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三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 > 正文
2009年6月11日,由第三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主辦的“金融危機下中國經濟走勢與金融形勢分析報告會”在天津市大禮堂舉行。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此次論壇。以下為新華社經濟分析師周文龍的演講實錄。
周文龍:感謝組委會感謝大家!剛才陸曉明做了精彩的報告,主要從經濟方面分析了經濟的當前形勢。
那么我主要是講講在這次金融危機下,整個企業融資環境的情況。這次我最主要是結合頭段時間在長三角的一些實地調研。11月份和今年的前一段時間。我都去長三角做了兩次的市場調研,特別是在上次備了大概半個月,經過這次調研感受是非常深的。所以我這次的演講,一個是以實證為主,二、操作為主;那么在當前的這種情況下,企業應該怎么做。
我這段時間也看了一下有關融資方面的報道,包括央行、企業融資等各方面的融資方面,但是中小企業融資缺少一些非常系統的數據,這個方面我會舉例給大家講一下實例。在當前階段,可執行的很少,那么我們從這次實際調研情況來看,實際上有好多企業,我重點講講這些內容。
一、 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不盡相同,主要結合長三角,江浙滬三個地方的情況。金融企業影響企業的總體特征有三個方面,它的實質性也比較明顯。從金融危機影響產品形態來看,總的一個表現有三個方面一個是出口產品大于內銷產品、高科技產品大于一般產品。從出口產品來看,這個結論基本上已經都認同了,那么對這一塊展開來講。
從數量、市場容量變小的因素,另外一個出口下滑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因為價格問題,特別是蘇州,從去年開始明顯的下滑,最高將近40%,從1到4月份情況來看下降25點多,但是數量上沒有明顯的減少。它下降的最多的是IT產品,因為這也是蘇州的特色。IT價格下滑超過50%,所以說他帶動整個出口金額的下滑非常明顯,但是從訂單的變化情況看,訂單反映的是一個出口數量。他是一個前瞻性的指標。現在訂單指標是短單多了,但是訂單的總量并沒有變;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他的出口數量影響不大,但是金額影響非常大。國內做外向型企業,成功率非常低。從長三角的情況也正是了這一點,這里面最主要指這幾個原因:一、傳統做外貿的生意企業,一般沒有內銷渠道,而這個渠道的建立,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和很慢的經歷;二、長期做外貿地企業不是很適應國內的需求;我們好多的外貿出口企業雖然說利很薄,我們知道出口的價格都是地獄內銷產品的價格的,但是能夠及時收回錢來。能夠保證資金周轉,但是賣給國內企業,只能到一年之后才能達到款。所以它外銷型企業對這方面很不適應,所以他寧可等市場復蘇,也不愿意面向國內市場。所以這條路子并不是特別清楚,這里面還有一種需求,有一部分出口轉內銷的企業成功了,因為大的團隊并沒有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對國內的整個企業來講,沒有太大的意義。奢侈品消費這一塊兒可能受影響的可能是高端辦公用品等等,這一塊兒不講了。這里面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就是到蘇州。IT受金融危機非常大的行業,電腦現在銷售額急劇下滑,但是昆山生產手提電腦,訂單卻在急劇上漲。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從基本生活類必需品來看,目前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從統計上來看,投資和消費都是在擴張,我們現在的消費變化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我覺得是一個很樂觀的數據。但是,從實際來看它并沒有實際的復蘇。
