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0財經年會:戰略與預測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12月18日下午消息,《財經》年會2010:預測與戰略今日在京召開。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保育鈞在會上表示,國有企業與民爭 視頻:保育鈞稱國企與民爭利現象確實存在 媒體來源:新浪財經 利的現象確實存在,當前國有企業要明確定位。同時他還呼吁把國有企業列入國家各級預算。
保育鈞表示,國有企業應是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礦產資源和重大基礎設施和公眾服務行業。但是由于“涉及國家安全”很難界定,因此國有企業與民爭利的現象確實存在。
保育鈞認為當前國有企業要明確定位,應把哪些行業民營資本不能進入明確寫入法律,沒有寫入法律的就是民營企業可以進入的領域。此外,要把國有企業列入國家各級預算,國有企業除了交稅之外,還得上交利潤,讓全體公民分攤其紅利。壟斷行業的利潤要用于公眾設施。國有企業應該成為中國保障體系資金的來源。(雪婷)
保育鈞:謝謝主持人和財經雜志的邀請。
我不辦企業,好像沒當過官,我是個研究人員。講一個題目認真對待國進民退現象。國進民退這個問題是很敏感。有,還是很嚴重,另外一方說根本沒有,胡說八道,唯恐天下不亂,這是一個部長讓我們報告的時候,說一些專家媒體胡說八道,唯恐天下不亂。我一說要命了,這個事不能回避,需要認真對待。
我的研究看法是大政方針沒有變,中國十六大、十七大的方針沒有變,共同發展,兩個毫不動搖,兩個統一。十七大講平等保護、平等競爭,大的方針沒有變,這些您在實際工作當中,在一些部門、地區、行業,確實存在著國進民退的現象,我指的是現象。如果說這個現象,不認真研究、解決的話,可能要變成大的趨勢,就是一種倒退。
不能因為說是大政方針沒有變,就回避這個事,我們來就這個現象談一下。這些年每次宏觀調控,民營企業都感覺是國進了,民退了。為什么?資源配置問題上面。市場經濟應該是市場配置資源,但是宏觀調控以來,就是權力配置資源,我經歷了事情不少,也很生氣和無奈。第一個2003年的陜北油田事件,告狀告到我這,我往上反映,誰也不理,最后把我罵一頓。04年加油站的價格戰。國際經濟危機之后,政府出臺了4萬億的政府投資投向國企,相對而言,民營企業沒份,有一種失落感。
落實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過程當中,提高產業集中度、兼并、重組的情況下,不依法辦事,不尊重民營企業的主體地位。市場經濟條件下是競爭,兼并重組、資源整合是一個常態,應該是企業之間的事情,我們有些省搞煤礦的整合,本來是企業跟企業之間的事情,政府出來干嗎,政府把民營企業找過去,不賣給我,要不就走人。本來應該是企業之間的事情,民營企業很有意見,這不就是國進民退嘛。
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招民營企業,現在變化了,招國企、央企。據一些媒體的報道,地方政府招央企、央資安徽省招到2萬5千億。這來了之后,自然就把民間資本投資的空間擠占了。
在這個情況之下,中央的大政方針沒有變,這些事情來了以后,民營企業很敏感,是不是政策要變了,所以現在投資很謹慎,出口企業,現在出口困難了也不做了,現在好多企業持幣觀望,投資的愿望減少了,09年民營企業的數量有所增加,但是投資增速是1992年以來最慢的,注冊資本金的增速也是1992年最慢的。
有些老板就是等著,不投實業,炒股、炒房,有的甚至把資金占到國外。這個情況很值得我們擔憂,如果說我們的民間投資啟動不起來,繼續靠政府投資,政府投資也是很難再維持。中國經濟真正要恢復戰場就是要看民間投資是不是快速增長。
爭來爭去,國進民退,民進國退這些沒有意義,實質是什么,兩句話,國企、國資究竟是干什么,怎樣定位,私企、民企究竟是什么,也給它定性、定位。是不是解決了,最終還是沒有解決。
十五屆四中全會關于國有資產的調整做了決定,國有企業主要是在三個行業,兩類企業,三個行業是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行業和重大基礎設施和公眾服務行業。兩類企業支柱產業重要企業,高新技術的重要產業。
什么叫做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恐怕說不清楚。哪一個行業都可以上綱上線跟國家安全聯系起來,農民種地是不是涉及國家安全,是千家萬戶自己種的,不是國有的。
