6升排量以下的轎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這樣帶來了超過200輛的規模。第二條汽車摩托車下鄉帶來了微型面包車大約100萬的超正常量。第三是汽車的以舊更新,我們拿出50億想要通過汽車的以舊換新,淘汰100萬輛汽車,但實際沒有淘汰那么多。但是不管怎么說我們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速度,大家都很高興的結果。但是隨著汽車不斷普及,在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負面影響越來越顯現。像石油的大量消耗,環境的大的環境污染,除了解決傳統的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到了日程上來,還有安全堵塞等等。在中國沒有人能阻擋的了汽車普及化的過程,唯一把我們自己拉倒的就是我們自己,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保持清醒。如何克服汽車在普及過程當中帶來這些負面影響,這是全球汽車界都在思考的問題。就提出來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不是一個方向?肯定是一個方向。好象一夜之間我們新能源汽車就可以產業化,就可以普及,就可以達到產銷量的50%以上。我們對這個的判斷,由于我們的電池電機電控技術的不完善,大概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就是在2020年以前我們真正所謂的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只會占整個銷售量一個很小的比例,我估計10-15%,也就是85%到90%的車仍然是傳統的以石油為能源的傳統的汽車。
所以我們在重視發展研發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對傳統能源汽車的節能降耗。而且這一塊是有很大的空間,也有成熟的技術,也有現成的產品。但是這幾年由于汽車的產銷形勢好,坦率的說我們各大公司的老總把精力沒放在這上面,更多是開發花色品種滿足市場需求,在傳統能源降耗上邁得步子并不大。日本 2001年的時候制訂了雄心勃勃的技術再用10年的時間油耗再下降10%。我不敢說我們的平均我們的油耗達到日本2005年的標準,但我也不敢說我們的標準達到日本的1985年的標準。也說我們跟上他們的步伐我們還有20%以上的空間,再加上我們商用車這一塊的余地更加大了。所以這是我們要提的問題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關于新能源汽車,我們開企業家座談會有些老總講的非常好,如果傳統能源汽車做不好,你指望在新能源汽車上實現一步跨越這是不現實的。新能源和傳統能源汽車是一個基礎和提高的關系,我們不要說混合動力汽車還離不開傳統的內燃機。在傳統的汽車上面我們的自動變速箱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在兩種動力一起來混合,同志們想想這個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就算是純電動汽車,除了在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后面我會講到我們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還不說這些。就算是我講一個例子,如何用電池來驅動電阻絲,加熱電阻絲來給車加熱,這在新能源汽車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傳統能源汽車是有燃燒產生余熱的,不用的時候通過風扇散熱器散到空間之中,如果需要加熱一吹很容易解決了。但是對電動汽車沒有這一套散熱系統,如何來解決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現在用的電動汽車電池大概都是100伏到600伏電壓,如何保持乘客的安全,車是正常跑的,正常情況下可以實現,萬一車掉到水里,怎么保持幾百伏的電不把人給打死,這也是很難解決的,所以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不是像有些人說的我們已經站在跟國際上同一個起跑線上了。如果我跟牙買加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跑起來我就被丟到幾百米之外,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在傳統汽車已經沒有希望了,我們在新能源汽車上可以趕英超美,我們油耗下降20%,也就相當我們仍然了20%的不耗石油能源的電動汽車。
第二點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布線問題,這個爭論更大了,元旦期間看到一個消息,以日本企業為代表的向國際標準化組織申報,把日本的混合動力標準變為國際標準,這也影響了我們,傳統混合動力以豐田為代表的已經設計了若干個陷阱,我們千萬不要碰他。奧巴馬上臺之后說要拿出24億美金資助搞增城市的所謂的混合動力,因為它沒有徹底的擺脫傳統內燃機作為動力的這么一個情況,只不過他比我們傳統說的那種混合動力更加靠近了電動車一步。但是他帶來的問題也是不少的,他要通電,當然從道理上來說,他可以用家里的插頭可以充電,但是同志們不要忘的,中國和美國的居住結構完全不一樣的,美國人住的房間是有一個車庫,車庫里面有電源,把車開到車庫可以充電。我的家住在10層樓上,我怎么在我家里面接一根線充電呢。可以在停車上建立充電設備,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北京市有多少個停車位,分布在哪?每一個算100塊錢的投資,那要算多少投資。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充電的問題怎么解決。所以我們覺得在技術布線問題上,在各種都不是非常完善,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們鼓勵百花齊放。不管是你所謂的微型或者是輕度混合,重度混合,不管什么形式,各種動力也包括純電動車,我覺得都應該鼓勵百花齊放。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只對結果負責,不干預企業的過程。更何況除了我們關注的轎車之外,中國是一個人口非常眾多,經濟發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是很高的情況下,我們的大客車占據了很大的市場,在大客車上實現混合動力,現在武漢的公交有幾百輛公交車采用混合動力的形式。所以我們組織專家有些人提出很好的意見,在戰略上讓開大道,所謂讓開大道在最難的,人家走得很前的,申請國際標準的方面我們應該避開,否則你會進入他的技術陷阱,你要使用這種技術,你要給他支付很高額的專利、使用費。實現兩頭擠,大客車、微型車我們兩頭擠的戰略,我覺得還是可行的。
第三個就是關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基本情況,目前有42家企業各種各樣的新能源汽車品種列入了我們生產企業和產品公告的目錄。我們跟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一起推進符合這個要求現在有24個企業,47個品種,涵蓋了普通混合動力也有插電式的混合動力。車型有轎車、客車,環衛、清掃車等等這些車型。另外三個五年計劃,科技部用863計劃來支持我們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制訂了三縱三橫的路線,三橫就是電池電機電控系統,三縱混合動力,燃料電池這三縱。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我們同時也要看到,雖然跟傳統汽車而言,我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跟國際上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另外我們在技術、研發以及在產業化投資方面明顯還不夠,所以我們統計了一下,十一五期間國家花在新能源汽車的投入,我指的是國家財政投入只有11億,加上企業研發的投入不足百億。那這么艱巨的任務,這么小的投入無論如何是不可以做到的,很快產業化的程度。
另外從限制我們發展的大概有這么幾個,最大的問題還是電池的問題,電池里面最大的問題是占30%左右成本的隔膜,這種動力電池的隔膜我們一家都做不了。在電機和控制方面系統最大是整合元器件,我們一家都沒做,全部靠進口,這個成本相當高。另外高效的內燃機,先進的變速箱,材料的輕亮化,振動和噪聲等等方面我們有許許多多的技術難題需要我們去克服。
