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二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 > 正文
2008年11月9日,由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澳大利亞蒙納士主辦的“第二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在中央財經大學召開。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此次活動。圖為花旗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
黃益平:我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看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乃至政策帶來的啟示,以及我們從這里學到的東西。我們現在討論金融危機,這里的問題,對我們有很多啟示。比如說怎么對待金融創新的問題,怎么樣在市場上設計反周期的機制,來盡量減少市場的波動,包括怎么改善金融監管。如果我們看新興市場經濟的變化,最近聽到很多國家面對風險比較大,亞洲像韓國、印尼和越南等等,他們受到很多風險除了越南以外,大部分都是兩個,第一個是外部市場的需求放慢,給我們經濟帶來的影響。第二是資本流動的影響,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以后,我們剛才聽到投資者對風險承受能力下降,資本回流美國。對很多亞洲國家造成直接影響。我剛才說到這些國家為什么他們受到沖擊比較大,因為他們對外部資金資本依賴度相對比較高。對中國來說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外匯儲備比較高,這并不是說我們沒有風險。第一,我們要學到如果我們看資產市場,我們看泡沫形成了就會下來,這聽起來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我們是在不斷地重復過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年半以前大家討論中國股票市場有泡沫,很多人不太認同。美國金融危機說明的是很簡單的道理,價格上去以后就會下來。我們看我們的政策和資產價格,其實有同樣的風險在里頭。陳興動一開始說關于房地產市場的問題,我們需要特別地關注。第一判斷現在有沒有泡沫,如果是資產價格發生很大的調整,下一步會帶來全局性的問題,他剛才討論了很多實際經濟的影響。我們看銀行業下一步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第二,涉及到金融風險控制里頭,我們要考慮開放過程和風險管制要結合在一起。在東亞金融危機之前,我們2000年實現資本賬戶管制實現開放的計劃,幸虧當時發生金融危機,所以沒有出現太大問題。現在大家說幸虧美國出現金融危機,如果我們開放問題還很大。這里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到底什么情況下才能做好準備,才能放開賬戶管制。但現在看起來可能這個問題更復雜,現在金融市場在發展,有很多覺得原來沒有問題,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們基本上已經準備好了可以開放,現在看起來當初判斷不成熟。和相關資本市場和金融改革,還有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銀行改革。原來大家都學美國的模式,產權越分散越好,現在不完全是。如果銀行自己覺得還沒有百分之百地信心,可以在市場上生存,這時候國有股份其實非常重要,可能會給金融穩定起到很大作用。國有股什么時候退出要考慮。
最后,今年我們會不會有金融風險,如果我們看亞洲,包括把中國所有發展中國家放在一起,中國金融狀況可能是最好的,金融風險最低,這并不說這我們沒有金融風險。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的不良貸款的比率大概在7%左右,因為在過去一段時間,一直通過改革以后下調了很多。但是這個下調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第一,我們在不斷地注銷壞賬,第二經濟增長不斷加速,第三采取很多改革措施,但是現在面對的問題,在今后兩三年這些因素都會發生變化,外部環境變得不好,本身經濟環境開始變化,我們曾經做過很簡單的測算,如果是GDP下跌一個百分點,我們壞賬率上升1.4個百分點,過去數據里有很多隨機性,樣本不是非常大。這里反映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大家認同。金融風險不光是美國還有韓國的問題,我們本身也要關注。如果是美國金融風險一直延續下去,或者不斷惡化,這對我們來說挑戰更大,不光是銀行的風險,資本流動的風險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想總結一下,過去十幾年看金融改革步子走得很快,現在回過頭來看,有很多地方沒有準備好。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改革,恰恰需要我們做更多地改革,把體制準備好,才有可能進一步以開放,能夠支持更長期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