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通脹的根源在國際貨幣體系
向松祚:通脹現在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到第二季度,世界上有一半國家的通脹率超過了兩位數的水平。雖然經濟學家們在爭論應該用CPI或PPI等指標來衡量通脹,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全球主要的經濟體都面臨比較嚴重的通脹。
全球的經濟增長都在下滑,歐洲是負增長,美國雖然在第二季度增長了3.3%,但是其中有3.1%的增長是靠出口推動的,其他推動的增長只有0.2%。現在全球已經進入了兩高一低的時代--高增長、高利率和低增長。在美國,目前債券已經發不出去了,過去一百元的債現在九十元可能都賣不出去,所以債券的利率已經非常高了。
我們目前面臨的困難是全球通脹,根源在國際貨幣體系。目前國際貨幣體系存在一個內在的缺陷,這個缺陷是造成過去三十年來全球反復出現金融危機和金融動蕩的最根本原因。這次全球的次級債危機問題之所以這么嚴重,主要原因是格林斯潘主政美聯儲時,在2002年實施了弱勢美元的政策,向市場注入了大量的流動性。現在看當時的美聯儲對全球經濟的判斷是一個錯誤。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緊接著又發生了"9•11"事件,美聯儲很擔心會產生通縮問題。所以從2002年開始,在長達一年的時間,美聯儲把聯邦利率維持在1%的水平,這造成了目前美國貨幣供應量、流動性的泛濫,使得美國信用過度擴張,資產價格過度膨脹,這是次級債危機形成的主要原因。現在美國和歐洲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美聯儲信用危機導致的整個資產價格泡沫的破滅。
全球的通脹怎么會出現?美聯儲寬松的貨幣政策被傳到其他國家。美聯儲增加美元貨幣供應,通過各種渠道就會影響全球其他國家貨幣的發行量。比如,美國大量發行美元,美元相對于日元利率在下降,日元就會升值;日本中央銀行不愿意讓日元升值,就要買美元放出日元,這樣也使得日元的貨幣供應量也要放大。
中國經濟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仍然非常困難
向松祚: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困難有幾個。一個是經濟下滑和衰退的風險大于通脹。歐洲和美國因為有很好的失業保障制度,所以他們對通脹問題比較擔心,但是中國更擔心失業問題。二是中國經濟滯脹的可能性不太大。三是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對銀行體系的影響。這個問題未來到底會有多么嚴重,目前還看不清楚。如果房地產價格下跌的幅度比較大,銀行的壞賬就會大幅增多,這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就比較大。四是出口受到的影響比較大。去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23%,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了17%。但今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長只有4%,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是13%。今年全球的外國直接投資主要流向了印度、俄羅斯,但是流入中國的不多。中國的經濟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仍然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應該主動提出改變國際貨幣體系的建議。怎樣改進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建立一個對中國比較有利的國際貨幣體系,這是中國的頭等大事,必須要提上議事日程。
要反思我們的貨幣政策,未來匯率政策的制定需要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理論。現在說人民幣升值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對于升值的目的還是沒有搞清楚。要加強對資本賬戶的監管,加強對跨境資本的監管,必須要在多個層面反思中國的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