第四,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新能源汽車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一個要強占國際的制高點,標準顯得非常重要。過去有句話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誰掌握了世界的標準,那就是完全有利于自己,完全不利于競爭對手的一種非常占據主動的一個戰略競爭的策略。在標準方面,我們雖然這么多年已經批準和實施的新能源汽車標準一共是30項,整車標準13項,關鍵零部件標準13項,基礎標準4項,電動摩托車標準4項,當中最關鍵22項標準列為新能源汽車準入的標準,相當于強制性標準。在技術標準方面,我們并不是太落后,問題是我們這些標準的使用率,我們這些標準在國際標準的申請上我們還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我想講一下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問題,最近我們也在組織制定純電動汽車的性能條件。因為我跟一些領導出去他們也在問,國外報道沖一次電跑100公里,我們國內報道沖一次電跑400公里,我說如果你不講究重量,我可以給你做一次實驗沖一次電跑800公里,你把電池無限制的加大可以達到這個數字。我們要加倍的消耗電能或者是其他能源,這對整個經濟來說也是不經濟的。現在我們組織企業行業的老總研究,新產品不能苛求一下子降到傳統汽車的水平,我們提高10% 行不行?老總一片反對,10不行,20行不行?20也不行,后來勉強同意30%。后來專家反對說30%不行,那要算全社會要增加多少個能耗,如果還不行,我們只能限定30%,但要通過一定的期限努力把它降到跟傳統能源相齊的程度。
再舉個例子,現在有人宣傳,不光汽車行業,各行各業都是這樣的,我們專家也學精了,宣傳的時候揚長避短。如果你是一個外行,你在思想方法上做不留意話,你就會被他導入歧途。我再舉個充電時間,國外報道沖一次電是5、6個小時,這一組電池要7、8萬塊錢,你如果老是10分鐘就充一次電,那就是300次,同志們想一想,得不償失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現在有關這方面的性能指標,我們一定要考慮到可行性、可能性,兩者之間建立一個平衡。
第三是關于政府補貼,還有人說我現在這個車型已經開發出來了,現在賣得不好就是你政府在這上面沒有補貼。我們跟財政部也在積極的鼓吹,并且最近1月份可能要公布,我們對新能源汽車除了對公共交通給予了補貼之外,馬上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業有補貼標準。但是最終我們也要走市場化的路子,政府的補貼可以給的,但是有額度的,而且應該是一個遞減式的。主要還是通過降低成本,或者是用戶雖然高額購買,但是在使用過程當中可以節省一部分的費用來彌補購買的時候成本多支出這一部分,最終做到這點。絕不可以長時間大額度依靠政府補貼過日子,我相信這樣的車型不會賣得很多,不會賣得很好,也走不太遠。所以說先導的補貼額度高一些,后進入可能額度少一些。早期補貼高一些,但是我們采取遞減的方向,一步一步把它送到市場化的軌道上去。
第五我想介紹一下關于電池的問題,現在所有最厲害的電供系統也有差距,世界上做的最好的是豐田。它是一個全智能化的控制系統,就是根據你車的實時的工作狀態,采取若干個參數,通過他的控制系統做到最優。我們基本上是人為設定的,車速多少就要切換,動力到多少就要切換,不是一個全智能型的。但是那個問題比這個電池的問題相對小一些,電池最大的問題,現在按照最好的電池,當然往回看十幾年,世界上的電池有很大的應用。我們各種各樣的形式,現在最好的是鋰離子電池,因為還要加上很多框架,加上電池的控制系統,比較理想的是200瓦時,但是理論上算磷酸鐵理已經走到了勁頭,再想加大密度幾乎不可能。那就要期待有一種更好的電池來取代他,那在近期可以不可以降低一些標準,我們把電池的能量密度加大到每公斤150瓦時,但這個做起來也是難度很大。
我們現在電池組的壽命剛才說了做得最好的1000次,一般的300-500次。電池的核心兩個東西,一個是正級材料一個是隔膜,正極材料是制約電池的關鍵,理論的容量是可以做到每克170毫安。現在國外進口的磷酸鐵理(音)接近170毫安理論的限制。如果采用國產的磷酸鐵理的材料,雖然批次可以達到,但是性能不夠穩定,價格方面我們甚至跟臺灣的產品相比國產的材料也不具有優勢。再講一下隔膜,隔膜是鋰離子技術壁壘最高的,大概占我們現在鋰離子動力成本 20-30%。從一般的隔膜來說,非動力電池用的比如說電腦用的系一層隔膜,用的是聚丙烯。那動力電池要三層負荷一起擠出來的這種。先說說一層膜,我們只能在山寨手機上面,連正規廠家的手機都不敢采用國產的膜。雖然膜很貴,但是會引起爆炸,在筆記本、手機上不至于產生大的上來,但是在汽車上造成這種大的傷害顯然比手機厲害很多。這種膜我們現在全部依賴進口,國內只在有少數企業開發這種單層的膜,但是在動力電池上單層的膜絕不允許使用的。
另外生產這個膜的技術和裝備都列入了西方對我們限制出口的清單里面,所以現在我們想買這個設備、技術、工藝還沒有人賣給我們,膜有人賣,但是這個技術沒有人賣。所以我們要組織塑料行業、裝備行業要一起來解決這個方面的問題。
講了這么多,都是講了一大堆的困難和問題,這也是實實在在通過一年多的工作摸到的我們所存在的差距,講起來不夠激動人心,甚至會給大家帶來一些負面的消息。請大家不要懷疑,我們會全力以赴推動新能源汽車研發的投入,在全力以赴在來組織大家一起來攻克這些技術上的難關,能夠爭取使中國開發的新能源汽車早日走出實驗室,早日走出我們的工廠,早日為用戶所接受,謝謝大家。
主持人方向明:謝謝苗部長,其實我們現在來講,從媒體上講,哪怕從一些汽車廠商來講他們現在炒作的概念確確實實太多。他把很多的期望值目的是為了占領很多先發優勢,但是尤其是一個產業替代的重大的領域中,我們一定要讓公眾和讓大家在座的人知道究竟我們還有哪些問題。苗部長今天帶了一個好頭,說了一些真正的話。
下面我們會請長安汽車的老總徐留平先生,他要給大家講幾個特別大的概念,但是這個概念不能是空的,有請徐留平先生。
徐留平:苗部長、各位汽車界的同仁,還有今天的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我的這個題目叫做中國創造助推中國汽車業的發展,中國汽車業的發展來助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題目剛才主持人講說有點大,我想也是我對于汽車業從業這么多年以及在旁邊所聽到的一系列的聲音、想法和一些思考。
我想講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談談汽車業的地位,就是在整個國家層面,在工業層面,在消費層面,在老百姓層面當中有什么樣的地位。第二個方面,中國汽車業的挑戰,剛才苗部長講的比較多,確實這些挑戰對于中國的汽車業,特別是中國的汽車人來講都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無論是傳統的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剛才苗部長形容新能源汽車領域當中,我們都在一個起跑線上,但是一個身體強壯的人和一個身體差的人是不一樣的。第三個部分是中國汽車業的未來,這么三個題目展開。
2009年的汽車業確實非常不錯,中國汽車業確實一枝獨秀,和中國的汽車業的政策相關聯的。但是我覺得苗部長剛才講了三大政策助推了中國汽車業09年的蓬勃發展。但是我覺得這里面最底層的原因還是中國消費者,特別是中國老百姓對汽車業本身的一種需求,這是最底層的原因。我們說你再有這樣好的政策,老百姓沒錢,或者說我消費不起,我不想去消費那你也不可能。所以說最重要的原因是消費的力量主導了中國汽車業這么一個蓬勃發展,加上中國汽車業的利好政策,確實中國汽車業1300多萬輛確實是了不起,增長40%多。
第二點我覺得自主品牌在09年當中大放異彩,我們看到整個汽車業增長40%多,但是我們自主品牌的汽車增長的幅度,特別是在整個市場結構當中的占有率是比原來是增長的。這個地方時間關系不能回顧這幾年的數據,我們看到07、08年自主品牌的汽車是不斷的下降,由于汽車產業方面的政策對于自主品牌的成長,我覺得在09年當中是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確實我們關于小排量的支持以及對自主品牌方面一系列的支持,還有特別是在消費層面對于自主品牌的一種認可,也是中國消費者這種民族認同感進一步提升。如果說我們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們前期大概崇洋媚外的心理特別高,這幾年對于消費國貨的產品當中,這種國民的認同意識和消費意識在不斷的增強。第三是小排量占比不斷的上升,這確實促進了中國汽車業向節能、小排量,因為排量小了你的油耗會降低一些。當然是不是就成比例的降低?還有一個技術比較。
第二個觀點我要講的是中國汽車業助推了國民經濟不斷的向前發展,這種驅動力在不斷的增強。我們可以用這么幾個數字來看,09年中國汽車工業的增加值 7400多億,占GDP比重我們可以看到09年占了將近2.1%。在十年間的變化是非常之大的,原來只是0.97%,因為這一個百分點的增加實際上是翻了一番,因為汽車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所起到的推動的作用翻了一番,增強了。同時也可以看到汽車工業及上下游,特別是對于原材料、電子、塑料等這種產品的拉動,我們可以看到在GDP當中的比重占到了9%。也就是說汽車業在GDP當中每10塊錢當中和汽車業相關聯的就是一塊錢。這是我想講的對于國民經濟當中無論是GDP還有對上下游行業的一個影響。同時我們還看到汽車業助推了人民的富裕,我曾經講了一個觀念,我說國家進步、文明、經濟發展根本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是人民富裕,吃穿住行,吃穿都沒問題,我們某種意義上汽車產業表征了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我們人均富裕程度在全球排名100多位,基本上和這個相吻合。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講人民富裕,老百姓能不能夠買得起汽車,在這個過程當中你能更好的造汽車,創造了價值。