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長江夏季論壇 > 正文
一些經濟學家在近段時間提出新觀點,將國家財富向國民轉讓,將國有股票和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分給老百姓。梅建平博士基本贊同這一主張,并且將國民財富的重新分配在操作層面上進行細化,提出具體的操作方案——建立國民財富基金。
梅建平博士認為,提出建立國民財富基金的背景,美國經濟目前還會繼續惡化。一直到2011年年底,美國失業率都會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由于美國次級債在此次危機中造成了大約1.8萬億美元的損失,其銀行業已資不抵債。另外還有大約1.8萬億美元的損失分散在美國之外的其他經濟體,比如歐盟、日本等。美國現在已經坦然面對其1.8萬億的損失,而歐洲目前還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歐洲有很多大銀行,雖然資不抵債,但由于會計制度上的原因,他們的銀行還沒有完全承認或者計提其真正意義上的虧損。而且歐洲本身也有房地產泡沫,也會造成大量的虧損。這些問題歐洲現在才剛剛開始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據此,他認為歐洲的經濟情況實際上是更加糟糕。
在亞洲市場,他認為日本、韓國、香港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2008年12月日本的出口降幅達到35%,而且其2008年第四季度的增長率出現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下滑,下降的幅度達到了12.9%;香港本地產的產品12月份的出口跌幅,達到了38.4%。2009年1月份,韓國的出口下降了32.8%。
這一系列數字對中國來說,預示中國2009年的出口可能會比2008年下降25%,甚至有可能會下降30%。這對就業會是一個什么影響呢?中國的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差不多是40%,25%的出口下降,意味著我們的生產會下降10%;如果沒有政府刺激的話,它意味著失業率將可能達到10%,甚至12%。這還沒有考慮出口的乘數效應。
雖然中國政府在“保就業”,“保增長”,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梅建平認為這些政策可能只會有短期的效果,中長期不容樂觀。他認為現在的問題在于生產能力遠遠大于目前居民的消費能力。所謂的消費能力,就是根據老百姓目前支付能力能夠承受的消費能力。當然政府如果通過補貼的方法,比如發放消費券來鼓勵老百姓消費,這個不平衡可以暫時解決。但是這種方式只會維持經濟結構的失衡,依然沒有解決居民消費能力不足和產能過剩的問題。
如何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梅建平給我們算了一筆賬:現在農村和城市的人均消費是多少呢?2007年農民人均消費約3200元人民幣,城市人均消費是約9500元。也就是說基本上農村只有城市人均消費水平的差不多三分之一左右。為什么農村老百姓花那么少的錢?根據2007年的統計年鑒,從1996年到2006年,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增加了4.2倍,從7408億元增加到3876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增加多少呢?從4838元增加到差不多11760元,增加了1.4倍;農村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26元增加到3587元,只增加了0.86倍。換一句話說,從1996年起,政府的財政收入的增加,遠遠超過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水平。
鑒于此,梅建平提出建立專門的國民財富基金,作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突破口。
《21世紀》:您提出的國民財富基金怎么理解?
梅建平:成立國民財富基金,是把國有企業的部分產權,以及部分外匯儲備,以某種特定的形式,以戶為單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到城鄉居民的手中,能夠使他們確定地享受這些產權所能帶來的今后的收益,簡單來說,是將國有資產的產權和使用權分離。
《21世紀》:那國民財富基金的資金從哪來?您有怎樣的制度設計和安排?
梅建平:目前,我國上市公司(A股,B股,H股,N股,L股等)大約有20萬億人民幣左右的市值,其中大約三分之一是流通股,剩下三分之二為國有股。中國當前的外匯儲備規模大約2萬億美元。拿出上市國企的8萬億元股權,再拿出相當于8萬億人民幣的外匯儲備,另外注入3.5萬億人民幣國債,用一共19.5萬億人民幣資產建立一個國民財富基金。按照人口平均,每人1.5萬元,每個人有一個國民財富的賬戶。隨著市場的變化,這個基金約有60%左右的國內資產,40%左右的國際資產。如果投資合理,這個基金應能獲取5-8%的長期投資回報。這樣的話,該基金應可以每年實現3%的分紅。國民財富基金可以有限制的轉讓,比如當居民上學、生病、購房,退休,或創業時,可以以基金作為抵押,從銀行獲取貸款,也可以進行轉讓。但在進行相關手續時,必須提供相關上學的,生病的,或購房的證明等。國民財富基金不能自由賣,但可以自由買。由于基金的凈值每天公布,故不會出現賤賣賤買,導致類似東歐私有化式的財富分配的不均。
《21世紀》:設立國民財富基金能夠解決什么問題?
