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一財經中國經濟論壇 > 正文
嘉賓簡介:
易小準,男,漢族,1951年12月生,湖南長沙人,中共黨員,大學普通班畢業,高級經濟師。
1973年10月至1977年1月在北京大學經濟系學習。
1977年1月至1984年4月在北京市經濟研究所工作。
1984年4月至1987年11月在經貿部國際聯絡局工作。
1987年11月至1992年8月任駐美國使館商務處三秘、二秘。
1992年8月至1996年12月分別任經貿部、外經貿部國際經貿關系司二處副處長、處長。
1996年12月至2000年3月任外經貿部國際經貿關系司副司長(其間:1996年9月至1999年1月在職攻讀南開大學世界經濟專業碩士)。
2000年3月至2003年7月任外經貿部、商務部國際經貿關系司司長。
2003年7月至2005年10月任商務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其間:2005年4月起兼任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
2005年10月任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易小準:
尊敬的各位來賓,
女士們、先生們:
下午好!
非常高興出席今天的2009中國(上海)國際跨國采購大會高峰論壇,與各位共同探討“金融危機下的中國外貿發展對策”。首先,我謹代表中國商務部,對本屆跨國采購大會和高峰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向來自海內外的嘉賓和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不同程度地受到沖擊,面臨經濟增長下滑、貿易額劇減、部分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等困難。中國是一個外向度較高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同樣受到較大沖擊。從2008年11月開始,全國進出口貿易連續負增長,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明顯下滑。據統計,今年1-8月,全國進出口總額1.34萬億美元,同比下降22.4%。其中,出口7307.4億美元,下降22.2%;進口6079.2億美元,下降22.7%;順差1228.2億美元,下降19%。1-8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71.61億美元,同比下降17.83%,全國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4萬家,同比下降24.82%。
目前,在世界各國政府一系列穩定金融市場、刺激實體經濟措施的影響下,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雖然出現了觸底企穩的跡象,但發展前景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無論是世界實體經濟復蘇、國際金融體系重建,還是市場消費信心都難以快速復蘇,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短期內將進入一段低速增長期。WTO、世界銀行和聯合國預計2009年全球貿易額將下降10%、9.7%和11%。IMF和OECD預計全球貿易量將下降12.2%和13%。
去年下半年以來,為應對危機和挑戰,中國政府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及時出臺了擴大內需、穩定外需的一攬子計劃,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加,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日益明顯。但是,國際市場需求的嚴重萎縮仍然是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困難。我國要千方百計穩定外貿,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實現保市場、保份額的目標。今后將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實現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的有機結合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堅持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相結合,進一步增強抵御外部經濟風險的能力,既是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實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具體體現。
立足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從長遠看,中國要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立足于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的消費需求。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要忽視或放棄外需。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中國經濟已經融入了世界,內需和外需都是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動力。從經濟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看,無論是工業革命以后的英國、內戰后的美國,還是二戰后的日本,都是通過開放和發展對外貿易實現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經驗也表明,外貿對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推動產業升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對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已經不再依靠單純勞動力成本優勢,而是由完善的基礎設施、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素質不斷提高的勞動力所構成的綜合優勢。
中國將發揮這些比較優勢,統籌好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完善有利于內外需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貿易促進手段,加大對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支持力度,努力保持對外貿易穩定發展。中國政府將積極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完善多邊貿易體制;深入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積極推進與有關國家的自貿區建設;積極穩妥地化解國際貿易爭端,反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與世界各國一起,致力于更加開放的貿易,爭取早日走出危機。
第二、繼續大力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促進貿易與投資的良性互動
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新的國際分工體系開始形成。中國順應國際產業調整的機遇,充分發揮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低和產業配套能力強的優勢,承接了大量國際產業轉移。雖然本次金融危機削弱了跨國公司對外投資能力,但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國際產業轉移仍將繼續。中國仍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國際產業分工優勢猶在,尤其是制造成本優勢和市場需求仍難以替代。據聯合國貿發會議對241家跨國公司的問卷調查,金融危機期間中國仍然成為對外資最具吸引力的國家。
為了進一步增強投資者信心,穩定和擴大吸收外資,中國商務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穩定外資的政策措施。我們將進一步為外商投資營造穩定透明的政策環境、統一開放的市場環境和規范高效的行政環境;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重點支持結構調整、擴大就業、區域發展和節能環保等方面的外商投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服務,促進外商投資企業健康、穩定、有序運營和發展,繼續積極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完善外商投資企業境內上市的相關政策,引導優質外商投資企業適時在境內上市。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沒有改變,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將不斷釋放。為應對金融危機相繼出臺的擴大國內需求、保持金融穩定、推動產業振興和技術創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將為外商投資提供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同時,中國政府還將繼續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開展對外投資合作業務。中國商務部將繼續建立健全規范、合理、有效的對外投資合作管理體制;繼續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在財稅、金融保險和外匯、出入境等各方面完善一系列支持政策;不斷提供多方位、有針對性的公共服務,引導更多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和企業“走出去”,到境外投資設廠、承包工程、建立研發中心和營銷網絡。緩解貿易摩擦,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保市場、保份額。
第三、積極轉變發展方式,發揮外貿在“調結構”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動進出口結構轉型,是中國政府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對外經濟特別是外貿出口要在“調結構”中有所作為。
一方面要適當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同時,建立鼓勵與限制并重的加工貿易準入機制,調整加工貿易禁止類和限制類產品范圍;完善加工貿易企業分類標準,提高企業準入門檻,限制加工技術水平低、工藝落后的企業從事加工貿易;建立企業社會責任評估制度,完善健全環保安全標準,嚴防通過加工貿易方式轉移污染。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推進“五個優化”:一是要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由低端、低成本產品向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有營銷渠道,高附加值、高科技、高效益轉變;二是要優化市場結構,進一步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在穩定傳統市場的同時,大力開拓成長性好、潛力大的新興市場;三是要優化貿易方式,繼續發揮一般貿易對國內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優勢,積極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快提升邊境貿易在區域和次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作用;四是要優化市場主體結構,在充分發揮大企業作用的同時,加大對中小外貿企業扶持力度,發揮其體制、機制優勢;五是要優化進口促進體系,加強對促進進口的金融政策支持,促進我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服務。
女士們、先生們:
2009中國(上海)國際跨國采購大會,秉承“立足上海、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方針,為中外采購商提供一個雙向采購的服務平臺。我衷心希望,在即將迎來新中國成立60周年喜慶的日子里,本屆國際跨國采購大會和高峰論壇,能夠取得豐碩成果,與會的中外嘉賓和朋友能夠高興而來、滿載而歸!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