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8中國企業自主創新TOP100評價發布 > 正文
2009年7月11日,中國企業自主創新TOP100評價發布暨首屆中國企業自主創新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新浪財經視頻直播此次論壇。以上為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副總苗立杰。
苗立杰:
感謝各位領導和專家,以及評委給了我們這么高的榮譽。很高興今天上午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我們聽到了從危機談到了機遇,上午談到了新能源,也感謝辜主席剛才介紹了三峽模式,我們想借這個機會,把我們集團半個世紀歷程說一下,實際上也代表了中國發電設備的歷史,實際上也是創新發展的過程。
從51年到60年建立哈爾濱三大動力,引進前蘇聯的技術,最開始就是引進技術。156項當中的6項建成哈電集團。十年建設,我們一直搞了十萬千瓦的火電,水電第一個北京官廳八千千瓦的水電開始起步。從61年到80年,20年迫于當時的情況就是自力更生發展期,這時候的技術在前蘇聯技術之上,搞了20年的火電,搞了劉家峽30萬的火電等。
在我們沾沾自喜的時候,改革開放了,我們走出國門一看,國外已經是30萬、60萬噸機組,我們還是20萬,所以說我們又一次引進技術,當然這次轉向了西方,我們從美國引進了兩大技術,又經過20年,81年到2000年,我們管它叫做引進技術,當時不叫再創新,當時我們叫做優化提高期,進行了提高,60改成50,進行了很多很好的改進。到上個世紀末的時候,很自豪地說,我們博采眾長,優化之后,我們的技術,我們的產品已經完全占領了中國市場。作為中國主力機組主要電站都是我們的設備,哈爾濱占了三分之一多。外國公司已經退出中國市場,中國市場不是說是一種保護,已經是國際化的市場,全世界的公司都來中國,都是國際招標的,招到這個時候,外國人已經不來了,我們和你們已經沒法競爭了,因為大家都掌握技術的前提情況下,我們沒有說我們比人家高明什么,都掌握的情況下,我們的成本就使得他們沒有辦法。在這么好的情況下,很遺憾的是,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環保上來了,資源短缺上來了,必須要有更環保的、更高效的機組,我們不得不又一次引進國外的技術。所以說這里面有一部分隱含了大家都在講的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有一部分是這樣,在這里我們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不足的地方,都把它說一下,讓大家借鑒。這個時候我們又一次引進技術,現在已經搞到了更高參數到60萬,搞了單機容量一百萬千瓦的火電機組,但是這一次我們痛定思痛,因為在2000年以前的引進都是國家技術經濟,國家花得錢,后面就變成我們企業自己花錢,我們痛定思痛就總結經驗,我們有不足的地方,我們也有很多成功的地方。
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剛才講到三峽,最主要的就是引進技術銷售技術再創新,要想做好這幾種創新,上午也講到制度、管理、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又分成三種,作為企業來講,我們不敢談原始創新,我們更多的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也有一定的集成的創新,我們集團的發展的技術路線,我們就叫做引進消化、自主研發,這是兩條腿,博采眾長創新跨越,跨越指的是后發優勢。今天下來之后,我們現在稍微有了一點變化,把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換了一下位置,因為我們二十一世紀這次引進之后,我們企業發展過程到現在已經基本上進入了壯年成熟發展期,我們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三峽成功了,實際上從58年開始搞三峽,搞了許多前期的研究,等到九十年代上三峽的時候,應該說自己也是有相當的實力的,當然在當時的國際來說,我們承認還是有差距的,當時和國外談的時候,最后真正要核心技術的時候都不給,他怕我們真正拿到核心技術,比如說像燃氣輪機的技術,如果中國一旦掌握核心技術,中國的市場他們就沒了,30、60萬他們已經吃過這個虧了,后來怎么給的呢?我們談下來之后,到了我們廠,看了我們的設計,看了我們的工作之后,最后他們同意,如果我們合作起來,繼續生產三峽的機組,生產完了之后,這套核心技術哈電人完全能夠自己搞出來,還不如現在給了。當我們引進技術的時候,我們和國外談判的時候,一定不能是一個小學生,談不下來,價格也不行,引進消化再創新的前提,一定是自己也有一定研究的能力,要有一定的基礎,這樣才能做得更好,事實也是這樣子,后來我們合作了之后,我們派了我們最好的隊伍,三峽當時有一個問題,機組能夠達到,根據我們的研究,這個機組到了某一個速度會有一定的震動,國外人講不會的,我們保證沒問題,我們沒辦法就同意了。