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6月12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主辦的“安泰金融論壇”在上海召開。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范從來在演講中指出,中國出現了反向貨幣替代這一特殊現象。這一現象對我國的貨幣政策有可能產生很大的沖擊。
范從來教授的主要觀點:
研究表明,中國出現了反向貨幣替代這一特殊現象。這一現象對我國的貨幣政策有可能產生很大的沖擊。
理論上,我國的貨幣替代水平應該呈現出上升的趨勢。第一,外匯來源充足。20世紀90年代以來,除個別年份外,一直保持著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第二,需求上升。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國外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境外旅游的需求近年來也迅速升溫。資本市場的開放,人們對金融資產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在這種情況下,居民對利率、匯率的敏感性也必然會提高,從而提高居民對外幣的需求彈性。第三,外匯管制放松。這是一種理論分析的結論,現實情況恰恰相反。
中國的貨幣替代水平低,而且總體趨勢是下降的。對這種研究結論的一種解釋是,“考慮到 M2指標在近年來增長很快的前提,這種趨勢也是合理的。”M2的高速增長確實會導致貨幣替代相對量指標的數值,但是從我們貨幣替代的絕對量指標來看,中國的貨幣替代水平也是一種下降的趨勢。
反向貨幣替代的治理:問題的解決必須是加大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幅度,改革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改變人民幣單邊的升值預期。
但如果匯率彈性不足,獨立的貨幣政策就成了空中樓閣。提高匯率彈性,使貨幣政策成為對抗外部沖擊的第一道防線。
我們認為資本項目開放是一個趨勢,但其開放的模式應該是漸進式的,不應短期解決。在積極降低資本流動的政策壁壘,提高資本使用效率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應發揮資本項目外匯管制反經濟周期的作用,減少反向貨幣替代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