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北京國際金融論壇2009夏季報告會 > 正文
北京國際金融論壇2009夏季報告會于2009年6月26-28日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會議主題為: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以下為分論壇全球危機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對策實錄。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下一節題目是全球危機下的產業結構和企業對策,因為我是搞宏觀經濟,所以對這一節不做評論,今天請的專家都是這方面有非常深刻研究的專家,第一位發言的是國務院國資委信息中心總經濟師張銘先生。
國務院國資委信息中心總經濟師張銘:各位下午好,很高興參加這個論壇,和大家交流一下,我是最近對金融危機的一些體會和看法,供大家參考。
上午很遺憾我很想談談各位專家對這方面的分析,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只能是下午趕到,沒有聽到。希望今天下午能補上,聽聽其他專家的分析。
我想跟大家交流幾方面的內容,一是對國際經濟的基本看法,二是對國內經濟的基本看法,然后談談中央企業怎么樣應對這次危機。
對國際經濟的看法很多專家包括很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專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聲音,我們也要根據幾方面做一些判斷,不做深入的分析,只說結論,我們認為國際經濟盡管最近一段時間出現了一些下跌的趨勢減緩的現象,但是會在底部徘徊一段時間,這個時間有多長,我們也說不準,因為我感覺到這場危機,從美國的領導人,中國的領導人,國際金融機構,或者是國際金融組織的機構人,或者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專家都心里沒有底,有的專家說半年,有的專家說一年,也有說三年,我們感覺到徘徊一年左右的時間是比較正常的。這是第一點看法。
對國內經濟的看法。我們國家在世界經濟中是一枝獨秀,其他經濟體都在衰退,都在下降,但是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還不低,當然有很多人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幅度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包括本人在內也有一些看法,因為我接觸的情況和我接觸的數字,很難支撐的情況,但是我國權利機構統計出來,他們掌握的情況和信息更全面。最近我去廣東和福建做了一圈嗲言,主要是針對中小企業的情況做了一些調研,從廣東的情況來看,我感覺到還不是很樂觀,我這里有幾個數字,是廣東企業提供的,五月份廣州外貿進出口下降22.1%,廣東省一五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9%,但廣州僅僅增長14.1%,它對我國的帶動性很強,他就這種情況,大家可想而知,而且四萬億不是投在發達地區而是投在不太發展的區別,比如四川就不錯。廣東省大量中小企業倒閉,現在數據各種說法,也說不準。廣東省外來人口減少了幾百萬,經濟活動明顯的減少,國際經濟活動也明顯減少,我們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有一個數據,廣東移動國際漫游收入連續五個月大幅下降,國際出電漫游下降了6.6,國際來電漫游收入下降了33.3%,這個數字是比較驚人的。從國有企業的情況來看,一到五月份,營業收入分別下降7.4%,降幅比一到四月份加大了,利潤下降了30.3%,其中五月份實現的利潤比四月份環比下降7.5%,中央企業的情況還在繼續惡化,我認為國內的形勢是不太樂觀,當然這是從微觀企業的情況得到,宏觀統計的數據跟這個有一些差距。比如說五月份CPI、PPI仍然是在下降,而且PPI下降的幅度還是加大。所以,我認為,我們企業家還是要比較冷清的關注我們國家經濟的走勢,不能盲目樂觀,特別是這個時候投資很容易出現決策的失誤。這是簡單的談一下對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形勢的看法。
下午我想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央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是怎么樣應對危機的。最近我們知道在開展第二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這次活動我感覺到跟以前完全不一樣,落實到中央企業,我們目標是什么,就是科學發展上水平,這是總體目標,結合當前形勢,中央領導也反的強調,要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當做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所以結合就很明顯了,從現在國內的情況來看,企業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從普遍黨員群眾到領導干部都積極的單于,為什么?是因為這次學習活動的內容跟每一個人的切實利益都密切的聯系在一起。