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一財經中國經濟論壇 > 正文
吳曉波:大家下午好,謝謝主持人!非常高興參加這樣的論壇,并且用研究企業成敗的主題和大家做一個交流。在中國的商業界講到成功大家總是津津樂道,有很多偶像和領袖的故事,傳奇和神話。但是我們談到失敗的時候,往往諱莫如深,往往不是一個吉利的話題。但是在商業里面成功和失敗同時都在發生,對于所有的企業家,他們的成功就是因為他們避免了失敗,失敗像影子一樣永遠追隨在他們的身后。
今天我們研究的主題是關于中國式的企業失敗。我分四個主題和大家講,第一我們研究一下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第二看看當前中國的商業環境當中,有哪六個特點。第三我們看一下中國式企業失敗的五個類型。最后有六句格言和大家做分享。
我們先看一下數據的對照。今天我們演講的時間點很有意義,我們紀念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也要迎來共和國建國60年這樣的時間點。從1949年以后,中國成為日漸強大的大國。60年以來以1978年分兩段,1952年中國搞五年計劃的第一年,到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中國在和平當中持續發展的國家,但是在亞洲地區來看,它和其他的國家相比我們經濟成長的速度低于全亞洲地區。只有到1978年以后,這里看到的數據是1978—2003年的數據,我們成為前全亞洲地區發展最快的國家,03—08年中國經濟仍然在高速的成長。在亞洲地區有兩個國家的對比非常的有意思,就是中國和日本。
中國基本上在30年的時間,一個國家從世界經濟的三流國家變成了一個一流國家。很多專家認為世界已經進入到了中美對決的年代。同時我們看到了中國是全球企業失敗率最高的地區之一,這些數據來自于中國社科院的統計數據。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7年,40%的企業創業階段就宣告破產,80%的企業在十年內消亡,大型企業的平均壽命就是7—8年,所以中國是一個企業失敗率非常高的地區。我們相比看到日本的企業平均壽命有12.5年,是我們的四倍,美國的平均壽命是8.2年,是我們的兩倍。
這樣的經濟高速發展的大時代,同時高頻度失敗的現象同時發生讓我們思考這樣的一些問題。中國企業為什么如此速敗,機遇和陷井的邊界在哪里,企業家素質如何提升?我們研究這個問題討論兩個話題,第一就是當一個地區和植物和動物非常容易夭折的時候,我們要研究兩個,第一個就是我們說這個地方的土壤和氣侯環境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第二就是研究物種本身生命基因是不是有很大的問題,我們會研究內因和外因。
我們首先看外因,中國的商業環境大概有6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我們現在所處在的時期基本上是處于一個體制轉型期,中國從1978年由一個完全的計劃經濟國家向市場經濟國家做轉型。到今天我們也不能說我們處在的就是一個市場經濟的國家,這個時候我們經歷了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結合的時期,經過了1992年以后我們建立市場經濟的國家。體制不斷的轉型時期當中,中國的改革從1978年以后呈現了一個特點,就是從一開始的時候,這個國家的經濟改革就是一個沒有藍圖的改革。
第二個特點是中國到今天是一個冒險家的樂園,冒險就有冒險的代價。我接觸過很多從歐美來中國考察的經濟學家和企業家,他們到了中國以后就有一個很大的感慨。說沒有一個國家的年輕人像中國人這么勇于創業,我們去大學演講,如果舉起十個手向你提問,有九個問你是我要創業,我干這個能不能干。那么多人愿意創業,中國又是充滿了商業機會的,這30年在中國企業家身上留下了他們創業的性格。比如很多人喜歡唱閩南歌叫做《愛拼才會贏》,大家唱的不標準,但是唱的熱淚盈眶。很多人喜歡里面的歌詞,所以一個冒險家的樂園帶給了我們巨大的商業機會,同時冒險就需要有一群人付出冒險的代價。
