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社科院潘家華:要把這個綠色當做一種競爭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2日 14:39  新浪財經
社科院潘家華:要把這個綠色當做一種競爭力
  2009年4月22日,由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辦的“2009中國綠色公司年會”在北京索菲特大飯店召開。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此次活動。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來源:新浪財經 白鵬輝攝)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2009年4月22日,由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和道農研究院、《綠公司》雜志主辦的“2009中國綠色公司年會”在北京索菲特大飯店召開。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此次活動。以下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發言。

  何力:我們今天參加綠色超越的討論,還有一位學者,就是潘家華先生,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先生在我們這個領域是非常著名的學者,他經常在一些國際會議上,來闡述觀點和看法。

  剛才在休息室的時候,因為我對于低碳經濟,包括在這個世界上有發達市場,或者是發達國家,還有我們的新興市場國家,或者是叫做發展中國家,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是不一致的。很多的發達國家可能會講,中國要發展就會耗費更多的能源,所以你們要注意一點。但是我們站在中國的立場上來講,憑什么你過好生活,輪到我就讓我注意一點呢?你們開SUV住很大的房子,難道我們不可以開嗎?實際上,在這個問題上,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怎么在環境可持續,包括能源政策上,去平衡這樣一個關系,就是既要為我們這些發展中的新興經濟體在全世界爭取更大的權益和利益,同時又自律。

  因為我們知道,過去西方發達國家的那些經濟增長方式,或者是生活方式,也具有不可持續性。我想這個問題,是我非常想請教潘教授的,因為他經常在國際會議上遇到。另外,我們想請教潘教授,在推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上,作為政府、作為企業,您覺得分別應該做哪些工作?

  潘家華:我是做學術研究的、紙上談兵的,創造能力不強,理解可能有一點。剛才大家討論了綠色公司,我剛才聽大家講,我有一點理解,究竟什么才叫綠色?我想綠色可能也是分不同的層次的。

  生存的層面,應該是一種淺綠,這是一種責任,這是中層的綠色。競爭力層面的綠色,才是深綠的。如果我們簡單的環境標準都不能滿足,健康的基本要求都滿足不了,資源的浪費非常大,我們生存都有困難,經常關停并轉應該是這類企業,所以你可能沒有辦法生存。這應該是淺綠的。

  那么中綠的應該是有環境責任,我們是為了我們一個綠色的環境,為了一個友好的環境這樣我們要承擔我們企業相應的責任,來保護地球來保護消費者,也保護我們自己。這是一種責任,在這個層面,我們才能夠進入中等綠的層面,叫做中綠。

  第三個層面,我們要把這個綠色當做一種競爭力。如果我們在資源利用的效率,如果我們在新產品的創新等方面沒有一種跳躍,如果沒有這樣一種創新的話,那么我們就沒有競爭力,特別是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經濟體中,沒有競爭力的話,就談不上綠色,只有進入深綠的層面,我們才有競爭力。

  剛才主持人給我一個命題,讓我就關于綠色的權力,以我們綠色的自律的問題談一點。我們剛才幾位企業家都在談,我們現在的氣候大家認為是不爭的事實。而這個氣候變化,我們把它簡化一點,就是一個能源問題,因為所有的排放基本上都跟能源消費有關,當然,我們說甲烷也有一些,但是基本上是能源排放的溫室氣體,而這個還是跟發展水平相關,發展水平越高,你排放得越多,你發展得也越大。那么,現在中國為什么要成為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的老大?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發展的規模相對來講大了,總體量是比較多的。

  第三個是發展的水平,沒有能源消費的增長,顯然我們經濟發展的速度是上不來的。大家知道有一個叫做能源需求的彈性系數。我們1個百分點GDP的增長,是需要一定百分點的能源消費的增長,如果負責能源消費的增長,就沒有經濟的增長。

  這樣以來,這就表明為什么現在氣候變化是一個環境問題,最后成為了一個發展的權益問題,以至于咱們的胡錦濤主席在2005年,參加八國峰會的首腦會議上,在英國明確指出,氣候變化是一個環境問題,也是一個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是一個發展問題。既然是這樣,現在的排放就是一個發展的權益問題。如果大家看一下當前的數據,也非常顯然,發達國家在總體上比發展中國家要超出三倍以上。

  美國、澳大利亞人均的排放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中國的4倍。歐盟和日本也是比較低的,但是他們比美國要低1倍,但是他們也比發展中國家要高出1.5倍,所以沒有這樣一種能源消費的量,如果沒有溫室氣體排放的量,我們的生活水平、生產質量就得不到改善。所以,溫室氣體排放,現在看來是一個壞東西,但是對于發展來講是一個好東西。