2005、2006年國資委的文件改了,把自然壟斷行業改成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礦產資源。在這個情況下,國有企業究竟干什么,我認為國有企業是國有資本一種存在的形式,除了國有企業,還有大量的國有資產。
李榮融主任現在心理很窩火,他說國有企業搞不好虧損也罵,現在搞好了也罵,怎么辦才好,他覺得很無奈。我覺得李榮融同志很冤屈,國有企業究竟干什么,這個沒有理順。國有企業就是應該干公共服務的,國有企業也是需要競爭,但是不能與民爭利。
這就要搞清楚什么叫支柱產業,什么是重要企業,06年國資委把自然壟斷行業修改為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礦產資源。當前央企炒地皮、爭地王,這算是哪類行業,算是國家安全呢?該進的沒有進,公路基礎設施、社保、衛生服務,該退沒有退,出現了與民爭利,確實是這樣。
國有企業的定位要進一步明確之外,國有企業還應該列入各級預算,央企列入中央預算,地方國企列入地方預算,向人大報告。否則很容易造成內部人控制的特殊利益集團。
大家為什么對國企意見大?這幾年改革確實有很大的進步,一個是不公開、不透露,沒有向人大報告,沒有列入各級預算。不透明必然就不意見了。國有企業除了交稅之外,還得向上交利潤,讓全體公民分攤他的紅利。
壟斷行業的利潤要用于公眾設施,上交資源、土地的資金,不能無償占有國家的資源,本來是全民保障性的資產,國民企業應該成為中國保障體系資金的來源,而不能讓他們行業內獨享。這個事情問題是大,一想不敢想。從清朝末年,我們的國有企業,搞不好就是國有資本,我們共產黨領導下的國有企業要干什么要搞清楚。
第二個問題,私營企業、民營企業究竟是什么,十五大以來對非公經濟的政策基本放寬松了。老板也成了社會主義建設者,成了社會主義重要的力量,十六大強調兩個毫不動搖和一個統一,十七大重申了平等的競爭和平等的保護。
今年出臺了中小企業29條。但是這些年來,事實上并沒有真正的一視同仁,從十五大就提出來要一視同仁,平等競爭,什么時候一視同仁了,我是個私營企業研究者,從來沒有覺得一視同仁,沒有同仁。公有制的崇拜和對私有制仇視并沒有真正的解決。
最近一位經濟學家紀念60周年寫了一篇文章,階級建設和階級斗爭,解放初期只有幾萬人,民營企業占65%以上,你說要不要叫階級斗爭,提出了這個問題。產生這樣的原因,沒有給私營企業真正的定性、定位,我們還是由于傳統的觀念,某些教材的束縛,講了好多話,這個人很好很好,究竟是誰,始終不說清楚。
現在我認為該到了為民營企業定性定位的問題了。我認為在共產黨執行條件下,私營企業、民營企業本質是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創造財富的一種積極組織,是民營企業的實質就是人民經濟,與國有經濟一道都是共產黨執政的基礎,哪有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限制民營經濟發展的道路呢?
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三個代表思想很重要,成了一句口頭禪,真正貫徹到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當中。執政黨要記住,我們是執政黨了,不能再沿用革命黨在奪取政權的時候沿用的理論,這方面應該與時俱進,不能有刻舟求劍了。
最后一點,放寬市場準入,應該修改。我覺得不準確,放寬市場準入比過去收緊是一大進步,但是仍然是權力配合資源的思路,誰放寬?自然是政府放寬,誰有權就放寬。今天放寬明天就收緊,反正是權力說了算。
非公經濟36條,要求向民營經濟放寬,誰放寬了,直到現在,細則還沒有出來,原因就是該放寬的不放寬,應當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規定,哪些領域是哪些行業是禁止資本進入的,除了禁止的其他都可以進入的。
要真正解決國進民退的現象,這一條是最管用的,法律禁止是一回事,夠不夠條件進入是一回事。各個行業都有自己進入的門檻,門檻是多高,由誰來設也要堅持民主與法制的市場經濟的原則,不能光聽國有企業核壟斷企業的,政府有關部門要開門立規矩,聽取行業協會的意見,不能閉門造車?偠灾駹I企業應該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