09年中國零售總額12萬億,跟房地產有關的6萬億,汽車有關的這個數字比較低一些,大體是1.3萬億到1.4萬億。另外這個過程當中就業又是特別重要的,09年直接就業人數446萬,加上上下游將近 4000多萬,這樣的話,占城鎮就業人數比重上升到14%。跟汽車業有關的就業當中,每十個人當中有1.4個人相關聯,特別是下游營銷服務等等相關聯。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汽車業的市場保有量及千人擁有量的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汽車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我前面汽車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第二方面對國民富裕的影響。第三汽車業乃集工業之大成者。汽車業不同于一般的消費品,不同于家電產品。它是一個大宗工業和時尚業的結合,汽車產品這一點確實非常獨特。你純粹是工業品嗎?肯定不行,你這個產品僅僅是質量好,僅僅是中規中矩肯定不行。還有很多的那種充滿個人情感,那種汽車極具人格化的東西,其實是兩種充分的配合。同時汽車業在工業里面又是集多種工業技術的大成。汽車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它的發動機、內燃機的技術,無論是電池的技術還是質量技術,我們說新能源汽車當中一系列的節能技術,新的能源的技術,這一系列的集合是大成,確實不容易。
另外我覺得汽車業有很多人到長安汽車的時候講了,中國把航天飛機做出來了,汽車業為什么做不好,我在國防工業干了那么多年,航天飛機如果拿來競爭,中國別說做一個航天飛機,就是0.5個航天飛機也做不出來。中國的汽車業,跨國公司、自主品牌也好,大家同臺競技,所以說汽車業當中我們本身自主創新能力來看,我們的差距本身并不是非常大,只不過我們整體品牌一系列的運作方面還有一個提升的過程。另外汽車業確實是一個大國、強國的表現的特征。汽車業我們看看汽車業里面所有的大國都是汽車業的強國、大國,包括像美國通用、福特等等,我們再看看無論是美國、德國、日本等稱為世界級的強國大國的汽車業必然是,我覺得反之你汽車業不是強國,大國你國家也不是強國。理由是什么?理由是汽車業是工業很多技術的集成,無論是管理的難度、技術的難度,還有對最終消費品市場的一種把握,是一種充分競爭的。
第二部分我想講中國汽車業的挑戰,中國汽車業面臨什么樣的挑戰?我覺得第一個面臨環境的壓力。我們看到全球哥本哈根的會議還有其他的會議來看,現在大家對于“低碳”這個詞是非常熱門、時髦的,對于排放這個問題中國政府也是在關注。中國政府也承諾在未來單位GDP能耗降低40-50%,這個幅度確實非常大。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整個的排放當中汽車的排放,那么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大體上占到1/3的水平。那么這個過程當中,跟汽車相關聯的這種排放的控制肯定是重要的。中國汽車因為總體的基數不大,已經顯現出來了,沒有發達國家那么嚴重。
第二方面是關于能源方面的影響,對于中國來說各方面能源需要進口,我們基本上一般地能源用于進口的,另外一半是我們自產的。關于能源這個問題,我的看法能源問題是個大問題。實際上我們現在看到的比較建筑于所謂科學的數據來看,說全球發現的原油開采50年,最新的描述50年所謂的產出跟業界我所流行的說法一點依據都沒有。他們所開采的總量這個數是非常糊涂的概念,現在能源是以石油為基礎的能源,大概開采100年,我們說100年發生多少的變化啊,所以說能源的問題我覺得本身絕不像我們現在所炒作的。我覺得這里面投機的因素比較大,包括你原油價格你說50美元一桶,并不是本身的原油缺乏或者是開采技術差。
我覺得第三個話題對我們中國汽車人來說更為重要,前兩個問題是全球問題,包括交通壓力問題我最近跟媒體講,我說交通擁擠汽車業惹的禍。北京確實是一個比較擁擠的,需要城市良好的規劃,你看看到中西部那種地級市或者是縣級市,那空空蕩蕩的。第三個話題就是中國創造,確實是一個艱難而且很光榮的事情。中國汽車業歷經50年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通過我們合資,我們這幾年發展也是汽車業快速成長的過程。通過一系列的合資,為中國的技術、中國的制造、中國的管理帶來了很多的東西。現在我們應該這么講,對中國創造在汽車領域的情況是這樣的,我們對獨立研發不在整和發動機,我們使這個產業能夠商業化,我們是完全具備的。并不是說現在中國人不能開發一個整車和發動機,而是說如何開發一個具有全球力的,汽車業最要命就是競爭。中國汽車業的成長是以中國品牌,是以中國獨立運作的產業,并且讓這個產業賺錢,讓他在全球有影響力,這是它的難點。
因此我講第三個部分是中國汽車業是未來,我覺得中國汽車業的未來,有一次我在匯報的時候講了一個題目,大力發展汽車產業,那是十分鐘,我自己認為是講明白了,我大體算了一個帳,中國現在的經濟結構要調整。第二我們原來一直以出口導向型的,你中國一看這個買賣你一造服裝,全球制造服裝有問題了。同時我們一系列的出口的東西都是血汗錢,我們看沿海地區,還有工人幾百塊錢的工資,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拿了補貼才可以出口。實際上讓中國經濟結構要調整,這種大宗制造業,全球來看只有汽車可以首當其沖,其他還真不行。所以我覺得汽車產業量的增加,確實能夠起到強國富民的作用。我的估價中國汽車業的增長誰也擋不住,短期我們有刺激政策,增長快一些。人們對于富裕,對于生活自由的向往,對于汽車業是勢不可當的。所以我說長期是消費需求和人的本性決定了汽車業的比較,短期由政策決定。所以在未來十年當中,原來我的估價是4000萬輛到5000萬輛的銷售,我覺得我是精算的,我自己說的數據都要自己核算一下。我覺得可能還要比這個數字大一些,說4000萬比我們預想的要快很多。如果中國汽車業可以達到4000萬輛、5000萬輛的水平的話,中國汽車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無論是 GDP、就業、零售總額等等方面我覺得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二個方面就是質的進步,自主創新來推動中國汽車業由大變強,汽車業必須是大而強。對于中國汽車業如何在自主創新當中來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那么唯一的體會就是要有塑造全球影響力的品牌,沒有這個品牌不行。作為一個汽車企業來說,你的目標是瞄準一個全球的目標。原來我說汽車業沒有再一個區域的汽車業,縱觀全球所有汽車大公司本質來講都是一個全球性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傳統的汽車領域當中,我們核心技術要能夠突破。另外在一系列的我們體系上、汽車業的管理有它非常獨到的地方。第二個方面就是推動已有的技術優化升級,實際上說汽車業如果說我前面那幾個講的是準確的,能源問題不是大問題,我們的技術還可以更多的節能。那么一系列的包括整車、發動機還有變速箱都有可能使節能實現,那么你的碳排放就可以減少。
第三個方面是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先說電池電機和控制系統的問題。如果說我們把車的小排量、小型化的油耗降低30%,傳統的內燃機再改進20-30%,混合動力再降低20%多,再加上其他的算下來得出一個什么結論?那個時候2020年中國產銷四千萬、五千萬輛,碳的排放和我們現在差不太多。中國汽車業發展有它的技術進步貫穿其中,中國汽車大行其道從理論到實際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這些我都有一些數據把它說進去了。
最后我想講的是長安汽車作為中國汽車業的重要的一分子,我們自然的有理由來承擔這個責任。從09年我們長安汽車在整個國家成長當中我們是非常快的,我們成長了60%,比整個汽車行業高了20個百分點。這個過程當中長安制訂了雄心的計劃,我們2010年的提出220萬輛,這個過程當中更重要就是節能技術,我們提出在未來的五年時間之內,我們總體油耗降低30%,同時我們2005年實現了我們混合動力全國首家的采用,同時我們純電動汽車09年也實現了下限,2010年我們純電動汽車也能實現試車可以提供給市場這么一個運作。通過這一系列的技術的進步,品牌的打造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我們2010年長安汽車和中國汽車業一樣把我們的工作做好,我們的口號是長安行天下。
主持人方向明:剛才您講了很多的數據,我有幾個數字想讓你跟苗部長核對一下,您剛剛講的第一個數據中國自主汽車的份額占到了30%,我想問這個數字30%是很了不起的是銷售額還是量?
徐留平:量。
苗圩:轎車里面我們占自主品牌轎車的量。
主持人方向明:中國的轎車是不是相對比較便宜、比較小?
苗圩:也可以這么說。
主持人方向明:銷售額增長多少?
徐留平:我估計會在20%。
主持人方向明:第二個數據我希望再核對一下,剛才苗部長說靠政策的拉動大概是去年拉動了300萬輛,2008年的時候大概汽車的年產量是900萬輛,實際上這個汽車市場的增長不是靠中國汽車產業的強勢的努力而是靠政府拉動的?
苗圩:也不能這么說,一年當中增長了40%以上肯定是有特殊的因素。
主持人方向明:一般大概是十幾、二十左右是正常的。還有一個問題,在08年的時候很多汽車工業的增長大概只有7-8%,單位數的增長。
苗圩:2000年以后一直是20%左右的增長。
主持人方向明:徐總剛才畫了特別大的藍圖,1300萬輛到5000萬輛,這個數字在10-20年當中您說可能嗎?
