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建信-觀察家第二季度論壇 > 正文
建信-觀察家第二季度論壇——追尋經濟新引擎,于6月27日在上海浦東新區世紀大道88號金茂大廈音樂廳舉行,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此次論壇。上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陳乃醒演講。
陳乃醒:女士們,先生們,很高興來到中國現代工業的搖籃和中國現代文明的發祥地—上海。和大家一起探討追尋經濟,本來我準備的題目是在冬泳中強筋健骨,我想這還是在不太合適宜,因為這都是對企業家講的如何渡過危機,那么今天我想丟開這個題目,提幾點意見,第一個就是歷史的教訓,歷史的教訓我講的是十年以前的東南亞經濟問題,那個教訓起碼有兩點是應當吸取的。第一就是當國內宏觀調控和國外的經濟危機重疊的時候,帶來了麻煩。我們知道,92年小平同志南方講話極大的鼓舞了人們,那一年我國的GDP連續三年超過13%以上,尤其帶來經濟的不平衡,這就引起了新一輪的調整。我國的改革開放僅宏觀調控隔幾年就一次,如果這樣的宏觀調控是針對國內的,比如說銀行貸款比較多,如果是僅僅是針對這些,那么經過兩三年就可解決了平穩了過渡了。實現軟著陸,可是和國外的金融危機結合起來問題就來了,我們95年的調控本來也想三年過渡的,結果遇到了東南亞經濟危機。
當時我記得整個國民經濟低迷了7、8年,到了2002、2003年才恢復。當時國有企業倒閉下崗人員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降低,整個經濟陷入低迷。怎么辦?這是第一個教訓。
第二個教訓就是如果不能把中小企業使它發展起來,那么這樣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問題我們是難以克服的,我記得我們中國社科院中國研究中心是90年代中期成立的,當時的成立是為了應對國外的交流,國外的學者到中國來都為中國的中小企業發展,當時沒人研究,社科院也無法交流,于是搞了一個研究中心。目的是對外交流的。可是成立不久就遇到了東南亞經濟危機,我們當然對外交流也要進行研究,特別是遇到金融危機了,我們更加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研究的結果我們得出了一條結論,就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對金融危機所造成的損失由于中小企業發展程度不同,帶來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比如當時的亞洲四小龍香港、臺灣、韓國、新加坡其中三家中小企業發展好,臺灣、香港、新加坡,因此影響不大。
可是韓國呢?韓國以當時大企業為中心的經濟發展,對中小企業不重視,所以它受損失最大,一夜之間韓元貶值,經濟倒退,整個韓國經濟一片簫條。其實韓國在95年就已經意識到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它的經濟度在五年計劃就提出來要發展中小企業,把發展中小企業作為促進韓國企業發展的牽引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可是這些措施還沒來得及實施東南亞危機就發生了,我們把這個教訓當時向國務院報告,我們也對當時怎樣促進我們的復蘇提出了我們的意見,引起了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也就是說從那以后才開始了中小企業在中國的熱潮。
過去是沒有這個概念的,而且我們提出來發展中小企業的一系列的措施,成立國家級的領導機構,要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要提高中小企業的素質,要提高對中小企業的支持等等一系列的措施,結果中小企業受到了重視,以及發揮了中小企業的作用,所以在未來的戰勝危機的過程中,中小企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后來,加入WTO也借著這個機會,中小企業在發動外貿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使得02年到08年的推動力外貿增長速度每年都是20%到30%,拉動了我們國民經濟上了一個臺階。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中小企業在增加就業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而這兩條教訓應該上非常深刻的。
第二個問題,我們現在的問題在哪兒呢?老實講,我們這次又是宏觀調控,而且是更嚴格的宏觀調控,也遇到了國外的經濟危機,而事實更厲害的影響更廣涉及的面更寬的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問題也更嚴重。問題是怎么產生的呢?當然是那邊美國的金融危機,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來說,主要的影響還是外貿出口這一塊,如果說我們的外貿出口07年是最大的,08年急劇下降,以及到今年的第一季度大概只有最高水平相比只有一半了,下降30幾、40幾了,大概只有一半。這個一半對經濟的影響是很大,特別是對增長速度的影響很大。
因此我們把戰略重點轉向國內擴大內需、同時為了擴大內需我們要增加投資。假定說過去我們是三架馬車出口內需和投資。那么現在出口不在,彌補出口的缺陷那只有擴大投資。拉動內需,如果我們的人們掙不到錢,人們沒有更多的錢花到生活消費上,這個消費是拉動不起來的。即使是現在能夠拉動,我認為還是不會增長的,那么擴大多少呢?假定說,我們要把外貿出口的那一部分,把它通過拉開內需來增加起來,我估計沒有超過過去最高年份的50%的投資這都是辦不到的。沒有這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因此我認為,對形勢的估計,最壞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了。但是真正復蘇也不是短期的問題。所以我就講第三個為什么會這樣?分析一下。我認為假定是內需,我們把它只確定為擴大人們的生活消費,我把它叫做狹義的內需,這種狹義的內需,擴大是建立在人們收入增長的基礎上,你沒有收入增長,用什么去購買物品呢?內需怎么拉動呢?但是我們的經濟是萎縮的,就業是減少的。特別是大批農民工回鄉,整個收入是萎縮的,在這種情況下怎么拉動內需呢?
