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五屆中國民營企業投資與發展論壇 > 正文
2009年4月16日,由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和《中華工商時報》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民營企業投資與發展論壇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盛大開幕。新浪財經現場直播本次活動。圖為民建中央副主席、武漢大學戰略管理研究院院長辜勝阻。
辜勝阻: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應對危機,政府何為?——實現調周期與調結構的平衡。我們知道,經濟增長由13%降到今年第一季度6.1%,經濟急劇下滑。一方面我們要保增長、保內需,同時我們還存在著結構升級的問題,要實現調結構、調周期兩者平衡,這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危機下民營企業的困境。我國的民營企業面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是生不快。民營企業主要是中小企業,美國硅谷每天誕生企業75家,我們高新技術開發區日新生企業僅三到四家。有的國家每千人擁有企業數為20-30家,而我國不到十家。第二是長不大,我們民營企業成長面臨著一個極限。比如調查表明,大量中小企業成長到六千萬的時候就不能再往前發展。第三壽命不長。中國民營企業100強的平均壽命7.5年,90%以上的企業壽命為2.9年,日本企業的平均壽命30年,美國為40年。我們民營企業消亡比較快,每年新生15萬家民營企業,但是同時死亡有10萬家。有60%的企業5年內破產。這些狀況是企業的內部基因還是外部環境造成的?從企業內部來看,有人認為中小企業都是家族制企業,家族制本身是人治的,是排外的,家族制決定著民營企業發展存在著天花板。有人把家族企業比作馬車式企業,依靠人治,馬是認馬夫的,換一個馬夫,企業就難以運行了。現在的企業應該是依靠制度的現代式企業。這就好比一輛汽車,只要把鑰匙交給會開車的,企業都可以運行很好。從外部環境來看,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扭曲的政企關系。政府完全決定著資源配置,容易滋生腐敗,要改變這種狀況是要使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政府從管制政府向服務政府轉變,使政企關系合理化。保持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內強素質,外造環境。
多次談到“融資難”是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是世界性難題,所有銀行都會重大輕小、嫌貧愛富。我國不僅存在對民營企業融資的“規模歧視”,而且還存在著“所有制歧視”。前面嘉賓也講到了,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很難得到國有銀行貸款,銀行對民營中小企業還存在有重公輕私的問題。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但長期以來80%的中小企業的流動資金不能滿足其需要,60%沒有中長期貸款,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
當前危機情況下的宏觀經濟內需不旺,外需下降。這種情況下,對我們民營企業來講主要有三個問題:從去年上半年來看主要是成本升高,下半年開始走向市場疲軟,同時也存在著融資困難,這三個難題是民營企業面臨的三重困境。去年上半年是多種成本上升因素疊加在一起,比如勞動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資源環境成本升高,資金成本升高等,使民營企業面臨著成本的巨大壓力。下半年是訂單市場萎縮,同時融資難加劇等問題。做個國際比較,中國中小企業的金融缺口比其他國家要大得多。
我們經常講經濟結構失衡,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外需與內需之間的失衡,我國的經濟增長高度依賴外需。另一個失衡表現為內需中消費與投資之間的失衡,我們靠投資拉動經濟,消費相對不足。要改變失衡的格局,關鍵的因素是啟動消費。當前,拉動消費面臨的主要困難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無錢不能消費,有效需求不足。中國有九億農民,但巨大的潛在市場,尚未轉變為有效需求。二是有錢不想消費,這是消費行為模式決定的。三是有錢不敢消費,存在后顧之憂。當前上學難、看病貴、房價高成為阻礙居民消費的三大障礙。四是有錢不會消費,需要消費引導。
我們高度依賴外需,目前國內消費對GDP的貢獻率不到40%,出口和投資對GDP的貢獻率超過了60%,這樣失衡的局面需要改變。政府何為?我的結論應該是順勢而為,實現國人三大夢想,一個是城市居民的住房夢。剛才厲以寧教授說了,房地產對于拉動內需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一個是兩億多農民工和流動人口的城市夢,我們不能希望這些農民工都再回到土地上去,另外是創業者的創業夢。美國人講美國夢,中國人的這三大夢想可以構成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
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房地產業是推動經濟復蘇的巨大動力。當前房市、車市同樣可以在擴大內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房地產是各行各業開發的先導,綜合性很強,關聯性很大,產業鏈也很長,涉及到上中下游四十多個產業。剛才厲以寧教授也講了,房地產建筑業吸收的民工7千萬人。美國這一輪經濟危機與房地產是密切相關的,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后,通過創造次貸誘使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出來買房,造成了房地產泡沫,結果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了經濟危機。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房價太高,怎么樣使房價實現理性的回歸,這是非常重要的。為了促進房地產的健康發展,政府應該少拿一點,適當降低地價。我們現在地價和稅費占到房價的比重偏高,適當降低地價和稅費所占比重的空間還較大。同時,開發商應該制定合理的價格,消費者應該理性消費,通過房貸、信貸實現自己的住房夢想。
第二,擴大內需政府要順勢而為幫助農民工實現城市夢。目前我國兩億多農民工和城市流動人口實現了職業轉換,但是沒有實現身份的轉換,還是候鳥式的流動,每年給春運帶來巨大的壓力,同時他們付出了婚姻、家庭等方面很高的代價。要解決這個問題,我主張發展中小城市,把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大縣的城關鎮發展為30到50萬人的中等城市,人口在50-100萬人的中等縣以城關鎮為依托建立20-30萬人的中小城市;把人口在50萬以下的小縣的縣城做大,通過縣城的發展擴大內需。
第三,擴大內需政府要順勢而為幫助勞動者實現創業夢想,讓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政府在創業扶持方面,要構建完備的創業融資體系,增強創業資本的可獲性;要健全創業的服務體系,使創業的門檻最低化;要健全創業的教育和培訓體系,使創業者的能力最大化;要完善創業政策的服務體系,使創業的成本最小化;要建設創業基地和園區,使環境優化。
總而言之,第一點,危機使問題水落石出。應該認識到我們現在面臨的困境不完全是由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我國自身的經濟發展發展模式也有問題,存在著結構的失衡。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只是導火線,使我國經濟發展本身存在的問題浮出水面。另外危機下訂單減、融資難、成本高的困境,使民企的發展雪上加霜。第二點,危機影響警示我們需要改變發展模式。當前我國的收入差距懸殊,多數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統計顯示,中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了國際上0.4的警戒線,高于大多數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水平。顯然,這種過于集中的財富分配結構下內需的啟動是很困難的,需要有均衡、分享的發展模式。第三點,應對危機既要調周期,又要調結構。保增長、擴內需是調周期的問題。調周期的同時也要重視結構升級,實現調周期與調結構的平衡。第四點,調周期要按國人三大小康夢順勢而為。中國人的“住房夢”、“城市夢”和“創業夢”構成了巨大的潛在內需。當前擴大內需要順勢而為通過營造良好的環境來幫助中國人實現這三大夢想。第五點,調結構需要發展支撐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我們注意到,危機下諸如鋼鐵、汽車等傳統產業受到很大沖擊,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而新興產業還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們需要大力發展新能源、環保產業、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另外我們制造業面臨危機,但是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夠,要通過現代服務業發展創造巨大的市場需求。有學者將人的消費層次劃分為生存需要、發展需要和享樂需要,當前我國居民的吃穿用等低層次消費已經基本得到滿足,消費結構正逐步向住、行、玩、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等高層次服務業升級,因此,應該以消費升級為契機,重視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等滿足高層次需要產業的發展。
政府何為?政府一方面要調周期,這是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還是要調結構,使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建立在內需驅動、均衡分享的基礎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