苗圩:如果各方面條件好,完全有這個可能。
主持人方向明:因為什么呢?大概多少年?
苗圩:2020年。
主持人方向明:10年之內翻一倍。還是按照年增長20%的速度。
苗圩:我在長春1000萬輛下限的時候,我也講了這樣的觀點,我們從汽車大國,去年我們變成第一大產銷,我們要從汽車大國到要向汽車強國努力。其中重要的因素在國際汽車市場上,如果是汽車強國一定要占領一席之地,一席之地有多大呢?10%差不多,那就是有幾百萬輛到1000萬車輛。
主持人方向明:剛才說了從大國到強國,我們到今天為止有若干個產業都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家電有很多是世界第一,我們不是家電。PC工業里面我們確確實實到今天為止信息產業的總產值也是全球第二,但是我們的PC里頭所有的軟硬件核心技術我們沒有。今天世界工業成為世界產銷量第一大國的時候,您說要成為強國有幾個標準,把強國的標準跟我們說清楚。
苗圩:我在長春說了三個標準,第一個標準我們在汽車行業里面要培養出若干家跟豐田汽車、通用汽車相齊名的大的汽車企業集團。我們現在1300萬輛是第一個標志。第二個標志雖然我們不能說整體上技術領先,但是必須在局部上有領先的。在汽車的核心技術、某些環節和技術得有超前的,所以我們要用我們領先的技術去引領、帶動整個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第三個標志就是出口,我們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達到這三個標準,可能我們汽車強國就建立起來了。
主持人方向明:三個標準,第一我們要有像豐田一樣世界齊名的企業,第二我們要在汽車的整個的核心技術鏈條領域當中至少有幾個環節是世界領先。第三我們必須在全球市場上占有我們的汽車自主品牌的一定份額,大概是多少?
苗圩:這個沒有。
主持人方向明:下一位演講嘉賓應該是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徐和誼,我們聽聽他的演講觀點。
徐和誼:我發言的題目叫金融危機后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展望。苗部長、各位領導、各位同行、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們大家好。首先感謝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組織這個新年的論壇,為我們就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怎么發展,特別是汽車產業如何發展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
今天主要就兩個方面的問題跟大家探討,一個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持續性的問題,一個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性問題。大家知道,09年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是及其不平凡的一年,那么面臨著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中國汽車市場可以說是在歷史上揚的表現。國際上很多,有人講說全世界唯有中國這邊獨好,他們想不透,他們考慮的是看到更多的還是全球的市場。但是不爭的事實放在那了,所以現在幾大家比較固執、保守的國際大跨國公司現在都很重視中國,并且已經拿出了一些實際行動來。那么,讓我們汽車業界的同仁們可以說是倍感歡心和鼓舞,那么從銷量來看,中國汽車市場從08年的938萬輛,增長到去年的1350萬輛,增速接近50%,是40%多的增速。作為北京汽車來講,也是從08年的70多萬輛一下躍升到去年125萬輛,增速也達到了60%多。可以說09年對于我們國家的汽車產業來說,包括對于北京汽車來說都是跨越的一年。這個市場的數量躍升可以說把中國汽車產業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水平。
那么去年的成就可以用輝煌兩個字來形容,那么今年是否能延續去年的大好形勢?是否會繼續保持增長?這是我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當前社會上有些人存在這樣一種疑問,去年汽車市場的飛速增長更多的是得益于國家利好政策的刺激。這是否會造成對未來市場的提前的預知,今年是否可以保持繼續增長的發展勢頭。我認為今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依然會保持增長的態勢,不會下滑,至少不會比去年差。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早在08年年底的時候,當時的業界對于09年的市場表現可以說出現了一片彷徨。那個時候作為北京汽車來講,我們就做出了比較樂觀的估計,我們的判斷是基于這四個沒有變。一個是中國經濟持續保持8%以上高速增長的態勢不會變,這是我們08年四季度四個沒有變。中國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汽車快速進入家庭行業的規律不會變。三是中國汽車消費的支撐力不會變,四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基本面不會變。作為09年汽車市場的表現可以說已經證明了我們這種判斷是正確的,當然作為09年的貢獻我覺得國家的政策起了主導作用。
就今年汽車發展狀況來看,這四個沒有變的狀態依然是實用的。首先國家認為今年GDP增長仍然是8%,其次是刺激和培育汽車市場的消費政策依然存在。國家整體的經濟形勢繼續向好發展,那么老百姓的消費預期不會降低。再次就是中國汽車的消費文化才初見端倪。會有效的推動中國汽車市場持續的向前發展。因此我認為今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依然會向好的方向發展,不會存在下滑的問題。
那么剛才苗部長坐在那也在問我對今年的總量我的判斷,我認為今年能夠達到1700萬輛,這是總數。那么凈增大概在350萬輛,再樂觀一點400萬輛,這是凈增的量。當然增速由于基數變了,增速相對下了,但是整個增量和去年是持平的,大體是這么判斷。明年我個人認為中國汽車產業會突破2000萬輛。
接下來我再簡單談一談中國汽車發展的方向問題,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發展道路的問題。金融危機后中國汽車行業掀起了機遇和挑戰的討論。的確金融危機打破了全球固有的汽車產業格局,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將會成為新的汽車產業發展中心。汽車產業格局的變化為我們國內汽車企業的崛起可以說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因此如何抓住機遇,發展和壯大我們汽車產業的力量,集中提高我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是我們在未來幾年內面對的重要挑戰。我個人認為未來幾年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從大的方向看就是要抓住兩個重點,實現戰略突破。這兩個重點一個是我們的自主品牌,一個是我們的新能源汽車。
首先說說自主品牌汽車,中國的汽車產業要想提高核心競爭力,要想真正的走向國際市場,所依賴的根本就是要自主品牌。中國汽車企業發展自主品牌核心是技術,目標是品牌,以技術來帶動品牌的發展,中國汽車產業可以說起步較晚。雖然經過近幾年的飛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總體來看我們與發達的汽車強國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汽車的核心零部件上,我們還處于絕對的弱勢地位,沒有任何的競爭力。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我們的技術能力,提高我們自主品牌產品的技術含量是我們發展自主品牌所重點考慮的問題。作為北汽集團在這個問題上也一直在積極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發展思路。一會更精彩的聽李書福的講話。自主品牌商業領域我們采取和國外合作的方式,我們先后與奔馳等開展了技術合作,并同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技術研發。北汽成為國內最大的商用車供應商,高附加值的產品有利的推動了北汽集團商務車品牌的發展,北汽福田自主品牌走向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北汽福田的戰略合資包括在中國建立一個合資企業,在全球,在印度、巴西、俄羅斯建立三個合資企業,一共加入中國是四個合資企業。那么利用奔馳在全球的商務車銷售網絡,銷售北汽福田歐曼(音)這個產品。中檔以下的卡車,打伏天歐曼這個品牌,中檔以上的品牌打奔馳。那么兩家發揮各自的優勢,整個全球運作和經營。在自主品牌轎車領域我們采取高低結合,兩翼齊飛的發展方式。我們發展自主品牌,在目前的汽車產業形勢下,充分利用國際資源來發展自主品牌的高端轎車是相對比較可行的路徑。那么在這方面上汽和一汽也為我們做出了示范,為此北汽去年一直在持續的尋找國際合作,先后和克萊斯勒、歐寶、薩博等國際品牌進行業務探討,并去年年底成功的收購了薩博產品的全部知識產權,為我們發展自己的技術提供了一個保障。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目前社會上也流行著一個詞語叫做“低碳汽車”。雖然各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沒有就減排問題達成一致,沒有形成任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但就目前世界氣侯的狀況來講,推廣低碳汽車是必然的。我國政府已經宣布到2020年我們單位的GDP排放比05年降低40-45%。這對我們汽車產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此努力的發展低碳汽車,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是未來幾年我們發展的重點。我們汽車產業在傳統的汽車制造領域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可以說是處于劣勢。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各國現在目前都處在一個研發這樣的階段。我國的汽車企業完全有可能占領技術的制高點,從而在我國未來得汽車市場中贏得主動權。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說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也處在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期,我們要抓住有利的時機,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北汽福田08年所推出的燃料電池最高時速達到一定的高度,北汽排放為零,無污染,主要性能參數達到國際同步國內領先水平。按照去年北京市下達任務指標,完成820輛混合動力的客車。今年市里給我們下達的是混合動力加純電動是1500輛,包括部分的轎車,一部分轎車想在出租行業使用一部分,另外環衛系統使用一部分。所以今年我們要完成1500輛這樣一個生產任務,那么作為北汽已經揭牌成立我們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公司,這也是北汽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未來到 2015年我們要求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推進力度,在新能源汽車上要實現產業化,我們計劃的目標是到2015年要實現5到8萬輛這樣一個產銷目標,銷售收入要占總收入的10%左右。未來幾年將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能否做好我們自己的自主品牌?能否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突破將是我們振興中國汽車產業的關鍵。中國的汽車產業可以說已經步入了一個快速的發展期,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龐大的汽車市場在為我們描繪著一幅壯麗的發展前景。相信在業界的同仁的努力下,中國汽車產業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對此我充滿信心。
我的發言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主持人方向明:您有沒有壓力,到目前為止發展7、8年還沒有一個自主品牌的汽車?
