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第七屆)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經營報、世紀管理名家講堂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于2009年12月12日在北京舉行。新浪財經直播此次會議。上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經營報社社長金碚。
金碚:我們的報告正式出版了,“2009中國企業競爭力報告”,主要是討論研究金融危機條件下企業怎么樣來應對,它的表現如何,我在這里為了節省時間,主要是把報告中涉及的幾個主要的觀點和發現給大家做一個報告。
首先我們這個報告中,要研究企業競爭力的條件,到底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對中國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它的條件發生了什么變化。或者說有利還是不利。應該說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各個產業都受到很大沖擊,有些專家已經講到了,我不多說。主要是表現在企業的增長率下降、利潤下降甚至出現虧損。但是中國的企業仍然作為宏觀調控的基礎,保證了中國在這么困難的情況下,成為世界少數的能保持經濟增長的大國,今年可以保持8%的增長。中國外向型產業受到很大沖擊,但中國工業品國際市場占有率仍然保持持續提高增強的勢頭。當然媒體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我們在世界主要的一些市場上,中國的產品份額是在增長的,另一方面我們的產業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在金融危機中突出的顯露了出來。政府也采取了一些超常規的經濟刺激政策,宏觀上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效,但也不可避免的對某些產業的競爭秩序產生負面影響。有不少人抱怨,例如國進民退、企業實際稅負增加這些問題。
但是總體來看,金融危機對于中國的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影響,積極面是主導的,我們分析。為什么呢?我點幾個題,一個是我們看到中國的在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的相對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顯著提升,這點我不多說了。大家可以看到08、09年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為什么能提升呢?實際上是以中國的經濟勢力,特別是中國產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的顯著增強為依托的,不是突然覺得中國那么重要,基礎是我們的實力和產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第二個是剛才也有專家說到了,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從自由貿易的被動接受國,好象我們的競爭力很弱,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共成為自由貿易的積極捍衛國和主張國。第三金融危機過程中,中國超常規的加大了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無論怎么評價投資建設積極作用,消費作用,正面效應還是負面效應,無論怎么評價,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確確實實中國會成為基礎設施最雄厚和發展條件最優的國家之一,可以預期世界資本技術人才將更大規模的流向中國,這也是金融危機之后的現象。第四中國的發展模式優越性得到了展示,一個國家的發展模式到底有沒有生命力、競爭力,在危機的時候是很好的考驗。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模式優越性得以展現,金融危機過程中,發達國家包括美國這樣的國家,主流的輿論都在發生很重要的變化,理解為什么中國要選擇這樣一條發展道路,這樣的發展為什么對中國的競爭能力是有長遠好處,等等。
總而言之,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條件是總體向好的。在金融危機中,中國可以成為贏家。當然面對這樣一個問題,面對金融危機的挑戰之后,我們的企業到地下一步怎么提升競爭能力,我們的研究報告也是說,提升競爭能力對中國企業尋找新的路徑,就是我們的生產要更節約、精致、清潔,我們看到當前世界發展仍然處于劃時代的巔峰時期,中國經濟發展也處于工業化的中期,所以一方面我們不可能逾越以化石能源危基礎的重大工業發展階段,另一方面也正面臨著化石能源嚴峻的資源環境以及近年來越來越引起世界重視的氣候暖化問題的挑戰。金融危機使得各國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的步伐,將對產業競爭規則和貿易規則進行調整,這對中國的企業提升競爭力也樹立了挑戰。我們說中國企業一定要在更加節約、精致、清潔、環保這方面,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尋找新的競爭力源泉,我們預計中國工業包括資源密集型產業,將以顯著快于全世界的速度,向更有效的利用資源和更清潔的方法升級,同時能源的替代對新能源也將以顯著高于世界平均的速度發展。
