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0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 正文
俞品根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當前我國有許多經濟學者和經濟工作者在研究西方經濟學。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過程中有所借鑒,另一方面是為了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學的建設中有所參考。本文討論后一方面的問題,即研究西方經濟學,吸取其有用成分,促進中國經濟學的發展。
“西方經濟學”不是一個科學的名稱,現今人們已約定俗成,指的是西方國家中各個時期的主流經濟學,當前特指美國各派的經濟學說及其教材。西方經濟學是西方國家的經濟學者對這些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及市場運行方式所作的理論概括。他們經過200多年的探索和討論,使經濟學研究形成了一套基本規范,建立了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西方經濟學是西方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理論依據,是經濟學眾多分支學科的理論基礎。但是,西方經濟學,尤其是某些經濟學專著,包含著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說教,所以我們研究西方經濟學的時候,要予以識別。我們要吸取西方經濟學中有用的成分,批判其錯誤的內容。對于這一點,我國的經濟學界大體上已形成了共識,F在有不同認識的方面是,西方經濟學在哪些方面或在什么層次上可以為我們所借鑒和參考。
有一種比較流行的看法認為,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只有那些具體的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可供我們借鑒。持這種觀點的學者有著這樣的假定和邏輯:由于1830年英、法兩國的資產階級都取得了政權,所以此后的西方經濟學都是庸俗經濟學,在總體上是謬論,所以要在總體上予以否定;只有具體的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可供我們利用。這種看法缺乏分析。事實上,各個時期的資產階級經濟學都具有二重性。1830年前的古典經濟學,既有科學成份,也有庸俗成分;現代西方經濟學也兼有這兩種成分。我們對于一切西方經濟學都應該采取分析的態度。或者全盤肯定,或者總體上否定,都是缺乏根據的。170年來的歷史表明,1830年并不是資本主義沒落的標志。對于現代西方經濟學中那些具體的知識和經驗,我們也要采取分析的態度。一般地說,愈是具體的經驗愈具有特殊性,愈是帶有各國的特點,我們愈是難以采用。舉例來說,1996年美孚石油公司的投資決策模型,對于我國的石油公司來說是很難效法的;1995年以來美國城市體力勞動者的勞動供給模型,對于我國也是不適用的。所以,筆者以為,從發展我國經濟學的角度來說,西方經濟學中那些比較抽象、理論層次比較高的內容,對我們更有參考價值。以下提出若干方面進行討論。
一、關于經濟學的邏輯起點
經濟學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這個體系要有自己的起點。這里所說的起點是指研究的起點,不是指敘述的起點。研究的起點就是邏輯的起點。說它是邏輯的起點,是因為在整個理論的展開過程中,它都在發揮作用,時隱時顯,貫徹始終。那么西方經濟學的邏輯起點是什么呢?是個人。個人是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單元,正如原子和分子分別是物理學和化學研究的基本單元一樣。把個人作為經濟學的基本單元,是因為個人是經濟活動的基本決策單位。經濟活動是由個人發動和實行的,其后果也由個人負責。個人對于他參與的經濟活動的目的及預期想要取得的成果,他自己最為清楚。所以,他自己的選擇在他看來是最佳選擇。正因為這樣,個人是最佳選擇單位。經濟學是一門抉擇科學,所以經濟學要把選擇者、決策者的個人作為邏輯起點。
