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五屆中國民營企業投資與發展論壇 > 正文
2009年4月16日,由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和《中華工商時報》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民營企業投資與發展論壇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盛大開幕。新浪財經現場直播本次活動。圖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
周其仁:謝謝論壇的邀請!這次國際金融和經濟的危機在轉遞過程中也暴露出中國經濟的一個問題,這么大的一個經濟對全球市場的依賴比較重,我們08年出口總額占到整個GDP的34%,加上進口部分,進出口就相當于GDP的60%到70%,這個結構就隱含著一些危險,國際市場好的時候中國憑這個結構就獲得很高的經濟增長,但是同樣這個經濟結構,在美國、歐洲、日本市場需求收縮的時候,我們的影響就比較大。最近幾個月你看出口掉的非常兇,20%的往下降。
這個問題不是一天形成的,既然來了就要討論怎么應對,而且進出口很大一塊與中國民營企業有關系,這個現象已經產生了我們就要很好的分析它,作為大國來說,這么高度外向依存度是蠻少見的,當然也不是完全負面的,如果中國沒有開放,沒有WTO,沒有中國民營企業的學習,沒有我們這么肯干,中國有這么高的市場份額也不能想象。
還有一點,在危機的時候我們可以反省,為什么這么大量的中小企業都轉向了做出口生意,甚至單一做出口生意。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怎么看,我做了一些研究覺得有個因素很關鍵,就是國際市場上只要你有產品,商業通道非常通暢。簡單講國際生意好做,國內生意比較而言還是難做,所以大家趨利避害,一下轉多國際市場上去了。我們兩個三角,最早中小民營企業都是做內需起家,廣東企業八十年代有名的經濟北伐,用香港靈活的經濟機制往北趕,溫州早年企業起家都是競銷國內的商家,有了商路到后面開廠。
九十年代轉型轉的非常快,大概半年前在溫州訪問的時候,見過紅蜻蜓董事長,他給我介紹溫州鞋業,大概八年到十年前完成這個轉型,國際大定單一來就面臨著選擇,雖然國際單件產品毛利低,但是走量非常大。所以很多企業考慮來就轉過去,一轉過去就很難回頭,因為那可以把量做的非常大,企業就可以發展起來。你看這幾年我們出了很多世界第一,單一產品做到市場上很大的份額。我們很多小產品,一兩家公司就可以做歐洲市場的60%到70%。這個現象為什么在國內很難做?我們在這次危機中要反省,國際市場有個一兩百年累積而成的商業文明、商業通道。我們接一個訂單,訂單那邊是什么東西?就是個成熟商業網絡,你簽了這個產品就可以走。近幾年中國中小企業集中發展生產技術,把市場借助香港、美國、歐洲等成熟的網絡,只要把中國制造產品放到網絡,就業也罷,利潤也罷,發展也罷,都有了。
這個網絡幫助中國在過去十年高速的經濟增長和中國產品跟世界接軌,這還是要肯定的。倒過來比我們國內為什么難呢?這是我們中國改革不平衡造成的,我們的勞動力市場是比較好的,我們中小企業制造業開放的程度比較高的,但是順著階梯往上看,我們很多領域,不是說沒有進步,像各地政府由于競爭,招商引資,改善政府服務,要跟十五年、二十年前比現在了不起,但是總體而言,從商業通道有效性、信用、商業文明、契約,我們辦事情還是國內市場很麻煩。訪問很多老總,一旦做國內生意就不愿意再回頭了,國內生意還是太麻煩了。
用行業的術語講是交易的費用還是很高,中國的生產成本很低,但是交易費用很高,交道很難打,要喝酒,要拉關系,要搞人情,運作國際生意這些都不需要,產品、樣品發過去,合適的話一個集裝箱一個集裝箱走貨。這個反差中我們應該看到這是中國有待于改進的。我們整個知識很不平衡,制造業知識很發達,普及的很好,到處看到千萬平米、十萬平米的廠房,可以買來世界上最好的設備。從深圳一直看到內蒙古,大型工業知識普及的非常快。但是批量產品怎么賣到消費者手里去,這個知識、能力、通道,我說它叫商道,我們還是比較薄弱。我們多數是接單,這單子有那么就什么也不怕。像去年十月后情況很恐怖的,像大屋子突然關燈一樣黑了,就不知道龐大的生產能力怎么來繼續開動,因為沒有商業通道了。沒有商業通道我們產能就沒有辦法配合起來變成經濟。