現在投資的確是非常重要的,5月份的投資大概是40%左右,剛才陸曉明也講到了,犧牲信貸和資金的話,今年的一季度是3.2:1,但是綜合起來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提高。
另外一個就是高科技產品,剛才講到。IT產業是受影響最嚴重的一個產業,目前從紡織行業現在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階段性復蘇。我為什么叫階段性復蘇呢?因為從國內外總體經濟形勢來看,還不能把它銷售回升,看成是復蘇。
金融危機影響的這些實質方面,我想主要從區域和行業來介紹。區域來講,我們知道對于金融危機反應最早的是金三角,實際從去年六月份開始有明顯的體現了。但是長三角是什么時候呢?我去年11月份上旬到長三角調研的時候,那個時候長三角普遍沒有感受到金融危機。甚至有些領導告訴我度過了金融危機。但是,這個情況到12月底的時候他的經濟指標出現了急劇下滑,有了明顯的變化。到環渤海,在天津可能變化不太明顯。
這種影響是隨著東中西部漸漸減弱的,目前好多內地的(就是說地區)它的外銷路比較多的地區,感受不是非常明顯。但是內地的經濟都是靠投資拉動,雖然是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是還是大大小于其它地區的。
在去年11月份的時候,我講珠三角還沒有感受到金融危機的時候。
那個時候有些集裝箱企業就有了明顯的反應,說他的業務量只有平時的5%左右。如果去年是100萬的話,那么今年只有50萬,而它的包裝可以反映制造業生產的前瞻性指標,所以從包裝業來看,金融危機影響長三角只是一個是時間的問題。還有一個集團的制造企業,當時他的集裝箱量,也是在一個月之內訂單急劇減少了70 %,剩下的30%里面其中是為美國的軍方生產的,這個訂單比較穩定。如果除了這個因素之外,他也只能剩下10%左右。
目前多數的制造業和服務業是同步反映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的,這個大家都有很深的感受。還有一點就是裝備制造業,生產周期長的都會表現為長期的滯后性。
因為現在他們所生產的訂單可能是一年兩年之前的,從去年減少的這種訂單,或者今后(比如說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才能夠體現出來)包括這次調研的時候,有一家生產電梯的企業,它到年底的訂單都是滿的。它主要供給于什么呢?新建的房地產和房地產商。
雖然房地產市場從去年開始下滑,但是到目前還沒有明顯的下滑。它將會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的時候體現出來(供給下降)
第二、金融危機應相對企業影響的差異比較
我們發現江蘇、上海企業各不相同,所以金融企業對他們的影響也就不相同。比如說浙江的企業,他是大量的民營企業,而且市場細分程度非常高。規模又很少,在它應對危機的時候,他就是主動把自己停產歇業,所以我們看今年一季度的地區生產情況浙江、上海都有所增長。
因為江蘇一般是外國企業比較多,生產水平的層次總體來說要比浙江要高一點,而且它現在是一個資本流露地。但是,從浙江和上海的情況來看,它的經濟發展(不能說經濟發展水平低)因為企業是以產業為主。
浙江的產業結構更接近于珠三角的產業結構,而且像浙江和上海的日本來看,對外的投資比較多。所以他引進資金的這種欲望不強烈,大量資金是投向外地的,特別是在上海,在這方面非常明顯。那么這部分投資實際上沒有形成本地的GDP。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很明顯的詫異。
比如像江蘇,可能有IT產業為主。但是相應它可能紡織或者新材料都包括。它強調的并不是我這個園區一定要吸收某個產業的,他可能強調的是高科技產品。但是他現在也在做一些功能的區分,而浙江的產業,是自發形成的一種調脹的經濟帶。他都是為了某一個環節配套,他的條狀的產業集群非常明顯,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某一個產業受影響比較重的話,可能一個地區的中小企業都關閉了。但是對江蘇的情況就不太一樣了,可能一半的企業不好,可是另外一部分企業確實非常好的。
