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09年3月21日-2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國際金融動蕩中的中國發展和改革”。圖為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鄭京平發言。
鄭京平:各位朋友、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來做這個演講,主要講三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介紹一下中國政府保增長措施的成效。
2008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長的措施,取得了積極的成效,這個措施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提出來,明確提出要保增長,明確提出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有利的措施。剛剛閉幕的“兩會”也批準了7500億元的財政赤字和2000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券。加起來是9500億元的財政赤字,這比2008年擴大的4.3倍。而且,還提出了“一攬子”減輕稅賦的計劃,也會使得企業和個人減少稅賦5000億元,并且再次并且提出了8%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這些措施到目前為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其效果就是在于國際金融危機不斷加深,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長。如果要形容的話,可以說中國經濟增長還是相當不錯的。去年三季度是9%,四季度是6.8%,而且中國的財政,金融體系相對是比較穩健的,運行也基本正常,整體的經濟狀況是比較健康的。
上述三條,我覺得就是保增長一系列措施的成效,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我想講的就是當前和2009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
關于當前或者2009年中國的發展趨勢,我想總的應該說,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密切的觀察,之所以這樣說,有下面這樣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國際經濟大環境仍然沒有穩定,而且還有所惡化。因此,作為一個開放的中國,我們要判斷中國經濟怎么走,世界經濟不穩,我們判斷也很困難。具體表現一個是實體經濟,世界的實體經濟還在衰退過程當中,F在的預測是2009年世界經濟的增長在負0.5—負1.5之間。
第二個原因,就是金融危機仍然沒有好轉,至少還有可能惡化的跡象。比如說,歐美的信貸風險也還在一定程度上上升,像花旗銀行、AIG的問題都在暴露過程中。另外,東歐的債務風險也還是仍然存在的。股票等金融市場還不夠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也還沒有起穩,像1月份美國的現房價格下降了3.1%,是連續第7個月的下降。2月份英國的平均房價也下降了1.8%,是連續第14個月的下降,就是世界經濟還看不清楚。
另外一個原因,中國的經濟走勢也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的。為什么這樣說呢?今年1、2月份的數據既有積極的跡象,比如說固定資產投資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去年相比增長了15.2%,發電量也由11、12月份下降比較多,到了1、2月份變成下降比較少了。另外,采購經理指數也是連續4個月開始回升。當然還沒有超過50,但是有一個回升的趨勢。
所以說,1、2月份的數字既有積極的跡象,但是同時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說外需還是很弱,出口仍然下降21.2%,規模以上的工業增長速度仍然較低,只有3.8%,當然如果扣除工作日,今年的工作日比去年1、2月份要少一天,這樣一個工作日也只增長5.2%。所以說,1、2月份形勢不太明朗,這是第一個難判斷的。
第二,就是1、2月份有春節因素。大家知道中國的春節有時候是在一年的一月份,有時候是在一年的二月份。像2008年就在二月份,2009年就在一月份,這樣的話,我們和去年同期相比的話,季節因素很難驅除。另外,2008年年初有一場冰雪災害,突然的自然災害也使得我們對比的基期發生了變化。這樣一來我們動態來看經濟走勢的時候,按理說如果有單獨一月份的數據,單獨二月份的數據,再結合去年11、12月份的數據就有一個動態的變化,就可以判斷形勢了。但是,由于春節的因素使我們不能單獨看一月份或者二月份的數據。另外,由于有了冰雪災害,1、2月份和去年相比又有不可比的因素。因此我們判斷的時候還有一定的困難,比如說像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比較快,新開工項目增長比較快,既有四萬億億元投資的刺激作用,也有去年冰雪災害投資基數比較低,新開工項目比較少這樣一些季節和不可比的因素。
所以說,我覺得要判斷中國2009年和當前的經濟形勢還需要再耐心的等一下,看一看3月份的數據和一季度的數據,這樣有一個動態的過程判斷起來更好一些,這是我想講的第二點。
第三點,就是我認為對于中國經濟增長還是應該有信心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從總體上看,我覺得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還是有一系列的優勢的,剛才周其仁教授也談到這一點。一是大國經濟有固有的抵抗外部沖擊的優勢,這來自于兩點,一是可以靠內需來實現規模經濟,二是可以靠內需來抵御外部的沖擊。第二個優勢,就是中國處在的發展階段還是有利于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這個階段就是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仍然是在“四化”加快發展的階段。第三個優勢,就是我們的金融體系還是比較健康和穩定的,運行正常,宏觀調控政策回旋空間比較大,無論是從存款準備金率,利率還是從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還是從外匯儲備的總規模等等角度看都可以這樣說。
正是由于有了以上三條,我們知道就使得形成了我們當前促進經濟發展在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都有支撐。比如說大國,比如說發展階段,都使得我們的潛在需求能力很強。前一段時間中央實施的家用電器下鄉的政策,就使得許多國內家電企業產值的增長還是很快的。
另外,由于有了發展階段的優勢,由于有了前幾年快速發展的積累,也使得我們的供給能力還是很強的,也就是生產要素的投入,人力資源、原材料、資金,這些投入還是可以的。像人力的問題,大家都在擔憂什么時候中國才會真正進入老齡化比較成熟的階段。根據我們的研究應該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在2025年,因為我們的生育高潮是在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大家推算一下勞動力的供給還可以支撐15年左右。至于其他資金的優勢,我們通過儲蓄,要素的投入現在全球化以后,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配置和采購。
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還是有優勢的。當然,我們這里說的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就是第二點,F在是逆風在跑,在逆風的環境下我們的速度只要適度就可以了。也就是說,當前的有信心并不是說要達到過去六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長10.7%這樣一個速度,更不是說要增長13%這樣的高速度,而是政府提出來的8%左右這樣一個比較合適的速度。因為,逆風跑的時候,必須調整步伐、姿態、減速,不能夠硬拼,這樣可以避免消耗過大,刺激過度,留下隱患。而且更好的是為了今后在沒有風,正常的情況下,甚至是在順風的情況下跑得更快,跑得更健康,也就是說我們要和國際的經濟環境相適應。
另外,中國經濟還有結構調整的任務,因此也不宜在逆風情況下跑得太快。比如說投資與消費,內需與外需,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等等。第三,就是中國經濟體制仍然面臨著改革的巨大需求。也就是說體制、機制的建設還需要推進,行業準入,價格決定機制,收入分配機制,社會保障機制等等都需要我們不能夠在逆風的時候跑得更快。
那么,今后應該怎么做呢?簡短的說一下,還是應該密切觀察,積極應對,在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方面,需要減輕負擔,增加收入,加強社保,優化環境。在改善供給環境方面,需要打破壟斷,推進市場化,強化五市場價格在資源配置當中的基礎作用,還要優化收入分配機制。我們看到剛剛結束的“兩會”確實也提出了令人欣喜的政策信號,提出了四個原則,這四個原則正是兼顧了短和長。
最后,我要說的是我自己的身份問題,在2002—2006年,我是擔任國家統計局的新聞發言人,現在是國家統計局的總工程師。我剛才的發言只是代表一名統計學家的看法,并不代表我們國家統計局,不代表NBS,謝謝諸位!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