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中國CEO年會 > 正文
在日韓所發生的情況,很值得我們研究。日本和韓國都是自然資源稀缺的國家,所以他們主要是靠進口,把他們變成工業國家制品的翻版。日本并不是很多手機、家電的發明者,可是他們的品牌優勢在于更多的創新,在原來產品的更新換代上。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非常注重研發高素質的勞動力,他們應用于別的文化,并不是把自己的品牌強加于別的文化,從而實現了某些產品的供應商。比如說三星,也許他本來是一個韓國公司,可是現在這個公司總部是在韓國,但他所提供的是全球性的產品,他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品牌。他們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產品,如何保護自己的競爭力優勢,他們不需要公司。如果你能夠繼續創新,你根本不需要打官司就能夠贏得市場。
新興的市場一共有幾個模型?比如說在俄羅斯,在非洲、在中東他們的做法,就是賣沒有品牌的半成品或者部件,俄羅斯賣的是石油,中東賣的也是油,非洲呢?賣的是農產品。第二種模型就是收購這些自然資源,然后替發達國家制造一些品牌的產品,在我看來,好像中國的公司用的就是這種模型,購買自然資源,比如說從澳大利亞買,然后進行生產,然后又賣回去。第三種模型就是印度模型,印度是開發發展自己的內部資源,生產一些原產地認同的品牌。印度強調的是文化,強調的是服務,強調能力建設,他們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工人提高素質。
問題是中國應該遵循哪一種模式?中國應該成為一個生產的工廠,成為生產機器還是說中國應該開發自己的資源?也就是說不再關注像西方這樣的資源,而關注人身上的資源,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我認為中印之間不是競爭,而是一種非常天生的合作伙伴關系,中國有生產方面的設備,而印度呢?則有服務的優勢,產品需要服務,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大家可能聽說過,Gupta和王海燕聯合寫的書《如何國明白中、印》,其實寫到了我們如何利用中印之間的優勢,因為中國有制造能力,印度則有高科技,這兩個國家需要相互了解,需要通過精簡設計來了解另外的市場,因為兩個國家都有巨大的市場和潛力,如果看看西方的市場,他們主要關注的是高階級的人群。因為高階級的人群需要高級的產品,需要高級的服務,等等。中國和印度是否能通過精簡設計,通過和印度的合作發揮全世界的領導力。
使你的商業模式適應當今的局勢,要與時俱進。在我過去幾年的研究當中,我發現了三個主要基本的模型。第一個是生產商,第二個是分銷商,第三個是顧客和服務。我認為,對于中國企業的主要挑戰,你不能選擇其中的單獨一個,而是要把三個都抓起來。你即要生產,又要分銷,而且要了解消費者想什么、要什么,對于中國來說,挑戰還是很清楚的。這就是信息技術和能力,正從生產者,由對角線到右端的顧客需要多長時間能實現,在中國對角線上的遷移和變革發生的非常快,換句話說,公司必須非常擅于分銷,非常了解顧客的需求。歷史上的國家總得關注三個領域中的一個,我建議大家在未來,把三者都掌握,這是對于管理者的一個挑戰。因為我們都記得,在歷史上我們的管理系統,要么哪一點做的特別好,要么在別的國家也做這一點。但是我想說作為中國的管理者,你們必須要有更宏大的事業,看在這三個方面都能做的好,而不僅僅是在一個方面做的好。有兩種基本的商業模式,一個是供應鏈,一個是需求鏈。如果是供應鏈的話,你就是做一個,然后把產品賣掉,如果是需求鏈呢?你就更關注消費者他們想要什么,有一個傳統的4P的供應鏈模式,這是西方開發出來的。他的模式主要是由供應者主導,他們為產品創造附加值,并且他們認為消費者是會需要他們所創造的附加值。是由生產加工者,他們先生產產品,他們不知道消費者是不是要這個產品,只有把產品投放市場以后才能確認消費者是否需要。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價值在是內部創造的,顧客去購買產品或服務,以及他所含的附加值,競爭是基于如何提供創造特殊的價值,比你的競爭對手做的更好。所有的這些供應鏈的模式,都是西方企業所遵循的。美國人他們希望做大,能夠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但說實話,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多大,或者說你有多少市場份額,西方現在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他們的國內市場處于停頓狀態,所以他們改進的唯一辦法就是削減成本。
所以,他們希望能夠增加利潤率,他們希望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能夠出現創新。跨越式發展是另外一種辦法,我認為他很有意思,那就是我們應該試圖去了解消費者想要什么,他們要我們提供什么。中國有很多的消費者,正因為消費者他們需要產品,他們有購買力,你如何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中國的中產階級日益擴大,隨著他們財富的增加,他們到底是會選擇更多的買西方產品,還是中國的產品。再一個,客戶主導的供應鏈里邊,生產者需要知道消費者的需求,并且對生產過程進行相應的挑戰。換句話說,就是把消費鏈整個掉了頭,由顧客來確定并且創造價值,要更明確消費者要什么,而不是你能做什么。你必須了解并且滿足顧客的要求,他不僅能夠給顧客提供他想要的產品,并且能夠為你的公司創造利潤。所以,你需要動作非常快,非常的激動、靈活。而大企業,他們要挑戰的話,需要很長的時間。相反,小公司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更加的靈活。這意味著什么?那就是你需要重新的考慮你的機構的構成,沒有必要繼續按照西方公司的組建方式去組建你的公司。那些豎井仍然會存在,但大家需要有一個全面的視角,要知道西方更多注重的是個人,而東方更注重的是整體,更注重的是集體的運作,而不是每一個個體。所以,你必須要迅速的挑戰,要激勵你的員工。這些都是管理的技能、管理的技巧。很明顯,中國人有很多的管理技能,只有中國人知道,中國人了解。因為中國人是不出口管理技能的,我認為在這個方面有很多的機會。你如何去了解那些成功的中國公司,他們是怎么做的。在你的公司、機構和國家內,甚至在全球范圍內去分享這些成功的經驗。很明顯,在今天西方的世界已經不太成功了,中國的模式是不是會比他們更好一些?
這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系統,管理者永遠不會放棄這些豎井,因為這是他們管理最好的,但關鍵是要如何樹立橫向的系統,如何重新思考管理體系,那就是我不會把我的組織變成每一級往下都變成越來越小的機構,而是如何使得整個整體能夠獲得成功,這是管理者的挑戰,西方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西方不認為這個問題能夠被解決,但沒準在中國能夠被解決。所以我想,這就需要一個整合的營銷、溝通的能力。我們開發出了這樣一種五步的營銷溝通的過程。它是一個循環,不斷的在改進自己。開始的時候,就是我的顧客是誰,我想賣給他什么東西,這是你關注的,而不是說我生產什么,要賣什么。他要求你在這個過程開始的時候,就要知道,你能創造多少利潤,以此來決定你的預算。
我在我的這本書里邊,就介紹了了怎么做的,我在這兒不是推銷我的書,而是介紹這個過程是怎么做的,如何實現整合營銷傳播。這個理念很早就傳銷到了中國,90年代早期就來了,他的基本理念非常簡單,就是如何實現成功的營銷。當時互聯網的時代還沒有到來,但之后我們向這個時代做了調整。現在這本書里邊已經包括了所有新的媒體,以及營銷的方式。我想任何成功、任何的想法,要想真正成功,就要不斷的適應市場的變革。
看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推拉的過程中如何實現利益的結合。這種IMC五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他可以跨越目前我們看到的那些失敗了的營銷和傳播的理念,所以我希望大家去嘗試它,需要去認識到我們現在和90年代的世界已經不一樣了。
所以謝謝大家聽我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