西方經濟學認為,作為選擇主體和基本決策單元的個人,具有以下特征:個人作出決策所遵循的原則是個人利益。個人利益促使他去積極從事經濟活動。釀酒師和屠戶出售酒肉,并不是出于憐憫他人沒有酒喝、沒有肉吃,而是因為他們希望由此而獲利。同樣地,居民購買酒肉,也不是因為同情釀酒師和屠戶的辛苦勞作,而是因為他們用這些商品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人們忙忙碌碌做買賣,時常還要冒著風險,然而大家樂此不疲,都是為了個人利益。經濟學把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獲取個人利益、趨利避害的行為稱為理性行為。正因為人是有理性的,所以當市場上商品價格下降時,購買者就愿意多買而出賣者設法少賣;反之,當商品價格上漲時購買者就少買而出賣者希望多賣。這樣的理性人,就是所謂的經濟人。經濟人不僅設法趨利避害,而且要使自己的利得最大化。消費者要使自己的滿足最大化,生產者要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西方經濟學認為,正是這種最大化行為,引起市場價格的不斷調整,終于使供求趨于均衡。在市場均衡的條件下,一切資源都被最有效地利用。所以,按自利原則行事,并使所得最大化的個人,成了經濟學的邏輯起點。
中國經濟學也應該有自己的邏輯起點。人們提出過多種關于起點的說法,如公有制起點說,商品起點說,企業起點說,等等。這些說法的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離開了人,離開了經濟運行中人的行為,離開了人與人之間活動的交換以及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筆者認為,中國經濟學也應以人為邏輯起點。經濟學要研究人與物的關系,研究人與人的關系。人的行為是這些關系由此產生的動因,人是這些關系的主體。經濟學關于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為誰生產問題的提出和解答,都是以人為出發點和歸結點的。我國正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是交易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換產品、交換資源、交換信息、交換知識。推動這些交換關系的是人們各自的經濟利益(企業是個人化了的利益的代表)。中國經濟學中所研究的人也是遵循自利原則,人們也總是趨利避害。一定的勞動付出要取得更多的報酬;一定的投入要取得更多的產出。自利原則在經濟關系中形成激勵機制。但是,經濟學只講利己是不夠的,還要講利他。一個人在謀求個人利益的時候,要承認并尊重他人的利益。不僅如此,個人謀求自身利益的行為應該對他人也是有利的。就一個企業來說,不僅要講功利(更多的產出,更多的利潤),而且要講公利(節省資源、保護環境等)。中國經濟學應該比新古典經濟學高明,要論述利己與利他相結合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例如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植樹栽花,利己又利他,這道理是很淺顯的。經濟學還可以從深層的意義上來說明利己與利他相結合的可能性。例如經濟學在講自利的時候還要講自勵,即每一個人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就要使自己實現利益最大化的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如果一個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文化素養,不僅他自己因此而得益良多,而且必將有利于社會經濟的進步和人民福利的提高。
二、關于經濟學的研究規范
西方經濟學在研究方法和表述方式上已形成了一套規范。這種規范包括幾個環節:觀察、提出問題、作出假定、建立模型、形成假說、計量檢驗、得出結論。當然并不是每一個理論的形成都要逐一經過所有這些環節。有時,問題的提出并不是由于觀察,而是對現有理論的思考。有的假說由于缺乏統計資料等原因,沒有經過計量檢驗,未曾證實,所以在長期中只是一種假說。在經濟理論形成過程中的這些環節,對于我國的經濟學者來說是不難理解的,我們這里對“建立模型”這一環節作些說明。
研究經濟問題的目的,在于對經濟現象進行分析,以解釋現象產生的原因,推導其變化的規律,預測其發展的趨勢。經濟現象是很復雜的,所以在研究的過程中要對現象進行抽象。抽象研究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建立模型。經濟模型是對經濟現象的數學形式上的理論概括。建立模型時候先要作出若干假定,使主要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處于理想狀態。在理想條件下建立模型,可以使所研究的經濟理論的內涵表述得更為簡潔、明確,具有直觀性。經濟模型可以用代數、幾何和高等數學來表示。有一些經濟模型也可以用語言表述,例如:“投資等于儲蓄”。其含義是,為了使國民經濟穩定增長,要求儲蓄轉化為投資。用語言表述經濟模型只適用于內含變量很少的場合,如果變量很多,就容易被人誤解。馬克思關于貨幣流通總額的說明,也是用語言表述的一個經濟模型。他說:“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這個總額就等于待實現的商品總額加上到期支付的總額,減去彼此抵銷的支付,最后減去同一貨幣時而充當流通手段、時而充當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數”(馬克思,1974)。