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 > 正文
2005年,中國—東盟雙邊經貿額突破一千三百億美元,東盟已成為我國的第四大貿易伙伴。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中國—東盟雙邊貿易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我國與東盟貿易發展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第一、我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的增長速度快于各自總體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據統計,1990至2004年間,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年均增長21.8%,比同期中國整體對外貿易的年均增長率(17.9%)近4個百分點。
第二、我國與東盟雙邊貿易在各自對外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不斷增加。據統計,我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在中國對外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在1975年為3.5%,2004年已上升至9.2%。據東盟方統計,1993年,東盟與中國貿易額占東盟對外貿易總額的2.1%,這一比重2001年上升至6.6%。
第三、中國與東盟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交換的主要商品實現了由初級產品向工業制成品的轉變,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在進出口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斷擴大。2004年中國對東盟國家出口的機電產品236億美元,增長42%,占我對東盟出口的55%;對東盟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131億美元,增長52%,占對東盟出口總額的31%。與此同時,我國從東盟進口的機電產品也大幅增長,2004年,從東盟進口的機電產品368億美元,增長37%,占自東盟進口總額的58%;從東盟進口高新技術產品305億美元,同比增長37%,占自東盟進口總額的48%;
第四、雙邊貿易中中方持續逆差,但2005年逆差略有減少。自1993年起,中國對東盟貿易由順差變為逆差。2004年,中方逆差達200億美元。2005年,中國對總體進口實行宏觀調控,自東盟進口增幅放緩,1—11月中方逆差同比下降了7.2%,達175.8億美元。
在雙邊貿易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與東盟國家在相互投資、承包工程及勞務合作等方面也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近幾年,東盟國家來華投資的實際投入金額每年在30億美元左右。2005年1—11月,東盟國家來華實際投資28.1億美元。截至2005年11月,東盟國家來華投資26659項,實際投入382.2億美元。東盟來華投資主要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
相對而言,中國到東盟國家的投資絕對金額較小,但潛力較大,增速較快。隨著“走出去”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積極開展對外投資,東南亞國家作為中國的近鄰,資源豐富,與中國經濟的互補性較強,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地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5年11月,經商務部批準和備案,中國企業在東盟10國投資11.4億美元。
承包勞務合作情況。截至2005年11月,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簽訂承包勞務合同總金額34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27億美元。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和越南是中國在東盟國家開展承包勞務合作的主要國家。其中,新加坡已成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第4大目的地和對外勞務合作第2大市場。
2004年中國對東盟國家出口大宗商品表
金額 (億美元) |
占比重 (%) |
|
總額 | 629.78 | 100.00 |
機電產品 | 235.91 | 37.46 |
高新技術產品 | 130.76 | 20.76 |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的零件 | 28.81 | 4.57 |
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 | 28.44 | 4.52 |
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 | 24.25 | 3.85 |
成品油 | 19.34 | 3.07 |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 | 19.32 | 3.07 |
服裝及衣著附件 | 17.19 | 2.73 |
手持或車載無線電話機 | 14.40 | 2.29 |
鋼材 | 14.17 | 2.25 |
電視、收音機及無線電訊設備的零附件 | 14.00 | 2.22 |
鋼坯及粗鍛件 | 9.55 | 1.52 |
2004年中國對東盟國家進口大宗商品表
金額 (億美元) |
占比重 (%) |
|
總額 | 429.02 | 100.00 |
機電產品 | 367.67 | 85.70 |
高新技術產品 | 304.65 | 71.01 |
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 | 173.66 | 40.48 |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 | 60.94 | 14.21 |
原油 | 36.45 | 8.49 |
初級形狀的塑料 | 32.84 | 7.65 |
成品油 | 30.02 | 7.00 |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的零件 | 20.62 | 4.81 |
食用植物油 | 18.69 | 4.36 |
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 | 14.98 | 3.49 |
天然橡膠(包括乳膠) | 14.80 | 3.45 |
電視、收音機及無線電訊設備的零附件 | 9.13 | 2.13 |
東盟總面積達448萬平方公里,人口5.43億,GDP總量逾8000億美元,外貿總額10362億美元,外匯儲備3008億美元。對中國企業來說,東盟市場廣闊,蘊含著無限商機。而目前,隨著自貿區建設的推進,降稅計劃的實施,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中國企業進入東盟市場恰逢其時。
1、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國東盟雙方商品和服務自由地流通創造環境
加入WTO后,中國巨大市場的開放為世界各國商品的進入創造了條件。東盟作為中國的近鄰,將最能享受中國經濟增長和市場開放所帶來的巨大商機。據WTO秘書處評估,入世后中國對外貿易每年將有6%—26%的增長速度,從而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9個百分點。這種巨大的經濟增長潛力,將帶動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2、經濟結構的互補性為開拓東盟市場形成了直接驅動力
我國與東盟各國在資源構成、產業結構和貿易商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補性很強,這給雙方開展雙邊貿易提供了直接的驅動力。如我國紡織品、服裝、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機電、化工產品等產品具有比較優勢,而東盟在資源性產品上具有較大的優勢。此外,東盟10國的經濟結構有著很大的差異,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結構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雙方合作的空間與潛力非常大。此外,中國沿海部分企業正面臨勞動力、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問題,東盟市場正是其轉移生產基地,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的首選地域。
3、中國正在實施的“走出去”戰略,將推動中國擴大與東盟的雙向投資合作
中國正在實施“走出去”的戰略,鼓勵和支持有實力和競爭力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設廠,東盟國家將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地區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企業投資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對東盟國家的投資將不斷增加,從而帶動雙邊經貿合作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東盟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近年來中國企業赴新加坡建立獨資、合資的機構不斷增加。截至2003年9月底,經中國商務部批準或備案,在新加坡設立的中資機構共181家,中方協議投資8035.79萬美元。近年來,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的投資呈現急劇上升的勢頭。中國礦產公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公司、海爾集團、春蘭集團等大型公司、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投資設廠。
4、中國與東盟十國政府務實推進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這將為中國拓展與東盟的經貿合作進一步創造有利的條件
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各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啟動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降稅計劃2005年7月起生效,自貿區內7000種產品開始削減關稅,自貿區內各國相互開放市場。降稅進程全面啟動,進一步促進雙方貿易的增長,激勵更多國家開展多邊區域經濟合作,標志雙方的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形成了貿易、投資、經濟合作全面發展并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
5、東盟國家投資環境的不斷優化為開拓東盟市場鋪平了道路
東盟國家大都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對外商投資持歡迎態度,而且東盟有數量眾多且影響力較大的華人群體,以及豐富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投資環境基礎較好。對我國企業來說,對東盟地區投資較海外其他地區更為便利。近幾年,東盟國家國內經濟形勢有了明顯好轉,各國都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引資力度,放寬外資準入,加強投資促進工作,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此外,東盟國家均希望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對中國企業赴其國家投資的期望很高。新加坡、泰國希望中國企業到其股市上市,并把其作為區域營運中心。印尼今明兩年提出800億美元的基建招標項目,菲律賓開放其國內礦業市場,均希望中國企業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