面對金融危機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可能專家都談了,我們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國九條也好,十大產業規劃也好,給我的感覺,這些年我國出臺的政策頻繁度和力度可以說是罕見的,效果也是比較明顯,對我國經過保持平穩增長起了到積極的作用。有次我國宏觀調控一個政府官員,他說了這么句話,他所政府該干的事,已經干完了,或者說我們干得差不多,剩下就看你們企業家了!就看你們企業怎么辦了!在這呢,我就想跟大家介紹一下,中央企業是怎么干。132家大型中央企業都分布到關系國計民生行業,目前國有企業和以前的國有企業不是一個概念了,有很多內容很多指標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是國有企業也確實有一些問題,國有企業確實有企業的一些長處,這一次應對金融危機,我本人是七家中央企業指導檢查組的副組長,現在就是盯著他們怎么做整改方案怎么樣應對金融危機,怎么樣科學發展,所以對企業這些做法了解比較多一些。舉一個例子,黨的政策優勢轉化為國有企業的競爭力,這一點還真是其他企業沒有的。有一家企業,我們這個組有七家企業,其中有六家是在世界五百強里面,有一次他跟一個朋友吃飯,這個朋友是私人老板,吃飯的時候他說最近我們在學習科學發展觀,他說非常有用,我建議你在你的企業好好的學一下,他朋友特別認真,馬上派辦公室人,看看國有企業都學了什么,把東西買來,買了三本書,我朋友翻翻沒有什么東西,里面都是毛澤東、胡錦濤一些發言,當然里面也有一些科學的方法,他比較信佛,他看了一下就把書弄在佛刊上。我說你民辦企業單純學科學發展觀是學不好,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只是告訴大家,如果沒有學,認真的學一下,對提高企業競爭力是有好處的。
中央企業主要有幾類做法:第一類,準備好現金,做好過冬的準備。中央企業從去年十月份之后,就開始準備過冬的現金,今年年初手上現金有兩萬多個億,中央企業除了有現金以外,背后還有龐大的銀行體系在支撐著,銀行給他很多授信額度,也就是說他手頭是不缺錢的,有的企業手頭有幾百億。這是一個。再一個,多方面利用各種渠道籌措發展資金,銀行貸款是沒問題的,發債也還可以,所以中央企業手頭的現金是有的。第二個,貫徹國家保穩定、保增長、保發展的方針,聽起來像政治口號,但是有實實在在的行動,國有企業都是減薪不減員,也盡了國有企業的責任。為了共同難關,在這個時候不要失去員工的心,不要失去民心,薪水可以降低,但最好不要裁員,我認為在中國這個環境下這個措施是非常有效的,這符合中國的文化。第三類,降本增效的方法。大大降低 費用,我們有很多企業做的很好,國家電網、東方電網等等這些,他們都是大幅壓縮費用,領導班子降薪,高層降的多一點,這些措施都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成本費用,原來出差坐頭等艙,現在做經濟艙,原來出去住高級酒店,現在都是住招待所。這些方法都使中央企業大大降低了成本費用。第四,減少其他投資,控制投資規模,像中石油等等這些企業,都對他的建筑項目進行大規模的清理,做了很多的調整,集中發展他的核心業務,突出主業。也減少了投資的風險。第五,壓縮債務,強化高風險業務的監管對債能不借就不借,能少借就少借,能緩借就緩借。這次降息對中央企業帶來一個機遇,很多原來想并購重組的資產價格大大降低,有些并不是價格的問題,原來你買人家的,你有錢人家都不給你,現在有明顯的提高。最近我們中海油、中石化等等都完成了收購活動。第七類工作,開拓國內外市場,盡管外國需求在萎縮,但是中央企業還是下大力量,積極挖掘潛在的市場。像我們這些電信企業,他們利用社會信息化這個機遇,想盡一切辦法,通過必要的創新,大力發展互聯網,增加信息服務,開拓消費市場,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第八,加快風險管理,防止和化解經營風險。建立全面的風險監控體系,以前有的企業對這一塊認識不夠,這次金融危機使他們對這方面有了很強的認識,中央企業都在全面建立風險監控體系,當然每家企業建立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企業基礎好一些,有的企業基礎弱一些,這塊工作據我們走訪的中央企業來看,所有的企業都在加強這個工作。否則就容易出現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第九調整結構上水平。今年年初在中央領導人會議深,國資委提出來,中央企業進您的任務就是調整結構上水平,目前中央企業都在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組織結構、技術結構、認知隊伍結構等等,我們檢查了一個企業這方面的力度非常大,有的企業為了調整組織結構,給我的感覺就像軍隊下命令一樣,不調整的話是沒有未來。還有的企業這段時間引進國外高端人才,中央企業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做這些工作。從中央企業這段時間采取的措施看,我個人認為,這次進瑞危機對企業帶來的發展機遇是大于挑戰,這場危機不是阻礙中央企業的發展,而是促進的中央企業的發展,這場危機之后,中央企業他的核心能力一定會大大加強,他會在更大的范圍內更大的規模,更多的層次上開展競爭,當然他的競爭標準不是國內的企業,而是國外企業,中央企業是要到國際上去踢球。這次危機給企業帶來的機遇大于挑戰。
我想先給大家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感謝張銘生,一是談了對國際經濟的看法,第二是談了對國內經濟的看法,對國內的增長速度有所懷疑,但還是要相信國內權威機構的統計。對中央企業的采取的措施,介紹了國有企業一系列的做法,效果比較明顯。非常感謝掌銘先生的發言。
