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李俊凌:商業服務落后導致消費市場疲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8日 14:41  新浪財經
李俊凌:商業服務落后導致消費市場疲軟
  2009年7月18日,由阿里巴巴、商界傳媒共同舉辦的“韌性——危機下的中小企業成長”2009APEC中小企業峰會中西部論壇在重慶豪生大酒店舉行。上圖為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俊凌。(新浪財經 梁斌攝)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2009年7月18日,由阿里巴巴、商界傳媒共同舉辦的“韌性——危機下的中小企業成長”2009APEC中小企業峰會中西部論壇在重慶豪生大酒店舉行。上圖為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俊凌。

  李俊凌:謝謝白總裁,大家好:

  首先感謝重慶市政府和商界傳媒以及所有熱心的朋友們讓我們今天有機會在重慶這個美麗的山城相聚并探討我們共同關心的話題。

  重慶成為直轄市已經12年,每一次來重慶我都能感覺到一種集聚感染利的勃勃生機,在年輕、富有朝氣發展中的中西部城市討論中小企業的成長實在太合適不過了。

  APEC組織是代表南太平洋地區商界和政府,在全球影響越來越大,今年是APEC組織聚焦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第三個年頭,第一次峰會是2007年在墨爾本召開的,影響不大,規模小,去年整個組織越來越注意到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2008年8月份在杭州召開,應發展中國家的要求在秘魯召開閉幕式。去年峰會我有一個深刻的印象是當時經濟危機沒有真正爆發,但是與會中小企業普遍感受到非常深重的危機感,峰會的主題就是兩個字“危機”當時的整個社會、媒體都不以為然,以為只有一點。9月份就爆發了。

  現在看這個信息化非常好理解,為什么中小企業總是有危機感,任何一個經濟體中小企業不管怎么定義、標準如何有一個共同點是最能表現市場生命力的群體他們對市場的走向非常敏感。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小企業從無到有,完全是依靠自己旺盛、求生的欲望,靠自己雙手在瞬息萬變的市場體系里面有市場生存的可能,從零開始30年下來,到今天中小企業群體貢獻了國家的將近50%稅收、將近60%GDP,最關鍵的數據是中小企業在今天的中國貢獻了75%的就業機會。

  所有經濟體內,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中小企業是經濟結構的底層,但是他們卻是所有商業創新的源泉。他們左右著生產力的方向,直接決定了這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一句話講中小企業活了,經濟就活了。

  另外一個是社會穩定,去年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我后來參加很多國際會議,每一次會議與會政府、商界都在共同探討幾個話題。就是金融危機會不會轉化為經濟危機,然后最要命是經濟危機會不會引發社會危機。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我們認為還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貢獻了大部分的經濟體的絕大多數的工作機會,中小企業穩定了,社會就會穩定。

  中小企業的問題究竟是什么:我們認為是三個層面的問題,代表一個從小做大的三個階段。

  第一是生存難。說白了就是有沒有訂單,能不能有足夠的訂單生存下去。這個問題表現出的是中小企業有沒有足夠大的市場找到自己發展的空間。

  第二個問題是成長難。也就是說管理的問題和人才的問題有沒有足夠的人才來進行管理,把企業業務管理起來。

  最后一個問題也是到第三個階段才是發展的問題。也就是融資的問題,能不能找到足夠的資金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壯大。

  今天我們在這里探討三個問題從某種意義上為今天全球范圍的經濟問題尋找治病良方和需要,今天的問題到底在那里?

  簡單講我們都知道關注報紙,關注新聞都發現有典型的特點,今天社會的經濟狀況是發達經濟體高消費與低儲蓄率,發展中地區是低消費和高儲蓄率,美國人只花錢不存錢,中國人只存錢不花錢。這個是一個現象,如何打破這個不平衡是一個關鍵,也是解決經濟問題的關鍵,是政府和商界共同著眼點,問題的表現是危機但是對中小企業而言是一個機會。

  問題的瓶頸在哪里?我認為是傳統商業體系低價的效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問題是他們有足夠成熟的商業體系,就是商業的服務效率已經很高,然后反而導致了過渡消費,中國的問題根本不是老百姓沒有消費的欲望,沒有需求,我們對生活的追求和美國人對生活的追求是一樣的,我們不消費歸根到底我覺得是整個商業社會沒有建立起來,不夠成熟的表現,就是沒有足夠的有經驗商人去服務這個市場,把這個市場探索出來。

  中國30年下來我們學會了生產,沒有學會在生產之外怎么銷售,了解市場需求,我們不會商業服務,所以導致我們的消費市場沒有起來。

  過去30年我們經濟高速發展,平均每年10%增長速度,就一個驅動力就是外貿,外貿的高速發展主要是三個因素。

  第一是市場的全球化。全世界范圍內的流通成為可能。

  第二是中國提供全世界最優秀的勞動力資源。在全球范圍提升制造環節的生產效率。

  我認為最關鍵是第三個因素,發達地區通過幾十年上百年努力建立非常完整的商業體系,從零售、渠道、分銷、金融服務形成一套體系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他們只不過把這個訂單生產轉移到中國就這一點就幫助我們把經濟發展起來了。

  那么我們這個環節里面主要的工作是源源不斷的訂單形成全球制造的生產力,但是高速發展的結果就是我們制造領域很快,但我們沒有在商業流通領域發展起來。也就是說我們只知道等別人給我們訂單,沒有學會怎么主動服務市場。在所謂中小企業講都是今天一個典型特點,這個不平衡在全球經濟高速發展沒有問題,經濟放緩問題就出來,沒有人給我們訂單沒有人幫助我們發現訂單的時候我們經濟就斷裂了。