實際上中國工業近年來正在走向更節能、清潔的道路,中國對世界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所做出的貢獻,許多國際研究機構和學者的研究學者說,一方面我們確實是大量的耗費了資源,但是另一方面正因為中國的經濟成長,對全世界資源效率的提高是有幫助的。中國工業中,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的勢力已經可以達到可以選用更節能、環保的技術,并把持競爭能力。所以我們有一個研究報告表明,中國如果環境要求提高,如果環境成本上升,對企業的增加值和企業的利潤減少,影響不是很大,中國有能力下一階段使生產更加節能、清潔。第二金融危機中間也會使企業經受考驗,企業也會產生新一批更加優秀的企業,也會產生在國際上更有影響力的企業。越來越多的企業有能力走向更節約、精致、清潔的發展道路。第三產業結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隨著制造業的發展和產業環節的分解。使得生產性服務業,特別是網絡經濟、電子商務、物流業等獲得較快的發展空間。
同時我們的研究報告,今年也分析了到底中國現階段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我們發現兩個重要,一個是技術創新,一個是保持成本優勢。我們可以看到到目前為止勞動密集型產業仍然將保持比較優勢的較強的競爭優勢,同時,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向新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就是向高新技術產業鏈上的勞動密集型環節升級。就是我們不能輕言放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但這種優勢要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的研究也表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正在越來越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特別我們這次報告里專門的對中國的一些突出企業進行了深度的調研。像華為、比亞迪等進入高技術產業,并且表現出競爭力的企業,他們都具有技術創新和成本優勢,有效結合的顯著的特點。一方面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他們保持了成本優勢。剛剛比亞迪的老總也說到這個問題,我們看比亞迪,創造了一種生產線,把國外發達國家用機器的方式,他用了人來替代,特別是比亞迪充分利用了人數眾多的工程師資源。比亞迪的研發投入11億元,現有員工14萬人,其中有1.2萬名工程師,作為基礎項目的研發,占了員工人數的9%,比亞迪有一個301的說法,以300%的工程師的人數,換取1%的領先,實際上他是充分發揮了工程師的優勢。看華為,中國的信息百強企業前年研發投入有四百億,折合美元59億,而美國思科一年研發投入就50億美元。而華為來看,為公司研發總投入為100億元,成為思科的30%左右。華為目前有研發人員40000人,如果一名研發人員需要資源20萬美元,一年就需要80億美金,所以華為在研發中投入的增值資源比思科要多。所以某種意義上說,華為是勞動密集型的高技術企業,而且華為和比亞迪的案例也說明,中國目前具備了從低技術、低附加價值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附加值的新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這兩個條件在中國同時發揮作用。我們現在也研究了一些很有利的條件,一個是應對金融危機,基礎設施建設大大加快,中國正在成為基礎設施條件最優越的發展中國家之一。第二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發展,我們金融危機以后,再次會激發信息化和網絡經濟的新一輪創新,這個東西也可以在技術上為實現中國產業更節約、更經濟、更清潔提供技術支撐。第三我們的人力資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才素質的提高使得中國的低素質力優勢向中高素質勞動力,優勢轉變,這奠定了實現大范圍技術創新的人力資源基礎。1964年,勞動中小學文化程度和大學文化程度比例是64:1,1982年是57:1,2005年5:1,2009年是5.5:1。
最后,歷經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世界產業競爭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際資產價格和企業實力格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給迅速成長的中國企業提供了重大的戰略調整機會,中國企業可以通過更多的策略方式和途徑,例如兼并收購參股合作、品牌技術轉讓等實現技術創新和成本優化。所以技術創新和成本優化,將成為下一階段中國企業繼續提升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的關鍵因素。總之,歷經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條件和環境發生了積極變化,中國企業在總體上具有了實力和條件,可以向更節約、經濟、清潔的生產方式尋求提升競爭力的訊途徑和新源泉,現階段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和探尋低成本優勢的新路徑是提升中國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我們的報告有一些重要的理論發現,如果有其他內容,大家可以看我們的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