這里我想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作為今后應該研究和主打的,從困難的國內殺市場、打門店、搞加盟、搞連鎖、搞渠道,這都很辛苦,一旦轉到接單,這很容易轉,轉過去十年,企業家年齡上來了,財富多了起來,繼續打的勁頭就會差了,你習慣成集裝箱的走貨,一旦離開這個商業通道就不知道下一步如何發展,所以就有個再轉型的問題,我不是說中國不再需要國際市場,因為這已經證明了,只是中國附加價值如何從低向高這要研究。只要國際市場走暖,中國競爭力是已經被證明了。重點應該放到我們薄弱環節,就是國內商業通道如何比現有的水平更高,這也是我們做研究、做調查的重點,希望跟大家交談。
遠大中央空調六個銷售員到國際上做營銷等于國內220個銷售人員在國內的銷售額,為什么國內商業生產力這么低呢?這個問題就應該很好的去研究,當然這件事情不單是企業的責任,很大程度是政府的責任,包括政府的稅、費、服務、開放程度等。確實另一方面有企業戰略選擇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大家總有不同的認識,一般是批評中小企業附加價值太低,批評和評論都有一些道理,但是我的看法可能有個重點不要忽略,我們生產能力、銷售能力怎么樣。我們要恢復早年民營企業起家的傳統,那時候國際市場還沒有打開,那時候就是打市場起家的,我們要重新從轉動里頭找到機會。
當時溫州商人所謂十萬經銷商到全國包柜臺,這個做法今天不能重演,因為商業結構完全不同,但是這種勁頭值得學習。1983、84、85年聯想創辦的時候,最早戰略定位,因為是中國計算所的公司,有一批科技人員最大的夢想是科研開發成果,當年柳傳志研究了現實情況,定的戰略就很有名,先與國外合作,就是學習大規模生產的管理能力,然后獨立生產聯想。無論溫州商人早年辛苦開發各地商道,到聯想早年的做法。我們講內需,不是抽象的概念,要通過商業網絡把信號傳遞過來,在你手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還有訪問一位老總,這位老總到深圳闖蕩做出了一家公司,他是做自己的品牌,中國職業女性很相信他的牌子,他最成功的地方不單是生產,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國專門連鎖店。
現在只說融資,融資來干什么?如果沒有訂單融資來做什么,做出產品往哪里大。當然國內的需求需要整個收入政策的調整,但是我們確實看到國內一些需求是因為商業通道營銷和我們的商業服務效率低被認為抑制,你看現在很多老百姓到香港去購物,不單單名貴產品,不光是國外名牌包,我在香港市場看到最讓我吃驚的事情是中草藥在香港也賣的好,什么道理呢?就是在香港買中草藥,假的可能性低,從這點就可以看到商業通道有差距,不光是沒有錢。一塊是老百姓沒有錢,還有就是老百姓消費沒有釋放出來。
最近我訪問了阿里巴巴老總也受到極大啟發,阿里巴巴利用網絡技術產生的民營企業,當然得到國際的投資,也有很好的國際化管理團隊,但是它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它的口號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第一次主打是幫助中國中小企業產品打到外國去,幫助中小企業打出去。國際市場遇到問題后,他幫很多中小企業往國內打。他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一個技術平臺,是利用這個技術平臺在中國人多年破壞很嚴重的信譽不足方面找到突破點,每個買家在網上的行為都有信息追蹤,可以相互評價,信號跟著你,商譽變為網上交易的基礎。結果幫助大量的人,包括殘疾人,包括大學生,幫助你不能在街上開店的人。
最受啟發的一件事情,兩個三角已經形成大量邁向國際市場的企業,產品經過這十來年品質提高的非常快,現在唯一的是單子沒有了,現在出現新變化,老一代創業者搞企業也非常好,年輕一代做網絡做的非常好,兒女變為網商來開店。不要以為消費需求是固定的,是跟我們的努力程度、信用的建立程度,商業的便利性、可得性有關。這個領域推進,內需會得到釋放。
比較而言,我們可能在商路的開拓上應該成為09年、10年的主打,因為這個問題早晚要解決,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滿足利用兩百年西方成熟的網絡,因為經濟增長最后目標是要提高人民,特別是包括本國人民的福利水平,讓他得到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從生產到最后的消費,中間就是這套商道,它不但是硬件,更重要的是軟件,它里面包含大量新的知識,我相信中國的中小民營企業,大多數起家時都是農民,他可以通過學習造成各種各樣的產品,我相信我們也可以在這個領域當中,通過學習曲線的變動,增加商業方面的知識,通過一個良好的商業通道來把我們已經強有力的加工能力組合起來,變成振興經濟,保增長,改結構的積極力量。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