結果最后在試驗的時候,在試驗臺恰恰出現了這個問題,外國人也沒能解決。我們后來的技術,三峽右岸再招標的時候,我們完全用我們的技術拿出一套,我們告訴他,我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外國人后來也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他們也能解決這個問題。三峽最后產生自己的東西,我們就同臺對比,為了搞國際公平,不是在中國,在國際上第三方,我們拿到了洛桑工學院在洛桑同臺對比,對比的結果,我們和他們的非常接近,某些方面還要好一些,比原來三峽左岸的技術要好得多,這是試驗階段。最后裝上之后,三峽26臺機組,現在運行最好的機組是哈電自主創新第26臺機組,這么大的機組,轉起來,把硬幣放上去之后立起來不倒,這一個故事也說明了自主創新我們已經到了這個程度。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時候,水電上來了,今天也講到了新能源,我們覺得創新有很多的方面,有一般的創新,也有頂尖的創新,我們認為在工作當中所有的工作,只要你是和以前不一樣的,比以前有進步的,都應該是創新,應該是全員,全過程的,全流程的創新,但是你真正要搞一個絕對高水平的,國際一流的創新是很難很難的。另外也選一選方向,也許我們在這個領域,這個方向和國外,比如大家都在談新能源,我們集團交換了一下位置,到現在我們可以做一定的集成創新,除了三峽的過程之外,我想舉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大家很感興趣新能源里邊的以風力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有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很多,目前真正能夠一兩年大規模生產還是風電在前面,風電走在集成創新甚至某種程度上原創創新在里面。為什么?并不是哈電積累的時間,人家也是百年老店,在這個領域世界風電的高手都不是真正從事這個行業的高手,GE公司和西門子公司這個行業的高手他們剛剛重視風電,以前大家都不重視,真正搞風電應該說是二流的公司。我們和他們在這個領域相比,應該說在同樣的條件下,而在這個領域里邊,我們并不陌生,我們并不落后。所以說,選創新的時候,這是一點。
今天舉了很多好的例子,下一個很好的案例可能是比亞迪,這種危機,這種新能源,這種電動汽車可能是給了他一個機遇。包括三峽模式想說明什么問題呢?這種機遇的抓住,都是由于前幾年一定是做了一定的工作現在才能抓住的,要不然這種機遇也不會落到你頭上,無論是從58年開始搞三峽,還是比亞迪已經搞了幾年電動車了,是這么一個情況。我們集團是這樣子,建體系、換機制、投資金、攬人才、出成果。體系,從制度創新、發展創新來說,但是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講,我們是不健全的,哈電集團和國外大集團相比,一是制造技術層,它是面向產品的,另外就是研發層,它是需要搞五年以上的東西。還有一個就是基礎技術層。它要承擔著十年以后的產品。這樣一個金字塔的東西,我覺得在中國來說,我們最缺陷實際上最上面這一層基礎研究,中國的公司多少年來的體制和國外不一樣,國外GE公司,R&D和中科院和高校的水平沒什么水平,甚至可能還要高一點,中國的企業不具備。企業應該是技術創新的主體,目前還不夠或者還乏力,現在確實是這樣的情況。怎么辦?結合中國的國情,我們想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中央提出來的產學研的結合,我們是把更基礎、更關鍵的問題一定要利用中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共同彌補不足,這樣才能把體系建上去。特別是在科技人員上,必須要有機制。投資金就是研發經費的事情,沒有錢,機制變了,才能把錢投進去,研發經費已經超過5%了,5%并不多,不是的,我們是一個裝備制造業,特別是電氣、機械裝備制造業,我們投15、6億的研發經費,確實是很難很難的事情,現在已經到了,這樣才能真正攬來人才,我們企業技術中心統領有國家的發電設備工程研究中心,我們有博士后工作站,我們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有國家的重點實驗室等一系列體系促成我們保住人才,不容易,在北京不一樣,在哈爾濱怎么樣留住人都是一個問題。由于這些連起來,最后才能保證出成果出效益,這幾年國家的拉動,形勢很好,現在又遇上這么一個事情,而且我們電力也在趨緩,怎么辦,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當然是今天的主題,抓住另外一個機遇自主創新,要不然我們實際上也是很難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