下面有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小廣先生發言。大家歡迎!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小廣:大家好,我很高興今天能參加北京國際金融論壇夏季報告會,特別感謝主辦方、主持人,也感謝在座的各位,講之前我想做一點聲明,因為我老是因為發表的言論在媒體上造成一些影響,我想我的發言僅僅是代表我個人,和我的機構沒有關系。
我今天主要想講三方面的內容:第一是想講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的趨勢的分享,我覺得這非常的重要,企業一定要看趨勢,不僅僅看現在當前的狀況;第二講下一輪增長我們應該從哪里找突破口,我們現在應該著眼于下一步的增長,不是考慮現在應該怎么樣應對危機,我們要更多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往哪里去。我們的增長靠什么,我們的企業應該向哪方向努力,這個方向和思路把我的看法給大家講講。第三圍繞新的增長,談談自己的看法。然后給企業提兩點建議。
首先、當前經濟形勢的趨勢。我的看法跟很多人不太一樣,我認為現在的形勢完全是政策市,好完全是政策的原因,市場需求我認為還是非常的疲軟,兩句話,一是現在的好形勢是政策效益的集中體現,是政府大量的花錢,看起來指標很好看,GDP現在一季度是最低點,6點多,或者有人做過分析,從92年以來,十幾年來季度最后最低的一次。我們看到回升一是投資,投資加速增長,達到32.9%。一是國有控股增長40%幾,然后是我們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鐵路方面的設施,基礎產業投資的增長。所以我說這是一個局部性的,不是全面的。這是政府政策所導致的,包括房地產市場,價量齊升,有人判斷,中國房地產調整結束了,馬上要進入新的高增長期,我認為不太可能,太樂觀,不太真實,房地產調整遠沒有結束。還有工業的增長,連續三個月7%以上,這都是好的跡象,工業的去庫存化基本結束,但是未來得增長還是取決于最終我們的消費的變化。所以第一句話是完全是政策效益的集中釋放。第二,經濟增長還沒有出現大家認為的率先復蘇,但是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什么意思呢?我認為,市場復蘇需要比較長的過程,市場的調整沒有結束,我曾經前段時間說,09年別講底,一是增長周期來講,我們調整不過是在中間,一般來講這種調整,叫三個周年的疊加,三十年有一個大的調整,49、78年現在又進入第三個三十年,這樣三十年有一個大調整,調整有一個明顯的回落,持續的回落,時間還很長。還有十年周期,每十年有級調整,八九必調,兩三必上,一點點都沒有違背這樣的規律,有人說中國經濟下來了,是受金融危機的沖擊。我認為這個話講得太簡單地金融危機實際上加深了我們的調整,真正的調整因素是內因,我們看到的數據,看到房地產調整,看到國內投資的調整,有的所謂金融風暴的爆發,金融危機只是加深了,使調整更加深,主要調整的動力是國內因素,持續的繁榮以后,需要周期性的,十年周年、三十年周年,還有一個五年周期的調整,這個沒有結束,一般調整需要三年,今年是外部金融風暴的影響,所以將他的調整期就花半年時間,政府這個力度真的非常大,從來沒有這么大力度,但不足以抵消市場周期性調整。所以我對趨勢判斷,到明年上半年有一個小回落,這時候政府的效益開始逐漸的遞減,明年中后年中國經濟開始進入內生性的爬升,如果能達到8%就說明經濟已經漸漸回升,開始進入爬升的趨勢,到2011年,12年,我看中國經濟按照原來的規律,應該會上來。這是第一個,調整時間上還不夠。第二個市場,一個出口需求,現在出口形勢不好,未來恢復的力度也有限;還有一個最大的需求就是房地產,房地產需求,現在看起來非常好,但我不認為它就會一路都好,我恰恰對房地產判斷是一個反反復復,好幾月,然后又要調,然后又要好,本來它應該是持續持續很深的調整,因為我們泡沫比美國大多了,比歐洲大,但是我們調整有沒有?有,調幾月,政府又出設了。中國房地產特點,投資性需求比較大,不是自住性消費,這個特征必須是行業繼續他幅上漲或者是大幅下跌,所以我想,房地產調整可能會出現一個反復,而不是一輪反復,可能是好幾輪反復。中國經濟未來的復蘇,就看最終房地產能不能真正走向一個穩定的,而不是大起大落的狀態。從這兩個需求來講,今年調整不會結束。明年甚至到后年,特別是明年,房地產調整我估計可能會有三五年調整期。還有一個因素,需求因素非常重要,就是消費因素,消費現在非常的強硬,但是我們估測消費肯定會下降,因為一個是滯后,另外一個就業,我認為下半年消費會下降,明年要下降,消費如果下降,出口還好不了,只有一條那就是投資,所以投資是經濟增長在這個時期主要因素,但我認為持續性會受影響。
第二未來得發展取決于什么?我不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還是按照原來這個模式走下去,依然依賴于出口,過渡的依賴于出口,而且實際上依賴美國的過渡消費,不是的,假如沒有美國過渡消費,中國經濟調整在06、07年就調整了。美國人過度消費他持續不下去,雙斥資,一個是財政赤字,通過抵消斥資,通過泡沫,衍生工具,房地產泡沫,來抵消它,才造成了這么一個金融危機,所以下一步,美國經濟要進入兩個調整,這個調整不是一兩天的事我認為是五到十年時間,第一個調整是過渡消費模式的調整,不能在這么干!第二金融結構,整個金融體制包括里面許多管理都會發生深刻的變化。這兩個調整必然要降低他的經濟增長速度,美國經濟增長的速度的降低會影響到所有國家的經濟增長,所以我認為,出口下降不是短期的事情,浙江一定要考慮未來全球出口環境,除非你搶別人的,更重要是擠歐洲、日本,其他沒有辦法,因為肯定是這么一個環境。