關于馬克思的這個模型,我國經濟學界曾經開展過一場爭論。爭論的焦點是以上引文中第二個“減去”如何理解。有的學者認為,這是馬克思的筆誤,把“除以”寫成了“減去”;有的學者認為,不能把“減去”改為“除以”,因為數學四則運算規則要求先乘除后加減,改成“除以”,不符合這個公式的本意;有的學者認為,這是翻譯上的問題,譯成“次數”的那個德文字的基本含義是“數目”,同名數是可以相減的;等等。如果把貨幣流通量的文字說明,寫成以符號表示的數學等式,把流通次數作為等號右邊諸變量的分母,那么關于貨幣流通量的說明就一目了然了,人們也不必花這么多筆墨去爭論了。由此可見,經濟學中建立一定的數學模型是必要的。
現代西方經濟學廣泛運用數學形式,人們對此褒貶不一。筆者認為,數學的優點是簡潔性和邏輯性。經濟學研究中的邏輯推理,需要借助于數學這個工具。經濟學應當運用數學,但不能完全依賴數學,F今西方經濟學存在著數學化的傾向,有一些經濟學論文甚至滿篇都是數學。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形呢?從積極的方面說,數學是經濟學者的一個很好的幫手,在有些情形下,數學就是語言。從消極的方面說,數學成了某些沒有多少內容的經濟學論文的裝飾品。美國經濟學家索洛曾經指出:“技術種類的創新,比之產出新的思想要容易得多。”(索洛,1985)。
我們中國經濟學是另一種情形,在應該用數學形式的場合卻避而不用,舍簡從繁。我們知道,以一定的數學形式建立經濟模型是經濟學研究中抽象方法的體現。經濟學的特殊性在于,對經濟問題的研究要聯系人的行為,要用人的行為的原因來解釋經濟問題的原因,而分析人的行為的適當方法就是抽象法。政治學的研究也要聯系人的行為,但它不象經濟學那樣要求有嚴密的邏輯推理。上世紀晚期,德國歷史學派與奧地利學派就經濟學的方法論問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前者堅持歷史歸納法而反對后者的抽象演繹法,而奧地利學派則與之相反。有趣的是,現今德國的經濟理論界已悄悄地全盤接受了由奧地利學派奠基的現代西方經濟學。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經濟學的研究不能排斥抽象法,抽象法已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分析的、推理的方法應該是經濟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的特點是注重綜合,可是沒有好的分析,不會有好的綜合。
總之,在經濟學的研究中,我們應該重視演繹推理法,建立必要的以數學形式表示的經濟模型,使中國經濟學的研究規范化。
三、經濟學體系的建立要以若干基本理論為綱
西方經濟學,尤其是現代微觀經濟學,經過長期的研討和多次的修改補充,已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微觀經濟學的主體是價格理論。它為了說明商品的價格決定于商品的需求和供給,在供求兩個方面都提出了若干基本理論。這些基本理論就是微觀經濟學的綱,綱舉目張,整個體系得以建立。那么有哪些基本理論呢?
我們這里并不是要系統地講解微觀經濟學,所以在回答有哪些基本理論時,只作簡略的概括,目的是為了說明基本理論與體系的關系。一般認為,微觀經濟學的理論由四個部分組成,即消費(需求)、生產、市場、分配。每一個部分有一個基本理論,它們各自又有一個子系統。這里我們把子系統存而不論,四個基本理論可以簡化為四條曲線。這四條曲線是:無差異曲線、等產量曲線、正斜率的供給曲線、邊際生產力曲線。無差異曲線表示為消費者帶來相同效用水平的兩種商品的不同組合。可以從個人無差異曲線導出個人需求曲線,從而作出市場需求曲線;無差異曲線的斜率就是邊際替代率。等產量曲線表示生產等量產品的一組要素投入的最有效的組合;由一組等產量曲線的形狀可推知生產的經濟區,它是企業利潤最大化經營的條件之一;等產量曲線的斜率就是邊際技術替代率。供給曲線表示產品價格與企業所供給的產量之間的關系,它與成本相關;產品成本通常是遞增的,所以長期供給曲線具有正斜率。它與需求曲線共同決定均衡價格。邊際生產力曲線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確定要素投入量提供依據,也是確定要素所有者報酬的依據。我們知道,經濟學的中心內容是關于資源的配置效率,而這四條曲線的含義也都圍繞著配置效率和最大化條件,所以它們是微觀經濟學體系的綱。有了它們,微觀經濟學的體系才得以建立。反過來說,如果缺少了這四條曲線中的任何一條,微觀經濟學體系就成了跛子。例如,缺了無差異曲線,那么對消費者行為的說明就不完整,需求曲線就沒有理論基礎,“艾奇沃思方盒”也就無從談起。西方經濟學者把市場經濟當作一個系統,為了在理論上反映這個系統,經濟學就市場經濟系統的不同側面,提出了若干基本理論,從而構建了以一些基本理論為綱的經濟學體系。