梅建平:設立國民財富基金,一是它可以較大幅度降低城鄉人民的儲蓄傾向,解決中國當前內需不足的問題。在目前產能大量過剩的情況下,國民財富基金如果更能夠允許老百姓兌現10%進行消費的話,這就可以釋放出差不多2萬億元的直接消費。
二是,如果這些過剩的產能被這些消費吸收,那企業就有動機,特別是民營企業就有這個動機來進行投資。現在的民企,還有很多上市公司的投資不足,這樣能夠拉動企業的投資,從而解決就業問題。
三是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解決中國的社保問題。現在整個的社保資金加起來差不多是5000億人民幣。人均只有幾百塊錢,維持生活水平很困難。但如果有了國民財富基金,就能夠較好的彌補社保的不足。
四是可以解決中國資本市場的“大非”問題。因為建立了國民財富基金,“大非”的股份就放到國民財富基金里面,國資委就再也沒有套現的必要了。
再有,可以幫助解決“三農”問題。如果擁有國民財富基金,農民就可能通過抵押,在中國的三線和四線城市買房子,成為城鎮居民。這樣一來,就可以拉動房地產行業,從而對其它房地產相關行業也有推動作用。
最令我感到興奮的是什么呢?農村的金融。現在農業銀行可能很快就要上市,怎么樣在農村擴展業務?如果農民每年的收入才幾千塊錢,又沒有什么資產可以抵押,很難享受銀行的金融服務。如果有了國民財富基金,農民工如果創業可以以此作為抵押來貸款獲得啟動資金。
《21世紀》:當下設立國民財富基金的時機是否成熟?
梅建平:今后的3-5年,是中國經濟的轉型期。全球的經濟環境難見起色,中國的外貿出口阻力相當大,像以前一樣依靠外貿支撐經濟行不通。而國內的內需,如果沒有制度創新的話,很難啟動。中國居民,特別是農民,如果擁有國民財富基金,就能有一塊相對比較多的資產,就可以較大幅度地降低他們的儲蓄傾向。這樣,他們將變得比以前具有消費能力。如果經濟增長低于正常水平的話,那么中央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政策,如增加分紅或回購10%的基金來促進消費。這樣有什么好處呢?如果經濟非常時期老百姓可以兌現或出售10%的基金來進行消費,那居民人均消費會提高1500元,可實現2萬億的直接消費,并由乘數效應帶來3-4萬億的最終消費。
簡單打個比方。目前我們的經濟制度有點像一戶大家庭,政府相當于母親,母親有很多的女兒,女兒們今后要出嫁,女兒知道母親有錢也有給嫁妝的承諾,但是不知道母親會在她出嫁的時候具體給她個人多少嫁妝,應此,她必須自己存錢。新的制度設計,母親給出具體承諾--女兒出嫁的時候會給1.5萬塊錢,但不是現在給,這個錢母親還在用,還在支配,還在掌控,但在女兒出嫁那一天母親會給1.5萬塊錢嫁妝,因此女兒就不用存那么多錢了,就可以多消費了。
《21世紀》:國民財富基金以戶為單位按人口發放,以哪年為基點?此后出生的人口有沒有機會?
梅建平:我們可以考慮在執行以后,分十年,對新出生的人口進行遞減發放,每年往下調1500塊錢。十年以后出生的人就不發了。比如今年人大討論決定要發國民財富基金,明年花一年的時間來做人口普查,根據明年年底的人口進行發放。2011年出生的人口也發,但是會比2010年的人要少拿10%,每年少10%,那么到2020年出生的孩子,就拿不到了。
《21世紀》:這個制度設計公平嗎?