徐和誼:有自主品牌,轎車也有,轎車今年四季度正式下線。
主持人方向明:這是買薩博的好處。
徐和誼:薩博還得明年。
主持人方向明:下一位演講是大家面孔非常熟的,同時中國汽車業個性最鮮明的老總李書福。
李書福:尊敬的苗部長、各位老師、同仁。這個徐字的構成是三個人構成的,所以說汽車這個行業要合作,沒有合作是不行的。我其實今天來是沒有什么好說的,我本來不想來的。后來院長說一定要來,不來不行,所有我聽了以后很不好聽的話,什么架子那么大什么的。我來了之后也不知道講什么,所以我的題目叫規律。尊重規律才是硬道理,其實我覺得剛才部長已經講的很到位了,我在聽的時候有一種感覺,我認為中國汽車工業有希望。因為一個內行的領導在領導和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不能隨便的去騙人,搞虛假,最后坑騙消費者,投機取巧獲得一些蠅頭小利,這是不行的。我聽了以后,我認為中國汽車工業30年的改革開放現在選了這么一個好的路子,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因為你們不在這個行業里面,你們聽的感覺跟我的感覺不一樣的,這是很重大的事情。兩位徐總的發言是很全面的,我基本上是一個學習,今天來的話以前怎么做的我簡單花十幾分鐘的時間介紹一下。
我覺得我們要研究規律,能夠發現規律,尊重規律,按規律決策,這個事情是不可逾越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律的,汽車行業的規律性很強的,不是那么簡單的說能夠把這個事情搞成的。我們的規律是什么樣的?我在98年的時候,早三年不行,遲三年太遲,所以我們在98年的時候進入這個汽車行業,我們辦學校,培養人,我們吉利人比較少,我們培養人,辦學校。也花了2、3億開始這樣弄汽車的,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切入點,所以中國汽車這個行業的切入點是符合中國發展歷史時機。我認為這是尊重汽車工業發展的規律的,我記得我自己搞學校,目的就是為了培養這方面的人才。然后98年到07年5月份,這一段時間我們做了一些調整,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讓吉利汽車走向全世界,那時候我們就是價格便宜,我們只是階段的,不是持續走下去,當時汽車價格比較高,我們是相對便宜的,夏利賣 10萬,我們賣5萬,我們在價格方面做了一些調整。根據行業的變化,我們做了一些調整,這個調整就是戰略轉型,我們不打價格戰了,我們在07年5月份開始我們打技術戰、品質戰、服務戰、企業道德戰,品牌提升戰以及國際化擴張戰。如果只是考慮便宜這是走下去絕對是不可以,07年我們醒悟過來的就是戰略轉型,這個路越走越寬廣,技術越來越好,質量越來越好,服務越來越好,不但說這個產品要符合國家或者是世界上現在講節能環保、低碳排放的。這個生產過程我們也要講環保,包括零部件廠家我們對他的要求,整個制造過程都要考慮對環境的保護。我們現在油漆都是水溶性的油漆,我們在處理過程當中都是很環保的。吉利的油漆都是水溶性的,不是化學物質的。所以可以跟世界工業融合在一起,才可以得到全球同行的尊重,尊重得到用戶的尊重。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得到用戶的尊重的話,我想生存下去的希望也是不大的。
參與全球并購,英國錳銅公司、澳大利亞DSI、沃爾沃。我們大批量的中國生產自動變速器,電壓、離合器等等,在中國生產自動變速器很便宜,因為本身就是賣給福特、通用的。所以這樣的話,我們自動變速器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我的發言差不多了。以后的路怎么走?我就按照苗部長剛才的重要講話,按照兩位徐總對這個行業的重大的分析和這種高度,我覺得對我們都是極大的鼓舞,我覺得他們講的都是非常正確的,我們會沿著領導指引的方向去努力。謝謝大家。
主持人方向明:我發現李書福在表達上可能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原來認為房地產界有幾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其中有一位是潘石屹,他到處作秀后來我們給他起個外號叫人民演員。第三是王石,他總喜歡好為人師,我們給他起名叫人民教父。本身都是大國企出身,我記得苗部長當老總的時候,記得都是宏觀的事情,說的都是政府的話。反而當部長之后說的都是微觀的話,李書福現在居然能說這些話,真不容易。太不容易,他去頒獎,他是屬于說話節奏最慢的領獎人之一,想半天說一句,這不應該是李書福的性格。
剛才他的PPT里面充滿了濃烈的火藥味,有兩處充滿了火藥味。第一中國汽車發展的規律是1998年,早三年不行,晚三年不行,說中國汽車工業的起點是吉利的1998年開始。他應該講的是吉利成長的規律,但是他的是中國汽車發展的規律。第二個事情你剛才看他謙虛的樣子,他總共打了八場仗,第一個叫價格戰,開始去打技術戰、品質戰、服務戰,最后一直打到購并戰,道德戰,國際戰之類的,總共就十年,打了八場仗,火藥味很濃。我們看到吉利不容易,為什么不容易?在中國的汽車工業里頭,我們曾經說有四個小的自主品牌,吉利是其中一個。在這個當中唯一靠民營資本的是,活到今天還活的不錯的還是李書福,我們給他鼓掌。
(鼓掌)
那么最后我們請上臺演講的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這位也是一個國企,他的老總是當了八年的官員,又當了十年的企業老總。他四年的成長的速度,年均利潤6%多,國企能有這樣,不太容易。當然也有很多特殊的原因,他更有兩個在汽車行業里頭非常知名的品牌,他是中國最大的中國會展公司,也是中國會展里面的第一。下面我們就請中汽國際的劉總,告訴我們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
劉敬楨:今天有這么一個機會非常榮幸回到我們光華管理學院,到這個講臺跟各位領導、各位老師進行交流非常榮幸。尊敬的苗部長、尊敬各位企業的巨頭,尊敬的武院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跟大家交流。
我簡單描述一下我是干什么的,我們簡單的說我們的使命或者我們的理念就是為造車人服務,用車人服務。我們公司為所有在座的領導、老師服務。我們業務幾大塊,汽車貿易、汽車會展、汽車制造等等,一會我再簡單介紹。
講話苗部長和汽車企業的巨頭做了精彩的演講,對我們整個汽車行業的核心發展趨勢進行一些充分的闡述,我在此深受啟發。咱們和生產企業不一樣,我們是服務企業,我就想從我們北京國際車展這個視野如何看待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為什么?因為北京國際車展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晴雨表、風向標,北京國際車展已經有了20年的歷史了,今年4月23日在北京車展,我歡迎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去看。各位巨頭們每屆都參加,我們被認為是一面鏡子。我們第一次車展只有 240輛展車,還有大部分是摩托車,展車基本上是卡車、商務車,轎車很少。但是18年后,2008年,我們第十屆車展,我們是18萬平方米,2000多個廠家參展,全球所有汽車企業全部悉數到齊,參觀人數70多萬人。國際品牌全球首發車24款,北京車展劃為世界A級的行列。北京車展蓬勃發展背后的支撐是什么?就是我們中國汽車工業當然也包括全球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我們中國汽車龐大的市場決定的。
我們作為車展的創辦者和主辦方,我們見證了車展的,也見證了汽車產業的發展。今天就大家比較關注的幾個敏感的點來簡單的進行交流、匯報,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同學們批評指正。比如說在核心技術能力創新把握方面,能源環保,自主品牌、重組并購方面,市場格局這幾個熱點簡單闡述一下。
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它的產業鏈比較長,關聯度比較高,就業面大,消費拉動大,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進入21世紀以來,雖然我們中國的汽車工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形成了生產與配套的體系的健全,產品集中度不斷提高,成為汽車生產和消費的大國,我們不是強國,我們現在 09年我們中國變成了中國的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遠遠達不到強國的要求和指標。同時我們汽車產業的結構不太合理,技術水平不是很高,自主開發能力有些薄弱。同時我們的消費政策不夠完善,總體來講是比較突出的,同時能源、環保交通制約因素日益凸顯,這些都為汽車行業的發展帶來很多的問題。面臨這些問題,我們行業、汽車產業怎么辦?我想從剛才我說的幾個熱點問題簡單說一下。