我國的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表現在:沒有邏輯起點,沒有理論的基本線索,更找不到理論體系的綱。所謂“生產關系的三個方面”和“五大規律”,它們各個之間是什么關系,至今沒有說清楚,往往孤立地論述某個“方面”,某個“規律”。有的學者已經指出:“孤立地分析某一問題的做法,既不符合人的認識發展規律,又不反映實際經濟過程的內在聯系”(谷書堂、周冰,1988)。正因為社會主義經濟學缺乏嚴密的體系,就出現了不少自相矛盾的內容,如國民生產總值與生產勞動價值論之間、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之間的矛盾等。有一些加進了西方市場理論的經濟學,更是不倫不類,一會兒說商品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一會兒又說價格是由供求決定的。因此,理論經濟學與作為它的分支學科的應用經濟學脫節,已不能為這些學科提供理論基礎。根本的問題是理論脫離實際,理論與實際時常發生矛盾,既不能解釋實際,更不能指導實踐。人們呼喚著政治經濟學的重建,建立有基本理論、有完整體系的經濟學。
四、經濟學從初創到完善是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
西方經濟學從初步創立到目前比較成熟的狀況,經歷了長期的演變過程。就以微觀經濟學來說,如果從19世紀70年代的“邊際革命”算起,已有約130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微觀經濟學經歷了多次重大的修改和補充。今舉兩個例子加以說明。
(一)早期的消費和需求理論中,邊際效用學說是建立在“基數論”之上的,認為效用可以用某種計量單位求得數值。可是實際上效用是無法計量的,所以效用基數論受到許多人的批評。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艾奇沃思、費雪、帕累托等經濟學家提出了效用“序數論”,認為效用是消費者的心理偏好,無法計量,只能按偏好程度依次排列,并用無差異曲線表示效用序列。本世紀30年代,經過?怂沟倪M一步論述,無差異曲線被應用于經濟學分析,成為當代微觀經濟學不可缺少的理論支柱。從邊際效用的提出到無差異曲線的應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
(二)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被認為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教科書,但是與現代西方標準的微觀經濟學相比,顯得十分粗糙,資本主義經濟中一些很重要的問題,馬歇爾未能進行分析。19世紀末葉,英、美等國正在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壟斷組織已大量出現,市場壟斷行為已十分嚴重?墒邱R歇爾的經濟學對壟斷問題只作很表面的論述。他甚至認為壟斷企業比之完全競爭企業,不僅產量大,而且產品價格低,這與現代經濟學的結論完全相反。直到30年代,張伯倫和羅賓遜夫人才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大量存在的壟斷競爭問題,1948年薩繆爾森把壟斷競爭問題作為他的《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壟斷理論從初創到寫入現代經濟學教科書,經歷了半個多世紀!西方微觀經濟學中的其他一些理論,也都有一個從初步形成到修改補充再到逐步完善的長期過程。至于西方現代宏觀經濟學,從凱恩斯革命到凱恩斯主義的危機再到新凱恩斯主義的出現以及新古典主義的復興,也經歷了半個多世紀,而且至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宏觀經濟學。
中國經濟學也必然要經歷從初步創立到逐步完善的長期過程。有一種說法認為,我國目前還沒有條件寫社會主義經濟學,因為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尚未完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未定型,政治體制改革滯后,經濟將怎樣有序運行尚難判定。用一句話來說,目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成熟的社會主義,所以沒有條件寫社會主義經濟學。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筆者認為,我們不必等100年之后再來寫經濟學。就目前來說,我們也不是白手起家。我們已經有一定的理論積累,有對計劃經濟體制低效率的深刻認識,有20年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而且國外有些國家已實行了幾十年、幾百年的市場經濟,有種種理論概括可以作為參考。我國已有一些經濟學者從不同方面論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這些都是寫作社會主義經濟學的有利條件。1984年鄧小平在一次談話中說到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時說:“我的印象是寫出了一個政治經濟學初稿”。(鄧小平,1993)這至少說明我們可以著手寫初稿。