第二,我們就講,內需最終還是依靠房地產,我們的房地產應該說房價在世界上相對來講特別高,絕對價格也不低,所以我說,無論從他的規模,從消費的量,人均的住房消費量,占有量,可以說經濟是中等發展國家,但是房地產已經達到中高發達國家的水平,所以我覺得,未來的成長性會降低,不會像原來人均住宅投資21%連續十一年,房價五六年時候翻五倍、四倍。這個增長不足以支持我們包括高增長,如果出口、消費沒有氣色的話,中國經濟未來只能7、8的增長,但是我們想,我們企業家也好,老百姓、政府,不愿意看到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從前期10%、11%的增長降低到8、7%的增長。那就要想辦法,要認識到,下一輪增長不是重復,是新的增長,新的增長要有新的因素,新的因素是什么呢?我認為有兩條,第一是擴大消費需求,中國消費需求潛力太大了,這一輪市場的恢復,政策是一方面,如果中國大部分都能買得起車了,中國已經進入了大眾汽車消費時代。內需不是投資需求,是消費,投資需求沒有什么潛力,潛力不大,但現在救市,發揮了很大重要的作用,未來絕對不是這樣。有些投資越增加越壞事,為什么?投資過剩了。消費的潛力挖掘出來,這里面有很多潛力,一個是汽車消費,服務業消費,等等很多消費,潛在的需求很大。第二靠自主創新,產業結構調整,建立產業競爭力。我們講未來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力肯定要下降,第一是國際需求減少,第二受到印度、越南這些國家的競爭,所以我想,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必須要轉移,向中西部轉移。前段時間,我遇到日本的朋友,他主要是把加工環節轉移到中國,他現在就在考慮是轉移到中國還是轉移到印度,或者是越南。我們在內部來講,從東部轉到中部,從中部轉到西部,我想這不是最終的辦法。一個是靠自主創新能力,一個是靠擴大消費。
怎么樣擴大消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擴大消費是一篇大文章,這次出臺的政策,基本上不是以擴大消費為主,但是我覺得現在已經到了時候,就是中國經濟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了,在這個情況下,中國7、6以上,7、8的增長,就不用靠政策來加速到9什么的,沒必要,這樣的話上去也要下來。現在應該慢一點,甚至金融要有收縮。要擴大消費,擴大消費有兩條,第一條,公共投資,要從基礎設施轉變為非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社保,這應該是一個長期的轉變,減少老百姓的支出。老百姓不敢消費,是因為害怕,有后顧之憂。第二消費點在拿?消費主要是把汽車作為新的消費點,中國汽車化,中國汽車化未來在十年二十年可能是一個大的轉變,普及率現在只有8.8,去年的數據,以后可能是百分之百,就發展在未來十到二十年,它的成長性,十年要翻五倍到十倍,而且這種產品價值非常大,僅次于房地產。有一次我就說,中國就靠汽車化可以繼續保持中國經濟再增長十年,但汽車這篇文章怎么做,還有很多障礙,盡管基礎條件已經具備了,但還有很多約束的因素。當然與汽車相關就是服務業,汽車化過程就是服務業,不光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所以汽車化會帶動服務業的發展。更重要是汽車化會帶動制造業的升級,包括汽車新技術的研發,能源新技術,大部分都是圍繞這個。這是我講的第二點。第三就是城市化,加快城市化需要政府付成本,現在是講政府不愿意付成本,讓老百姓付成本。農民工有兩個億到城市,但變不了市民,為什么?住,住不了。相關的福利都解決不了,他不能變成市民,只能是半工半農,是非城非農的狀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一個巨大的需求,1.5到2個億,農民工,變成家庭城市化以后,至少是三億人口,這是巨大的需求核心。第四擴大消費的需求就是從產業轉移,加快產業區域轉移,把勞動密集型轉到中西部去。擴大中部地區的就業,更重要使中部地區加快發展以后會帶動區域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股市的發展,來促進產業的升級,哪怕是允許一定的泡沫,我們需要支持鼓勵的行業,總有一批企業好好的搞創新,這就是競爭力。第二是靠民營資本。現在投資貢獻力,國有控股占50.2%,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國有資本戰略行業,下一輪是靠民營資本,我希望這是暫時的緩兵之計,不是真正的戰略,民營資本在戰略性行業要有所增強,一定要圍繞這個來。
最后講兩點對企業的建議。第一,民營企業還是要保存實力,危機可能很快過去,我不認為中國的調整會很快過去,中國可能有好幾年非常難熬的日子,因為需求這個東西我們還不能成為持續上升的力量,這個時候我想最好的措施就是保現金,流動性強的信息。不要相信中國經濟馬上新一輪增長了,馬上投資,把錢變成資產了!所以第一條,有訂單才生產。第二,未來得增長跟前一輪增長不一樣,我們如何在戰略安排是研究它,我們在思想、規劃未來上一定要理性,考慮到一些新的東西,新的變化,所以要去謀劃,多去聽會,多去琢磨,甚至是多引進一些人才,所以我覺得為未來做很多的研究和規劃,而不是盲目的,哎呀中國經濟要復蘇了,盲目的投資。
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感謝王先生的精彩的發言。他提到未來得發展模式是新的一種模式,不是傳統的模式。然后就是消費和自主創新,最后還給企業提出了很好的建議,非常感謝王小廣先生的發言。
下面邀請北師大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追新主人高明華先生演講,大家歡迎!
