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09年3月21日-2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國際金融動蕩中的中國發展和改革”。圖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發言。
鄭永年:首先,謝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跟發展研究基金會邀請我參加這次重要的會議。
我要講的題目是《金融危機與中國發展模式》。
因為,這次金融危機發生以后,我們在海外就討論哪個發展模式更好的問題。甚至我參加幾次國際會議,大家也在討論,就是說中國的發展模式會不會取代美國跟西方模式的問題?
當然,中國的模式我覺得很多方面,從這次金融危機來看,我想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中國防御金融危機的能力。因為,這次中國自己本身沒有發生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實體經濟沒有產生影響。第二方面是中國政府應付金融危機的方式和手段,第三個問題是在中國未來國際金融體制重建和新的體制當中的作用。
我記得不久以前溫家寶在劍橋大學有一個演講,他強調中國是一個學習的國家。我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可能是世界上最好學的一個國家了。不僅向美國那樣的大國學習,也向新加坡那樣小的國家學習。1997年金融危機以后中國學了很多,這次金融危機以后中國同樣也是學。我是覺得如果學的好的話,中國在這次金融危機以后會變得更強大。那么,中國模式我是覺得,無論是中國防御金融危機的能力也好,中國應付金融危機的方式或者中國未來在國際金融秩序當中扮演什么角色,我是認為跟中國自己的發展模式有關,我想從三個方面談一下中國的模式。
第一方面,我覺得是中國的多種所有制形式,產權形式。金融危機發生以后,西方政府以國有化來對付金融危機。國有化在歐洲社會主義很重要的部分,金融危機產生以后,歐洲國家的銀行、金融系統的國有化,也沒有人持很多的反對意見,社會的接受程度也是很高的。美國本身就是資本主義的典型模式,但是我們看到即使像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也在提倡國有模式,我覺得這是很值得我們中國思考的。因為,中國本身沒有這個問題,中國改革開放以前都是國有經濟,計劃經濟,改革開放以后,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我覺得所有制形式對中國防御、應付金融危機能力表達得非常充分。我是覺得西方政府只有一個金融杠桿,中國政府既有金融杠桿,也有經濟杠桿,西方國家基本上經濟杠桿就很少。這個經濟杠桿使得中國龐大的國有企業,使得中央政府的政策推行就非常容易。
第二個中國模式的特點就是出口導向跟外部需求直接的平衡,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次包括日本、亞洲四小龍,出口導向的經濟都發生了危機,所以需要我們的思考。那么,中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也發生了很深刻的經濟,尤其是對于珠江三角洲來說,出口成了問題,珠江三角洲是中國的生產、西方消費的模式。光攀登中國出口導向的經濟也不夠,珠江三角洲是自由放任的模式,從長江三角洲來看,那里的地方政府從一開始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他們比較重視科技、環境。所以,這次的金融危機對于他們的影響很少。中國因為地方大,國內有不同的模式,像浙江模式就不一樣,幾年以前我去考察浙江,我覺得浙江也鼓勵利用外資,主要是國內資本用得比較多,市場也是以國內市場為導向的。像山東省,我覺得它也是出口導向,但是出口占地方經濟的比例不大。最近大家在說的重慶模式更是這樣,就是完全靠內需。所以中國這次能夠抵御金融危機,我認為跟國內不同的模式有關系。
第三點,我覺得要重視的就是政府跟市場之間的關系。因為這次西方的危機不管怎么樣,有很多的原因?傮w來說,主要是因為政府對金融市場監管不夠。中國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1997年金融危機以后,中國政府對金融體制方面下了很大的努力,特別是處理銀行的壞賬這方面。西方當年光批評中國,自己忘了怎么來加強對銀行體系的監管,所以產生了今天的問題。
這次危機發生以后,中國政府推出了四萬億拯救方案,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調整中國的產業結構,產業升級,像廣東、珠江三角洲這些地區已經在開始了,非常好。另外,進行社會體制改革,包括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跟教育,我認為這個方向是非常正確的。我比較樂觀,中國之所以這次危機表現得更好,是因為1997年的金融危機。這次金融危機以后中國通過再學習,我覺得中國的模式會變得更好,謝謝!
相關專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