第一個新技術、核心技術、新能源將成為我們未來得發力點,20多年的現代汽車的發展史,整個過程就是科技發展的歷程。新技術的應用和新工藝的推陳出新,成就了目前汽車產品的安全、舒適,也將成為世界汽車飛速發展的助推器。我們尤其是合資以后,我們核心技術的把控都有了提高。我們首次將迎接新世紀經濟騰飛,集中傳遞出了中國汽車業將在21世紀加快融入,注重技術研發和創新,通過世界汽車業的緊密合作,參與中國汽車業的合作進程。在這些領導下,這些車展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應用,這樣的展車受到了高度的關注。
同時我們能源這方面,1859年,美國人德雷克打出了現代第一口油井,我們沒有把可燃的黑色的跟我們27年后的技術聯系起來。這100多年石油的開發開采,應該講是面臨很突出的問題,給汽車工業、給世界帶來的繁榮帶來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礦物質資源大量的使用,總有使用枯竭的時候,同時全球變暖的過程中,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汽車工業繁榮的時代結束了?答案是否定的,替代節能這種所謂的新能源、新技術可能就會出現。所以我們現在的標志就是我們現在搞的新能源各種的汽車,因為現在各個企業都在搞以節能、環保為核心的技術開展的技術進步和研發。目前世界各大的世界廠商都在研究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純電動、插電式電動都進行了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和實驗和開發。
第七屆車展,主題是科技先導、環保節能,迎接奧運。這屆展會上綠色環保成為新主題,把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傳遞新的汽車價值觀融為一體。 06年的第九屆車展通過展會形成了和人類相適應的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汽車品牌的夢想。最近08年車展,是根據市場的發展和整個世界形勢的變化,每一次主題都是適應當時發展的需求。在這屆車展上通用首次展示了最新新能源科技車型,薩博推出了生態車。同時以混合動力為主導的汽車新能源技術百家爭鳴。新能源汽車作為現代的交通領域和健康發展趨勢,已經成為了焦點。某種意義來說誰來率先實現新能源產業化的應用,誰就占領了發展的先機和市場的主導。
我們在新能源開發的標志的進程中,我們要在傳統的基礎上,我們不是單單的瞄準新能源,因為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尤其是鋰電池的問題,首先在原有傳統的技術上,我們怎么樣加大節能的改造,核心技術的提升,我們如何開發新能源技術,這個路還很長。這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
第二企業間的并購重組正在提速,除了在技術方面不斷革新,適應新的技術產業發展之外,我們獲得自主品牌的技術,從而牢固的占領市場,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企業競爭能力的獲得取決于規模的擴張這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大春依靠自身發展很難在汽車行業當中迅速做大做強,并購重組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很好的能力。中國比較特殊,中國整車企業現在超過100家,很特殊的產業。并購重組與汽車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目前就國際汽車行業的并購重組,所在不同的地域特點和影響,萌芽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幾個階段。
第一是重組整合,通過一系列的微型車、卡車擴充了這個產業,通過兼并重組延長了產業鏈條。同時海外并購獲取了新的技術,像李書福收購沃爾沃,雖然媒體炒作比較厲害,起碼我們的企業有這種實力和勇氣迎接這種挑戰,這也是我們獲取自主品牌,獲得核心技術的一個比較快的一個方式和捷徑,如果靠自己的積累和研發比較慢。
中國具有很特殊的復雜性,在以前的并購中企業經常是盲目擴張,追求多元化,今后的行為更加趨于理性,以企業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尊重規律這樣走的更穩一些。從而促進中國產業的并購向核心競爭力的并購發展。
第三自主品牌影響力日益提升,現在我們自主的汽車品牌應該講現在發展也是比較迅速,國內有幾大品牌,同時各大汽車也都在搞自主品牌的研發和生產,目前在車展上我們08年第10屆車展上,自主品牌的車輛超過1/3,而且同時引起了這種轟動的效應應該講不照國際的巨頭引起的轟動大。我們自主的品牌已經引起了國內各界人士充分的興趣,剛開始抱有懷疑的態度,現在也彰顯了特色,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吉利收購沃爾,雖然沒有最終塵埃落地,但是也顯示出來我們的戰略眼光。關于民族汽車產業怎么走的道理,業界分歧比較大,可以肯定的是借鑒其他國家發展汽車工業的優勢,僅僅跟隨,步步為營,提升汽車品牌的知名度。
第四市場格局悄然發生變化,以前我們汽車生產,消費大國不是我們,強國更不是我們,目前這個市場悄然發生變化。我們中國現在變成汽車第一大生產大國,不是強國。我們超過40%的增速,我們的投資熱度依然持續,從我們的車展可以看到,我們年初非常擔心我們各地的展覽,我們在中國國內各地30余個城市,主要是盛會城市有車展,但是今年我們各類車展應該講是非常的火爆。這個背后是什么?就是我們汽車工業的發展和我們汽車市場,我們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空間發展無限,所以市場的潛力比我們想象大很多。
我們市場第一個從歐美日市場現在悄然向中國轉移,中國的市場同時由一線城市、沿海城市逐步向二三線城市轉移。雖然我們的北京、上海你可能交通非常擁擠,你上個車牌還得4萬元,由于交通的限制。但是廣大的二三線城市這個空間非常大,剛才主持人也問到我們的苗部長、徐總,三千萬輛和四千萬輛還是很保守,我們的發展空間是很大的。我們把這種火爆的人氣稱為剛性需求,正是這種剛性需求決定我們中國汽車工業未來發展非常巨大,目前來看,我們汽車產業將會繼續增長,但是我們考慮的重要的問題是什么?我們是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不是盲目的大。我們大而強,這些都需要我們政府給予大力在政策上的支持。我有一個觀點,在我們汽車產業的核心的技術上,核心的研發水平提高上,包括核心自主品牌產品的發展、推動上,我想我的觀點是,我們政府一定要用有形的手該出手時就出手,在核心的研發和技術的提升方面,獨資在研發,都在分散的研發、消耗,人力資源的浪費等等各方面。包括在重組這方面,怎么樣用政府有形的手來進行推進,用政府的角度推進企業重組,這是某些方面是對的。我們國家發展兩彈一星,我們國家發展航天或者是航空科技,包括韓國發展他們民族的汽車工業這個方面值得我們借鑒,在這些核心方面我們政府的力量起到很大的作用。這點我想也是我基本的一個觀點,只有這樣,當然在我們各個企業在按照市場化的規律各方面加大組力度,按照市場的經驗,利益的需求來進行有效的重組,使我們汽車工業有了一個快速的發展,全面提升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在市場因素和政府科學的宏觀調控因素下,我們的汽車產業今后會有更大的發展。
另外我簡單介紹一下,也算是做廣告,苗部長不說了也是政府官員,其他幾位也比較熟悉了,對我們不太熟悉。我們是干什么的?我們就是為造車人、用車人服務,我們為造車人服務我們什么?我們是國內實力最強的,我們服務什么?他們企業的生產線的設計,我們占了國內80%的市場,國內幾乎所有的品牌企業,吉利不太清楚,尤其是國有企業我們基本上給他們服務商,生產線的總包等等,這是我們為造車人服務。為用車人服務很多了,我們的車展也是,我們現在全國各地超過30 個展覽,年展覽面積是150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實力最強的展覽公司,北京車展大家比較清楚,香港、澳門、南京、南昌等等。同時我們也在搞汽車的貿易,我們有十幾個汽車4S店,我們有汽車園區,如果諸位有想買車的話我們可以提供便利。我們為汽車企業服務,為我們的用車人服務,我們也造車零部件企業,簡單的把我們介紹一下。我們總體的理念就是為造車人服務好,為我們的用車人服務好,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實現我們自身的發展。在這里也是祝愿我們汽車工業在工信部苗部長的領導下,在我們汽車各位巨頭的辛勤努力下,在我的服務、好的支持下,我們共同努力,我相信我們中國的汽車產業會蓬勃發展,當然也有很艱辛的路要走,謝謝大家。
主持人方向明:剛才劉總講了一大堆的話,其中我聽到一句話可能是假話,他說在北京汽車車展上,中國自主品牌的獲得效應居然超國外奔馳或者是寶馬?這個夸張,今天的點評嘉賓是武院長,您點評什么?