所以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如果是這樣的話,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改變一個觀念,那就是我剛才講的,把內需局限在擴大生活的這個方面,一定要改變這個觀點。實行大內需、和大消費,如果說我們把人民生活的內需人民生活的消費叫做內需,把它定為廣義和狹義的消費,我認為要解決問題,拉動投資必須實行大消費、大內需,我管它叫廣義的內需廣義的消費,廣義的消費應該包括些什么呢?
除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外,很大方面應該是社會的消費。應該是生產的消費等等,所有的這些消費都應該集中起來。別的不要說,我們的基礎建設雖然多年來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生活需要比較起來還有很大發展的余地,也就是還有很大的投資空間。我們的國防建設雖然是改革三十年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和我們的經濟水平還是不相稱的,到今天我們連一艘航母都沒有,我認為這是一個損失。我們為什么不能夠建設與我們國力相稱的這種軍事工業呢?
這方面的投資更大。不要害怕外國搞中國威脅,什么軍需擴大,不是這兩個問題,其實我們不做這方面的開支更小一點,外國人就不講了嗎?還是要說你的,你的意識形態和他們不一樣,我們的發展模式和他們不一樣,特別是將來和美國競爭的可能除中國以外可能就沒有二家了,不對準你對準誰呢?所以因此我對我們國民崛起有兩點認識,第一點認識中國的崛起不可能是輕松的。一定要通過自身的流血流汗來創造自己的努力來崛起,你沒有別的話來說,不要什么外國資源,這都是不可能的。
第二個,不可能叫你平平安安的搞崛起。如果說過去這幾年來發展的比較快,那是外國的一時的松懈的一時疏忽,一下子醒過來了,覺得不不能讓它這樣搞,大家看一看中國在世界上的所有動作,包括外交,哪個地方發展哪個地方就有美國的影子。我們搞澳大利亞鐵礦,為什么搞不成呢?美國說這個地方有我們的軍事設施,所以不能搞。東南亞我們提出來共同開發,可是美國唆使東南亞國家搞什么領土爭執領海爭執,我們跟俄羅斯的關系比較好,它的一些學者就跑到俄羅斯講我們中國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印度,使印度興奮起來了,一直在我們的邊界中印邊界把中國威脅作為假設品,特別是我覺得及時美國目前有些善意的表現,也很大程度上包含著不和諧。不排除奧巴馬把世界上其他的問題解決以后回過頭來對付中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的討論是很艱難的。
包括對外貿易發展,都是很艱難的。所以拉動內需,擴大內需,大內需、大消費應該是我們振奮中國經濟,復蘇中國經濟的一個最大的經濟戰略、思維轉向。應當說我們有13億人口,我們有廣袤的土壤,我們又有30年積累的經驗和人民,同時我們目前也不缺乏資金,所以我的觀點就是要使錢賺起來,要使經濟活起來,要使人動起來,就要給企業家們創造條件,沒有這些是不行的。我們的6萬億有2萬億外匯儲備怎么花,我認為不能只在保值增值上面來取舍,而應該在兩個方面來動。就是在國外購買戰略主動權,花錢購買戰略主動權。
第二推動國內的市場復蘇,同時我們還有大量的銀行存款,所以錢有的是,現在就是要用大內需、大消費的這個觀點全面的啟動我們的國民經濟建設,來使我們的經濟復蘇提到復蘇,到底什么是復蘇呢?8%的是不是復蘇?10%是不是復蘇呢?我認為這里面存在一個低水平的復蘇,一個高水平的復蘇,8%是低水平的復蘇,如果我們達到8%和國際上相比較也是不得了的事情,但是只要看看我們的現實,就知道8%是低水平的復蘇,為什么?因為我們國家是一個粗放型的管理,沒有一個發展速度,假如1—5的增長率那么全國都是虧損的,你就沒有利潤。其實5%的增長率也是低的,6到8的增速也只是持平,所以只有9%以上的速度那才有高效益,所以沒有高速度中國就沒有高效益,沒有9%以上的發展速度都沒有客觀的利潤。所以我們要追求的那就是高復蘇,高水平的復蘇,爭取超過8%以上的復蘇,那才行。而且一旦是這種發展水平,保證今后世界上落后國家多有這個高增長的階段,日本60年代到70年代15%的高速度的增長,韓國60年代到80年代也是高增長,就是這樣的高增長改變了他們的國家,中國要徹底改變落后的面貌持續高增長,那是做不到的。更多的涉及一些關鍵問題,就是怎樣對待我們世界工廠問題,我們怎樣對待要不要發展勞動力,等等這些都涉及到戰略問題,當然今天時間有限,就不多說了,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