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全球智庫峰會 > 正文
2009年全球智庫峰會平行分論壇“可持續發展與宏觀經濟政策——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于7月4日在北京舉行,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張海濛出席分論壇的分組討論時表示,碳排放將有巨大的增長,中國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家。這就需要改善能源結構,進一步挖掘減排潛力。
以下為張海濛的發言實錄:
麥肯錫公司是幫助企業和政府來進行關鍵決策的一家咨詢機構,我們認為在這代人中間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是最關鍵的決策之一,因此我們也跨行業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叫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應對小組。在小組中間我們進行關于應對氣候變化低碳的政策研究,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水、氣候的研究,清潔能源的研究以及和企業戰略轉型,在地攤經濟下面轉型的研究,這是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幾個主要領域
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做的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的這樣一個報告,就是中國的綠色革命。
這個報告的本意是想跨技術研究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究竟有多少種技術的選擇。我們看了兩百多種技術,這里既包括大家熟悉知的得到很多應用的,包括照明、包括節能電機這樣的技術。也包括一些比較長期的技術,碳捕捉、封存、生物燃料等等技術。在兩百多種技術里面,我們分析了每種技術的成本和碳減排的潛力。在看所有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看到中國面對可持續發展問題氣候變化問題大的背景,大的背景是中國未來20幾年,到2030年GDP仍然會持續7%、8%的增長,中國的城鎮化才進行了一半左右,到2030年我們預估中國城鎮人口會超過10億人口,未來30年還有很多人進入城市。這構成了中國可持續發展大的背景,這是我們不能忽略的。
在大的背景下面,中國主要原材料和基礎物資生產的規模,在現在基礎上還將進一步增加。這里看到以汽車為例,中國2008年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新車銷售市場,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保有量市場。從現在的鋼鐵、水泥、電力、能源物資的消耗也會有大比例上漲。
在大的需求的驅動下面,對于能源,對于環境的資源、土地、水、森林、農地等等,中國政府從“十一五”開始已經采取了大規模的應對政策,包括單位GDP能耗的政策,包括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這一切實際上是非常有利的應對舉措。但是在這樣一個政策目標,如果我們把它翻譯成2030年延續這樣一個政策的力度,可能會出現一個什么樣的情況,我們初步測算表明,中國還是會面臨更加嚴峻的能源安全局勢,也就是說原油的進口可能會占到整個原油消耗的80%。原油的進口總量會可能也會占到全世界原油產量的13%左右。包括我們一直都認為非常豐富的煤炭資源,也會出現供應的缺口,需要一定比例的進口。同時碳的排放也會有大幅度增長,從2007年78億噸左右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會增長到2030年,在現有政策框架背景下黑增長到140億噸左右,這個增長也會使中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家。這些都促使我們進一步研究,在現有節能減排技術應用的基礎之上,是不是有更多的節能減排機會。
我們研究表明,不管是已經實行的節能技術,它的經濟性是不錯的,包括高效的照明,包括建筑的保溫結構,包括節能電機等等,經濟效益是不錯的。同時在一些相對比較不成熟、成本也是比較高的領域也存在很多機會,包括可再生能源,包括CCS,還包括一些碳匯的管理,所有這些技術如果加大在中國應用的空間。比如講到2030年,風能裝機的總量如果說從中國實際的陸地和海上風能的潛力里頭,實現不是30%,而是實現70%,這就會使得我們到2030年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能源結構的改善空間。
我們把這些技術全部的潛力如果全部發揮出來的話,我們初步測算中國是有技術上的可能性,在2030年的時候,能夠實現煤碳的自給自足,煤碳的開采水平跟現在基本保持相當,能夠實現原油的進口不超過原油消耗總量的50%,同時也能夠實現二氧化碳總的排放從140多億噸的當量,能夠維持在70到80億噸這樣的一個水平。這是從大的格局方面我們所看到的中國進行低碳經濟的運用,這些技術所帶來的可能性。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可能還有10%左右的機會是來自于非技術的很簡單的措施,包括我們的城市規劃,如果說城市不是越搞越大,不是橫向發展,而是把容積率提高,也包括我們的行為方式,比如開車的頻度、空調的溫度以及使用家用電器的方式等等,在行為上也做出相應的改善,還是有蠻簡單的一些事情可以做,可以進一步實現減排潛力,剛才所說的70億噸的減排潛力,可以再增加10%的減排。
我們總的觀點,下一步中國實現低碳經濟的工作,在“十一五”節能減排很好嘗試的基礎之上,可以有一個很好的技術提升的空間,這里不但包含一些低成本的本身經濟性就非常好的,企業會自發去做的技術。同時也包括相當多的,目的有三分之二左右所謂的MPV是負的技術。在現有價格水平和現有技術成本的數據來測算,預測到2030年這些項目的MPV還是負的。比如太陽能,我們預測到2030年,它的發電成本還是會高于火電,這些技術肯定要采取跟現在市場經濟不一樣的方式,去促進它的應用,但如果把這些技術的潛力都發揮出來的話,會在現在節能減排的結果上再取得一個質的飛躍。
這些機會也不單單是局限在一個行業里頭,分布在建筑到汽車、到發電、到整個重化工業生產,甚至包括農業、林業五個大的行業領域,都分別帶來了潛力的10%到30%的機會。因此我們需要一系列統籌兼顧,能夠跨行業看問題的,并且能夠促進現在可能還沒有太好的市場的可行性的技術,也能夠在政策扶持下面得到相當廣泛的應用。這當然不局限于中國政府一方的努力,包括中國的企業,甚至包括國際社會的合作,也會取得非常關鍵的作用。
我們這個研究成果向大家匯報到這里,希望這個能夠成為大家來制定關于低碳經濟發展的選擇,來成為低碳經濟發展鼓勵的政策,希望中國和國際社會進行低碳發展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