  所以核心還是這一句話中國人今天學會生產,沒有學會怎么去服務,過去我們等待訂單,這樣的結果導致我們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國外大的采購商、渠道商、金融機構,他們掌握我們命運,不給我們訂單我們沒有辦法繼續了,這就是今天的問題,所以今天的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國的中小企業最核心的問題是不能守株待兔,不能等別人給訂單,我們除了學會生產,還學會怎么適應。

  不要以為這個只是一個發展中的過程,及時對所有外國企業和中國企業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甚至很多國外企業大部分世界500強企業開始走向衰落也是這一點,忘記了商業的本質,只注意自己的發展,忘記了持續培養,忘記了關注市場、了解市場、培育市場的能力。

  話說回來外貿不能成為中國的驅動力,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內需,我們有沒有市場?我的答案是有,而且非常巨大。提升效率,建立主動服務市場能力,培育市場需求徹底打開內需市場,這個有很多的先例,而且每個國家都是這樣發展的,對中國值得我們研究的案例是100年前的美國,100年前的美國和今天的中國非常像,美國也是一個世界工廠,就像今天中國負責制造世界上絕大多數商品一樣,100年前大部分商品在美國制造,而且和中國更相近是他們只會生產,不會服務,所以他們也只有外貿,沒有內需市場,導致和今天中國一樣,沒有大量的外匯,只不過外匯不是美元,是英鎊、法郎,是國外的銀行,內需市場沒有起來。

  美國用大概半個世紀的時間做了一個事就是通過不斷努力,不斷完善制造市場的服務市場商業體系,這個使得美國從制造國變成全球最大的一個市場,不再是工廠,而是市場,現在變成全球最大的買家,才能真正成為強國,主宰世界的走向。

  今天中國同樣是這樣的,我們不能滿足只是生產,我們一定要必須學會怎么生產之外服務社會、服務市場,建立一套成熟的商業體系,只有這樣中國才會變成巨大的市場,我們才會變成全世界最大的買家市場,這個遠遠超過美國這個買家市場的國家,我們人口是美國的4倍,只有這個時間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世界上的強國。

  美國用半個世紀時間完成這個主題,創造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今天中國在做類似的轉型。我們用二三十年足夠了,今天不僅中國如此,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一樣,我們有足夠的經驗可以借鑒,我們有更多的技術手段可以借鑒。我們特別感謝國家政府,過去十年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完善、最發達的公路網、鐵路網、航空、通訊網絡,而且還在繼續快速發展,今天中國到任何一個小城市都可以看公路通、鐵路通、寬帶、無線通訊到處都是。我們具備市場一體化的條件,商業流通的便利已經成為可能,我們現在是如果真正把這個商業體系建立起來。

  除此之外,除了可以媲美美國發達的基礎設施,我們還有100年前美國不具備的技術手段,100年前的美國開始發展,電信開始有電報、電話,但是通過100年發展技術不是100年前可以想象的互聯網,無線通訊、電腦、電子商務的普及使得我們已經具備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生產力與商業環境效應的可能。

  一旦我們完成這個轉型,美國創造的內需市場的規模也是我們可以想像的,今天這個市場規模更大,我們完全相信再過20年可以完成轉型。

  這里面中小企業最核心的工作在哪里?我們不能滿足生產,我們要考慮如何學習、我們自身進步、如何創新利用今天的條件完善自己,服務市場。中小企業的問題表面是一個政策問題,但我覺得首先是一個市場問題,外貿市場有瓶頸,內需市場是我們的機會,并不是沒有內需,重復剛才的話中國老百姓對生活的要求、不管是衣食住行、娛樂、旅游等方面我們有與生俱來對生活美好的愿望,我們這個需求一點不弱,任何一個行業讓中國人打開局面,我們創造市場條件遠遠超過美國。我們在手機、家電領域不僅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國。當沒有足夠的人去服務市場的時候才是真正市場需求沒有打開的原因。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必須是企業的自身,尤其是企業的新生力量,我們所有的企業其實不存在所謂的傳統行業與新興行業,也不存在被扶持行業和扶持行業,只有兩種行業是善于創新、善于學習和不善于創新、不善于學習的企業。一個善于創新和學習的企業對它來說永遠不存在大局經濟好與壞,它的業務永遠可以高速發展,不善于創新的產業,在經濟發展好的時候運氣好能得到進步,一旦經濟大氣不好自然就淘汰。我覺得這個是政策的現象,我們應該鼓勵善于創新的企業,不能持續創新的企業被淘汰,這個才是市場經營。

  這個時期成規模的企業真正市場導向的商業邏輯和電子商務為技術的平臺是創新型企業依賴的支柱,過去30年中小企業成功的秘密是我們掌握制造能力,中國成為世界上的最大制造工廠,從今天開始我們要轉移到商業服務領域,不是等待別人給訂單,是主動研究發展市場的需求、滿足市場需求。最敏感、最善于學習就是這場市場競爭中最大的贏家。

  每一次動態都會導致市場洗牌,開源節流是尋找更大的商機,提高商業效果,我們要力求忘記外貿,把注意力轉移到內需市場,我們暫時忘記我們卓越的制造力我們要學會滿足市場需求。

  最后我引用毛澤東主席的話與廣大中小企業共勉:我們的事業一定要成功,我們的事業一定能夠成功。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