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七屆全國企業文化年會 > 正文
在改革創新中不斷超越——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發展側記
作為國內施工行業的排頭兵,改革開放30年來,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二公局)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沖破重重艱難險阻,主動適應市場競爭格局的新變化,搶抓交通建設大發展的歷史機遇,通過實施一系列融合國情企情的配套改革,使企業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特別是生產組織形式和資源配置模式發生了深刻嬗變,在改革中化解各種深層次矛盾,在改革中根治國企固有的積弊,在改革中迎接各種考驗和挑戰,在改革中實現了企業的歷史大跨越。
二公局有“三次創業”之說:自1964年成立到1995年為艱苦的第一次創業,是老一輩二公局人拓荒奠基并孕育“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創業精神的時期;1995年到2000年為艱難的第二次創業,是二公局人以項目法管理為突破口,實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2001年至今為艱巨的第三次創業,是二公局人以融入開放的國際市場為特征,以邁入世界先進承包商行列為目標,全面與國際先進管理接軌的時期。
1964年,老一輩“二公局”人肩負著發展祖國公路交通事業的神圣使命,在青藏線上奏凱歌,在拉薩大橋譜新曲,用鐵锨洋鎬,靠肩挑背扛,使一項又一項任務得以圓滿完成。在自成立到1995年這段攻難克艱的征程上,二公局人走過了艱苦的第一次創業,拓荒奠基并孕育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企業精神。
進入改革新時期后,二公局進行了艱辛探索,在企業全面整頓、達標升級、擴大二級企業經營自主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企業的經營理念、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思維模式等基本上還是計劃經濟的繼續。
到1995年,二公局面臨的窘境是:“新開工項目啟不動,再建項目推不動,企業運行轉不動”。全局年中標僅6.088億元,營業額5.95億元,年利潤500萬元;技術裝備水平極低,大都是陳舊的小型通用設備,全局只有1套與臺商合資的進口路面拌和攤鋪設備;全局有一半以上的職工待崗。企業缺乏活力,員工失去信心。
1996年,新一屆局領導班子接任后,經過深入調研,認識到“二公局的出路在于通過改革全面與市場接軌,不改革死路一條”,毅然選擇了以推行項目法管理作為深化改革、強化管理、進行艱苦創業與市場全面接軌的突破口,實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通過項目為載體首先導入市場機制,引入競爭機制,改革人事、勞動、用工和分配制度,進行項目制度管理創新;項目實行兩層分離,標后預算、切塊包干,使項目管理層與操作層變行政管理為契約化管理;企業內部建立各種生產要素市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整合社會力量,提高經營實力,帶動企業全面轉軌。局、處全面進行改革和管理、技術創新,整合三個國際管理標準,推出零缺陷、低成本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進行工程處公司改制,建立新的全方位的制度體系。通過這一系列改革舉措,成功破解了國企改革初期“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 的主要難題。并為企業快速培養了人才,使國有資產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并保值增值,成功實現了向市場經濟的轉型。
新世紀鐘聲敲響之后,二公局人邁開了艱巨的第三次創業的新步伐。2001年至今,二公局人以融入開放的國際市場為特征,以邁入世界先進承包商行列為目標,全面與國際先進管理接軌。提出將實施精細管理作為實現第三次創業目標的途徑,通過推行“零缺陷—低成本”一體化戰略,在項目上緊抓項目整體策劃、施工組織設計優化、項目管理標準化、風險防范體系建設、流程再造等五個關鍵環節,強化軟環境建設,實現“精細”戰略,以推動企業經營理念和科學管理水平的提升,保持企業市場競爭優勢。以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企業運行機制國際市場化;以人才為支撐,以文化為引領,以戰略為統攬,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把二公局做強做大,各項指標達到全球最大建筑承包商“百強”行列;最終成為管理密集和技術先導特征突出、品牌卓著的世界先進建筑承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