梅建平:我認為合理。因為中國的社保體系在逐漸完善,經濟也在發展,以后出生的人口會享受到更多的社保和其它經濟增長的好處。當然,如果國家財政收入和資產有富余,也可決定對新出生的人口多發一些。
《21世紀》:是否可以理解,每個人多了國民財富基金的財產。那是否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梅建平:當然可以繼承,也可以有條件轉讓。
《21世紀》:這對于上市國企而言,比如股東股權結構,企業管理等等都沒有改變?
梅建平:沒有改變。國資委繼續管理上市國企,外管局和中投繼續管理外匯儲備。但人民會更關心上市公司效益,這會使他們的管理更專業。
《21世紀》:那國企上市公司經營的好壞,與居民到底有沒有關系?
梅建平:現在沒有直接關系,但以后會有關系。為什么呢?建立此基金之前,如果現在你沒有國企上市公司的股票,中石油經營的好壞對你有什么關系?沒關系。但如果你擁有了國民財富基金,中石油的經營好壞就與你有關系了,雖然國資委管理中石油,但你對它就開始有關注了,因為這里面有你一份了。
《21世紀》:國民財富基金對財政有沒有負擔?您對此有沒有一個估計?對中國的貨幣發行的影響有多大?
梅建平:財政負擔實際上增加并不多。因為實際上老百姓拿到手上的真金白銀,就是每年差不多3%的基金的分紅。按照基金分紅3%來算,實際上也就是5850億元人民幣。按照30萬億人民幣GDP水平來計算的話,這新增的5850億支出不到2%的GDP。同樣,貨幣發行增加也不多,因為它并不是1.5萬塊錢現金發到你的口袋里,而是發給你一種資產,一種收益的預期。創造貨幣是給老百姓發錢,而基金的分紅是有資產收益做依托的,故財政負擔實際上增加不多。
《21世紀》:把8萬億人民幣的外匯儲備放入基金對央行的資產與通貨膨脹有多大的影響?
梅建平:這是個好問題。8萬億人民幣的外匯儲備可用財政部發行的8萬億人民幣國債與央行置換。雖然這會增加一點財政負擔,但央行不用新增貨幣發行,故對通貨膨脹沒有影響。
《21世紀》:建立國民財富基金,對國家的財政收入有沒有影響?
梅建平: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對政府的財政收入沒有直接影響,也不影響目前政府對國有資產的和外匯儲備的掌控。但是它能夠幫助我們維持穩定,協調在轉型和調整期的矛盾,也能幫助我們解決就業難和提高收入之間的矛盾。而且,新增的GDP會帶來新增的稅收收入。
《21世紀》:做一個極端的假設。有沒有這種可能,國民財富基金是很好的資產,最后發展成為基金集中在比較少的人手中。這種情況出現,對基金公司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梅建平:基金集中在比較少的人手中,這些人也僅僅是基金的持有者。比如有的人手上拿了1億份基金,他在這些公司的決策上也不產生影響。因為整個股權的投票權還集中在國資委,他不會成為類似俄國的金融寡頭。
《21世紀》:普通基金的價格可漲可跌。國民財富基金有沒有特殊性?
梅建平:國民財富基金也可漲可跌。比如基金有一部分在海外投資,比如買了國外的股票虧了,那這個基金當然就縮水了。
《21世紀》:即便縮水了,只要我的基金賬戶還在,我就會有一些收益。
梅建平:是。
《21世紀》:既然國民財富基金這么好,那么為什么一開始基金設立的時候不把所有的國有上市公司的產權和更多的外匯儲備都納入進去呢?
梅建平:我是這么想的:設立國民財富基金需要19.5萬億元人民幣就行了,因為國家也要留一點家當。然后把外匯儲備也放一部分。這個制度設計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幫助老百姓分散了風險。這樣一來今后的基金收益是哪些決定的呢?一是取決于國有上市公司經營的狀況,由于各個不同的行業都有,因此它是一種比較分散的投資。這是第一個考慮。第二個考慮,由于其中的40%相當于海外資產,其收益主要是由外匯儲備投資帶來的。我認為中國老百姓通過辛辛苦苦的勞動,換回了一定數量的外匯,這個外匯代表全中國人民對海外資產,海外服務和消費品的一種購買能力。對這種購買能力進行投資,投資以后就有海外收益。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進一步分散基金的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