30年來有很多中國的企業誕生了很多戰略的理念。比如90年代中期多元化的經營,90年代后期要進入500強的夢想,200年以后所謂的資本經營。這些理念帶來了企業的高速發展,創造了很多神話,同時也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很多的風險性。
第三個特點也是具有綜合特色,就是各個政府對于經濟活動的強勢干預。這樣的特點造成什么結果呢?造成的結果是兩個,第一地方政府成為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推動力。中國80年代有一個著名的蘇南模式,很多西方學者研究了以后取了一個新名字叫做地方政府公司主義。很多我們的政府就像一個公司,像一個無限責任公司。一方面像他這樣政府對于企業的支持帶來了企業的高速發展。我記得我93年的時候去廣東順德,當地有中國第二大的家電企業叫做科隆。我去科隆采訪的時候,他們鎮長說我們當時支持科隆,科隆搞廠區規劃的時候,我們沒有土地,鎮長把地圖攤開指著上面的一個小山包,對當時的總經理說我明天就把這個山包炸了給你做廠房。當時我們是一個中央新聞記者的采訪團,聽了很感動,回去以后經濟日報一位記者寫了一篇文章叫做“可怕的順德人”。文章說如果全中國的地方政府都像順德榮歸鎮鎮長的話敢于炸個山頭為科隆做廠房,中國經濟怎么可能不發展呢?如果將來這個企業要是屬于某個個人,我們就會有很多基層干部想我們當時為什么要炸山頭給你,我們當年的付出怎么得到回報?所以各級政府對于經濟活動的強勢干預成為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很大一個不確定的因素。
第四個是不同所有制企業的一個身份歧視。同樣做棉紡廠,國有企業一種稅收,私營一種稅收,外資企業一種稅收。一直到今天中國推出鐵礦石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中國有那么多的鋼鐵廠,只有112家有資格直接可以從國外進口鐵礦石的。而他進來的鐵礦石以一倍的價格賣給國內的私營中小企業。這樣不同所有制企業的身份歧視造成了同樣一個行業里面,不同的所有制身份受到的待遇是不一樣的。這些包括行業的準入、稅收的政策、金融政策、進出口貿易、資本購并和壟斷開工。這成為了企業失敗的一個很特殊的因素。我們知道從2004年以后,中國很多進入到壟斷行業的企業,包括到航空業、金融業、鋼鐵行業、有色金屬行業、航運業等等,很多民營企業的失敗是因為他們受到了歧視的原因。
第五個原因,一直到今天為止中國的創業性企業家沒有完成他們的職業化改造。我們現在有幾代企業家,有的人說有兩代,有的人說有三代。在我看來30年來我們只有一代企業家。這里有兩張照片。一張是丁磊的照片,一張是魯冠球的照片。魯冠球到今年7月份是他創業40年,他們算是幾代企業家。如果從年齡來看,丁磊的年齡和魯冠球兒子的年齡是一樣的,從創業角度來講,丁磊創業了11年,魯冠球創業了40年。但是他們是幾代人呢?在我看來他們是一代人,他們都屬于創業型的企業家。在他們的身上有三個特點非常的明顯,第一他們都出生于無產階級,他們創業的時候沒有錢。第二他沒有經受過專業的商業訓練。第三個他們所處在的仍然是一個轉型的商業社會。雖然他們的年齡是兩代們,但是從企業家的創業屬性來講,他們仍然是一代人,這一代人仍然沒有完成他們的職業化改造。
第六個特點也是具有中國性特征的。在中國的傳媒對于公司新聞的過度關注。我寫過兩本大敗局,研究了19個公司的失敗案例。這是為著名的企業失敗案例,我用各種經濟學的要素和管理學的要素進行歸納。最后你做出來的統計發現得出一個讓你意外的結論,就是在所有的加權系數里面,輿論圍攻對于一個企業導致致命性失敗的要素是最多的。30年來出現了很多企業家善于利用媒體,放大自己,把新聞媒體當作廣告紙對付的企業家。正是這些明星的企業家,不知道媒體對你進行褒揚的同時,也對你產生巨大的后坐力。所以我們看到90年代后期以來,中國有很多的民營企業家都是因為輿論的圍攻,當企業發生危機的時候,輿論向餓狼一樣撲上去進行圍攻,導致企業進行失敗。
這六個原因使得中國的商業環境成為了全世界非常奇特的,充滿了動蕩性的商業環境,我們這里有巨大的商業機會,有巨大的冒險空間,同時也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性。
