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中國金融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09年12月22日,由中國金融學會、金融時報聯合主辦的“2009中國金融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金融業改革和發展”。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論壇,圖為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
姜建清:
我想講的第一部分是過去三十年來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金融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堅持了市場化改革的趨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方面有非常多的值得總結的寶貴經驗,我簡單的歸納三點,首先是堅持了市場條件與政策的金融調控并重,這三十年來我們一直堅持在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導向,同時不斷強化和改善對經濟和金融的宏觀調控,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共同發揮作用,并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事件中互相補充。中國在這次世界金融危機中率先復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模式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的又一個成功的案例。
我想第二點經驗就是堅持漸進式的金融改革模式,中國的金融改革堅持著中國特色的漸進的改革模式,這種金融改革的模式幫助中國成功的實現了從計劃經濟下向市場經濟的平穩轉型,并保持經濟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第三點我想在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改造中,目標清晰、路線明確、節奏適當。這些年中國金融改革把握住了最好的時機,在這次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前,中國的金融業的改革也基本完成,這也是中國成功抵御金融危機的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第二部分是后危機時期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思考。在過去三十年里,尤其在市場經濟建設之初,中國的改革開放的過程既是我們自己摸石頭過河的過程,也是不斷向西方學習的過程,而這次的金融危機充分的暴露了西方現行金融體制的弊端,而中國的金融模式卻在危機中表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因此我想在今后金融改革中,我們更需要攻堅性、原創性和最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改革。還是要堅持漸進性的改革模式,要有短期的安排和中長期戰略規劃,尤其對影響中國、影響和制約中國進改革發展的若干問題的改革,要有明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具備條件的改革可以先行先試,不具備條件的改革要創造條件以便未來進行,這是長期目標與短期相結合的過程,尤其復雜的是,制約和影響中國金融改革的重大問題彼此之間還富有關聯,改革比較要整體推進,下面我想講三個方面的重要改革。
第一要有序推進,利于市場化,并與推進資本市場的建設相結合。市場化的改革,是中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必然的要求,是要漸進推進的過程,創造和完善有利于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外部環境,就必須推進資本市場的建設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意義還在于,首先只有推進資本市場的建設才能使大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得到強化,商業銀行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經營轉型,把主要的精力和經營重點轉向為中小企業個人消費和資本市場的服務。
其次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是商業銀行實現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條件,因為利率市場化不能在貸款仍然占有商業銀行資產主體的情況下實現,否則商業銀行在資源配置中占主體,貸款又占了商業銀行資產主體的情況下推動利率市場化,很可能導致銀行體系的財務危機。尤其對一些存貸款比例比較高,中介業務收入比較低的中小銀行,這些銀行將首當其沖的受到打擊,這會造成中國社會的金融。下一步利率市場化和資本市場的建設,必須要同步推進,使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中占有更大的比重,要更多的推行金融債、企業債、政府債和地方市政債權,特別是地方市政建設的債權,他會開辟地方政府
我講的第二個內容運用好我國外匯儲備資源,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并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中國的企業正在加大境外投資和收購的力度。我國的一些過剩產能在許多國家尤其是一些發展中國家是急需的物資,中國的產品和中國建設的實力明顯增強,獲得了國外的廣泛認可。推動中國出口、產能輸出和大型涉外承包潛力極大,要推動中國金融業與中國企業攜手走出去,運用好購并貸款、搭橋貸款和買方信貸等金融手段,擴大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中國要運用好外匯儲備資金,可拆借給中國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分別用于商業性和政策性的支持走出去融資。這類資金必須用于國外,不增加國內的貨幣投放。亦可采取與商業銀行人民幣資金付款的方式,這樣還可以回收國內過多的流動性。若可以在這方面走一步,中國企業會走出一大步。中國人民幣國際化必須遵循漸進性的原則,有條不紊的推進。現在人民幣的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在中國周邊經濟體和東南亞推開,人民幣使用范圍和流通途徑正在不斷的擴大,但人民幣的國際化要大幅度推進,我覺得離不開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因此我認為中國的企業的國際化、中國的銀行國際化和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是需要整體推進的,并互相促進的,并且也不可能單項推進。
第三部分是建議 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和金融監管,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是金融發展的動力,放任自流與過渡濫用必然導致風險。本質上金融創新并不是次貸危機產生的根源,危機的形成和爆發主要是過渡追求利潤缺乏監管和設計過分復雜的結果,因此危機不影響也不能扼殺金融創新。從中國情況看,金融創新滯后于實體經濟,創新不是過渡,而是不足。只有合理利用金融創新才能有效的分散并降低風險,增強市場流動性,豐富市場投資品種以及增加投資
我的發言就是這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