武常岐:我是從事產業經濟學理論,不涉及這個行業,后面也涉及到一些行業,電信、通信等等,所以對汽車行業不是特別熟悉。我對汽車行業感興趣有一個原因,汽車從1890年發展到現在,汽車行業真正輝煌的時期大家還沒有看到呢,還要未來是更加輝煌的時代。所以我就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了,我剛才聽了徐總的數字,這個數字是不是拍腦袋得出的。我用紙算了一下,算得結果我說徐總你有點保守了,為什么?今天上午厲老師做演講,他說中國經濟完成是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之中,6%是滯脹衰退的問題,8%以上。假定年增長率8%以上,這在中國來講,過去30年都是低速的,十年以后1.08%的十次方是多少?2.16。年增長 10%,1.1的十次方是2.58。假如這個朝陽行業,這個產業增長速度高于GDP平均增長速度,40%是非常特殊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大家可以接受的,15%,假如按15%的計算,十年以后1.15的十次方是4.04,換成數量的話,十年以后要有5200萬,回去算一下。當然這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還有一個問題,什么問題?我們的汽車行業,現在中國的叫做世界的汽車工廠。我們造車,我們這是中國的增長,GDP的增長,不僅是要滿足中國,還要滿足其他國家的需求。我為什么說數字我們還要算一下,這對我們來說,對在座的同學來說有很重要的啟示,剛才劉總提到了辦車展,其實在座的MBA同學們,在美國早期汽車行業增長的時候,你要想成為百萬美元的富翁,那你買汽車,創業也不是很容易,但這是一個,當然在某些國家在發達國家,這是夕陽的,本身GDP很高,那樣就轉移了。
第二個問題我跟大家討論一下,實際上這是一個產業在全球的轉移,為什么轉移?因為制度環境,勞動成本,因為主要的市場都在所謂的快速增長新興市場。所以說汽車開始從歐美到新興市場國家轉,這里有一個問題,我和我的同事研究,誰來完成這個轉移?轉移的主體是誰?產業從美國轉移到中國來了,是GM他美國的公司不行,他在中國的公司做起來了,還是中國的汽車企業從美國那里、德國那里拿來技術,把中國自己的汽車做起來這還是一個問題呢。因為產業轉移、技術專業是有載體,某種意義上誰能夠當老板,把這個技術、品牌做得比原來的老板,原來的所有者為市場、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價值,他才有權利當所有者。這個理論問題,買了這個品牌,比如說把悍馬拿來了,美國的經營管理人員在那里經營不好,利潤、產值不高。我把它拿來了,我同樣一個技術、品牌、組織我能剩下的更多,我能創造更多的價值,這是利潤。利潤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利潤是未來發展的資源,沒有利潤你靠什么增長,這是一個問題。
今天在座有非常好的咱們汽車的主要民營、國有的大的巨頭在這里,但有一個角色缺席了,就是跨國企業。為什么說這個問題還沒有回答呢?就是產業大的轉移是由現有的跨國公司在利用中國的高速增長,市場在這,他來完成轉移還是中國企業來完成,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實際上還是中國汽車產業本身是一個全球性的,當然這跟理發店不一樣,沒有說一個全球性的理發店,汽車就是全球性的汽車。全球性的產業里面,中國汽車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怎么體現?在未來十年、二十年怎么體現。這里面實際上某種意義上是整合各種資源的能力。一旦我們做到了,我們現在在起跑線上,因為沒到終點,冠軍是誰不知道。但是未來假如我們通過大家的努力,一代人的努力做好了,這個我們當時怎么考慮?這我在最近做了一個案例,這個實際上比較整合的。中國是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所以咱們國內的企業也在國際上收購一些技術,就是說南汽、上汽收購了羅孚,英國的知識產業不太行了。但是幾乎是同時,印度的 Pata收購了路虎,這實際上就有意思了。為什么呢?等于有兩個可以對比的兩個例子,一個是中國的國企上汽收購了洛夫,pata印度的企業收購了路虎,我現在在看。這兩家公司未來收購整合的能力怎么樣把收購的資產,哪一個公司能夠盡快使他的資產實現更大的價值。這實際上是一個挑戰,某種意義上大家都在賽跑,大家資產、環境差不多,拿來之后怎么做,這是全球競爭。因為服務這種市場有中國的,印度有一些企業也在做這些事情。
汽車行業假如說一個全球性的行業,德美的聯合,這樣就有一個問題,我考慮一個問題,全球環境下中國的企業怎么樣定位?怎么樣發展,結構怎么樣。中國其實一方面是滿足國內快速增長的需求,再一個是出口。實際上再發展的話,可能考慮的是中國的資產要考慮全球布局的問題。因為實際上GM,假如沒有中國這塊業務,他會更慘。GM是全球性這樣的企業,當然現在我們還是一個成長期的,但是我們要有目標,培養這個目標。李書福要建學校,北大光華就是致力于培養人才,將來為社會做點什么,就是為了培養國際化的人才。汽車行業大家都改成姓“徐”,我也考慮這個問題。咱們有兩類,早期計劃經濟留下來的一汽、兩汽這個名字,這個計劃經濟太重了,這個我想早點改。東風就好一點,另外一個也不太好,徐總走了,北京汽車還有上海汽車是地域的名字,你想要國際化的話,不要說國內了,如果是國際化可能就影響了公司的發展。匯豐銀行、香港上海銀行發展國際化特別慢,比如說奇瑞、吉利是比較中性的名字,長安也是中性的名字。
我想中國企業今天要考慮到全球未來得五年、十年、二十年是什么樣的。我看了資料,2008年全球汽車保有量有15億,中國的人口假如拿一個平均數,中國人口占全世界人口20%,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有3億,我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億。謝謝大家。
主持人方向明:其實剛才武教授說了中國汽車工業到現在為止出現了領跑者或者是領先者。下一步如果我們要整合全球資本一定要有國際整合能力,尤其是購并的開始。那么,這種國際整合能力消費類電子、PC曾經并購發生的錯誤。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干脆向另外一個企業PC行業也完成了國際并購,最后解決方案是什么?干脆找外國人拿到。這兩個案例都是很著名的,也是很失敗的案例。
中國汽車工業里面到目前為止確確實實開始了一些國際并購,而且這種國際并購會起到示范的效果。前仆後繼都會有,在這里國際整合能力都會有所提升。
下面是我們的互動對話環節,其實今天關于汽車產量問題,最早是說到產量里面是徐總,2000、3000、4000萬輛,然后是徐和誼說今年才能達到 1700萬輛。最后咱們專家,在那算一下,又算出了。最后以政府為首的苗部長,我們就看看今年是什么,第二五年后十年后多少。
苗圩:我們還是一個謹慎的樂觀,15%,至于長遠這個東西就得看了,一個是國內的市場,一個是國際的市場。剛才我講了汽車行業要培養像豐田、通用這樣的知名企業,我們也要培養國際競爭力,要培養跨國公司,這里頭就有一個海外的市場和跨國公司的問題。海外市場剛才說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就看我們怎么去行動。我想開拓海外的市場,現在做的大部分還不行,將來一定是要從一個戰略的角度去開拓國際的市場。我跟日本討論過,怎么看南韓的汽車工業,他認為南韓的汽車工業目前為止做的還是不錯的,但并不能說是最后的成功。因為90年代初,他們以發達國家市場作為主攻方向,而不是像我們現在出口是機遇性的出口,是欠發達國家到那去打價格戰。只要一個地方開拓之后,大家都去了競相降價把這個地方搞完了,再換一個地方。這不是一個戰略性的出口。剛剛提到了印度的pata,我們是機遇性的,這是海外市場。為什么南韓沒做到最后的成功?汽車這個東西很容易引起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俄羅斯就是一個例子,08年以前跟他們發展勢頭非常好,08年之后俄羅斯領導提出來不能賣整車到這里,就有一些貿易摩擦了。自從實行這個政策之后,中國在俄羅斯的市場一落千丈。同樣韓國到發達國家去也遇到類似的問題,當你車賣的少別人不在乎,當你威脅到其他國家的汽車公司的時候,要對你采取貿易錯失了。躲過這個貿易措施在當地投資、設廠,雇傭當地的工人來生產車。你只是一個老板獲取收益,占領這個市場,對我們又是一個考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包括所謂的跨國公司,跨國公司什么標志?比較認同的是你的銷售當中25%是國際市場以上才能稱為跨國公司,最好是在多個國家、多個工廠生產同一車型,這樣成本就會大幅度降低。講到底這一些都需要人才,我們真正說是搞汽車工業大發展的時候,是改革開放以后的30年。我們現在還在培養,還需要培養人才,特別是具有國際競爭的國際化的人才。特別是能夠我們在實戰當中具有國際化經驗的管理人才。
問:我想請問一下長安汽車的徐董事長,長安汽車在未來國際化布局方面有什么考慮?