  我們剛才講也有無碳能源,風能、太陽能是沒有碳排放的,但是成本是比較高的,在大家普遍生活跟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的情況下,我們現在采用風能這樣的高消費,顯然我們基本的需求保障就滿足不了。正是這樣一種情況,所以我們政府在對外談判中間,我們一直遵循著共同但有區別責任是的原則。我們采取相應的行動,但是我們還沒有達到這么一種承諾,就是對于解決這樣的溫室氣體排放的條件,我們還不夠資格。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我們不做任何努力,我們必須要做努力。

  首先,我們不可能讓我們跟發達國家一樣享受同等的條件水平,美國每1000人,就有780輛汽車。歐洲和日本,每1000人有550輛汽車。如果我們中國,對于李總來講,有這么多汽車的話,這是一個福音。但是,問題是我們沒有這么多的土地,因為汽車需要在路面上跑,汽車是要耗油的,我們有沒有這么多的資源?顯然,我們是沒有的。

  我們大家看一下,現在作為一個發達經濟體,不管是美國也好、歐盟,或者是日本也好。在溫室氣體排放中間,在能源消費中間,中端消費大概是1/3,1/3是交通、1/3是建筑物,建筑物就是我們的空調、供暖和家里面的家用電器。還有1/3是工業,就我們生產的工業品。當然,中國現在處于一個資本密集型的工業化階段,又是一個世界工廠,所以我們現在的能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工業要超過了3/4,這是我們現在的發展階段所決定的。

  那么,這表明什么呢?表明我們現在不可能有發達國家那樣一種消費水平。沒有這樣的消費水平,但是這并不表明,我們不應該有他那樣一種生活質量。為什么這么講呢?我們說日本和歐盟,跟美國的收入水平差不多,生活質量和水平也應該差不多,但是歐洲和日本人均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只有美國的一半,還不到一半。我們可以以比較低的溫室氣體的排放,來實現同等量的生活質量,對于中國來講我們只能這樣。

  從資源的存量上來講,我們使用的是溫室氣體最高的煤炭,大家知道我們的石油儲量非常有限,所以我們不得不搞煤變油。不管是變成油還是變成氣一都是屬于要把煤中間的碳釋放出來,那么碳釋放出來就有溫室氣體的排放。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有一種創造性、革命性的思維,走低碳發展的道路,這是對于世界的貢獻,也是我們自己的責任,也是對于我們自己的可持續發展的一種保障。

  如果這樣做,對于我們這個企業來講,我們知道在60年代有一個詞,叫做綠色革命。當時這個綠色革命講的是什么呢?講的是通過糧食的灌溉、品種改良,使得糧食生產能夠滿足溫飽,那是綠色革命。實際上,那個綠色革命是非常狹義的,一種傳統的綠色革命。我們現在要進行一場新的綠色革命,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革命。我們現在要走向低碳,走向零碳,我們現在在生產、消費中間,要走向低碳、零碳。我們現在走向低碳和零碳地應該是有兩種途徑,就是兩條腿。低碳是什么呢?我們就是現在這么一種常規的提高能源效率。大家說我們中國的制造業,我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高,實際上并不然,剛才我們吉利的李總講,中國汽車這樣的一種燃油效率不高,不是這樣。就我做研究,從資料文獻交流的情況來看,我們中國汽車的燃油效率比美國高、比澳大利亞高。我們現在幾大鋼鐵企業,寶鋼、鞍鋼、武鋼,他們噸鋼的綜合能耗,比OECT,就是經合組織平均的水平還要低。實際上,我們的住房,按照現在的節能標準,比澳大利亞和美國高。上個星期我在澳大利亞的堪培拉,這個國立大學基本上多數的房屋都是單層玻璃,沒有這個隔熱,我把這個指出來以后,他們的氣候部長也是一個華裔,他是非常難堪的,因為他還一味地指責中國,說中國做得不好,其實我們做得已經很好了。但是,這個比例是有限的,提高一點,比如說燃油汽車提高5%、10%、20%,雖然只提高了一點,但是被這個量馬上抵消了。你提高10%的效力,但是我們的汽車保有量增加了20%、30%。我們這條腿要走,但是這條腿是有極限的,所以我們還有另外一條腿走路,就是革命性的突破。我們要有零碳、零排放的汽車,就是沒有任何化學原料燃燒的。我們可以用電力汽車,我們這個電可以來自于太陽能,可以來自于水能、風能。如果是屬于這樣的話,我們就是沒有任何排放的。我們可以搞零排放、零能耗的建筑,這也不是不可以的。

  1個月前我們在英國的時候,我們去參觀了他們的建筑標準分為三、四、五、六等級。三級標準就是當前最低的標準,大概是排放可以地50%,這個五級是可以降低到80%,第六級水平就是零排放了。所以,我們的綠色革命應該是真正的產業革命、工業革命,我們就可以走向低碳。

  何力:謝謝潘教授把我們綠色公司分了三個層次,同時他告訴我們,其實在低碳環境下,也不是不可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以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網友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