北師大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追新主人高明華:各位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興組委會邀請我參加這個論壇,借這個機會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觀點。
我今天講的問題是國有企業,剛才國資委和發改委的領導都講了,他們講得有些觀點我贊同,有些我不贊同。我的題目是公共性,國有企業改革的理性回歸。雖然目前國有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想這是國有企業的責任。
我想從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基本觀點:我認為,目前的改革存在一些誤區,一些應該民營化的沒有民營化,比較典型的領域就是電信業,我考察美國電信改革,每年增加國民福利19億美元,但我們目前電信還是國家控制的,包括汽車行業,也基本上是國有控股的,而美國在89年進行了汽車業的民營化改革,每年給國民福利106億美元,所以在這些行業,我認為加快市場化改革的步伐,而不是由國家控制,這一點我想剛才王小廣先生也講到過。與此同時,一些不應該民營化的領域,卻在極力推進民營化改革。比如典型就是一些城市交通行業在搞民營化改革,這一點我極力不贊成,盲目的推出。即使有些國有企業沒有因為民營化改革,但是把追求利潤放在首位,這樣不但沒有增加國民的福利,反而使國民的福利下降了。這里舉了幾個例子包括中國幾個城市交通改革,這些例子表明,中國一些城市交通行業民營化改革是失敗的,矛盾就是交通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克扣司機和售票員的工資,還有民營化改革以后,司機與收入掛鉤,所以他們就不愿意搭載一些免費的一些人,比如老人或者是殘疾人。還有超速、超載等這種現象,也經常造成一些安全故事。這些交通公司進行民營化改革以后,不但沒有提高服務質量,反而服務質量嚴重下降,很多民營公司為了節約成本,雇傭一些人力資本較低的一些人員。所以我的基本判斷是,中國一些城市的公交民營化改革是失敗。我非常贊賞北京市的做法,北京市不但把原來已經民營化的一些公交公司收歸國有,而且票價大幅下降,現在一般是四毛錢,就可以乘車,地鐵也降了。我覺得這樣的改革就對了,是正確的,公交系統是公共性非常強的行業的必須是國有的。而我們這些城市在這方面進行民營化改革,我認為是不應該,而且也是錯誤。
英國有一個例子,英國94年公交進行民營化改革,原來120私營企業取代,從97年到2005年,接連發生了13起嚴重事故,其中造成重大事故就是七其,導致50多人死亡。分析表明,為什么有這么嚴重的事故,事故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司機超速,而是什么呢?而是本來應該有一家公司經營的鐵路公司被兩個民營企業所承包,導致信號系統和運輸系統不銜接。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負責這一段運營的鐵車公司,鐵車的安全系統做了分析以后,出現他寧可出事故也不愿意更新,因為他對事故賠償的費用比更新的費用低,所以他寧愿出事故以后賠償也不愿意進行系統更新。所以英國的鐵路最終也是被政府重新收回給告終。在公共領域搞民營化、搞市場化我認為是不正確的。民營化并不能在保證原有公平的條件上對企業進行約束,這樣肯定公共服務下降。在這方面過度追求民營化、市場化我認為是錯誤。
接下來談,公共性是國有企業本質屬性是什么。從政府層面來說,從企業層面來說,似乎只要把錢賺了就可以了,而不在乎錢用來干什么,這就是模糊性。西方發達國家國有企業歷史來看,我們做了一個調查,國有企業為了解決因為市場失靈寫出現了市場本身比較解決的諸多公共性問題而產生的,這是它的產生的原因,它產生就是因為市場不能解決的一些公共性的問題,他的產生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解決公平性問題。所以,公共性是國有企業改革本質屬性。當然,我們要考慮到,一個國家不同的發展階段,所處不同的時期,中國目前的切斷來看,也許還必須發揮一定直接經濟作用,或者有一部分企業要盈利。許多后發國家,他的發展,就起源于這兩大優勢,國有企業的優勢也起到一定帶動作用,但條件成熟以后,該退出的就要退出,這一條必須重視。中國從49年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來,受蘇聯模式的影響,各個行業都是國有企業,1978年進行改革,我們發信這樣的國有企業效率是很低的,進行改革,但改革里面也很多矛盾,因為我們從49年到78年,中國這么長時間,利益格局已經形成,要沖突也很難,為了不至于引發很大爭議,中國還處于市場經濟接連不斷,在一定程度還要發揮國有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或者是示范作用。但是不能因為國有企業必須要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而一味強調他的盈利性,如果這樣的話,很容易使國有企業改革走向追求利潤的目標,很多情況就有這樣的現象,我剛才談了一些公交改革,就是這樣一個情況。這樣的改革結果導致了很多事情。但是有一些行業仍然是企業的壟斷,我們仍然不得不接受一些高價格的,我們的電話費比西方國家還要高,為什么?就是壟斷的效果。本來應該是國民福利了,但是成沒有了。
民營企業作為一個理性的經濟人,他首先考慮不是老百姓的福利,而是我的收益多少,收益是主要的,這是理性的選擇,沒有錯。如果讓他參與公共領域中來,勢必導致公共服務的數量、質量大打折扣。所以我們需要反思,哪些領域應該進行民營化改革,哪些領域不應該進行民營化改革,要搞清楚。
第三個問題,國有企業目前的狀況。目前國有企業從兩的緯度來劃分,一個是產權緯度,一個是行業緯度。從行業角度,把目前國有企業的現狀,目前推動三個行業,一個是公益性行業、自然行業、競爭性行業,包括這幾類,但國有企業怎么樣改革呢?從行業角度來講,公益性行業、自然壟斷性行業、競爭性行業,對不同行業怎么樣改革呢?公益性行業目標是什么,我認為這個目標應該是社會公共目標,沒有經濟性目標,不是追求賺錢的,不是盈利為目的的,注意這一類目前是國有公司,我認為這個產權定位不適合,既然是公司就要遵循公司法規定,既然是公司就要賺錢,要賺錢就要損失公共福利,損失公眾利益,所以它適當采取特殊法人的形式去經營。這樣它依照專門的法律,受專門的法律調整,他的組織結構也必須以專門的法律來規定,在經營上可以獨立核算,但不負盈虧,完全由財政來支持,就是特殊法人。目前這還是在概念上,沒有這么去做,對特殊法人進行建立,建立特殊法人這種形式,這是一類。第二點,就是壟斷行業,包括自然壟斷行業,包括資源壟斷行業,自然壟斷行業我認為還是獨資的,他主要的目標還是公共目標。對部分自然性行業,對石油這些,是國有控股,必要的時候,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這兩塊主要作用還是公共作用,而不是經濟作用。第三類競爭類行業,第一類我認為是國家相對控股,部分可以民營化。最后那一類,我認為這一塊,國家參股都不用,完全可以民營化,因為一塊就是經濟目標,沒有任何公共目標。如果國家一定要給他公共目標的話,也是可以的,但是造成的虧損應該由政府來承擔。
最后一個問題,補貼拍賣和信息公開的問題。
為什么要進行國有企業的改革,公共領域為什么要強調公共性,公共性肯定意味著政府的補貼,因為這一塊是不賺錢,民營化是不能進入的,所以國家要進行補貼的,但補貼多少,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我提供兩個方法,一是對補貼進行拍賣,因為這一塊是要進行拍賣的,補貼多少呢?讓他們參與競爭,但是補貼拍賣也有問題,一旦他競拍成功,他會各種機會再找政府補貼,或者一旦競拍成功他可能就不會很好的工作。我覺得在競拍前可以對這些參與競拍的人簽定協議,對他們經營行為進行嚴格的規定。政府可以在事先規定對競拍成功的經營者這種機會主義行為實施嚴厲懲罰。還有信息透明和公共監督,公共品生產企業屬于公眾公司,這些企業必須對作為“投資人”的公眾保證信息透明,引入公眾監督有助于企業披露真實的成本,從而起到硬化補貼的目的,信息應該是具有法律強子性的。盡管很多企業上市公司都要求公開,他們不是上市公司,但是他們補貼是來自納稅人的錢,所以他們也類似納稅人的公司,那樣就必須信息公開給大眾。怎么樣才能保證信息公開,我覺得這個必須上升到法律的層面,通過立法來保證信息部分是真實的。
當然還有其他的很多手段,我這里就不多講了。
非常感謝!