我們接下來看內因。我們從企業家的素質來看導致這些企業失敗他們的因素有哪些。我歸結為五個類型。分別是激進主義、核心缺失、戰略迷失、政商關系和宏觀盲視。我們看激進主義,激進主義是中國企業失敗最顯著的特點。這告訴了我們中國的現代企業家群體基本上處于一個青春期。一個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熱情萬丈,容易頭腦過熱,非常容易激進。激進主義認為羅馬是可以一天建成的,游戲規則是為別人而設計的,但凡拿我們生命賭的一定是最精彩的,敵人不投降就讓他滅亡。這樣的激進主義我們在1990年代以后到今天看到很多企業的失敗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在90年代當初史玉柱巨人集團的案例我們看到,一群年輕人一夜之間宣布要同時推出30種保健品,請全國人民作證,鋪天蓋地的轟市場。所以企業倒下去的時候,史玉柱說我是中國最著名的失敗者。為什么?第一盲目追求發展速度,第二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第三巨人的決策機制難以適應企業的發展,第四沒有把主業技術創新放在重要位置。
激進主義與當代企業家的素質缺陷有什么關系?我們做一個分析。我們第一可以看到激進主義和他的學歷沒有太大的關系。我研究過19個案例,他們的身份都不一樣,有本科大學生,經銷商,還有教授、發明家、博士、軍醫、作家,甚至還有哈佛總裁班的學員,但是他們犯的錯誤非常的相似。第二激進主義者體現的特征是重于進攻,疏于防守。中國企業家都是善于進攻的軍人,但是他們在財務安全、人才儲備、市場鞏固等方面缺乏能力。第三靠直覺而不是靠思考決策機制。第四從來不計算失敗的成本。這些失敗的成本包括生命、包括財務、包括他們的生命。第五中國企業家的成就動機非常高,欲望很大,我們的成就動機非常大。
第二個原因是核心能力的缺失。中國很多企業我們研究發現,最后你發覺一個企業規模非常大,可能有10萬億,可能有500億的銷售額。但是他的核心能力是空缺的。最可怕的核心能力空缺就是他技術能力的空缺,以及面向國內市場的創新不足。中國的企業家處在全球最大的一個消費品市場,但是我們企業家其實很少好好研究中國的消費者。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家電行業,中國家電行業是過去30年里面中國重要的明星產業,中國1978年搞改革開放以來,整個制造業就是以進口替代為主,主要的標志就是啟動了吃穿用的計劃,家電行業崛起。但是從80年代進口替代的戰略,到90年代我們的生產規模到了一定的規模,我們通過民族品牌戰略和價格戰把跨國公司打垮,90年代中前期中國所有的家電品牌排在前十位都是我們的本土品牌。90年代中下期以后,中國的很多家電公司說自己開發了亞洲乃至全世界最先進的科技。但是這些所有關于科技的承諾和宣誓都是一種廣告的手段,我們繼續打價格戰。2001年以后中國開始出口導向型,大量的家電不做品牌,不做技術,開始不做營銷,而轉投給沃爾瑪做代購,靠價格的優勢和成本的優勢,靠大量的出口。2004年以后,家電行業已經出現了巨大的危機,現在來看這些購并的結果很多是失敗的。到今天我們看到了中國家電業有一個名字叫做山寨,我們開始靠惡意的模仿充斥我們的家電產業。從80年代開始到今天的山寨革命,我們從這條軌跡中國家電企業核心能力缺失的特征。后面有一張照片,這是中國家電史非常恥辱性的時刻,一臺彩電靠金賣,一個產品賣出去是賣它的白菜價。為什么會出現對于核心技術的一個缺失呢?有這些原因,這些毛病也是中國家電業那么多年來發展的迷區。對于規模和成本的過度依賴,對于渠道能力的過度自信,對于廣告成果的過度迷信,對于市場培育和產業成長的短視和多元化經營的幻想。
第三我們看戰略問題,中國企業失敗很大的原因就是戰亂的迷失。中國的企業家是全世界企業家群體里面特別喜歡談戰略的一群人。我曾經研究了兩個案例,他們是90年代中國最著名的戰略大師,當過中國的首富。第二個企業倒閉的時候,他企業的規模是1200億人民幣。他們在戰略有非常大的遠見,他們是商業理論天才的先覺者,他們是自沉整合的大膽探索者,他們是產業報國的熱烈執行者,他們是個人道德的嚴格恪守者。但是他們最終他們掉進了戰略的陷井,這些陷井包括做大的陷井,包括多地化實驗的失敗,包括多元化經營的失敗,包括負債經營,包括烏托邦主義的犧牲者。
我們第四個看政商關系。在全亞洲地區,企業和政府的關系都是非常敏感的話題。但是在中國政商關系有一個特別的意義,中國是一個轉型的國家,一直到今天為止,國有資本仍然是非常強大的商業力量。
