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全球CEO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由《商業周刊》、中國企業聯合會共同主辦的“2009全球CEO年會”于2009年11月19-20日舉行。上圖為論壇二嘉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傅成玉。
傅成玉:開會之前主持人讓每個人花幾分鐘介紹一下自己公司的情況。剛才戴博先生談的是技術創新、成本和人才問題,這對所有企業來說都是同樣重要的。我想談一下我們作為石油公司、作為一家能源公司將來不論是在后危機時期,還是在更長的時間,能源行業的發展受什么限制、受什么制約?從這個角度來看,公司目前正在做的是怎么樣適應大勢,適應世界發展大勢和中國發展大勢,我們抓住了這個大勢就會有未來,在適應大勢的前提下我們就要做創新,在行業里要有競爭力,包括成本競爭力,當然也離不開人才。
現在的世界大勢對我們將來發展最大的制約,后危機時代全球世界經濟能不能健康發展現在還很難說。但從我們的角度看,無論是克服經濟危機,還是全球尋找到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發展模式,還是作為能源行業將來的可持續發展也好,多多少少都必然要與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和能源革命聯系在一起。如果我們在全球沒有找到一個新的增長理念、新的發展模式,我們說的恢復只是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狀態,世界經濟仍然是不健康的,仍然是不可持續的。但是一個最重要的領域,要使世界經濟持續發展就要應對氣候變化、環境和能源革命問題。后一點或者這三點都是與我們的行業、與我們的公司有關的。
按照這個大勢,再看中國。中國的經濟增長恢復非常強勁,但是我們往前走的最主要的障礙還沒有克服,也就是中國13億人在同時走工業化道路,工業化就意味著對資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再說OECD國家的工業化同時意味著對環境的嚴重污染。中國現在開始走工業化,不可能走西方的工業化道路,所以中國在2003年就提出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問題,但是這個新型工業化道路提出來以后,我們目前仍在探索之中,但是中國已經有了非常好的開端。也就是從我們提出新型工業化道路到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到節能減排,再到現在的建設生態文明,全社會已經開始在行動了,但是現在遠遠不夠。
OECD國家是12億人口,消費世界能源的60%左右。如果中國一個國家搞工業化,13億人口再消耗世界能源的60%是不可能的,做不到,中國受不了,全世界也受不了。除此之外,世界還有20多億人口都在走工業化,將近30億的人口都在走工業化之路,這對資源消耗、能源的消耗將是不可想象的。
中國目前做的,從國家來說,氣候變化問題、環境問題、能源問題都是下一步制約我們可能持續發展的因素,也是制約我們這個行業發展的因素。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必須找到一個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條路現在有一個東西必須要改變,說不走西方的工業化道路,就意味著我們現在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要改變,現在所有的產品生產工業化過程基本是學習方的,西方過來的基本是資源消耗高、環境消耗高,相對的對污染帶來的影響大。現在的工業化過程要改變,對于中國來說就要找怎么樣消耗資源低的路。
目前覺得中國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問題,一是減量化,現在資源的消耗使用率太低,我們談的是節能減排往往是在產品上,什么產品過程中讓它很少的消耗資源,但是還有兩個大的領域沒做好,一個是在能源轉換過程中的能源效率太低。比如說從煤礦到發電,電出來,煤的有效資源利用率不到30%,才25%,意味著絕大部分沒有利用起來。在能源使用方式上還沒有在城市、在大社區、大工廠實行分布式能源的使用,這一塊我們也有40%到50%提高的空間,再加上產品減排,我們就可以少消耗很多。至少現在的能源消耗可以再增加50%的GDP。
第二條路是發展新能源。新能源將來盡管不會替代傳統能源,但是它將來會大大地平衡世界油價。
第三條路是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結合。目前真正能夠解決30億人工業化需求的能源最現實的就是煤。煤在全世界、在中國都是遠遠超過石油的最大資源。唯一的問題就是清潔化。
我們把這三條路找到了,中國的工業化、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對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會做出貢獻。我們公司目前在做的就是把這三個方面結合起來,所以我們不僅僅是個石油公司,從2003年開始已經把公司轉變為能源公司。這既跟國家的發展、對世界的發展大趨勢相吻合,更為公司將來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