主持人:謝謝高明華先生。他給我們講了一些失敗的案例,也講了國有企業目前的現狀以及如何改革提了一些建議。
下面有請中國銀行總行研究員、北京國際金融論壇學術委員王元龍演講!有請!
中國銀行總行研究員、北京國際金融論壇學術委員王元龍:各位下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到這里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全球危機下的企業對外投資與對策,我談的是一個小問題,但也是一個大問題,外國對這個問題,特別是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對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也非常的敏感。我把自己有關這方面的想法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我講四個方面:一是中國對外開放和走出去的戰略。這個戰略是中國的一個國策,十六大十七大都提到了,我認為這是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一個重大轉變,也標志著中國企業已經進入了一個發展新階段,就是跨國并購對外投資新階段,從這個表可以看到,全球2000年以來,全球跨國并購的情況,從這個數字來看,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多,從中國的情況來看,中國與主要發展中國家相比,顯然中國是一枝獨秀。從流量來看,也表明中國這幾年對外投資急劇增加。也就是說,假定沒有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已經開始走出去投資的步伐,而且在加速,而目前我們面臨的環境是爆發了金融危機,盡管爆發了金融危機,但中國仍然是一枝獨秀,這里數據,08年創記錄達到1643億美元的高度,這個勢頭與金融危機的發生是密切相關的。這里有一張表,這個表就是從地區來看,中國的海外投資規模,主要是亞洲,2007年是1179億美元,可以看到中國對外投資海外并購,盡管金融危機但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歷史經驗表明,任何一次大的危機,都隱藏著巨大的機會,所以我認為,有條件或者有實力的企業應該抓住這個大危機帶來的大機會,搶下一輪經濟的發展,或者是市場投資擴張的先機,我們要化危為機,抓住機遇,在現在國際金融逆境中獲得發展。
企業走出去現在有這個機遇,但是也必須強調,要審慎,要選擇適合的企業,適合的行業,通過實施低成本并購,引進管理設備、高層技術,吸引高層管理和科技人才。這里有一個最新的情況,就是24日中國迄今為止一單并購,就是中國中石油并購美國一家公司,成家額是720億美元,這就表明中國企業盡管在危機過程中也在不斷的大舉進軍。
第二個問題,面臨機遇的情況下,我們絕對要頭腦清醒,要十分重視在跨國并購海外投資過程中風險問題。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的不到解決,那么我們恐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根據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年內,國際上大型企業并購案例失敗占三分之二之上,那么,還有一個數據,重組十年以后,仍然健在的不到四分之一,這就表明對外投資,跨國并購風險是非常大的。
今年6月5日中鋁并購力拓也宣告失敗,中鋁為什么會失敗,有兩方面的原因,也和大部分并購相似,一方面是雙方中途變卦,另外一方面并購舉措失敗。也就是說要并購,首先需要財力,但并不是說你有了財力有錢就可以成功,更重要是管理能力和人才。
管理能力和人才至關重要,恰恰中國企業在這方面差距非常的明顯。比如說國內曾經做了一個成功案例聯想收購IBM電腦業務,實際上他的虧損已經超過原來的預想,就如美國一個分析師,他分析中國還有一個大的事件,就是騰沖收購悍馬,對這個問題現在也有不同的看法,美國分析師認為很難說這是一個深思熟慮的作用,騰沖公司要做好悍馬的業務也很難。但是我認為,騰沖重工收購行為無論是出于什么意圖,無論是廣告也好、炒作也好,等等,但是我覺得,這個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至少有一點,表明中國的民營企業已經大步的走向國際市場。無論他背景如何,但是已經走出去,從這一點來看,應當說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并購過程中,我認為需要有四大核心風險需要控制,事先風險,運作風險,整合風險,和法律風險,為什么叫核心風險,因為對這些風險的控制決定著并購的成敗。事先風險我戰略分析等等,運作風險包括市場風險、簽約風險、談判風險,并購風險,財務風險、技術風險等等,第三整合風險,戰略整合風險、人力資源整合風險、管理整合風險,經營整合風險,還有企業文化整合風險。最后一個法律風險,跨國并購牽涉的法律主要涉及三方面,一個是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中國自己的法律,第二是涉及到東道主的法律,第三是投資國與東道國參與簽署雙邊或者多邊投資協議或國際條約。所以說法律風險相當說也是不可忽視的。這就是我們企業走出去必須要關注的四大風險,任何一個風險如果出現問題,最終就導致失敗。
第三,美國金融危機與抄底問題。我簡單的聯系美國金融危機以后,炒得非常火熱的抄底問題。
昨天我看中央電視臺有一些嘉賓,都在談這個問題,我想對這個問題談幾個觀點。我覺得必須考慮三個問題:一是你的目標是否明確。這就牽涉到剛才如防范戰略風險,特別是其中的方向風險。還有心中有數,這里面就有決策風險,還有底在何處,這也牽涉到戰略風險和時機風險。