第五個中國企業失敗的情況就是宏觀的盲視,我們研究結果發現,中國很多企業的失敗是有一個周期性的,往往一些年份出現企業集體式倒閉、集體式破產的景象。這些景象和什么有關呢?是和中國經濟的宏觀周期有很大的關系。今年我們看到了第三輪的開始,2009年如果有一個企業在行業里面規模一樣大,如果他們的戰略決策不一樣,如果有的人走對了路,有的人走錯了路,你們看到2013年的時候他們的規模又拉的非常大。其實個人的財富和企業的規模、行業的差距,基本上每到4—5年就有一次重新的洗牌,這個特點在中國的企業史上非常的清晰。
前面三次我們看到1998年的時候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中國倒了一大批的企業,中國快速消費品企業和家電企業出現了雪崩式的倒閉。到了2004年的時候,我們看到一些當時中國最大的一些民營企業,包括最大的房地產企業,有1.2萬土地的互聯網企業,這家企業倒閉的時候只賣到了兩塊錢。最近2008年我們看到,2008年開始我們中國著名的民營企業陷入到了危機當中,包括像邱繼寶、黃光裕等等,這時候中國兩個民營資本最強大的地區,廣東地區和浙江地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倒閉浪潮。這是最近一輪企業的倒閉,這個對宏觀盲視的分析對于我們企業家來講是給我們這樣的一個啟示。就是你在平時埋頭種地的時候,你一定要學會抬頭看天,一定要了解中國經濟發展一直處在周期律里面,經濟發展有它的春夏秋冬。第二我們做企業的時候,要把企業放在三個周期中進行綜合的考慮,他們是企業的生命周期、行業周期和宏觀周期。第三企業家本身就是一個冒險的行業,當你了解了這些周期以后,就要學會利用景氣的周期,反向操作,彎道超越。今天我們所處在的時間點是一個通貨膨脹即將到來或者已經到來的時期。從今天到未來的4—5年,其實是中國企業重新利益分配的時間點。對于這些宏觀周期的了解對于企業的投資和決策有重大的意義。
最后我們給大家分享的是六句話。我們研究了很多企業失敗最后得到個結論,其實一直到今天為止,中國很多企業失敗,無論是大的企業、中的企業,小的企業,我們研究到今天發現一個感慨,我們很少看見有高級的失敗。即便是1200億的企業失敗,一直到很小的街道小廠的企業失敗,他們很多的失敗原因就歸結于兩點。第一就是常識,很多企業的失敗是違背了商業的基本規律。我經常開玩笑,如果一個人的智商太高他不適合辦企業,如果一個人讀到博士也難辦企業,一個人是智商很高的博士他辦企業成功率太低。為什么,因為他太聰明。
2004年王石在一本書說萬科從1984年創業,20年來犯了很多的錯誤,在管理學找到的所有錯誤他基本上都犯過。從多元化、團隊磨合,財務安全等等都犯過。他說萬科為什么能夠活到今天呢?萬科就是當災難要毀滅萬科的時候,萬科突然醒過來了。所以他說所有的成功都是為了避免失敗。
第二句話就是中國家電行業的企業家張瑞敏,他1990年的時候講了八個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是很多中國做企業共同的心聲。
第三句話是德魯克講的只有鞋子是真實的。這句話他去世前最后接受華爾街日報的采訪,記者問他對于做企業來講什么是真實?德魯克說只有鞋子是真實的。一個企業家你就像很多鞋匠,你有很多數據評價你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真實的就是你能不能做出好鞋子,這雙鞋子是不是適合買你那雙鞋子的那雙腳,產品本質最真實的。
第四句話就是日本人大前研一說的,他前后100次來到中國,他說中國人有點兒焦慮,為什么?因為中國的機會太多,很少有人愿意專注某個行業,并在該行業做出成績。一個企業要長久,只有專業才是賺錢的途徑。
第五句話就是巴非特講的一句話,他說在貪婪時恐懼,在恐懼時貪婪。一個企業家你的職業生涯就是不斷冒險和不斷貪婪的過程,同時你要保持一定的理性。
第六句話就是我們的一個朋友馮侖先生講的,馮侖先生說所有的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這些格言和大家做分享。我們今天用簡短的時間和大家分析了中國企業失敗的一個客觀的商業環境和中國企業家在素質上導致失敗的五種因素,希望對于大家做企業有所幫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