還有企業資本性質差異,雖然政府取消了,但是地方還是采用這種方式。
民營企業在浙江明顯感覺到,它跟政府的關聯度很低。所以他基本上都是靠自己在市場打拼,所以浙江的企業(采訪企業家的時候)我們不怕市場競爭,我們就是在市場上摸爬滾打起來的。但是在江蘇呢?它的外資企業比較多,它和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的聯系。浙江都是大部分中小企業,那么我們知道我們對中小企業資源配置上世紀處于一種劣勢,但是對于大型企業在資源配置當中占據了非常明顯的政策性的優勢。還有產品層次的差異,就是浙江的好多產品可能比較容易替代的。如果說我作為供應商的話,我可以在市場中自由選擇,因為規模比較小,但是對于江蘇來講,他的大企業比較多。產業鏈都是在跨國公司的層面上,所以他的產品替代性比較差。這就反映一個什么問題呢?中小企業上有還是中小企業,如果上家關門了,我也可以關門。
我們知道在渠道建設方面,維護老客戶的成本。大大僅僅是開拓新客戶的五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江蘇的企業必須要硬撐,雖然它在虧損。
另外一個就是企業文化差異對企業影響的詫異。就是企業組織化程度比較高,江蘇是一個保姆型的政府。只要是企業不愿意做,或者不想做的事情,政府都愿意做。最近江蘇把各個地方的政策全部印成小冊子,發給企業。讓他們自己去找,只要找到了就讓他享受。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非常有積極性了。
企業領導的素質不一樣,這個就不展開講了。
第二部分 金融危機下企業的融資需求不盡相同
目前企業生產經營性或者擴張的意愿普遍較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是生產上的不缺錢,并不是真的不缺錢。只有一種可能生產、銷售、經營,但是這方面在總的需求沒有復蘇或者擴張的情況下,他幾乎沒有這種需求。所以浙江的企業就是在等,等市場復蘇。第二、市場預期不樂觀,如果說總需求現在沒有擴張,但是預計半年之后市場會好的話。我會有這種意愿。
但是到江蘇明顯感覺,企業信心都非常足。當然這里面跟政府的宣傳主導和輿論導向也有關系。他們講我們相信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能夠度過這場危機,但事實上怎么樣,我認為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這次反應最大的就是金融政策,金融政策就是說去年之前企業生產好的時候,我有投資意愿,我是大量投資,可是金融政策一旦收緊,那就把我害了。因為我的投資周期大概都是兩到三年,而你銀行的這種政策調整大概都是三到六個月。最長可能不會超過一年。所以他的政策明顯短于投資周期,那么當我這個企業上到一半的時候,突然之間資金鏈斷掉了。這就把很多中小企業害死了。浙江有很多小企業是因為這樣死掉的。還有一種就是出口退稅,在04年之前,有很長一個階段,享受退稅。可能綜合退稅率在14%以上,比如說紡織業從16降到14,降到11,降到9,當他降到9的時候,已經有很大一些企業死掉了。可是當今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我們政府又開始調整退稅率。
所以沒提高一個點退稅率,就有5個點被外商拿走了。所以政策調整對中小企業影響特別大。
第二、不同類型企業的融資現象
①有資金需求有融資渠道,大型國有企業、大型外資企業,小一號的大型民營企業,部分上市公司等等。因為這些項目對經濟的拉動非常明顯,但是從投資相率來講這種投資效率應該是說在投資三大塊里面,是最低的。但是在當前他是最有效的,那么大型外資企業,現在也有自己的渠道。政府給他提供了好多,第一、搞協調會。第二、提供信息。第三、提供信用擔保等等,反正總之你只要需求資金,我就能想法設法給你提供,從這個情況來看,資金的這種可獲得性,或者他的滿足度,應該說都還是不錯的。沙鋼的效益非常好,在所有鋼鐵企業都在調整高科技含量產品的時候,它保留了20%的建筑鋼材。這個時候,寶鋼的產量已經很少的,他就從這塊兒補回來了。