徐留平:剛才苗部長講得非常好,我們長安確定一個目標就是做世界一流的汽車企業。國際化是我們一個重要的方面,從我們這幾年的實踐來看,首先從研發的國際化開始,我們把全球的研發資源能夠為長安所用。比如說在歐洲、意大利、德國、日本來建立研發中心,實際上這樣的話,就能夠讓整體的研發水平,你的總體的研發的結構站在一個全球的高點上。
第二步我們正在走的是市場方面的國際化,現在我們已經在原來機會型的這種貿易型的,現在正在向投機型的方面轉變。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長安也走過了一個深有教訓的一條路。原來追求每年有多少輛,幾萬輛,這個回來反思是有問題的。你必須瞄準幾個重點市場,在這個重點市場里面你能夠把你的品牌做到比較靠前的,然后你再把你的生產廠能夠建過去。目前長安我們在全球包括美國在內都建有我們的廠,包括在馬來西亞、越南,這幾個區域可能都是我們一個重點關注的區域。其他的區域可能放在后一步來考慮,特別是我想覺得你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樣把市場做透,你的品牌和當地的政府和消費者的關系做得更好,這樣的話,你一個公司的國際化會做得更好,謝謝。
問:因為承擔了自然科學當中對汽車行業有關的項目,對汽車行業走向比較關注。聽了各位嘉賓的介紹,把中國汽車工業做強有幾個指標非常好,這幾個指標當中再連續向嘉賓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于打造中國的車企當中具有豐田這樣實力的大企業,徐留平也提到的汽車產業當中沒有強而不大的企業,只有大而不強的企業。我們整合了航空集團底下的汽車資源,我想問徐留平徐總第一個問題,作為新長安的掌門人,現在集團的規模非常大,對您把這個集團做強提供哪些機遇和挑戰?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一個強的汽車工業應該要有自主品牌,我想自主品牌的獲得起碼有兩個途徑,一個是我自己內部培養,另外一個是我去海外并購。我想李書福李總是屬于這兩條途徑都嘗試走過的,雖然沃爾沃還沒有塵埃落定,但是DSI已經落入囊腫。我想問一下李總關于自己內部培養和外部購買的自主品牌各有什么利弊,是不是可以互相替代,這方面請做一下評論?
徐留平:第一個問題我們對中航的業務整合開始,我剛剛回到北京。第二關于我們中航進入到長安集團旗下的整車企業方面的產品、產能投資計劃也已經確定,昨天上午決定的。第三句話我覺得2010年從整合層面就會看到效果,這個效果可以看到協同效應方面會有大大的提高,實際上把我們原有的要素資源能夠延伸,變到一個更大的臺面上去。謝謝您的問題。
李書福:第一句話我們要研究規律,按規律辦事。第二句話我們按照今天所學到的很多方法,包括苗部長的講話,徐總的講話,我覺得對我們幫助都很大的。第三個話我們充分信心,我們認為自己要形成競爭力或者是去買人家的這兩個是沒有矛盾的。你上小學還是上大學,肯定都要上的,這是簡單的,買來或自己搞的,這個是沒有矛盾的。
問:剛才我聽到武院長提到我們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名稱問題,坦率來講,中國汽車自主品牌我也特別關注,很多我們消費者買汽車品牌的時候對這個汽車名稱特別關注。很多人認為中國自主品牌談了那么多年,到現在很多企業沒有開發出一個能夠跟奔馳、寶馬最起碼在質量上我們知道相差不是一天的功夫,但是在品牌名稱上面我們很多人感覺到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在這塊是非常缺失的,我在這里坦率的告訴你們,我有一個非常好的創意,我在04年的時候,在中國做出了領跑和領跑者的商標。當時美國的通用和意大利的菲亞特,他們都在注冊,后來菲亞特沒有注冊之后,他們都想買這個領跑這個商標。我有一個想法,我們中國的民族品牌一定要非常響亮,一定要有民族氣節和情感。如果領跑這個商標能夠獲得中國的企業我覺得非常響亮,把中國的士氣結合起來。我想請問苗部長我們這個創意能不能早一點落戶中國的企業?如果有中國的大企業愿意的話,誰最有實力我愿意給誰。我原來也寫信給李總,但是李總花重金買沃爾沃,我想提醒一下李總在您買沃爾沃的時候,可能品牌也縮水了。領跑一定比奔馳和寶馬更叫得響,奔馳和寶馬是在領跑的后面。為什么當時美國通用為什么買領跑呢,我們領跑是第一的。
徐留平:我覺得有一種情結好象是受迫害的,我們汽車是一種文化,把你的理念人車合一,如果僅僅是被迫害的感覺我覺得你造不好。人開車的理念是一致的,無論他的形象他的名稱,或者他的質量和價值感是符合我的理念,所以我感覺他的名稱是有很多的名稱,因為需求不一樣的,我們開車如果不是一種享受,我覺得你不是一個正常的人。如果你的感覺跟你的品牌,跟你的人車合一的時候,你進入了境界。
主持人方向明:其實是造車人的文化,其實吉利來講你看李書福要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所以取老百姓都都接受的名字。但是談到名字這個問題,都怪武院長,都是武院惹得禍。
問:剛才苗部長和各位董事都談了中國汽車未來得工業前景和展望。現在去年2009年4350萬,十年之后可能變成5210萬,去年自主品牌的銷量占了 30%,利潤不到10%,我覺得一方面占了30%的銷量來說是一個激勵,如果利潤連10%都達不到的話,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恥辱。我們應該反思,三個方面,第一個國家的政策應該改變,我知道為什么今天李書福感覺比較壓抑,其實可能一部分的原因可能09的吉利汽車的銷量遠遠沒有達到長安汽車銷量80%,我覺得政策方面的確要調整。
第二是關于新能源汽車的,為什么中國新能源汽車包括電動車標準需要日產,我還不理解。第三個是中國整個的汽車能占有一席之地的話,如果中國有100個李書福的話,中國的汽車地位可能又上了一個新的高度。第一政策如何做轉變,第二如何來培養出更多像李書福這樣的人士,第三支撐李書福繼續前進的工程師或者是企業家。謝謝。
苗圩:我們在政策上沒有所謂的歧視,只不過我們計劃經濟的年代比較長,我們民營汽車企業只是在90年代,而且中后期才開始進入到這個行業里面來。我們所有大家都得給民營企業,都得給中國的汽車企業留一點時間,我們會加倍努力的,但是我們不能浮躁,我們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縮小跟國際上發展的差距。而且爭取在未來得十年當中,我剛才說了在某些方面要有所突破,要有所超越。
主持人方向明:請在座的嘉賓每一個人對中國的汽車工業做一個簡短的總結。
劉敬楨:中國的汽車工業肯定會越走越輝煌,但是這個路還是比較漫長的,要給我們留有時間,當然我們要腳踏實地不能浮躁。
徐留平:中國汽車業能不能成長好,我覺得是一個汽車文化的事。我覺得今天的討論很有意義,很遺憾沒有討論汽車文化,一個沒有文化的企業,一個沒有文化的社會中國汽車業肯定走不好。因此我覺得對于汽車文化的教育、培養是中國汽車業未來能夠追上世界先進汽車業的一個根本的基礎。
苗圩:請大家記住2009年,2009年是我們成為汽車大國的標志性的一年,也是我們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元年。
李書福:我要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帶著一顆神圣的使命感把中國汽車走向全世界,而不是全世界的汽車走向全中國。
武常岐:我希望中國的汽車產業中能夠產生出世界級的領軍企業。
主持人方向明:今天的討論都是圍繞時空來討論,我們有未來得元年,我們有繁榮的50年,我想借電視劇《康熙皇帝》里面一句歌詞,我真的再想活500年。我衷心的祝愿中國汽車工業能夠向這句歌詞中的活得天長地久,而這種天長地久是稱雄世界的天長地久,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