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09年3月21日-2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國際金融動蕩中的中國發展和改革”。圖為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彼得·諾蘭。
彼得·諾蘭:謝謝!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平凡的時代,可以說我們處在一個歷史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開始于70年代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而發展。現在我們已經走到了這個階段的結尾,下一個新的階段就要開始。在這期間我們所取得的進步比其他階段都要更快,市場的力量決定技術進步的方向。但是市場是不平等的,有一小部分人他們占有較大的全球需求,也在促進技術進步方面發揮了更大的作用,這個解答的技術進步的成就是非凡的,但是也有很多的缺點。比如說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這就為工業政策提出了挑戰,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首先,讓我們看看產業集中這個問題。經濟學家對工業結構的決定因素的看法是非常不一樣的,主流的經濟學是以哈佛大學的馬歇爾教授為代表的,他就說企業的規模就像森林里的樹,樹長高以后它可能會倒,新的樹還會長起來。那么,現在這個世界在全球化過程中變平了,就里弗里德曼的書所寫的那樣。但是,還有另外一個經濟的傳統,就像卡爾·馬克思的理論,根據這個理論資本主義它的本性就是要造成產業的集中,馬克思曾經說過,資本集中是一個規律,資本本身就會吸引資本。有一位學者曾經說過,所有的公司都會無限的擴張,在40、50年代提出這個觀點的時候是相當具有爭議的。在2000年的時候,當時全球市場都出現了大的發展,有一些巨大的公司,它們成為系統集合者,它們占據了全球市場的50%以上。為了能夠滿足這些系統集合者的需求,就出現了一些次系統和主要的供貨商,他們大量投資于研發,這種瀑布效應就引起了全球很多工業都出現大量集中。如果我們再在看一個公司的時候,不把它看作一個法人所擁有的實體而來考慮它所能夠統和資源的范圍,那就會發現全球化的時代公司的規模是巨大的。這種核心系統集合者之間相互溝通是很深入的,我們就可以說在這個時代,一個公司所有者和控制者的之間模糊化了。
第二點,就是工業的集合和技術的進步。這個時期技術進步也是相當集中的。在07年我們統計了全球最大的1400家公司,它們在研發上的投資達到的6000億美元,它們就是全球技術進步的核心或者說驅動力。在這期間私營企業占到了2/3,它們推進了硬件和軟件的技術進步,包括制藥、健康以及汽車和汽車零件的生產。在這1400家公司當中,最大的100家投了其中的60%,也就是說它們是世界進步潮流的領頭者。再有就是不平衡的市場,因為是在市場當中這些技術進步得以發生。在這個階段政府就削減了自己對于工業政策的參與,在全球化30年之后,市場需求的分布是非常不平衡的,去年世界銀行估計全球人口的頭10%,他們的消費是全球的59%,前20%消費了77%,而后50%只消費了7.2%。也就是說,世界上1/5的人口居住在高收入國家,是市場需求的主要驅動力量,他們也就決定了全球化時代技術進步的方向。高收入的國家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6%,但他們所產生的消費卻是全球的3/4。
在過去這個階段,發展中國家也縮短了它們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發展中國家根據購買力評價所產生的消費力只是發達國家的13%,在這1400家公司中只有40家是來自發展中國家,而全球財富500強只有大概50家是來自發展中國家。一般來講它們都是運用高科技的傳統行業,比如說建筑、開礦、發電、電訊、銀行和石油。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進步也是得到了發展,但主要都是和那些高收入國家做生意的連帶公司所進行的。
第四點,就是市場進步的技術驅動巨大成就,這種非常激烈的寡頭競爭成為這個時期技術進步的主要動力。在高科技產業里,世界上領先公司不斷在增加對研發的投入,頭1400家公司,它們的研發每年都增長10%。我在我的論文當中還列出了頭50家公司近年來對研發投入的增長。信息革命一直是技術進步的核心,它改變了資本、物品的流動,也改變了我們的最終消費,它使得全球通訊的成本降低,也改變了核心公司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這種信息革命同時還使得全球很多服務產業都得以升級轉換,包括銀行、零售和電訊。同時,還使得全球平均壽命得以延長,并且增加了能源的效率。
但是技術進步也存在缺點,首先我們的自然環境在這個階段迅速惡化的,全球野生動物基金會統計了全球1330種脊椎動物,這個數量在1970年到2003年下降了30%,在1960年到2003年之間,對于高收入國家的生物足跡從3公頃上升到10.6公頃,在美國03年的時候是9.6公頃,這意味著發展中國家的資源被發達國家所消耗。有一個美國科學家評論說,如果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都達到美國人的生活水平我們需要達到4個地球。
再有就是全球變暖,交通工具,包括客車、卡車還有飛機的技術進步,就意味著高收入國家能耗的增加,高收入國家初級能源消費生生。在1990年—2005年上升了1/5,但是在低收入國家,2005年每人的能耗只是500公斤的油,在中等收入國家是1500公斤,在美國是1800公斤,所以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發展中國家是發達國家的1/5。我們是不是需要完全不同的消費和生活方式,這是和高收入國家生活方式就是不一樣的。
最后一個缺點就是金融。在這個階段我們看到金融創新步伐非常快,有很多出色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都開始創造新的金融產品,因為這更賺錢,這些金融產品的復雜性就造成了這次的金融危機。07、08年的金融危機就使得世界的經濟陷入衰退,即使是那些最贊成自由市場的人也開始認識到自由市場的模式已經崩潰了,政府應該對金融加以監管。
再有就是健康,全球化的時代看到人們所遭受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變的更糟,在美國大家已經看到這個時期社會資本在下降,高收入國家特別是美國,發現它們肥胖人口在上升,而且速度驚人。在發展中國家,也逐漸出現了這樣的趨勢。最近世界衛生組織警告隨著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也在上升,發展中國家很多人都受到了現代化的影響。
最后,我的結論是技術進步可以為可持續發展做哪些事情呢?現在世界人口是65億人口,到本世紀末會達到90—100億,今后的幾十年當中,看來我們會進入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希望經過過去30年的全球化我們會變得更為成熟。現在對于人類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劍橋的同事他是一個天文學家,他說我們的文明能夠延續到這個世紀末的幾率也不過是50%,這個時代見證了許多的技術進步,有很多公司也致力于研發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程序。但是,我們還是需要有對技術進步的監管和指導,使發展中國家更少數的人口能夠受益。那么,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要著重培養高科技公司,使這些公司能夠為他們的人民帶來利益,這個模式需要和發達國家在全球化時期的模式有所不同。現在,有很多的可能性,可能性數字化的公司會越來越多的開發新的技術滿足自己國家人民的需要。一個國際關系方面重要的挑戰就是尋找方式,使那些富國的公司能夠為我們共享技術進步做出貢獻,并且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謝謝!
相關專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