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由新浪財經和《新滬商》主辦的“新浪金麒麟主題沙龍-激活后世博商機”在上海召開。圖為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徐煒。
徐煒:今天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能夠參加新滬商和新浪財經共同舉辦的關于世博會的討論。其實關于世博會的研究我們是從08年的時候,當時在資本市場上而言是最早的研究。我們之所以做這個研究也是看中了世博會對整個上海經濟而言產生的非常明顯的作用。剛剛張教授和孫教授都從他們各個領域談了世博會的長期效應。我想從資本市場證券研究人員的視角來向大家簡單地分享我們對世博會的意義來做交流。其實我們最終的目的發覺在資本市場上世博會相關的投資價值。我講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另外一個視角來簡單地讓大家對于整個世博會的經濟意義有更加貼切的了解。第二,對于世博會的召開對整個上海經濟以及產業轉型的幫助。第三,為什么我們要長期地關注,這背后的原因是上海有非常美好的長期發展的契機。第四,整個市場上目前如何看待整個世博主題的,希望能對大家有一個幫助。
首先什么是世博會,剛剛兩位教授講的比較清楚。世博會被譽為是經濟領域的奧林匹克,在世博會上誕生了非常多的對人類社會有深遠影響的科技類產品。08年我們剛剛舉辦奧運會,大家對于整個奧運會的基本情況應該還是比較了解的。通過世博會和奧運會的簡單比較及可以有助于我們更清楚地認識世博會的經濟利益在哪里。世博會的奧運會經濟階段都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設施投入階段,第二部分是在整個會展召開期間會吸引到大量游客,或者是一些參會人員,從而產生直接的經濟效應。之后,無論是后奧運,或者后世博也好都是一個后續的效應。基本上在經濟意義上屬于同一類型。
那么在投資的規模上,我們也做了數據的羅列。我們發現整個上海世博會的投資規模與這個奧運會規模基本相當,在規模上甚至還要略超出于整個北京奧運會的規模。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存在著非常明顯不同的地方,一個不同地方是奧運會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電視轉播費,也就是說奧運會通過電視媒體實現更廣大受眾的模式。世博會不一樣,世博會是吸引參觀者直接到場收看,到場參觀,是一種直接收取門票的形式來進行獲利的方式,這兩種方式對于整個經濟的拉動其實是不一樣的。因為你在家里看電視,可能是一次性的支出,但如果你來世博會買門票收入的話,會牽涉到很多包括旅游、餐飲、交通運輸等各個方面的收入。其次由于整個世博會所舉辦的時間非常長,奧運會舉辦時間只有17天,所容納的人數賣的票數只有7百萬左右,世博會目前我們預期是7千萬的人次,是奧運會的10倍,時間持續6個月,從這規模上來看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整個世博會經濟利益要比奧運會大許多。我個人有一個想法,世博會7千萬人數有可能存在低估原因,一個目前中國居民消費情況來看,對于整個旅游消費的意愿其實非常強,雖然我們說從08年開始中國經歷了經濟危機沖擊,但是從調查情況來看整個中國居民消費的影響是很小的。上海剛剛舉辦了上海車展,我們把上海車展的人均密度和整個世博會目前預計的人均做了比較,如果上海車展套用到世博會的話世博會肯定是要超過上億的,簡單的比較可能會存在問題,但是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來,目前中國旅游的熱望對未來人數的超預期會有比較明顯的幫助。
其次我們所關注的是世博會對于整個經濟和產業的具體影響。我們借鑒了海外的經驗,每一個在歷史上世博會最成功的是1970年的日本大阪世博會,日本從世博會中獲益很多,所以他非常熱衷舉辦世博會,歷史上也舉辦過多次。當年的日本和目前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都是舉辦奧運會,之后舉辦世博會,同樣處于經濟轉型階段,我們知道70年代日本也經歷過了從工業化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對于整個世博會日本來看是非常關注的。大阪世博會的舉辦對日本經濟也是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影響,整個世博會舉辦的時候對于整個前期的經濟出現了上升階段,拉出整個日本經濟走出了奧運低估的水平。我們不能把上海世博會,就認為上海世博會能夠把中國經濟拉出低估,因為我們兩個國家在區域上經濟的體量不一樣,但是如果把視角縮小到上海區域,或者上海周邊而言,我們認為世博會的召開對這個區域的拉動是非常明顯的。再一個世博會從日本經驗來看,最直接拉動的是對于旅游行業的拉動。也就是說整個經濟圈的形成,大阪逐步發展成為了日本的第二大經濟圈,這非常明顯,對于區域經濟的幫助。