首先目標是否明確。一個企業一定要搞清楚你進行對外的投資和并購你要做什么,這個答案無外乎兩方面,一個是業務導向,另外個是戰略并購,業務導向是滿足客戶的需求,因為客戶是企業的上帝,你對外投資也好,跨國并購也好,從業務導向來看,必須要來自客戶的需求。從戰略整合來看,主要在于結合現有的業務,能不能創造新的增長點,這兩點必須要搞清楚,否則你出去恐怕就會碰得頭破血流。
第二是不是心中有數。就是說你是不是掌握信息、掌握真實的情況,這牽涉到決策風險,并購決策失誤就是導致并購失敗的風險,決策風險從中國企業跨國并購來看,有許多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個是企業沒有理性認識自己,第二是沒有擬定正確的并購方案,第三是沒有正確把握發展趨勢,這是中國企業在跨國并購中導致失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市主要存在兩種跡象,一種跡象是并購中過高的估計收購后的收益,第二種傾向,在并購中,不能科學的定位,比如說你選擇了一個已經衰退的產業,最終造成并購企業的失敗。這就是大部分中國企業出現決策風險重要方面,就就是不能正確把握未來發展趨勢。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中國企業在決策風險防范方面,是心中無數的。心中無數就表現在他沒有充分的調研和研判,這個能力嚴重不足,用一舉形象話講就是某人摸象,就像七個瞎子。為什么是七個瞎子呢,因為忽悠的人很多,中介公司也在忽悠你,美國遍地是黃金,但也要看你有沒有能力來拿黃金,你自己是瞎子,你找到這些團隊也是瞎子,這樣你只能是失敗。所以我們必須要心中有數。
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日本三井住友銀行的例子。我說你們有多少研究人員,他們說有五千人,人家的心中有數應該也是登峰造極了,但是提到中行四十億美元中,三井住友也有很大損失,想想三井住友都是這樣,我們怎么辦,所以一定不要頭腦發熱。我說你們有多少人做研究,他說我們分散在各個部門,我說你這個部門有多少人,他說我們有十幾個研究人員,他說我們分行業分產業,這個行業有二十個人,其中有五個人專門研究中國的這個行業,我一聽,身價的確是心中有數。當時中國一家大型銀行研究所有行業一共只有五個人,人家研究中國行業就有五個人,所以差距很大。所以說,必須要心中有數。
第三底在何處。既然是抄底,到底底在什么地方,我從來認為,說炒作是一個偽命題,我們都知道底在什么地方,如果知道的話就部分在這里說了,所以說永遠找不到一個底,再進一步說,抄底是一個財務的概念,不能把抄底的概念用到企業的個人投資跨國并購上,我國企業跨國并購是產業融合的概念,把中國要素融入到外國的企業中,獲得我們的收益,并不是說完全為了財務的目的。所以說,我們必須要避免抄底心態,跨國并購并不是要抄底華爾街,抄底心態的盲動給中國企業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這里有幾個案例,有幾個抄底嚴厲,中投也抄底,中國平安夜抄底,結果損失慘重。究竟怎么辦?我覺得,這就是我們要考慮戰略風險和時機風險,要把握時機,有一個案例,中遠集團的總裁總結了一個案例,他說中國家庭婦女都知道一個經驗,在市場上買魚,早市肯定貴,下午收市肯定便宜,大部分都是早上去買,二十塊錢一斤,只有少數人是下午收市的時候去買,十塊錢一斤,這就是企業應當采取的辦法,應該有準備,要有備而來。
風險控制幾個基本原則,投資國別的選擇,盡量選擇跟我們比較了解的國家和地區去投資;實際上剛才這個表上可以看出,中國對外投資還是在亞洲,看來亞洲我們比較熟悉。第二投資對象的選擇應當根據自己的實力,應該選擇中小機構,小魚吃大魚的傳奇很難發生,所以一定要選擇對象。第三如果在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上的選擇,我想寧可做戰略投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主動。還有四步原則,高風險的市場最好不要去,盡管高風險是高收益,但是我們應當穩健一些;第二步熟悉的市場部去,第三存在不確定性市場的不去,第四不能準確定位的市場不能去。
三點對策:一是優化政策環境。這個關于成思危主席他有一些觀點,我非常的贊同,他提出要制定促進企業走出去的國家性法律,第二建立境外投資促進中心。第二解決資金障礙,盡管說中國不缺差,但是對企業來說資金障礙還是很大的問題,所以說我們必須要實實在在的解決資金障礙的問題。第三點,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我認為,在未來跨國并購對外投資中,應當說民營企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從前面失敗來看,國有企業都被人家盯著,而民營企業剛好符合我們的政策,化整為零,不受別人的關注。所以跨國并購應當以民營企業為主。政府要加大對民營企業特別是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扶持,特別是做到戰略風險、方向風險、時機風險的防范,政府也要為企業保駕護航。
這就是我的看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主持人:謝謝王先生對中國企業走出去所做精彩演講。首先談了一些看法,比如說大危機帶來大機遇,同時也帶來走出去必須關注四的風險控制,還有抄底的問題,他也提出自己的看法,要重視研究,也提出控制風險的基本原則及政策建議。
下面進入提問的時間,首先我已經提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給張先生,一直以來,我們認為民營企業是最具活力經濟體,但是你演講中,包括我們看到,本次危機中,政府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絕大部分向央企業大國有企業傾斜,這次危機變成推動國有企業和央企大發展,你認為這種現狀能保持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你同意王小廣研究員下一輪發展的標志就是民營企業崛起的論斷嗎?
