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博鰲亞洲論壇國際資本峰會 > 正文
2009年9月15日-16日,博鰲亞洲論壇國際資本峰會在英國倫敦西敏斯特會議中心舉行。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副部長陳健主旨發言。以下為其發言實錄:
陳健:首先我僅代表中國商務部,對峰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龍永圖秘書長,以及付盈(音)大使,以及組委會的盛情邀請和精心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次峰會把國際金融危機中的風險和機遇作為主題,對凝聚共識,戰勝危機,把握機遇,深化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借此機會,我愿就中國的對外開放,走出去戰略和共同應對危機談幾點看法。
第一,開放的投資和貿易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當今世界經濟形勢下,繼續堅定不移的反對貿易報主義,推進市場開放,保持貿易投資渠道的暢通,對世界經濟能否鞏固復蘇勢頭至關重要。當今世界,經全球各國的經濟相互依存加深,沒有一個國家能在這場危機中獨善其身。同樣,任何一個國家也絕不可能通過保護主義單獨的復蘇。亞洲國家成長和成功的經驗,正是在于實施了對外開放的政策,積極涌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促進了自身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擺脫衰退陰影,重現繁榮曙光,在于更加密切的合作之中。特別是在世界經濟走向復蘇的進程中,只有堅持對外開放,積極擴大貿易投資合作,才能進一步增強各國抵御風險和長遠發展的能力,符合各國的根本利益。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積極的參與者,繼續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推動多哈回合談判的進程是中國政府的一貫主張。我們不會因為在開放進程中遇到外部環境的短暫波動而改變開放政策,也不會因為經濟發展遭遇暫時困難而采取保護主義。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一直秉持積極的開放態度,與各國加強合作,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在已經實施的刺激經濟計劃中,中國堅持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本國和外國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商機。中國政府還派出大量貿易投資促進團到世界各地,推動企業擴大與相關國家貿易投資的合作,以實際行動表明了中國堅定不移的走開放型發展道路的鮮明立場。
第二,走出去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走出去戰略是中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深化與各國互利合作的有效途徑,符合各方的根本利益。中國的對外開放是全方位的,也是一以貫之的。如果說過去的三十年,中國對外開放的主要內容是引進來,那么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將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戰略選擇。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普遍經驗。近年來 ,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步伐明顯加快,呈現出跨越式的發展勢頭。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以連續六年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對外承包工程連續七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開始跨入市場工程承包大國行列。對外勞務合作,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60萬人次,截止2008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投資額包括1700億美元,分布在全球17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企業走出去為全球經濟繁榮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當然我們也看到,中國企業的走出去還處在初級階段,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經驗還不足。近年來,中國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行政法規,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企業走出去。同時也規范企業海外經營行為,引導企業遵守國際規則,堅持公平競爭,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促進走出去的可持續發展。可以預見,今后走出去將會在中國對外開放中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第三,互利共盈,共同發展,是走出去遵循的基本原則。長期以來中國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對外關系的政治基礎,堅持以互利共盈,共同發展的基本理念指導走出去。一,始終堅持真誠友好,平等相待。在對外經濟交往和合作中,國家無論大小都要平等相待,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別國,不干涉別國的內政,在各類經濟合作中不附加任何的政治條件。二,始終堅持優勢互補,互利供應。優勢互補是深化合作的前提和基礎,互惠互利才是實現雙贏乃至多贏。中國在對外經濟合作中不以犧牲對方利益為代價謀取自己的利益,在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注重促進東道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當今世界,南北差距仍然是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重要根源,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積極與其他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經濟合作,根本目的是為了縮小和消除南北差距,推動各國共同發展。在近年來,中國走出去的實踐中,中國參與投資和發展中國家的鐵路、公路、電力、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了當地經濟發展的硬件環境。通過技術合作和發展援助,轉讓適用技術,培養各類人才,加強東道國自主發展的能力建設。中國企業以合作開發和互利貿易等方式開展資源、能源的合作,使合作伙伴的發展潛力轉化為現實經濟的競爭力。新建現代化工業體系,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福利水平。
2008年,中國境外企業在東道國納稅達到93.4億美元,雇傭當地員工30余萬人次,為所在國就業和稅收做出了貢獻。當年來,中國在欠發達地區援建醫院、學校等各類公益性和社會福利項目,中國海外企業積極捐資參與當地的環境保護、教育、文化、醫療、救災等領域的公益建設,對東道國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挑戰,中國積極開展與發達國家投資合作,與各國緩解暫時流動性不足,促進經濟復蘇也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問題,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履行義務,多次減免受援國的債務。同時也應當認識到,減債不是目的,發展才是根本。二戰后主要經濟體新興國家的實踐證明,利用外部資金是促進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單純的減債目標,削弱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所需要必要資金流入,違背了通過減債促進發展的根本目的。中國愿意與各國一起,通過實踐探索合理、科學的債務可持續解決途徑。
女士們、先生們,加強國際協調與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共同責任。在應對挑戰中尋求發展機遇,在相互開放中促進經濟增長是我們的共同目標。擴大開放,加強合作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為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旗幟鮮明的反對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歷史經驗早已證明,保護主義拯救不了世界經濟,以鄰為壑只會加劇危機。當前在世界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出現了一些或明或暗的保護主義傾向,保護主義則會減少商業機會,最終導致兩敗俱傷。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應借刺激經濟為名行保護主義之實。各國要積極維護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環境,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自由化、創造國際經貿合作的有利環境,為困境中的世界經濟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第二,進一步相互開放市場。相互開放市場有利于擴大各國經濟的發展空間,讓經濟盡快走出衰退。中國將進一步開放市場,完善投資環境,包括擴大投資領域,開放更多的服務業,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我們也希望各國以積極開放的態度對待國際雙向投資,保護投資者權益,提升投資者信心,給予更多的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支持。
第三,積極推動節能環保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綠色產業和低碳經濟是未來引領經濟新的增長。清潔能源和環保產業,代表著產業經濟的發展方向,這些產業帶動產業鏈長而寬,產業規模巨大,技術創新和拉動力強,可能作為核心產業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各國應在節能環保和低碳經濟領域加強合作,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中國是經濟全球化和亞洲合作的積極參與者、推動者,中國有兩句成語叫“唇齒相依、唇亡齒寒”,我們相信抱團取暖,加強合作是當今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的最佳選擇。我們將堅定不移的實行對外開放,繼續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我們真誠的希望同世界各國一道探討共同發展的問題,進一步擴大共識,深化全面互利合作,推動亞洲經濟和世界經濟的持續繁榮、發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