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富國基金管理公司主辦的“第四屆富國論壇:金融危機下的全球投資機遇”4月15日在上海香格里拉酒店召開,新浪財經獨家網絡直播。圖為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亞太區CEO Brian Banker。
貝克(Brian Baker):非常高興來到上海參加富國論壇,我們知道發達國家偏重于消費,而且發達國家利率越來越低,以便能夠更多的買下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這樣的話就導致了一個失橫,而失橫是無法持續下去的。
糾正失衡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決策者拉動內需,而在發達國家市場里面需要更多的儲蓄。還有一種是出事故,出了事故之后危機崩盤會發生得很快,回顧20年來的歷史,政府離私營經濟的活動越來越遠,這是從美國里根總統和英國撒切爾夫人開始的,他們認為私營企業在公共事業部門不干預的情況表現最好。
格林斯潘的看法在市場效率最高的時候是自我管制的時候,可是這樣的做法太遠了,我們解除管制太多了,金融市場利用了這種過多的自由,我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金融創新,使人們能夠用各種有創意的方法來進行借貸,在90年代的時候我們有了杠桿工具的增多,還有對沖基金、私募基金,CDO結構的產品。
我們到2000年的時候又看到了影子銀行的業務以及各種各樣金融交易的方法,使金融系統當中出現更多的信貸、更多的負債,不能全說是我們的法規監管者有錯,其實是投資者也有錯,他們認為央行一定能夠控制好通貨膨脹、控制好周期,他們認為企業發展周期被拉平,不再有經濟衰退。
我們有大型的資產負債表開始收縮,一開始是美國住房市場崩潰,住房市場在2006年達到高峰,然后開始走下坡路,我們學習到的一點就是很多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很多是金融機構。
2007年底的時候這些金融機構減少他們的資產,就是美國房屋貸款資產,使資本市場、金融市場出現收縮,隨著信用的緊縮,資產價格的下降,尤其是房屋市場的價格下降,美國消費者認識到他們該開始儲蓄了,所以他們的儲蓄率2008年上升了,這樣一來使得世界其它地方增加儲蓄,因為世界其它地方非常依賴美國消費者來驅動他們的經濟增長,這種放緩使得美國以外的地方提高他們的衰退速度。
我們有兩個經濟產品現在在市場里通行,一種是去杠桿化的產品,用兩張資產負債表解讀當前世界經濟,一個看銀行和住宅,當大家都在賣房子的時候,房子價格和銀行資產變化構成現在螺旋式下降,導致惡性發展。
第二個角度我們來看儲蓄和消費,當儲蓄增長,消費也在增長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個平衡,但是當消費達到一定程度,儲蓄跟不上的時候,它就需要財政政策來刺激,使經濟恢復平衡。
所以剛才講到的這些政策上的反應,包括經濟刺激計劃以及不同尋常的政府政策目前情況來看是合適的,我剛才說四大資產平衡負債表的收縮,出現政府干預的話,這個流程比較煩亂,決策者要考慮各種各樣的流程,而且他們提出來的解決方案經濟意義上來說不如自由市場更合算。
在發達市場中我們看到了一種沖突,就是資產市場出于解決問題的需要以及我們民主需要之間的沖突。
在美國、歐洲、英國的納稅人非常憤怒,他們憤怒他們的財富管理人沒有幫他們把財富管理好,他們恨明明買不起房子的人卻要買房子,所以他們不認為政府需要對這樣一些人、這樣的一些企業提供救助。
納稅人另外一方面吃驚的發現損失如此之大,另外一方面政府的補充又是如此之大,基金公司他們一方面要拿出來,另外一方面在這個職位不能盡其所能。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不管在銀行的救助還是在住房市場的救助中沒有看到完整統一的大方案,都是支離破碎的小方案,這些方案足夠大,大到可以帶來一定影響,但是又足夠小,使得納稅人能夠接受,這樣這些政治家繼續保有他們的職位。
這些支離破碎的解決方案缺乏透明性,使人們猜不透政治家們背后的宏圖偉志是什么,而且在市場中這些救助中沒有連貫性、一致性可言,正因為如此使得危機還要持續下去,但這也是政治家們目前所做的最多的了。
我們現在要經歷的是一個兩步走的流程,這是一個旅程,這個旅程結束之后會有一個新的反思,在經濟危機過后我們不再會重復到2004、2005、2006、2007年的情況。
這個旅程當中我們看到經濟的崩潰,我們看到儲蓄率的增長,我們看到失業率的上升,這個旅程中我們看到太多的企業產能不足。由于經濟的放緩和人們儲蓄率的上升,意味著在經濟傳導之后會發現資產價格也會得到糾正。在這樣的環境中,對于投資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呢?回顧2005-2006年當時市場價格設定者是誰?就是手中捏有大錢的人,比如對沖基金、私募基金等,可是經濟危機之后這些對沖基金、私募基金,他們的基金規模大大縮水,現在真正背后操作的是政府。
投資者需要找到一些價值被低估的資產,需要識別出催化劑類型的產品,以使其上升。我們相信在這次旅程中投資者有必要和政府成為合作伙伴,這指的是在發達國家中要去投資的話,一定要投資政府支持的行業或者說政府注入了資金的行業。
我們這個旅程目的地怎樣的,我們幾年之后到達目的地,我剛才說了,我們沒有一個簡單的重置的按鈕可以按,我們不能恢復到2000年早期的情況,我剛才的一個描述,就是DDIS,D取消杠桿坐擁,第二個D就是去全球化,第三個I是撤銷管制,政府會出臺更多的監管規定,這個S是指簡化。
政府將更為顯著的參與到私營企業、私營部門的經營中去,而且他們對私營企業的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把握更為持續,比想象更多的時間,有更多的監管,企業大部分流向政府,而非流向一般投資者。
金融機構的規模將變小,他們會實施一系列的去杠桿化的運動,他們在研發產品上減少創意,經濟影響也會更小。在發達國家中,由于人們現有的財富破壞,所以人們的文化心態,我掙到的錢就該花的心態就變得不那么大手大腳花錢了。由于企業和個人慢慢減除杠桿化,金融機構規模小了,儲蓄變多了,企業利潤變少了,我們在這個行業里面要投資的話,正常回報率比十年、十五年前低很多。
在新的環境下,我們的資產配置又該怎么做呢?我們必須認識到在私營部門里面有了更多公有部門參與,要么控制了私有企業,要么控制了監管。我們也必須理解到全球財富增長將會出現一些動態變化。發達市場花費不會像以前多,發展市場會比以前更富有。
如果講到投資回報率的水平,必須要進行修改和調低,我們金融系統里面的借貸和杠桿率將不會像過去10年那么高。人們現在開始意識到經濟危機其實發生的頻率比他們想象得高得多,如果我們回去過去50年歷史,我們發現每隔七到十年出現一次金融危機,只不過這次發生的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以前投資者沒有想到經濟危機發生這么頻繁,他們現在想到了,他們要找到一個安全的投資組合,這時候需要找一些衍生產品和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比如說PIMCO公司,還有富國公司等等,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