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全球智庫峰會 > 正文
2009年全球智庫峰會平行分論壇“促進貿易自由化與投資便利化”于7月4日在北京舉行,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分論壇,南開大學泰達學院院長、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冼國明出席此次分論壇的“危機背景下FDI的政策與實踐”主題討論并發表演講,以下為發言實錄。
冼國明:外國公司不會轉移在華投資,中國是跨國公司應對危機的避風港,在全世界來說是換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
但同時應該注意外商投資的研發密度,一般來說僅為母公司的十五分之一,處于產業鏈的低端。
長期以來FDI是我國政府的基本國策之一,中國也成為世界范圍內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不可否認,外國直接投資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就業、出口增長等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由華爾街引發的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和引發的各種潛在的矛盾和問題會浮現,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長期的經濟增長政策需要做出調整,作為經濟增長政策中的一個部分的FDI政策,冼國明認為即使在遭受金融危機,中國仍然是跨國公司在全球投資的優先考慮地區。第一個是中國是跨國公司重要的目標市場,同時還有其他的動機,也使跨國公司不愿意轉移投資,包括哪些動機呢,一個是中國高速的經濟發展,中國已經建立了完備的基礎設施,同時中國具有廣泛的一體化的工業基地,第三個是人力資源優勢,第四個,可以獲得當地的技術,第五個,是中國長期的持續的經濟增長,非常的具有增長潛力的市場。中國是這次跨國公司應對本次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的避風港。
2000年以來外資企業在華的獲利不斷增長,而且分配逐步向外資企業傾斜,第三個方面是中國在國際分工的地位被外資企業所主導,出口產品高度集中的,出口產品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且在通訊設備計算機制造業產品的技術含量比較低,我們可以看到這么一個判斷,這個總的來看,我們中國外資政策應該有一個怎么樣的調整呢,我們首先應該回顧一下,中國外資政策所經歷的階段性的發展,中國外資政策大致來看有三個大的發展階段,第一個就是積累規模的階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為了積極吸引外資投資,而且從量的方面促進中國吸引外資的增加,再一個階段就是中國開始自動提高吸引外資的質量,中國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制定產業指導目錄,進一步開發服務業等等等等,促進中國所吸收的外資投資的力量,第三個是開始規劃和引導外資行為階段,促進,包括制定新的勞動合同法,對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稅收開始制定了反壟斷法,制定了經濟增長政策,同時強調跨國公司在華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等等,這是一個規范和引導外資行為的階段。
中國政府對于外資的政策真正走向了一個比較理性的,平衡內資和外資的,注重勞動力權益的這么一個新的階段,這是一個非常有積極性的階段。但是從目前的發展積極性來看,特別是這次遇到金融危機以后,從中國政府甚至是地方政府來看,目前仍然有追求吸引外資進行投資的規模的沖動,仍然有以各種或明或暗的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同時對一些污染的和高能耗的項目也仍然采取這樣的政策。
總的來看,下一步中國在面臨金融危機以后,中國的外資政策應該怎么調整,我想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個應該是根據咱們中央政府、中共中央所提出的科技發展觀基本的指導思想,對中國吸引外資的政策進行一個重新反思,第二個,進一步調整外資的結構和策略,第三個提高國內企業的創新能力。總的來說應該讓所有人來共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因為外資在中國經濟成長中確實起到了他們的作用,在此過程中間,應該以人為本,讓所有人都能充分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成果,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內需,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第二個是把創新,這個是本土企業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第三個是提高我國的國際分工地位,這個是增加我們增加值的環節。第四個是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揚、發揮中國本土企業的比較優勢。第五個方面是加強環境保護、能源節約和可持續發展。第二大方面是逐步減少對外資所提供的各種有積極性的激勵措施,同時應該使用內資和外資平衡的政策,我們知道吸引外資更重要是促進當地能力的發展,如果在吸引外資的同時,當地能力,也就是本土的能力沒有發展的話,吸引外資的政策是有問題的,當地能力包括哪一些,我個人認為應該是三個方面,第一個是本土的企業家的能力,第二個是本土的技術創新的能力,第三個方面是本土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吸引外資應當促進上面三個方面的發展,這個外資政策就是成功的。另一個方面就是提供服務,以監督和管理并行,我們提供各種措施,吸引各種投資等等一些服務措施,同時應該加強對外資企業的監管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