有一種意見認為,現今我國實行了市場經濟,既然各國的市場經濟有共性,我們把西方經濟學拿來就是了。這種想法顯然把問題看得過于簡單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制度基礎與我國很不相同,而且西方經濟學本身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他們沒有解決利己與利他的結合問題,他們只強調實證分析而忽視規范研究,他們從來不講“共同富!薄N鞣胶暧^經濟學的各家各派爭論不休,莫衷一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大學里都使用西方經濟學教科書,許多經濟界人士還在西方國家獲得過經濟學學位,但是這些國家經濟運作的表現并不好,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愈來愈大。我國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建設中國經濟學,先寫出不成熟的經濟學,才可望有成熟的經濟學。
五、小結
本文并不試圖說明中國經濟學應該如何寫作,只是指出在中國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深入研究西方經濟學,參考他們研究經濟學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只是就以上幾個方面進行討論,并不是只有這幾方面可供我們參考,象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需要有共同基礎的問題、均衡與非均衡分析問題、靜態與動態分析問題、制度分析與運行分析如何結合的問題等,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中國的理論經濟學要現代化,必須在方法上有所創新。馬克思的《資本論》博大精深,我們今天還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方法。西方經濟學的方法論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他們在經濟學的研究上主要運用演繹推理法。推理的方法也應該是中國經濟學的主要方法。說它是主要的方法,就不是唯一的方法,經驗的、統計的歸納法還是不可缺少的。
我們不僅可以借鑒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表述方式,而且還可以參考它的內容。例如關于企業經營活動分析(生產和成本分析等)、關于國民經濟管理(運用財政、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等)。本文強調在較高層次上借鑒西方經濟學,但并不否認有些具體的內容也可以參照運用,如微觀經濟學中的投入—產出分析,宏觀經濟學中的中央銀行的三大政策工具等。
為了實現中國經濟學的現代化,經濟學者要有創新精神,要推陳出新,去掉那些不符合實際的理論,創立新的理論。我們可以設想,如果西方經濟學者故步自封,抱殘守缺,堅持效用基數論,堅持完全競爭市場一元論,那微觀經濟學可能早已被人們所拋棄。
一個時期以來,我國經濟學界就如何對待西方經濟學展開了新一輪的爭論,什么“盲目崇拜”、“照抄照搬”等說法時有所聞。實際上,在對待西方經濟學的態度上,還存在著盲目排斥的現象。竊以為,與其說一些空洞的“警世之語”,不如提倡學一學馬克思,看他是如何對待資產階級經濟學的。馬克思的著作表明,他的態度是實事求是,對具體的問題、具體的人作具體的分析。他對當時的各種經濟學著作都認真閱讀,凡是正確的就肯定,并加以利用;凡是錯誤的就進行批判。即使是對同一個經濟學家也有褒有貶,例如,他對馬爾薩斯,一方面指出馬爾薩斯是“剽竊能手”,是“統治階級的辯護士,是統治階級的無恥的獻媚者”(馬克思,1974)。另一方面又指出:“理解[剩余]價值的產生是困難的,……馬爾薩斯至少試圖科學地處理問題!(馬克思,1980)。并且說:“馬爾薩斯的……上述三部著作的真正貢獻在于,他強調了資本與雇傭勞動之間的不平等交換”(馬克思,1974)。在馬克思的筆下,馬爾薩斯這個被稱為庸俗經濟學家的人,也試圖在經濟理論上科學地處理問題,并作出了真正的貢獻。馬克思為我們樹立了對待西方經濟學的榜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