國務院國資委信息中心總經濟師張銘:謝謝。我從事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有十多年,說實在話,所有的理論問題,所有的現實問題,我都做過比較深入的研究,但是越研究,越糊涂,越研究越說不清楚,國營和民營在所有國家都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個。我研究之后,我想能不能出這個圈子,站在國家的這個角度來研究它,我發現出這個圈子之后有一些明白了,那就是,誰在什么時候能夠發揮更好的作用,國家就去支持誰。最近一段時間,我跟很多民營企業的老板和國有企業老板一起交流,有人就提出這個問題,說應該國退民進怎么近段時間都是過進民退,我說誰干的好誰進,誰干得不好誰退。過去三十年改革國有企業退了很多,我說過,現在國有企業跟現在的國有企業不是一個概念了,剛才幾個專家都提到國有企業,在中國現實的國有企業這么一種情況,從股權結構上來看,除了少數的是完全國有企業以外,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不能叫國有企業,只能是有國有企業資本,其中有50%是非國有資本。我覺得不能叫國有企業,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它還是叫國有企業。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國家什么時候覺得誰更重要,他有可能就更需要誰。就針對現在的政策,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我個人這么看,有國有資產的企業,國家可能更放心一些,這不是說民營企業不好,實事求是的講,民營企業是挺好,但是由于發展的階段,發展時間不夠,很多系統沒有建立起來,很多實力達不到,我相信發展十年二十年以后,你能承擔這個任務,但是你現在承擔不起來,但國有企業能承擔。這是第一點看法。
第二點,這一次政策更多都是很大的項目,我們國家很大的一些企業都是國有企業,都不是純意義上國有企業,純意義國有企業就是電力。我本人對什么類型的企業沒有任何偏見,我最終還是站國家的條度里看各種經濟成分的企業,哪種經濟成分的企業對國家發展有用,國家就應該支持哪一類企業的發展,我也是學經濟,我也知道國有企業從理論上來講,論證正論證去他的效益是低,或者比不上民營企業,但是就中國的現實來講,我們的民營企業還真的是沒有發展到能夠頂大梁的時間,我去一些地方調研,跟地方的長官接觸,地方的長官就說,我有很多事情不敢交給民營企業,包括銀行也算自負盈虧,為什么錢到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的錢就放不到中小企業,因為他心里也沒底呀,這也不能壞銀行,這也是雙方面的原因。但我有一點相信,隨著我國不斷的發展,現在民營企業很多都是股份制,按照我國對公有制企業的定義,股份制就是公有制,我覺得這些概念,弄清楚以后就不容易犯這個錯誤,概念弄不清楚就容易犯這個錯誤,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民營企業越來越發展壯大,我相信國家是不會有輕重之分的。比如說華為,國家相當多的東西都交給了華為,你能說我虧待民營企業嗎?!我就說這些。
主持人:再有一個問題問王先生,伴隨城市化進程,未來拉動經濟發展是房地產業還是汽車業、進銳,另外物業稅的開征,是否意味著房地產暴利時代的結束。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小廣:房地產業、汽車、金融。美國就是金融的優勢,這就是一個發展的階段。我剛才的發言就說,將來應該是汽車,無論從制造業,還是服務業的帶動,我認為它的作用是核心。為什么我對房地產業不是那么看好,特別是未來,下一個周期,我認為它的承擔性可能會降低。第一個問題我認為是汽車業。
第二個問題,房地產物業稅征收的話,對房地產市場會形成一定的沖擊,但是我覺得,房地產暴利的結束還不是不能說,應該是他發展的一個階段,現在存在價格過高,調整得不充分,發展的趨勢來講,它應該是最繁榮時期已經過去了,刺激繁榮時期不是利用房價上漲,而是適度的擴張,質量的提高,這也是一個方法。物業稅不能起實質性的作用,他可能是有刺激,但也有穩定,不要跨他的負面影響,從政府稅收的角度來看,物業稅的征收可能是大勢所趨。兩個問題,互為作用,但現在也說不清楚,哪一個作用更大一些。
主持人:最后還有一個問題,你說大力發展汽車需求與氣侯變暖這個如何平衡?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小廣:首先確定人跟汽車內在的需求,生活方式,人的生活質量確定他的消費,而不是決定他有多少投資,我覺得消費是內在的趨勢,這種內在的趨勢會受到約束,制約的約束、能源的約束,這里面就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我們要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我一直在說,產品有政策導向,你的汽車一定是緊湊型,相對節能型而不是能耗型。新型工業化,日本就是節能型的汽車,我想首先從技術上有一個導向。然后能源的多元化,都是會改善能源、生態、人的關系。第二,負面的東西某些方面來看不是負面的東西,我們講負面的東西要有所承受,任何一個東西都有負面的東西,不能因噎廢食。大家把環保問題,能耗問題都概括在汽車上,實際上不是,中國真正造成環境的問題,直接壓力的問題,其實房子也有很大原因,包括每一個平方米。
主持人:還有對保險業發展的問題,因為在座的沒有保險業發展的專家,另外這一家時間也超時了,所以我們這一節就到這里,休息十分鐘,接著下一節。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