總結而言通過這樣世博會的數據來看,和孫教授的結論基本一致,世博會的投入最多是在基礎設施行業,中期的產出最多的是在與旅游相關的行業,從歷史的經驗數據得出來的結論,從邏輯上來看也是基本上相符合的。其實站在我們目前這個時點,對于基礎設施的關注度應該是降低的,因為大部分的基礎設施在今年年底基本上也要完工了,很多的項目已經開工了,這是已經發生的事實。我們更關注的是在當期對于整個旅游相關的產業,包括商貿餐飲這些行業的拉動,如果到時候到訪人數超過7千萬的話,那么很有可能會對這樣的行業產生額外的拉動,這是我們目前最為關注的一個方面。
第三個,從中長期來看為什么關注上海區域的主體,如果看今年上半年上海經濟來看的話其實表現非常差,在整個中國區域當中經濟是最慢的,很明顯目前缺乏驅動力。首先看工業生產已經是負值,包括整個固定資產投資也是負值。整個上海經濟從2000年以后已經進入到瓶頸期,2000年之后主要是通過發展房地產業獲得了短期的增長,但是從長期來看房地產業的發展,對于整個城市而言很難起到長期的驅動力。對于上海經濟最大的問題,要找到長期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上海市政府無論從規劃而言,從方向而言提的提法是發展服務業,但是發展服務業不是一句口號,我們現在關注到上海服務業有可能成功的,一個是世博會的召開,長期的效應使得上海經濟的發展服務業會面臨一個契機。如果我們看再遠一點,有可能迪士尼未來也會落足到上海,迪士尼對整個產業的拉動也是非常明顯的,在這個基礎上世博加迪士尼,就會使得上海成為未來發展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區域經濟當中旅游的一種新地標,你想到旅游就會想到上海,這對上海第三產業服務的發展得到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可以把上海和香港做對比,上海目前第三產業的比重是60%,比去年有了明顯的上升,但這個上升主要是因為工業下降非常快速導致的。香港目前第三產業的比重大概是90%左右。一方面上海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其實非常大,另外一方面上海發展服務業的緊迫性也非常強,所以我們把世界性的機會看作是非常明確的契機。
再一個,如果我們把眼光看的更長遠一點,剛剛孫教授也講了,上海有可能通過世博會和迪士尼會發展成為世界六大城市群的規劃。六大城市群的規劃其實是70年代美國的專家提出來了他主要看上海所處地理方面的優勢,但是因為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在一開始必然要求學工業化的模式,我們明顯可以看到上海工業化到目前程度以后,中國的工業化肯定是向二三線城市向東西部推進,上海未來發展方向應該是成為整個中國經濟完成產業轉型突破的最主要承接者。我們沒有理由對上海未來整個長三角區域的整合做太悲觀的看法。
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可以簡單總結一下,對于上海區域主體關注的投資價值,最重要的很清晰的是三個方面,一個是產業升級,最主要的是在上海服務業的發展。第二,地理優勢。對于整個區域投資而言,其實地理優勢是一種天然的優勢,上海為什么會獲得這么多的政策支持和產業升級的機會,都是因為所處區域。如果我們把上海地理優勢更加細分看的話,浦東無論從政策和未來產業發展上來看都是最有戲的。第三是區域政策,中國發展整個區域經濟最明顯的就是政策,無論是中央政策還是地方政策,因為政策肯定是一個地方發展的離不開的支持。未來整個浦東會有一個三縱一橫的格局,迪士尼會在浦東機場,世博會在黃埔區,包括兩個中心的建設也在浦東,所以我們覺得整個浦東無論是未來產業發展都是最收益的。再一個是政策,從政策上來看中央今年剛剛出了兩個中心的政策扶持,從中長期來看也是非常明確的東西。從上海市政府來看有一點,也就是說上海國資委的整合,上海整個基金轉型的階段上海是一個大的國資背景的政府,他旗下的國有資產必然會出現一個比較大的整合。如果關注資本市場的,我們把資本市場上海的上市公司按照產業和地理做了分類,從地理和產業相關度上都是最收益的上海公司,歡迎大家參考。我今天基本上講這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