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圖文:國研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發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1日 09:51  新浪財經
圖文:國研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發言
  2009年3月21日-23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發言。(來源:新浪財經 白鵬輝攝)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新浪財經訊 2009年3月21日-2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國際金融動蕩中的中國發展和改革”。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發言。

  張小濟:謝謝主席,大家早上好!就這一節我想從四個方面來介紹一下我和我的同志們最近的研究成果。

  首先,大家談到的現在金融危機到底怎么樣了?

  我們的看法是這樣的,實際上現在的危機出現兩個相互關聯的惡性循環,一個就是爆發危機的中心國家,他們的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之間產生了由于缺少信貸,實體經濟更加糟糕,實體經濟糟糕又影響了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是這樣一個惡性的循環。另外一個,就是爆發金融危機的核心國家和外圍國家,也就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影響的經濟關系。由于發達國家是最大的市場,發展國家進入衰退以后,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特別是出口國影響很大,發展中國家經濟情況不好了,又反過來對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和大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構成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現在還沒有走出這兩個惡性循環,所以現在談全球經濟是不是已經見底了或者復蘇我覺得還為時過早,這是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就是怎么樣才能夠走出危機,取決于什么?

  貿易失衡,或者說某個國家的消費模式,或者說某個國家的宏觀政策常常被用來解釋這場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我是不贊同這樣的看法。實際上,我們面臨的就是實實在在的是一個金融的危機,它產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次貸,就是國際衍生產品出現了體系性的風險。就是人們對風險的防范、認知失去了信心,我想這是根本的問題。因為前面說到的所謂貿易不平衡也好,消費模式也好,實際上我們過去也都存在這個問題。但是,并沒有引發全球性的災難。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回到這場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上來談,怎么樣才能夠真正解決這些問題。

  由此就推論出來了,我們希望經濟能夠復蘇的話,首先要把由金融危機所產生的壞賬解決了,現在最麻煩的問題是由于國際衍生產品整個這個體系實際上是不透明的,也沒有監管,一些基本的信息都沒有。到現在為止我們也不知道到底金融機構有多少壞賬,最初的時候我們聽說的是有四萬多億,現在有人說有六十萬億,到底有多少,到現在為止好像還沒有人能夠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這件事。所以,最終還是應該在這個領域里面加強合作,徹底把這個問題解決。

  第三個觀點,我們要注意防止這場危機的繼續。有關我們錯誤的政策使得這個危機更加延長,或者說更加加深。第一個就是貿易保護主義。大家都說貿易保護主義不太可能再重復,人們不會再重復這樣的錯誤了。可是現實是,由于有些人還在用貿易不平衡來解釋這場危機的原因,特別是有些國家的政府實實在在的確實采取了保護保護措施,所以這就增加了人們的擔心。如果貿易保護主義泛濫或者演化為貿易戰的話,那么幾十年以來建立起來全球的供應鏈就會被打斷。我們的多邊體系就會破裂,那樣的話就是一場更深的災難。

  第二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美聯儲開始購買美國國債,現在就有一種擔心會不會造成國際間匯率大幅度波動,以及大宗產品價格的飆升,人們就更加擔心美元資產的安全性問題,這些都增加了復蘇的不確定性。

  最后,我想講的是當人們在談到復蘇或者經濟回升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能夠回到這場危機爆發前那樣的水平?這需要什么樣的力量才使得我們能夠重新進入增長的通道?在過去IT產業還有因特網曾經使我們有了30年的繁榮。進入21世紀以后,2001年的IT泡沫破裂以后,實際上金融衍生品市場繼續擴大,給我們創造了很多財富。當然其中很多是泡沫了,泡沫的破裂引起了這場災難。那么,災難過去以后,我們怎么樣才能重新回到增長的通道呢?我想應該有一種新的高新技術產業來引領全球經濟的增長。發達國家在技術方面是有優勢的,我們寄希望于無論是新能源也好,生物技術也好,一個新興的產業能夠帶動全球經濟實現高速的增長。

  當然,另外一個引擎就來自于新興經濟體,因為這里人口巨大,而且需求潛力也非常大。我們相信只要在一個健康的環球化的體制下,在一個健康的國際金融體制下,發展中國家還是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所以,我們從長期來看對全球經濟還是樂觀的,謝謝大家!

    相關專題: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網友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