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二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 > 正文
2008年11月9日,由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澳大利亞蒙納士主辦的“第二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在中央財經大學召開。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此次活動。圖為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
鐘偉:非常高興有機會來參加亞太論壇,非常高興第四次聆聽麥金龍教授的演講。前面這么多優秀學者我都不知道該講什么了。
當我們考慮到整個國內國際經濟處于調整當中,中國應該怎么辦,美國人向我們提出來應該有類似于當年的“朱镕基計劃”。如果我們再采取當年“朱镕基計劃”,比較08年和98年我們優勢在哪里,更大困難在哪里。
我想優勢是,第一我們有更大的儲備,第二我們有更大規模的稅收,1998年我們稅收剛剛達到一萬億,目前增量是一萬億。第三是更加沒有泡沫的資本市場,第四是更加具有下行空間的綜合稅率,這是目前我們調控比98年有優勢的四個方面。跟98年相比目前有四個糟糕的地方,第一更難以提升居民消費,因為目前居民消費增長是過去12年來最快,在沒有收入支持下,快速增長難度非常大。第二更大規模地方政府的負債,這是98年的時候沒有出現現象。第三更糟糕的是外部對商品服務的需求。第四是更難以把握的房地產市場,因為98年之后,不僅是對基礎設施的投資,目前房地產行業更有把握。可能從宏觀調控比較,中國政府還有另外兩個大的問題必須面對。第一更大規模的中國經濟使得中國經濟要進一步地增長,必然觸及到資源因素。如果中國真要消除經濟增長過度儲蓄的現象,使得居民對政府更有信心,收入分配問題解決更好。
所謂金融體制過渡化的問題,過渡金融化在亞洲金融的時候,得到廣泛討論的問題。國內在大蕭條的時候,資本主義實體經濟生產過剩,這次是虛擬體系過剩,因為在次貸危機之前十年和大蕭條之前四年,資產價格上漲百分之二十,實體經濟增長不到百分之四十。大蕭條和這次次貸都是過渡金融化或者是金融體系過渡的問題。我們經常說商業銀行在五大投行沒有出問題之前,我們說商業銀行對于非銀行機構競爭優勢在消失,次貸危機使我們看出來,原來存款杠桿不到八倍,或者最多到十二倍左右,存款金融機構尤其投行杠桿,即便是高盛和摩根史丹利,現在在22倍以上。
第三,我們也可能會回到更加傳統的貨幣儲蓄觀點,以前我們覺得貨幣供應量可以暫時放棄,匯率控制可以放在一邊,我們只考慮價格工具就是利率。也許這次危機之后,被我們長期忽略的數量工具,以及對于貨幣供應量重新重視也是必要的。
第四,可能我們得重新看待資產價格泡沫和金融危機的關系,這次美國再大調整之前都出現房地產問題。
第五,我們是不是真的需要把內部模型法往前推進,我們能不能夠不用過分依賴于計量的方式測定商業銀行的內部模型,而可以基于我們用現金流量表,用資產負債表簡單財務指標,就可以簡單地判斷。資本到底是計算出來的,還是簡單地推演出來。
第六,監管自律化和規劃是不是一個趨勢,我們一直強調在合規,自律是不是意味著政府作為外部監管就可以讓位于自律或者市場監管,我們也走得過頭。
第七,關于公允價值的問題,是不是加劇金融體系波動性。
第八,在次貸危機所表示出來的救助方式不一樣。
最后我談一下美元之后的貨幣體系,重建的體系真的有真實的內容嗎?
|
|
|