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09年3月21日-2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國際金融動蕩中的中國發展和改革”。以下為世界銀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副行長詹姆斯-亞當斯做主題演講。
詹姆斯·亞當斯:各位貴賓、女士們、先生們,感謝大家邀請我在今天的論壇上發言,使我能夠有機會在這個經濟動蕩不安的時刻,參與這項重要的交流與討論。時至今日,在座的各位都很清楚,這場金融危機十分嚴重,而且給全球經濟增長和貿易帶來了廣泛的負面影響,最近,世界銀行將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負1.5%,全球貿易預計將下降6%,這些數字是近幾十年來所未曾有的。眾所周知,“危機”一詞在中文里既有危險也有機遇的含義。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的危險是顯而易見的,正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時,全球市場開始崩潰。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數據越來越讓人灰心。今年1—2月,中國的出口按美元計算比去年同期下降21%。中國的進口下降34%的可能更加令人們擔憂,這主要是因為用于加工貿易的原材料的和零部件進口消失。中國周邊的許多東亞經濟體所公布的數據也大致相近(或更加嚴峻)。
全球經濟放緩的直接影響是導致中國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失業,尤其是在建筑業和勞動力密集型的制造業領域,其中有許多外出務工人員做出返鄉的選擇(至少是暫時性的)。這些外出務工人員及其家鄉的農村人口是中國最脆弱的群體之一。這部分人將面臨就業機會不足的風險,受他們的影響,人均收入將有所下降。因此,2009年中國貧困人口可能出現多年來的首次增長。盡管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調整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但這對未來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是必要的,這就是為什么我認為危機也蘊含著機遇的原因。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背后是什么?近年來,中國有一半的產出用于投資和凈出口。美國在赤字開支和災難性的金融工程推動下出現消費熱潮,這種消費熱潮體現在中國出口的繁榮增長上,保持出口增長需要在工廠和設備方面進行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而貿易順差不斷增加所產生的流動性也助長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另一個關鍵環節——房地產開發的繁榮發展。但是,問題在于這種以巨額凈出口和投資作為長期需求增長源的模式是難以為繼的,美國不可能永遠地依靠借債維持消費,中國也不可能永遠地增加全球市場份額,金融工程只能暫時掩蓋這一事實。隨著美國和其他赤字國家需求的下降,對來自中國的出口需求也開始下降。中國的鋼鐵生產比上年下降20%,用電量減少10%,這些指標顯示,過去基于出口和投資的增長模式可能已經行不通了。正因為如此,這場危機也給中國實現“十一五”規劃的遠景目標帶來了機遇,即經濟增長由依靠出口、投資和能源密集型工業拉動的模式轉向更多依靠內需、消費和服務業拉動的模式。
論壇本單元的主題是“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下面我想簡單談談目前中國是如何利用財政政策應對危險和機遇的,并探討一些用于指導未來財政政策選擇的重要原則,我想著重討論以下四點。首先,截至目前,中國的財政應對措施是快速而有力的,這種做法是恰當的,在當前形勢下,行動“過慢過小”的危險大于行動“過快過猛”。中國政府迅速制定和頒布了規模龐大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通過這一舉措向國際社會顯示了其真正的領導力量與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相配套的其他措施還包括拉動農村消費,以及在未來3年里投入8500億元,使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0%。由于過去實行了審慎的政策,中國在危機開始時有幸擁有實施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財政空間,為了確保支出和稅收方面的調整措施能夠實現目標,現在應將重點放在有效實施上,以保證計劃支出真正用于重點領域,保證資金的實際支付和高效利用。一些評論人士認為,政府最近所采取的措施以基礎設施項目為重點,這表明中國仍然在延續過去的增長模式。但是政府經濟刺激計劃中有很多投資都致力于間接地提振消費和改善生活質量,其中包括加速地震災區的恢復重建,建設高速客運專線、城市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和其它環境治理項目。這一行動方向完全是正確的,但是,保障中國人民的福祉和實現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增長需要進一步轉變重點,特別是向消費型支出轉變。
其次,在財政政策方面,政府在制定未來政策時要繼續保持靈活性。經濟預測從來不是易事,包括以確定預測為目標的經濟預測。在當前高度動蕩的環境下,經濟預測就更加困難。對于2009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目前的預測不一,范圍在5.5%到8%之間。但總體來說,隨著新消息(基本上是壞消息)的發布,預測數字在去年是不斷下調的,根據世界銀行3月18日發布的最新預測,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約為6.5%,下一階段還可能出現重大的負面或正面發展,財政政策可能會需要根據新的現實情況作出進一步調整。但是,能有效使用的財政刺激額度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斟酌進一步經濟刺激和增長與其他方法相比的成本效益,例如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對教育和培訓的投入等。
第三,政府的在調節2009年支出安排或考慮進一步經濟刺激計劃時,要盡可能保證與中國中期發展目標的一致性。如中國領導人所強調的,全球經濟的黯淡前景——也意味這出口的黯淡前景。更加凸現了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內需和消費的重要性。幸運的是,許多調整經濟結構的政策也能在短期內刺激經濟增長。很顯然,中國還大有可為的領域,如通過低保和其他保障體系增加轉移支付,進一步加大在衛生和教育領域的投入。目前,政府消費、包括在衛生和教育領域的公共支出,只占國內生產總總之值的13%,今天農村地區的大多數孩子未來會在城市工作。如果不大幅度提高教育領域的投入,一個切實的風險就是,在這個日趨復雜的知識經濟權利下,這些孩子將沒有能力勝任其中的工作。稅收領域的配套改革、自然資源的重新定價以及增加注重環境的基礎設施投入也是有所助益的,當前的低通貨膨脹環境是進行這些改革良好時機。最近的燃油稅改革就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可喜一步。
第四,也是最后一點,深化經濟持續增長關鍵領域的改革,保持中國過去取得巨大的成就,是至關重要的,這包括繼續保持貿易開放和繼續尋找進一步開放經濟的機會,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在商品貿易領域相當開放,在WTO承諾下,中國也開始開放服務業市場,如金融服務、物流、航空、媒體、電信和交通等行業。在危機中繼續開放市場是具有挑戰性的,但中國未來的增長將更多地依賴這些行業。在制造業領域,中國已經利用外貿和投資建立了具有高度競爭力的、生產效率高速增長的市場,但是服務業領域還相對滯后和效率低下,進一步的開放和競爭會使中國在服務業領域也同樣享有在制造業領域的活力。
女士們、先生們,當前各國政府都面臨著挑戰。中國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甚至在很大崩潰上,全球經濟體系的未來,都取決于現在是否能夠抓住向另一種增長模式轉型的機遇。在這個應對風險和抓住機遇的時刻,中國的財政政策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謝謝大家。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