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周延禮:維護保險產業安全促進經濟金融發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1日 10:15  新浪財經
周延禮:維護保險產業安全促進經濟金融發展
  2009年11月28日,“第三屆中國產業安全論壇”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上圖為國家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延禮主旨講話。(來源:資料圖片)

  新浪財經訊11月28日上午9:00,由北京交通大學主辦、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和中國產業安全投資基金協辦的“第三屆中國產業安全論壇”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關注金融產業安全 共促國家經濟發展”。以下為國家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延禮主旨講話。

  各位專家、學者:

  大家好!我很高興接受寧濱校長的邀請,參加第三屆中國產業安全論壇。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發展,中國經濟日益融入了全球經濟,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為應對2 0 0 8年國際金融危機,本次產業安全論壇以“關注國家外匯儲備  確保金融資產安全”為主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金融安全是產業安全的核心。保險業是現代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我就保險產業安全的作用、現狀,以及發展趨勢等方面談幾點看法,與大家交流。

  一、保險業在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

  保險業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是現代金融業的重要支柱,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風險管理等重要功能,肩負著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的重要責任。隨著保險業不斷發展壯大,應該在維護國家產業安全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保險業是社會的“穩定器”

  從世界各國發展看,社會保障體系是維護產業安全和社會  穩定最基礎的制度。從發達國家改革經驗看,多支柱的社會保障模式具有明顯優勢。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面臨人口老齡化和擴大覆蓋面的雙重壓力,實現全體居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目標,光靠社會保險是不夠的,財政負擔過重。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補充,在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減輕財政支出壓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保險業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發展是維護國家產業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發展,產業需求才會不斷擴大,產業安全才能有保障。保險能大大減輕意外事件給企業和居民生產生活帶來的沖擊。2 0 02年以來,保險業累計賠付超過1萬億元。2 0 0 8年的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5.1 2大地震,保險業已經賠付超過1 0 0億元。保險特別是出口信用保險,是促進對外貿易、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政策工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出口信用保險保出口、保增長的作用更加明顯。今年1—1 0月,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達到7 0 1.6億美元,同比增長1 08%。農業保險是wTO規則中的“綠箱”政策之一。農業保險對農業風險損失的經濟補償功能是其它政府投入無法完全替代的。近幾年,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今年卜1 0月,全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12 4.3 1億元,提供風險保障35 3 7.9億元,參保農戶1.2 2億戶。

  (三)保險業是維護金融安全的重要力量

  保險業是現代金融業的重要支柱。十六大以來,我們加快推進保險公司改制上市,穩步實施對外開放,防范化解了歷史遺留的利差損風險,以及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車貸險等新的風險隱患,經受住了這場危機的沖擊,保險業務安全穩健。截止1 0月底,保險公司總資產達3.8 3萬億元,保險公司已經成為國內債券市場第二大機構投資者和股票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是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我國保險業總體上安全狀況較好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六大以來,我國保險業保持平穩健康快速發展態勢,保險業務安全穩健。

  (一)保險業平穩快速增長

  十六大以來,保險業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務全局”,著眼于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努力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2 0 02到2 0 0 8年期間,全國保費收入年均增長2 1.4 6%,是國民經濟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今年1—1 0月,全國保費收入9 36 0.9 4億元,同比增長9.4 3%,“穩增長”形勢好于預期。市場主體快速增加,2 0 0 2年全國共有保險公司42家,目前增加到1 2 6家。同時,服務領域不斷擴大,保險產品不斷豐富。

  (二)保險業競爭力顯著增強

  保險業在快速增長的同時,產業競爭力不斷提高。一是保險風險得到有效防范。2 O 02年以前,保險業整體凈資產為負數,主要的公司償付能力嚴重不足。截止今年9月底,保險公司凈資產31 8 9.5 8億元,償付能力不達標的保險公司降至8家,比年初減少5家。二是市場化和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在金融行業中,保險業對外開放早,市場化程度高。目前,共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等6家保險公司在境內外上市。三是發展模式逐步轉變。在政策引導、市場約束等力量的作用下,保險行業依靠制度、依靠管理、依靠創新和依靠人才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

  (三)保險業發展環境持續改善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保險業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但總體上是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機遇大于挑戰,發展環境持續改善。一是我國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這為保險業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7%。世界銀行11月公布的最新預測報告認為,20 0 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8.4%,2 0 1 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7%。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我國經濟率先企穩回升,總體經濟形勢積極向好,為保險業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二是我國保險業發展潛力巨大。目前我國已成為新興保險大國,保費收入國際排名為第6位,但與社會的保險需求相比,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保險業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運用保險這種市場化機制進行社會風險管理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保險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四)保險監管不斷完善

  伴隨著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保險監管不斷進步完善,科學監管、依法監管、有效監管水平不斷提高。一是監管理念逐步成熟,實現從“就監管論監管"向“抓監管、防風險、促發展,轉變,堅持寓監管于服務之中,提高引領發展和防范風險的能力。二是三支柱監管體系逐步形成,市場行為監管不斷加強,償付能力監管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監管起步實施。三是監管組織體系基本形成,從1999年底開始,保監會在各省區市設立派出機構,全國3 5個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成立了保監局,保險監管干部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四是監管制度體系逐步健全,十六大以來,制定完善了3 9部規章制度,初步形成了以保險法為核心、以行政法規和規章為主體、以規范性文件為補充的保險法律制度體系。強勁的市場需求,有力的政策支持,充滿活力的市場競爭,有效的保險監管,提升了保險產業的競爭力,有力地維護了我國保險產業的安全。

  三、建立健全維護保險產業安全的長效機制

  與其他產業安全一樣,保險產業安全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我們要不斷跟蹤分析影響產業安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努力把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及時調整政策措施,建立起維護保險產業安全的長效機制。    (一)進一步完善防范化解保險風險的機制制度

  保險業是經營和管理風險的行業,要始終高度重視和切實抓好防范化解保險風險工作。加強保險業宏觀審慎監管研究,建立保險業風險預警和控制制度,科學設定風險監測指標,完善風險應急管理處置機制。完善保險資產監管制度,建立新投資渠道、新投資工具的監管政策,切實防范化解保險投資風險。建立健全科學的保險產業定價機制和監管制度,防范產品定價風險。強化償付能力監管的剛性約束,提高償付能力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

  (二)進一步完善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機制制度

  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是保險監管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繼續加大規范保險市場秩序的力度,著力解決市場反映強烈的理賠難、銷售誤導等突出問題。依法處罰各種侵害保險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建立實施責任追究制度,強化保險法人機構和高管人員責任。完善保險消費者教育工作機制,倡導科學理性的保險消費觀念,提高公眾風險意識和維護自身權力的能力。

  (三)進一步完善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

  促進保險行業可持續發展,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維護保險產業安全的迫切任務。要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帶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和提升產業競爭力。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不斷拓寬保險的服務領域,加快發展“三農”保險、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非車險業務,大力發展風險保  障型、長期儲蓄型業務,進一步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和風險管理功能。

  (四)進一步改進和提高保險監管

  要及時跟蹤國際金融保險監管制度變革的趨勢,研究借鑒有益的做法,不斷完善我國保險監管制度。進一步提高監管制度的執行力,扎實推進分類監管、償付能力監管、法人機構和高管人員監管等。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新《保險法》的配套規章制度,加強保險監管信息化建設,不斷夯實保險監管的基礎和提高監管的效率。

  最后,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