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3月20日電 經濟觀察:中國應對金融危機行動在國際上贏得加分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中國推出了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并提出了加強國際合作、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主張。在第十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舉行前,新華社記者采訪了部分即將來中國參加論壇的國際人士,他們對中國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的行動給予了積極評價。
金融危機下“中國機遇”受到期待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中國提出了4萬億元人民幣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一些國際經濟問題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對中國擴大內需的舉措給予積極評價,并認為中國的舉措將為其他國家和地區帶來機遇。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院長蔡旭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實體經濟衰退蔓延全球的情況下,中國政府迅速地提出了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并開始實施其中的部分措施,中國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比其他主要經濟體行動更迅速、更及時,這一點應該受到高度評價。
日中經濟協會理事長清川佑二說,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為確保經濟較快增長和穩定就業,早早研究對策,全力以赴保持本國經濟活力,采取了包括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的政策。
他強調,中國以擴大內需為基礎的經濟發展,不僅將有助于中國的產業發展,有助于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會給外國企業帶來擴大在華業務的巨大商機,有望成為“雙贏發展的代表性模式”。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說,中國推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將為全球經濟作出貢獻。中國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將促進中國以外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無論是農礦產品還是機械設備,中國需求將為其他地區的投資者和企業提供機遇。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強調,在目前的危機中,中國能夠保持經濟健康發展,辦好自己的事情,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的最大幫助與貢獻。
鄭永年表示,中國講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并不是關起門來,自己單打獨干,不搞國際合作。中國加強內需,是在開放條件下進行的,許多建設項目還需要進口外國的設備與技術,這對外國投資者來說存在著很大商機。
鄭永年認為,雖然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了不利影響,但也為中國提供了一個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機會。因為產業升級往往包括技術更新,這也給外國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
金融危機下“中國主張”得到歡迎
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這一主張也在國際上引起了積極反響。
日本日立株式會社社長古川一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采訪時說,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只會加重世界經濟困境,對于中國提出的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主張,應予以高度評價。
古川一夫說,受金融危機影響,各國目前都面臨國內就業機會減少的問題,在這個時候,貿易保護主義的“誘惑”非常大。但全球貿易如果因保護主義措施而繼續萎縮只會導致就業機會越來越少。因此,中國所提倡的國際合作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都是極其重要的主張,應該給予高度評價。
他認為,要真正克服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必須在心理層面恢復相互信賴。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主張如果能夠促使其他國家作出同樣姿態,進而恢復各國之間的相互信賴,那么無疑將有效刺激經濟增長和增加貿易機會,對世界經濟早日擺脫危機、盡快復蘇將作出重大貢獻。
古里亞說,中國政府堅決反對在貿易和資本自由流動方面實施保護主義措施,這一做法是完全正確的。開放國內和國際市場可以促進貿易競爭和創造財富,保持市場開放是經濟復蘇和長期發展的必要條件。中國政府堅持逐步開放和融入全球經濟的政策,從而促成了中國經濟大發展,并在消除貧困領域取得重大成就,這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鄭永年表示,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積極倡導國際合作,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這是負責任的表現,它對全球經濟盡早擺脫危機和實現復蘇具有重要意義。
鄭永年說,隨著全球化快速發展,各國及各地區之間的聯系日趨密切,相互依賴性不斷增強。應對金融危機,各國之間離不開相互合作,需要同聲譴責貿易保護主義。
鄭永年認為,貿易保護主義不僅是一個落伍與危險的傾向,也會導致國際間的合作減少,使金融危機進一步加深,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中國明確表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倡導國際合作,這是一種明智、正確與務實的做法。(綜合新華社駐首爾記者李拯宇、干玉蘭,駐巴黎記者蘆龍軍、馬環宇,駐新加坡記者張永興、高川和駐東京記者葉佳報道)
相關專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