②有資金需求,無融資渠道
影響最重的是小型高科技產品企業,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國家從去年開始,對高新企業重新認定。可能好多可以享受高科技產品的稅收15%的稅收優惠的,這次就享受不到了。因為要求有專利必須注冊在中國。高科技產品必須占到70%以上,大專學歷必須占到70%以上。還有研發類、服務型企業,另外還有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等等。
③無資金需求,有融資渠道
特別是一些產品需求且剛性較強的企業,大家可能知道。浙江香飄飄公司,生產的奶茶占全國的60%以上。銀行每天追著他們借款。因為我曾經問過他們總裁,你有沒有考慮過上市?他問我我上市干什么?他自己已經請了三家公司為他們打理。
④無資金需求,無融資渠道
實際是因為沒有資金需求,所以才沒有融資渠道。因為他的效率趨近于零,剛才講了浙江的大型企業都屬于這種,因為你給了我錢,我也沒有用。可是生產出來,我又給誰呢?市場沒有需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看,你可以給我錢。你給我我就用,不給我我也不需要,所以很多的中小企業,都是這種心態。
第三、影響企業融資需求的最根本因素
因為我看到好多其他的專家的一些觀念,他們講了好多好多的理由,但是第一、還是政府偏好,因為我們知道中國政策對大企業非常關注,對中小企業處于一種歧視性的政策環境之下。包括金融制度安排上,有限傾向于大型企業,而中小企業可獲得的資源很少。第二、信息不對稱,因為中小企業的報表實際上都是非常簡單的,按照銀行的要求,都不符合貸款的最基本要求,而且銀行很難獲得中小企業的真實信息。同時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的一些重要的情況,那么這里面包括一些潛規則在里面,第三、市場發育遲緩,我們現在了解到,企業在一季度(國有大型企業)是占據了資金使用一大部分。大部分的資金投入到政府主導的企業當中;另外一個就是目前中小企業,從浙江情況看,企業只有23%左右的資金是來源于貸款,剩下的都是內生性的資本。從企業可獲得貸款程度來看,里面有一個重要指標,叫貸款率。從50元到500元之前,50到70的大概有79%左右,500以上的只有60%左右;那么這是一個中小企業普遍的一個生存環境。從現在開始來看,對中小企業影響不大的來看一下。
外資企業都是爭取貸款,借助國際融資渠道,本身的母公司和國際資本市場本身就有著千絲萬縷的通道;在精益管理這方面國外企業還是有很大的空間的。對國有企業來講依賴銀行貸款,國有企業既有應付賬款,又有應收賬款。
第四 中小企業
GDP占60%,就業占75%,貸款占25%;工業企業和建筑業都算中小企業,但是有的統計口徑還是不太一樣的,所以這里面追只是綜合一下。在貸款里面,只有16%得到滿足,53%只能部分得到滿足,73%根本得不到滿足。現在看一下關于中小企業的融資思路很多,但是真正可操作的并不是很多。
國際上很多企業遇到經濟危機的時候都是裁員、減產,這是兩個最基本的方法,你通過其他的方法擠進市場,但是其他的企業卻被擠出來了,所以只有第一、勒緊腰帶;第二、借貸;所以浙江的同行拆解和商業互助是非常好的辦法。
第四、討杯殘羹
有好多種小銀行比較靈活,過去講銀行看齊也能不能貸款,主要看三個表資產負債表、資產流量表、水表;我看你這些情況是不能作假的,是不是真實生產你的水電是可以反映出來了,另外一個就是報關。所以我覺得很多中小企業可以嘗試這條路,金融公司滿大街都是。非常發達,但是我也了解很多企業家,真正做實業的人,很少去放款。金融公司雖然可以提供給你解決辦法,但是他的討債手段是不擇手段的。
第五、抱緊政策
這在發達地區非常普及,信用擔保公司,通過再擔保公司把擔保額放大,2億的基金,大概可以放到20億以上甚至30億,目前看各地的信用擔保都在急速發展。特別是江浙一帶。還有直接補貼,這個與地方財政有關,如果你的企業有非常好的前景,那么政府是非常愿意幫助你的。所以在發達地區,我認為這個是可以關注的。
第六、關門歇業
這個包括廣東、廣東都是一個非常必要的一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