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0財經年會:戰略與預測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財經》年會“2010:預測與戰略——后危機時代的變局”論壇12月18日在北京召開,新浪財經獨家網絡門戶支持此次年會。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表示,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銀行業發展和監管將體現5個趨勢。
“金融機構用各種杠桿結構,大量的介入復雜金融交易,是這次金融危機的重要誘因,危機的教訓使商業銀行改變過往的過度投資的行為,更加重視資本的約束。”蔣定之表示,未來金融行業資本運作將被更加重視,緩解周期交替對銀行資本實力造成的沖擊。資本籌借和資本規劃,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的戰略地位將進一步上升。
此外,蔣定之表示,金融創新將更多回歸經濟資本面;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尤其是上市銀行將更加重視信息的充分的披露;各方將更加重視政府的作用,以規避過分相信市場、過度依賴市場自我修復和調節帶來的風險;國際金融監管標準趨于強化和一致,努力推動不同國家、地區銀行監管標準的趨同性和一致性,以防止資本的跨國套利。(華艷 發自北京)
以下是蔣定之演講實錄。
蔣定之: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利用這個機會,我想就兩個問題發表一些看法。一個問題是資本市場與銀行企業的關系。第二個問題,就是未來一段時期,或者說我們將后危機時代,銀行業發展和監管的趨勢。
回顧近百年來的經濟史,一個震撼人心的事實就是資本市場在上世紀的壯大,推動全球的經濟、金融取得了人們無法預期和想象的大發展、大變革。作為金融創新和金融發展的重要引擎,資本市場極大的推動了銀行業的發展。在我看來,這種推動作用,至少可以從以下這四個方面來表述:
第一個方面,推動商業銀行各種基礎,商業銀行能夠突破自身利潤、流程的限制,進入更加廣泛的資本來籌借資金,不斷的擴大資本實力,以此支撐更大規模的商業銀行的發展。
第二個,是推動商業銀行拓寬了籌資渠道。資本市場的發展,推動了資本的創新,帶動了企業的并購、重組、上市。
第三個作用,就是推動商業銀行實現兼并、重組。資本市場一個重大的制度功效就是實現資本的可分性和轉讓性,資本的存在,使眾多的商業銀行的收購變得容易。資本的強化推動銀行業的優勝劣汰。
第四個作用,推動商業銀行接受市場約束。上市銀行必須接受來自證券監管部門的強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從而使得廣大的公眾投資者獲得上市銀行的公司治理、風險管控、重大事件關鍵信息。并通過用手投票和用腳投票來行使投資者的股東權益。從而為上市銀行提供一種持續的業務效果,公眾的市場的監督。
那么歷史的步伐走到今天,資本市場與銀行企業的關系,應該講是越來越密切。近年來我國的商業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三部曲改革取得的明顯成效就是資本市場,推動了銀行業發展的有利的佐證。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已經有14家商業成功上市,銀行體系整體的抗風險能力有了大幅度增強。
從國際上面來看,二戰以來,影響范圍最廣,波及鏈條最強的金融危機,實體經濟遭受的代價,從另一角度向人們昭示了資本市場和銀行關系的雙重性。可以說更好的探討資本市場未來的走向,很有必要對后危機時代的銀行業的發展做出思考和判斷。
正是這樣的思路,下面我想由第二個問題,發表一下看法,后危機時代,全球銀行業發展和監管的趨勢來談一些我個人的認識。
五個方面的趨勢:趨勢之一,資本運作將被更加重視。金融機構用各種杠桿結構,大量的介入復雜金融交易,是這次金融危機的重要誘因,危機的教訓使商業銀行改變過往的過度投資的行為,更加重視資本的約束,不斷夯實資本基礎,提高資本運作的普遍性。
資本積累的范圍擴展到資本證券化、交易帳戶到一些領域。更加重視提升資本的質量,在資本構成中,不斷提高以普通股和利潤為內容,累積更多的資本供下戲區更大資本的需要。緩解周期交替對銀行資本實力造成的沖擊,后危機時代對資本的重視和強化,使得資本籌借和資本規劃,在我們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的戰略地位將進一步上升,一個健康的銀行體系,更大程度上依賴于一個穩健發展的資本市場。
第二個趨勢,就是金融創新將更多回歸經濟資本面。危機之前的美國金融市場,我們都知道,確實是充斥著大量的資產出售和風險轉讓為目的,對資本進行各種打包、分拆、證券化處理的金融業務。這些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助長了投機的行為,使廣大的投資者難以評估,延伸的金融產品真正的價值。
這次金融危機,告訴我們脫離實體經濟基本面的創新,無異于是空中樓閣,一旦實體經濟出現風吹草低,這方面會出現滅頂之災。金融創新不僅要來源于實體經濟,立足滿足實體經濟中的有效需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確實推動貨幣資本向產業資本的轉化作為我們創新的終極目標。
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了一個重要教訓,就是金融產品在延伸過程中,雖然風險被分散轉移到了資本市場,但投資機構,卻沒有把與風險相關的信息真實、準確的轉遞給廣大的投資者。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導致了風險控制失靈。
后危機時代,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尤其是上市銀行將更加重視信息的充分的披露。及時、充分將分析治理、風險管控、金融產品到信息進行公開的披露,有效的信息披露將提高商業銀行的信息透明度,強化商業銀行的外部治理和內部約束。包括廣大存款人和中小投資者在內的千萬個監管者,為商業銀行努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這樣一種持續、外在的壓力和監督。
趨勢之四,就是就是各方將更加重視政府的作用。那么這次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金融監管理念出現的偏差和弊端。這樣一種偏差和弊端,我以為就是過分相信市場,過度依賴市場的自我修復和調節帶來的風險。西方發達國家長期主導最好的監管就是最小的監管的理念,這種自由放任式的模式是導致這次危機的根本原因之一。
事實表明,危機發生前,政府對金融體系的有效監管是保證金融市場有序運作的重要基石。危機發生以后,政府對重要性的金融機構采取大規模的干預措施,是確保市場穩定,防范金融危機的首要條件。政府在金融業系統性風險的防范,尤其是危機中發揮得作用是主導性的。政府的作用只能是對市場功能的補充、完善和支持,不能因危機改變市場的地位,不能忽視市場具有的自我的調節能力。這兩方面都要講到。
第五個趨勢,就是國際金融監管標準趨于強化和一致。這也是個趨勢。在監管范圍方面。在價值運用、資產減值、信息披露方面,會計準則將進一步完善。在薪資管理方面,金融管理人員的道德操守被強化,高管薪酬將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減少金融系統周期性方面,國際監管行為,將更趨一致。在有效跨國銀行監管信息共享平臺,以及跨國銀行危機協調機制方面,后危機時代,國際社會的行動將更為積極。努力推動不同國家、地區銀行監管標準的趨同性和一致性,以防止資本的跨國套利。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我國古代的文學家有這樣一句古話,勢者趁利而為智也。對后危機時代,全球銀行業的發展,我認為我們要善于言變,順勢而上,推動我國的銀行業健康的發展。我們資本市場與銀行體系良性的互動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