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由新浪財經和《新滬商》主辦的“新浪金麒麟主題沙龍-激活后世博商機”在上海召開。圖為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
張暉明:大家下午好。很高興有這個機會,給我出了個題目企業怎么抓后世博機會。世博會是經濟的奧林匹克盛會,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且作為工業社會的事件性的系列活動,在世博系列到現在為止多次的世博會當中推出了很多工業文明的產品。我想簡單說一下世博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作為世界活動對所有參與國家和其他機構來說有高人出了這么個題目,然后給到不同的國家和愿意參與的主體來競技,到這個平臺展示自己。所以作為事件性的活動推動了人們對推動技術進步的一種促進的作用。作為會展作為參展對,互聯網經濟以后,認為世博會直接到平臺上的交流重要性好象有所削弱,但是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溝通,最重要的還是獲取最重要的經濟資源,和取得情感激發的非常重要的交往方式。世博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呢?特別從我們這次上海作為承擔中國2010年世博會的使命任務,對承辦世博會的國家,或者是城市而言,承擔世博會可以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帶動整個城市里面的,包括這個國度中的居民的禮儀風范的提升,我想這是很重要的一個事件性活動給予當事國,或者是當事城市的作用。作為最大型的會展,會展旅游經濟可以推動會展旅游的發展,今天有很多文獻就這個問題有比較詳細的敘述,在這方面應該多做一些挖掘性的工作。再接著看世博對企業發展會帶來什么機會。
剛剛提到這是一種面對面交流,或者是把自己得意的成果拿出去展示,因此對企業而言是一次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在這個平臺上230、240個參展的國家或者是團體,都把自己認為最最新的東西展示在個地方,而且是實物的,所以可以給我們從中讀取很多背后的信息,同時又可以跟當事國參展的工作人員有直接的研討交流,所以可以刺激我們的企業,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總體來說30年開放有很多很好的技術的學習和自我創新的成就,但是總體來說我們科技技術水平還是相對于若干的,因此我們從這個平臺可以學到很多,從而發現自己的差距。我覺得我們今天有很多企業在學習先進當中,對焦的工作做的不是那么準確,所以這次有那么長的時間讓你去反復地琢磨,我們可以做到有精準的對表,從而使自己的步子走的更踏實一點,這毫無疑問是激發我們自身走向自主創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或者說是一個拐點,或者說是一個出發點。特別是我們的企業要很好地利用這次機會參與這次機會來展示自己敢于去交流。過去中國的很多企業跑到國際舞臺上交流先進技術的時候,有人形象地比喻叫3個S,就是說見了面是手握手,然后彼此之間表示一下神情,然后等到坐下來交流的時候就不說話了,這可能是我們要徹底改變3S的交往方式,要敢于去跟人家交流。所以我們要組織精干的團隊參與建設世博這個平臺,除了世博展示所需要的空間載體的平臺以外,我們要軟體的,我們自己準備拿到會上去交流的成果要加快建設,夯實我們發展的進步,從而提升我們管理創新能力,這是我們企業應該做到的。
企業如何主動自覺開發世博商機呢?我大概做了歸類,企業善于發現資源一個是科技信息資源,第二類是文化傳播媒介資源,不同的國家拿到他的產品來的時候有不同的表現方法,所以這種不同的傳播媒介資源。同時也有管理組織資源,就是說不同的團隊,可能以不同的推展方式表現自己。我想我們的企業要善于歸類這種資源。另外就是客流消費資源,我們今天都很關注說7千萬的參觀人群,他們來以后的住、吃、行,包括他們的用等等,所以這里包含了客流消費資源。毫無疑問在這種資源得以整合梳理的基礎上我們應該看到是我們企業發展的商機,是什么商機呢?表現為是產品的創新機會,是營銷推介的機會。因為我們自己也要去參展,我們自己也要善于宣傳自己。同時又是公關宣傳機會,我們在這么大的活動當中怎么來設計自己的形象,同時又考驗那么多賓客來了以后我們的服務做的好不好,因此是服務升級的機會。我想企業應該主動地自覺地抓取這種機會,給我的主題是講后世博的效應。要怎么做到深度開發,深度開發形成后世博的效應大家都知道從世博600天啟動起,我們已經在世博會議所需要的設施條件和軟件條件、環境條件,包括管理體制條件,包括管理隊伍條件,以及志愿者組織等等方面,我們政府組織方方面面有序地正在抓緊最后600天的沖刺。我想其實前期效應已經顯現,而且恰恰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背景下面,全球范圍內都在說要抓世博機遇,從而拉動整個經濟更快地走出危機的陰影。這種慣性已經形成,毫無疑問接下來就是我們將會迎來7千賓客,明年5、6月份以后7千萬賓客的直接接待和參與方式的溝通、交流、學習、討論等等問題。
但是從現在開始就要謀劃,所以我覺得今天的主題非常好,這個主題從現在開市就謀劃世博后的如何使得世博產生的效應能夠有長久的機制,有長久的發揮。我想從五個方面我們企業要很好地思考,比如說從物理形態上看,世博因為相當部分的建筑將會拆除,從而這個土地有二次開發的任務,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后續效應。至于保留性建筑毫無疑問我們已經花了很大的氣力,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這個保留性建筑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后續在文化,在城市形象,在城市整個將來的旅游推廣等等方面,就像埃菲爾鐵塔今天留給我們到巴黎觀光,在這個意義上說對這種文化符號所帶來的物理形態的建筑物,我們怎么做進一步的在文化延續基礎上的深度開發,這恐怕是我們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這是從世博會永久性保留建筑功能延伸開發的課題。第二個方面就是世博作為一種會展文化,世博文化本身首先是主題,就是說“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背后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可以開發的題材。世博所留下來的溝通文化,世博所留下的開放的胸懷,大家都把自己最得意的東西拿出來交流。第三個是世博科技最新成果的交流平臺,所留下的科技信息后期可持續的必須要持續加以關注的就是開發運用的問題。我們都知道30年主要是通過引進國外技術,使得我們的技術通過學習效應而快速追趕世界先進水平。毫無疑問這次學習的機會更不能失去,因為這次學習對象的多元性,可以說對象的全球性的最好的東西,所以我想我們企業在這過程當中善于做信息情報的收集、積累、開發、梳理、歸類,乃至于后續要可持續的跟蹤的工作,包括這種跟蹤基礎上的自身所具備能力整合的自身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的工作。第四個方面,就是世博運行管理體制本身,為了世博我們自身在對世博的建設管理體制上設計了很多帶有一種由于時點,比如要求我們做完多少事情,因此這里有包括甚至比如說海關的,比如說金融的,比如說人才的,比如說專利管理等等方面,因此在管理體制上已經給我們開拓,通過這件事情突破了某些瓶頸,包括鍛煉了我們的人才,所以在后續的我們在這種體制進一步固化,從而帶動上海自身作為服務經濟提高當中的非常重要的在體制上支撐條件的問題。
最后就是世博,因為有7千萬人,其中有估計5%到10%左右是外賓,一方面是國內的賓客之間的交流,從而形成新的可能接觸過的客戶的問題。其中5%到10%的外賓,也就是說350萬到700萬外賓半年當中進入以后,實際上你就得到了這些客戶的信息,因此有一個今天可能這個人就是你的客戶,把潛在的客戶留住,把潛在的客戶成為你未來發展的非常重要的伙伴。我想這五個方面是我對后世博效應的一種思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