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十三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 > 正文
2009年1月1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中國證券報》社,天音通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陽投資有限公司,《資本市場》雜志社主辦的“第十三屆(2009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新浪財經全程直播,以下為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講話。
王忠明:政府“救市”在我的理解當中,實際上是一種投資行為,是一種購買行為,因此我們需要辨析的是我們通過這樣大規模的財政刺激,這樣的“救市”行為我們應該投資什么,購買什么,成為我們關注政府“救市”的一個很重要的聚焦點。
比如說我們應該通過這樣的財政刺激方案,為全社會、為城鄉居民購買到更加充足的就業崗位,比如說應該購買到一個擴張的消費市場,購買到一個符合良性
社會創建的經濟增長方式與發展方式,購買到一個符合生產力現狀及其發展方向的產業結構等等,我想這都應該通過這次政府“救市”能夠作用于長遠的。
我想在這么多的購買意愿當中,應該還有一個方向應該注意到的,就是說應該為我們納稅人購買到更多正確的乃至先進的意識。這種正確的乃至先進的意識一旦轉換為物質力量,也就表現為我們社會生產力的長足的巨大的解放,所以這是在我們應對了危機之后可以來解決中長期問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立足點,也是我們來觀察這次政府“救市”是否行之有效的我想也是一個尺度。
我們應該正視和珍惜危機,在政府“救市”當中應該有更多的引導,我想至少在三個意識層面上應該有所作為。比如說全球化意識,我們很顯然中國沒有發生金融危機,這次所謂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只是受到影響,主要是美國的金融危機,只是它的影響波及到全球。
這么一種判斷,實際上就決定了我們宏觀經濟政策的取向,并不應該僅僅定位為應對危機,因為我們直接的沖擊主要表現在出口受阻上,而且出口受阻從一定意義上也并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出口受阻的本質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我們的外匯減少,而是我們的就業可能會受到沖擊。
我說并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是因為我們現在的許多出口原本就應該停止了,我們事實上在出口原本就非常稀缺的能源和原材料,我們應該及時調整出口商品的結構,同時應該及時的調整出口國別的結構,不應該僅僅盯住美國,這種反向的作用對于我們長期外貿的進出口結構上的均衡是有價值的。
重要的是我們雖然中國沒有出現金融危機,然而我們也要承擔一定的應對危機的責任,就能夠讓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我們已經正在深度的介入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這么一個浪潮之中,我們所謂的社會責任的外延已經不僅僅是要局限在中國的國內,中國社會,而要擴大到一個人類社會的范疇之內。越來越具有一榮具榮,一損具損的關聯度,相互依存度。
第二個,應該讓我們的企業,讓我們的人民要有一種危機的必然意識,危機是肯定要到來的,危機是風險積累的高端表現、極端表現,在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當中,從風險管理角度來講,都有上萬種大大小小的風險要管理,這種風險對于企業來說是永遠要注意的。
比如說你不遇到非典SARS的襲擊,你也一定會遇到冰凍雪災,你不遇到冰凍雪災,你也一定會遇到大地震,你躲過了亞洲金融危機,你也躲不過國際金融危機,假如說這種宏觀的外部的危機你或許還能幸運擦肩而過,請問你的內部危機你躲得過嗎?沒有一個企業在成長過程當中是不發生危機的。
所以危機的到來在這個意義上是必然的,是絕對的。如果有了這么一種意識,就能夠讓我們更加加強風險管理,同時當風險和危機到來的時候指責是沒有用的,抱怨是沒有用的,從容應對,并且把它作為一種鍛煉,作為一種導軌機制。我想一個在正常的宏觀環境下,風險能夠讓我們利用好危機,從而跟一般的企業拉開距離。
所以說我們能夠看到在政府“救市”當中,如果得當,世界經濟史上事實上已經給出了這樣的經驗,往往危機經歷過這樣的危機洗禮之后,會誕生出一批強大的乃至偉大的企業,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意識,政府“救市”當中能夠貫徹這樣的意識,能夠讓這樣的意識深入到企業當中去,那么我們就會很好地利用好這種應對危機的這種可遇不可求的機會。
第三就是大國意識。我們中國在應對危機當中從來沒有像這次這樣,能夠這么出重拳,出快拳,為什么?真正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這種大國意識能夠讓我們從心理到行為上都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我們應當對這個社會,對這個人類世界負更多的責任,我們應當有更多的作為。
我想至少在這三個層面上,全球化意識、危機的必然與絕對意識,以及大國意識上,通過這種政府“救市”,通過帶領我們全體企業和人民更好地經歷這么一次宏觀調整,請注意不是宏觀調控,是宏觀調整,宏觀經濟調整,在這么一個過程當中能夠讓我們企業,能夠讓我們的整個社會更加穩健,我想這是我們特別應該在這次應對危機當中著力去爭取的。
就是說我們不僅要能夠贏得當下的危機沖擊,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有一種先進的狀態去迎接下一輪發展的到來。謝謝各位。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